(八年级生物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教案设计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教案设计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教案设计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教案设计「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但又觉得这个话题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此外,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如生命的起源动画、化石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生命是如何从无生命物质中产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如何起作用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创设小组讨论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生命的起源过程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
不会,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现在的海洋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环节三
拓展延伸
【中国天眼探索地外文明】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四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五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1.沸水所在装置模拟了什么?
沸水模拟原始海洋。
装气体的球型瓶模拟了什么?
甲烷、氨、氢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冷凝器冷却水模拟了什么?
冷凝器模拟降雨。
为什么要加放电装置?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2.科学家在装置的哪个部分发现了哪种有机物?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装气体的球型瓶装置中发现了小分子有机物。
说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没有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
【过渡】原始地球虽然没有氧气,但科学家推测在原始地球的恶劣环境下,生命正在一点点孕育。为此,科学家们不断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让我们一起跟随米勒的脚步,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
【展示图片】展示米勒及其实验装置,请同学们思考分析:
3.从实验结果看,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学生认真观察米勒实验装置示意图,分析各部分模拟的原始地球条件。
让学生逐渐明确化学进化的过程。
【分析归纳】
【提出问题】米勒实验能证明哪个过程?
虽然这一学说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是可能的,但有机物生成原始生命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尚未有充足的证据。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内容: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1.2教学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1.3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过程2.3.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②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特点2.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查找杂志、报纸、网络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③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2.3情感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3.教学媒体的选择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旁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人类进化的录像。

观看人类进化的录像。

让学生观看已经学习过的人类进化的录像,产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1、引导学生根据录像的内容思考: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化过程,其他生物也是经过这样的过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指导学生阅读资料1,引导学生讨论:⑴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和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⑵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3、课件展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对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并提问:米勒的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4、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来小结化学起源说的观点。

5、提问:关于生命的起源同学们了解到还有哪些观点呢?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异议并阐述理由,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生物的产生和发展并非上帝或神的所为。

2、阅读教材中的资料1,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原始地球的状态。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篇11 教育目标1.1 学问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把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1.2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思维力量,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力量。

增加同学的试验力量。

1.3 德育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关心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进行环境爱护的教育。

2 教学过程老师首先提出自学提纲,让同学分组课下争论:l)地球产生的年月?2)早期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有何不同?4)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哪些阶段已被人类证明?哪个阶段是该学说最简单最有打算性的阶段?6)我们能否模拟原始地球条件,验证生命起源的第1个阶段?应如何设计呢?7)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8)现在还有新的生命产生吗?9)应如何对待现存生物,尤其是对濒临灭亡的生物?老师让同学对上述问题逐一解答,对答对的同学给与表扬,对答错的地方不忙于公布答案,启发点拨、引导同学再认真阅读教材,让同学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老师首先给同学做了一个演示试验。

2.1 试验用具锌粒、浓硫酸、氯化铵晶体、消石灰、醋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茚三酮溶液。

废可乐瓶1个、高压感应圈1个、自行车气嘴1个、胶垫2个、输液管1根、输液流量掌握阀1个、单孔二号胶塞1个、90°玻璃管1根、酒精灯1盏、火柴1盒、试管1个、试管夹1个、滴管1个、储气球1个、弹簧夹4个、乳胶管。

我们设计了一套简洁装置,分别制取甲烷、氢气、氨气并储存于储气瓶中备用。

2.2 操作方法1)将试验用的各种仪器课前放在紫外线无菌箱内消毒、灭菌2 h,以杀死全部生命物质。

2)课前用导管将灭菌后的气体发生器、储气球、两用打气筒、塑料瓶等连接好后分别制备甲烷、氨气和氢气3种气体,并使其全部充入储气球中,以便备用。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1.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几种假说,如原始汤假说、深海热液喷口假说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成果。
2.详细讲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如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形成、原始海洋中的生命分子等,让学生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原理。
3.结合我国在生命起源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如天津生物地质研究所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详细讲解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过程,并结合我国在生命起源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生命起源的奥秘。同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小论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让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对生命起源的了解。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谜语、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涉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焦点。通过对地球早期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以及原始生命如何逐步演变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在生命起源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说法吗?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神创论"不
攻自破。
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 说,不攻自破。
[课堂讨论]
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
米勒实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
阅读资1:
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任务:
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 生命奥妙的艰辛。
学习方法
1•推测判断;2.小组讨论辩论;3.分类归纳
学习工具
1•图片资料;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lnternet上的资源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
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 出示导学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
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
3•米勒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
4•米勒实验证明了什么?1.H2O H2、NH3、CH4
2•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电;
3•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4•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 有机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
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
能力目标
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 过程;
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
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 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
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引入新课]
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
安排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相信这
1•写出原始大气中各个气体成分的化学式?
2•推测在原始大气中为什么没有氧气?1.H2O H2、NH3、CH4 CO2 H2S;
2•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
(1)氧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少量水分解产生的氧分子,很快与其他物质形成
氧化物;(比较科学)
([)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
阅读资料2:
学习体会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学习了科学推测的方法,探究辨析了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并且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了科学推测判断;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了人类探 索生命起源奥妙的艰辛,体验了进行科学探究要敢于付出一定的代价,要遵循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能凭空想象。
2•大家能够作出什么推测?学生代表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在火星上可能存 在较低等的生命类型,太阳系外的天体有可能存在其他生命。
学习结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 的成绩;地球外天体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课时2: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来自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的 最新报道,并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记录好学习笔记。
推测判断三:宇宙起源学说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
阅读资料3:
分析陨石成分,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同学们,通过
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作出什么推测?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来自星外天体;
2•星外天体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
阅读STS■探索地球外的生命
学生分组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导学提示:
1•人类在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作出了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成绩?
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 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
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科学实验来找到能够作为"化学进化学说"的证据,难度很 大;在这种现状下,促使科学家另辟新径,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索生命的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