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常用
初中化学重要实验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重要实验知识点汇总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下面是初中化学重要实验知识点的汇总。
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1. 酸碱指示剂实验: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蓝等),并说明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化。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它们在酸碱中的变化规律。
2.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选择一些常见的酸碱溶液,使用酚酞等指示剂,逐滴加入酸或者碱,观察pH变化。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以及酸碱溶液的中和过程。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1.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选择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铜、锌等),与稀盐酸进行反应,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产物以及反应类型。
2. 金属活动性实验:选取不同金属,依据它们对酸的反应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了解金属活动性与酸反应之间的关系。
三、酸与碳酸盐反应实验1. 酸与碳酸盐反应实验:选择一些常见的酸(如盐酸)、碳酸盐(如碳酸钠),观察它们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现象。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与碳酸盐反应的特点及反应产物。
2. 碳酸盐酸解实验:选取不同浓度的盐酸与大理石粉末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量的变化。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碳酸盐与酸反应的特点,并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氧气的性质实验1. 氧气的制取实验:通过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以及氧气的性质。
2. 燃烧现象实验:将蘑菇装在试管中,同时加热试管,观察蘑菇燃烧的现象。
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氧气对燃烧的作用以及燃烧的必要条件。
五、溶液的导电性实验1. 非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导电性来判断其是非电解质还是电解质。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导电性差异。
2. 电解质解离程度实验:选择不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测量它们的电导率。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100例简单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
1. 脱氧洋葱头:将洋葱头切开并放置在晶体皿中,倒入足够的盐水,待数小时后观察洋葱头变色,说明盐水会使洋葱头脱水变软。
2. 制作酸碱指示剂:将红莓果汁或紫甘蓝水分别与醋或碱溶液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红莓果汁在醋中变红,紫甘蓝水在碱溶液中变绿,说明红莓果汁为酸性指示剂,紫甘蓝水为碱性指示剂。
3. 铁钉生锈:将一根铁钉放置在一杯含水的晶体皿中,观察数天后铁钉表面的变化。
铁钉表面会逐渐出现红棕色的物质,说明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
4. 硬水软化:将一些硬水与肥皂溶液混合并搅拌,观察肥皂是否能成功起泡。
硬水中的钙和镁离子会与肥皂中的石碱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肥皂垢,导致起泡困难。
5. 酵母发酵:将一些酵母放置在含有糖的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发酵产生的气泡和液体的变化。
酵母通过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将液体变成泡沫状,说明发酵产生了气体以及改变了液体的性质。
这些家庭小实验可以帮助初中生理解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反应。
化学28个实验必考知识点初中

化学28个实验必考知识点初中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_4{}{===}K_2MnO_4 + MnO_2+O_2↑。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KClO_3{MnO_2}{{===}{}}2KCl +3O_2↑。
-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2H_2O_2{MnO_2}{===}2H_2O+O_2↑。
2. 实验装置。
-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如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 发生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用高锰酸钾制取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氧气):- 发生装置:用到锥形瓶(或大试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等。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 收集方法。
-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
-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4. 验满方法。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 检验方法。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 实验原理。
- CaCO_3 + 2HCl===CaCl_2+H_2O + CO_2↑。
2. 实验装置。
- 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用到锥形瓶(或大试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等。
-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3. 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OH)_2+CO_2===CaCO_3↓+H_2O。
4. 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三、氢气的制取。
初中化学15个重点实验

初中化学15个重点实验
1. 硫酸铜蓝化反应: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到酸性的淀粉溶液中,
形成深蓝色的颜色。
2. 硫酸铜和铁粉反应:将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观察到铁粉逐渐
变成红棕色,并且溶液中的硫酸铜逐渐变为淡蓝色。
3. 催化剂的作用:将铜粉加入加热的硫酸和过氧化氢混合物中,观察
到化学反应速度增加。
4. 酸碱中性反应:将酸性溶液滴加入碱性溶液中,使用pH试纸测试
溶液的酸碱程度。
5.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反应:在盛有氧气的烧杯中点燃一段镁带,观
察到镁燃烧出亮白的火焰并且释放出明亮的光芒。
6. 滴定反应:使用酸碱指示剂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7. 电化学反应:在塑料盆中放置两个电极,分别将它们连接到电源的
正负极上,观察到电解液中产生气泡和闪光现象。
8. 光化学反应:在紫外线灯下照射含有铁离子的溶液,观察到溶液的
颜色发生变化。
9. 溶解反应:将石蜡放入溶剂中加热,观察到石蜡逐渐溶解。
10. 表面张力实验:将水滴挤出,并使用水滴下降的速度来测定表面
张力大小。
11. 蒸发实验:将盛有液体的烧杯放在电热板上加热,观察到液体逐
渐蒸发了。
12. 化学滴定:使用一种盐酸溶液溶解碳酸钙,加入苯酚酚红指示剂,并滴加乙酸纳溶液直到溶液颜色变化。
13. 煤气收集和简单气体制备:将石灰水加入集气瓶中收集煤气,并
观察到石灰水颜色发生变化。
14. 金属置换反应:将锌颗粒加入铜硝酸溶液中,观察到锌颗粒逐渐
溶解而铜金属沉淀。
15. 铅蓝反应:在加热的盛有硝酸铅的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浓氨水混合溶液,观察到出现暗蓝色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知识点整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学科,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探索各种不同的化学现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常常接触到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掌握这些实验现象对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进行整理。
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物质之间的反应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例如,将铁钉放入酸中,会发生气泡并产生气体。
这是由于铁与酸反应产生了氢气的缘故。
类似地,将钠放入水中也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2. 酸碱中的指示剂变色现象指示剂是用于酸碱中进行酸碱度测试的一种物质。
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酚酞红、溴酚蓝等。
当酸、碱的浓度发生变化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
例如,加入酚酞指示剂到酸性溶液中会呈现红色,而加入到碱性溶液中则会呈现黄色。
3. 金属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金属的氧化反应是指金属与氧气反应。
例如,在空气中金属铜表面会逐渐生成铜(II)氧化物,呈现绿色。
这个变化可以通过放置铜片一段时间再取出观察得知。
与氧化反应相对应的是金属的还原反应。
例如,当铜(II)氧化物与氢气反应时,氧化物被还原为金属铜。
4. 电解质的电导性电解质是一种能在水中离解成离子的化合物。
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可以判断其酸碱性。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与其浓度和离子浓度有关。
当浓度越高,离子浓度越高时,电导性越强。
而纯水和非电解质溶液则没有电导性。
5. 燃烧与火焰颜色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也不同。
例如,钠燃烧时火焰呈现明亮的橙黄色,铜燃烧时火焰呈现绿色。
6.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沉淀现象。
例如,加入氯化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
这是因为氯化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氯化银沉淀。
7. 萃取法分离混合物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手段,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例如,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加入醋酸和振荡后,分层逐渐分离开来。
初中化学必背实验大全

初中化学必背实验大全一、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初中化学必背实验的大全,供学生们参考和研究。
以下实验都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常见且重要的实验,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实践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实验清单1. 铁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铁的性质,了解铁与水、空气的反应。
- 实验材料:铁丝、试管、水、火柴。
-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铁丝放入试管中。
- 步骤二:加入适量的水。
- 步骤三:观察铁丝与水的反应。
- 步骤四:用火柴点燃试管口处,观察铁丝与空气的反应。
2. 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
-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烧杯、试管。
- 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 步骤二:将盐酸倒入烧杯中,加入酚酞指示剂。
- 步骤三: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步骤四:继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颜色完全变化。
- 步骤五:记录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量。
3. 燃烧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 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
-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蜡烛点燃。
- 步骤二:观察燃烧现象,包括火焰形状、颜色、燃烧产物等。
- 步骤三:用打火机逐渐靠近蜡烛前方,观察燃烧现象的变化。
三、实验总结以上是初中化学必背的三个实验,分别涉及了铁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以及燃烧的特点。
通过实验的进行,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研究并掌握这些实验内容,为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意: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务必遵守实验安全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并且得到老师或成人的指导与监督。
初中化学20个实验大全

初中化学20个实验大全1.分离混合物实验:将混合物通过筛网分离,然后用溶剂和过滤纸进一步提纯。
2.熔点测定实验:通过加热样品,观察其熔化的温度,判断其纯度。
3.蒸发结晶实验:将溶液加热至饱和,然后冷却,观察结晶的形成过程。
4.酸碱中和实验: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观察是否产生中和反应。
5.电解实验:通过通电将电解质分解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溴和水的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溴气。
6.酶的作用实验:观察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对淀粉、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7.发酵实验:在适宜条件下观察葡萄糖和酵母发生酒精发酵的过程。
8.铁与酸反应实验:观察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情况。
9.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实验:将镁条加热,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进行燃烧,观察氧气的作用。
10.阳离子和阴离子反应实验:观察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产生沉淀的现象。
11.燃烧每升气体实验:通过弗兰克实验装置来测定某种气体燃烧后每升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体积。
12.化学发光实验:通过添加发光剂溶液和过硫酸铵溶液的反应,观察酞菁盐的化学发光现象。
13.电导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电导来判断其是否含有电解质。
14.气体的溶解度实验:通过将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15.动植物组织中的化学组分实验:通过提取动植物组织中的化学物质,观察其组成和性质。
16.碱金属与水反应实验:观察碱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现象。
17.鲁米诺显色实验:通过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高氯酸钾溶液的反应,观察亮蓝色光的发生。
18.酯化反应实验:将酸和醇进行酯化反应,观察生成的酯的性质。
19.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气的现象。
20.酸碱指示剂实验: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完整版)初中化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完整版)初中化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1. 调制硫酸铜溶液:通过将硫酸铜固体溶解在水中制作一种蓝色溶液,观察其颜色与透明度的变化。
2. 熟悉酸碱反应:利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观察酸碱中和产生的气体及溶液颜色的变化。
3. 气体的性质:通过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观察所产生的气体性质,如气体的轻重、燃烧性等。
4. 颜料色素的分离:通过纸层析法将黑墨水中的色素分离出来,观察不同颜色的色素在纸上的移动距离。
5. 金属活性的研究:使用锌粉与铜硫酸溶液反应,观察金属活性以及反应产物的变化。
6. 合成蓝色颜料:通过将亚甲基蓝溶解在水中制作一种蓝色溶液,观察蓝色溶液的特性及稳定性。
7. 饱和溶液的制备:研究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以饱和氯化钠溶液为例,观察饱和溶液的性质与溶解度的关系。
8. 气体溶解度的研究:研究不同温度对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观察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9. 水的净化方法:使用过滤纸和活性炭等材料对水进行净化,观察不同净化方法对水质的影响。
10. 电化学反应:研究铜与锌在盐桥中的电化学反应,观察电系电流的流动及反应产物的变化。
11. 酸碱指示剂的鉴定:通过将酸碱指示剂溶解在酒精中,观察不同指示剂对酸碱溶液的颜色反应。
12. 气体的比重:利用氢气和氧气的比重差异,观察气体的相对密度及燃烧性质。
13. 溶液的颜色:研究不同物质的溶液颜色,观察溶质浓度与溶液颜色的关系。
14. 化学反应速率:研究不同温度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观察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5. 金属腐蚀:研究不同金属在酸溶液中的腐蚀程度,观察金属腐蚀的速度及产物。
16. 燃烧反应:研究不同材料的燃烧反应,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及火焰表现形式。
17. 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法研究酸碱浓度的测定,观察滴定终点的变化及滴定曲线的形状。
18. 化学分解反应:研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观察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及产生的气体性质。
19. 溶解度的测试:研究不同温度对硫酸钙溶解度的影响,观察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在试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或放在三
脚架上,防止蒸发皿破裂。
(一)可加热的仪器
• 燃烧匙 燃烧匙可用于燃烧实验中盛放可燃 性物质。
燃烧匙
使 用 要 点 活泼金属燃烧时,燃烧匙中应 铺放石棉或细沙,防止反应中温度过高而烧熔 焊接点。
(一)可加热的仪器
• 酒精灯 酒精灯可用作热源。灯焰分为焰心、 内焰、外焰三个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应 用外焰部分对物质或容器进行加热。
滴瓶
• 使用要点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 某一滴瓶上的滴管不能取用其他滴瓶里的 药品,防止污染试剂。
(四)分离物质的仪器
• 漏斗 漏斗用作过滤器(配上滤纸分离固、 液混合物),或用作向小口径容器加液等。
漏斗
• 使用要点 过滤时,漏斗应放在铁架台的铁 圈上,使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内壁。滤纸 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并紧贴漏斗壁, 中间不要有气泡,防止滤液流到滤纸外。 漏斗不可加热,防止炸裂。
(二)计量仪器
•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胶头滴管
• 使用要点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 要平放或倒置。取液体时滴管要直立平移, 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不要把滴 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用过的胶头滴 管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加 液体时不得伸入容器内,不得与反应器接 触,而应悬空在容器口上方,防止沾污滴 管。
酒精灯
使用要点 酒精灯的酒精量不超过其 容积的2/3,不少于其容积的1/3。 多则酒精溢出,少则易引起爆炸。点 燃时用火柴,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 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 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酒精逸 出起火;加热时用灯的外焰,防止冷 热不均,仪器炸裂;熄灭时用灯帽盖 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火焰进入灯 内,引起酒精灯内燃起火。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电教室“普实”办
(一)可加热的仪器
• 试管 试管可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 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有时也用于收 集少量气体,作简易气体发生器 或作洗气瓶。
试管
使用要点 加热前外壁无水滴,最大盛液量小 于试管容积的1/3。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 炸裂。
(一)可加热的仪器
烧杯 烧杯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 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烧杯
使用要点 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其 受热均匀。加热前将外壁揩干,防止局部温 度过热而使烧杯破裂。配制溶液时,所盛溶 液量为容积的1/2最佳。
(一)可加热的仪器
• 蒸发皿 蒸发皿可用作蒸发、浓缩溶液或炒 干固体。
蒸发皿
•使用要点
溶液量不得超过容器容
积的2/3,防止溶液沸腾外溢。可直接
加热,切勿骤冷。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
(二)计量仪器
• 温度计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温度计
• 使用要点 常用的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 (量程为100℃)、水银温度计(量程为 100℃、200℃、360℃等)。使用时应选 择合适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 用。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 入液体中,但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不能 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以免损坏 温度计。
(二)计量仪器
• 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药品及 其他物质的质量。
托盘天平
• 使用要点 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 调节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物左 盘,砝码放在右盘;添加砝码时不能用手直接拿 取,应用镊子夹取;按先大后小的顺序添加砝码, 最后调节游码。称量固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 上,应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 纸,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 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里称量,防止沾污或腐蚀托盘。称量完毕后,应 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三)存放物质的仪器
• 集气瓶 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 容器,有时进行物质和气体间的反应。
集气瓶
• 使用要点 集气瓶不能加热,以防止集气 瓶炸裂。用作反应 容器时,若有炽热的固 体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瓶底应预 先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三)存放物质的仪器
• 滴瓶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玻璃棒
• 使用要点 每次实验后必须洗净玻璃棒,防 止沾污试剂。
(六)其他仪器
• 水槽 水槽用作贮水的容器,它常与集气瓶 配合使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水槽
• 使用要点 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温度过高 的热水,防止损坏水槽。
(六)其他仪器
(二)计量仪器
• 量筒 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
量筒
使用要点 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以 保证量具的准确性。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 液,防止量筒炸裂。读书时,视线应与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以减 小误差。 量筒的操作要领可记忆为:量液体,筒平稳; 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书时,要 平视。
(五)夹持仪器
• 铁架台 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铁架台
• 使用要点 用铁夹夹持玻璃仪器时,勿过松、 过紧,应以仪器不能移动为准。松则易脱 落,紧则易损坏仪器。
(六)其他仪器
• 玻璃棒 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防止局部温 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或加快固体溶解, 或加快反应速度;也可使固体或溶液混合 均匀;溶解、过滤时,用于引流或转移晶 体;蘸取少量溶液,用以检验溶液的性质。
表面皿
• 使用要点 不能加热,表面皿不耐高温。
(五)夹持仪器
• 试管夹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加热。
试管夹
• 使用要点 使用试管夹时,应手握长柄,用 大拇指对短柄施加压力,控制试管夹的夹 紧或松开。试管应从底部套入管夹,夹在 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手握试管夹的长 柄,不得触及短柄。不要烧坏或腐蚀试管 夹。
(四)分离物质的仪器
•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常安装在反应容器上, 用于向反应器中加入液体。
长颈漏斗
• 使用要点 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的下口必 须插入反应器中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 长颈漏斗不可加热,防止炸裂。
(四)分离物质的仪器
• 表面皿 表面皿用作蒸发皿或烧杯的盖子, 也可观察少量晶体的结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