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图像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物理作图专题复习PPT课件

物、像、镜面、连线 (四项中知二求一)
a)已知物,求作像
b)已知像,求作物
A
•
B
A'
A
•
•
B'
B
A'
•
B'
c)已知物像,求作镜面
例要使一束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光垂直照亮井底,应使平面镜与 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度75.画出平面镜位置。
?
AP
水平面 75° 60°
C N
角平分线
OD Q
B
例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 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 条 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 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中考物理作图专题复习
作图时要注意:
(1)用铅笔、直尺作图,力求做到规范、准确。 如:同一图中不同大小力的长短应区分;电路图中导 线要横平竖直等。 (2)分清虚线与实线,保留作图痕迹(辅助线)。
如:力臂画实线;力与光线一定画带箭头的实线; 辅助线(包括法线)画虚线;虚像一定画虚线。 (3)根据要求,既不要多画,也不要少画。
受力示意图。
F升
G
5.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小球的受力示
意图,并标注力的符号. F浮
有下列情况之 一者,扣1分;缺
少一个力;两力
个力的大小 明
显不相等;没有
力符号
G
6.在图中,实心铁球正在水中下沉,画出此时 小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F浮
G
8.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F拉 FN
G
7. 作出吸附在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的棋子所受力的 示意图。
2.如图所示,某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 你在答题卡上画出他使用滑轮组最省力的绕 法。
a)已知物,求作像
b)已知像,求作物
A
•
B
A'
A
•
•
B'
B
A'
•
B'
c)已知物像,求作镜面
例要使一束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光垂直照亮井底,应使平面镜与 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度75.画出平面镜位置。
?
AP
水平面 75° 60°
C N
角平分线
OD Q
B
例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 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 条 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 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中考物理作图专题复习
作图时要注意:
(1)用铅笔、直尺作图,力求做到规范、准确。 如:同一图中不同大小力的长短应区分;电路图中导 线要横平竖直等。 (2)分清虚线与实线,保留作图痕迹(辅助线)。
如:力臂画实线;力与光线一定画带箭头的实线; 辅助线(包括法线)画虚线;虚像一定画虚线。 (3)根据要求,既不要多画,也不要少画。
受力示意图。
F升
G
5.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小球的受力示
意图,并标注力的符号. F浮
有下列情况之 一者,扣1分;缺
少一个力;两力
个力的大小 明
显不相等;没有
力符号
G
6.在图中,实心铁球正在水中下沉,画出此时 小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F浮
G
8.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F拉 FN
G
7. 作出吸附在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的棋子所受力的 示意图。
2.如图所示,某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 你在答题卡上画出他使用滑轮组最省力的绕 法。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图象专题复习
(一)直线型:
特点:图像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 线(正比例函数),即图像上对应 的横纵坐标的比值不变,成正比。
方法:解答该类型题,一般要建立物 理过程的数学模型,用物理公式写出 函数式,再根据题意求解。
一、常见的正比例函数
y Y S
s/m
G/N G
o
X
x
o
t
t/s
o
m M/kg
1题
• 2、(2010武汉)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 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 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图3 G-m图象
图1 y=KX
图2 s-t图象 I/A I
M/Kg
m
o
v V/m2 图4 M-v
o
u/v 图5 I-u图象
u
图1: 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 图2: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理 量“速度”。 图3: 表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即物理量“重力加速度”g=9.8N/kg 图4: 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即物理量 “密度” 图5: 反映导体的性质,即物理量“电 阻”。
• 2.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 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对应的物体运 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 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为 2 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为 4 N,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2 N,4—6s 拉力的功率为 8 W ,拉力做的功为 16J J.
(一)直线型:
特点:图像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 线(正比例函数),即图像上对应 的横纵坐标的比值不变,成正比。
方法:解答该类型题,一般要建立物 理过程的数学模型,用物理公式写出 函数式,再根据题意求解。
一、常见的正比例函数
y Y S
s/m
G/N G
o
X
x
o
t
t/s
o
m M/kg
1题
• 2、(2010武汉)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 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 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图3 G-m图象
图1 y=KX
图2 s-t图象 I/A I
M/Kg
m
o
v V/m2 图4 M-v
o
u/v 图5 I-u图象
u
图1: 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 图2: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理 量“速度”。 图3: 表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即物理量“重力加速度”g=9.8N/kg 图4: 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即物理量 “密度” 图5: 反映导体的性质,即物理量“电 阻”。
• 2.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 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对应的物体运 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 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为 2 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为 4 N,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2 N,4—6s 拉力的功率为 8 W ,拉力做的功为 16J J.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29页/共39页
随堂精练
1.现有一个电源电压为10V的电源和一个“12V,12W”的灯泡,灯泡的电流 随电压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1)把电源和灯泡 构成一个闭合电路,求灯泡的电功率; (2)若在(1)问的电路中再串联一个规格为“20Ω” 的 滑动变阻器和量程为0 -0.6A的电流表,求滑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最小值; (3)若把该电源和一个定值电阻R0=10Ω以及上述 滑动变阻器构成串联电路,求滑动变阻器R电功 率的最大值。
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 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 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 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 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 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在运动2 m D.5s~7s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 m/s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闭合开关之前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_____端(选填“左”或 “右”).
(
3实)验闭次数合 开
关,
1
调节
滑动变
2
阻器
3
得到
4
如下
数据
5
电压U/V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2 0.3 0.4 0.5 0.6
第23页/共39页
• a、该定值电阻的阻值R=____Ω; b、根据上述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 做出I一U关系图像; c、从实验可以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 两端的电压成____比; d、第3次测量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 阻值是________.
表示物体的运动规
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图像信息专题复习精品PPT课件

典型例题( 北京 )I-R关系图像
❖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
定时,通过导体的
电流随导体电阻变
化规律的图像如图
所示。请根据图像
判断,当导体电阻
为60Ω时,通过该
导体的电流
为
。
二、曲线类图像 B类(安徽)R、P是变量
❖ 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小星通过实验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 图。由图可知,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通过其灯丝的电流是_______A;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则此时小灯泡L消耗 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W。
❖ 根据如图所示的是一 木块m—V关系图像, 回答下列问题:
(1)体积是20cm³的 木块质量是多少g?
(2)木块的密度是多 少kg/m³?
典型例题(韶关市) (m—V关系图像)
❖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 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图所示
y
A、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正
比例函数y=kx )反映了纵坐
标所表示的物理量随横坐标
所表示的物理量成正比变化,
比值是一个定值。该图像本
身可能表示物质的某种特性。
例如密度公式ρ=m/V。m和
O
x V为正比关系,图像本身就
y=kx (x>0) 表示该物质的密度ρ。
正比例函数
一、直线类图像(m—V关系图像)
❖ B 、特殊曲线类图像:整个图像表示纵 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随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 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乘积是一个变量。图像 本身表示的物理量也是变化的。
❖ 2、根据曲线上某一点的横纵坐标即所对应 的两个物理量的大小和关系,知一找一。再 计算有关变量。
初中物理图象专题复习 PPT课件 图文

中考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图象专题复习
鲁甸县第二中学
一.回顾:数学函数图像
y
y
二轮复习
O
x
正比例函数
y=kx (x>0)
y
O
x
反比例函数
y=
k x
(x>0)
O 一次函数 x y=kx+b (b>0)
y
O 二次函数 x y=kx2 (x>0)
二.基础图像的物理意义
二轮复习
描述下列各图的物理意义?初中物理中还有那两个 量的关系与它相类似?
典例突破
二轮复习
例1:从图4的四幅图像得到的下列信息中,不 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 剧增长
随堂精练
二轮复习
1.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 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 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 像可能是图中的( )
三.中考物理图像解析
(二)结合图像控制变量 比较
解该类型的题一般要过图像(坐 标轴)上的点作横轴和纵轴的垂线,通 过比较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大小,再联 系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解
典例突破
例1.小明从家里去上学, 如图所示,是他上学过程中 的路程一时间图像,请你判 断小明在哪一段时间内动能 最大( ) A.在t1~t2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 B.在t2~t3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 C.在O~t1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 D.无法判断
(2)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什么状态?
为什么?
(3)将物块取出后,若容器中水的重力为20N,此时容
初中物理图象专题复习
鲁甸县第二中学
一.回顾:数学函数图像
y
y
二轮复习
O
x
正比例函数
y=kx (x>0)
y
O
x
反比例函数
y=
k x
(x>0)
O 一次函数 x y=kx+b (b>0)
y
O 二次函数 x y=kx2 (x>0)
二.基础图像的物理意义
二轮复习
描述下列各图的物理意义?初中物理中还有那两个 量的关系与它相类似?
典例突破
二轮复习
例1:从图4的四幅图像得到的下列信息中,不 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 剧增长
随堂精练
二轮复习
1.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 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 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 像可能是图中的( )
三.中考物理图像解析
(二)结合图像控制变量 比较
解该类型的题一般要过图像(坐 标轴)上的点作横轴和纵轴的垂线,通 过比较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大小,再联 系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解
典例突破
例1.小明从家里去上学, 如图所示,是他上学过程中 的路程一时间图像,请你判 断小明在哪一段时间内动能 最大( ) A.在t1~t2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 B.在t2~t3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 C.在O~t1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 D.无法判断
(2)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什么状态?
为什么?
(3)将物块取出后,若容器中水的重力为20N,此时容
中考物理《电学图像专题》复习课件

I/A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1
0.1
0
0
0.5
1
甲
1.5
2
2.5
3
U/V
0.05
0
0
0.5
1
1.5
乙
2
2.5
3
U/V
U/V
0
0
0.5
1
1.5
丙
2
2.5
3
一、图像的形成过程
考点精讲
表4
表3
电压U/V
(R1)电流I1/A
(R2)电流I2/A
0
0
0
0.6
0.5
0.05
0.1
2.在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通过灯泡L的电流I
与灯泡两端的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灯泡的额定功率;
(2)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当电压表示数是5V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
请同学们审题,30s
典例赏析
类型2:I-U图像(曲线)
2.在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通过灯泡L的电流I
当U1=6V时,I1=0.6A,
R1=
=
.
=10Ω;
(2)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此时U1 =U
U=U1=6V,最大电流为I1=0.6A,
电路最大功率P=UI1=6V×0.6A=3.6W;
典例赏析
类型1:I-U图像(直线)
1.某兴趣小组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电路如图甲所示。滑
人教版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 图像专题复习 课件 共32张PPT

(2)圆柱形石料的密度
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G=F=1400N 对应着AB段
F浮=ρ水g V排 F浮=G-F F=F浮-G 钢丝绳的拉力减小 对应着BC段
F浮不变,F不变 对应着CD段
解:由图可知,圆柱体下底从接触水面到下底接触湖
底所用的时间为t=120s-20s=100s
(1)湖水的深度为:
h=vt=0.1m/s×100s=10m
的读数为___________A. (3) 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
所示。通过计算说明, 开关S闭合后,当电流表指针指在 0.3A处,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多大?
△L/cm
A 弹簧
R0
a
R1 b
P
图甲
拉环
6 5
4
3 2
1
0
200
400
600
F/N
图乙
谢 谢 !
湖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103kg/m3×10N/kg×10m=105Pa
(2)由图可知:AB段时圆柱体处于平衡状态
G=F=1400N
m=G/g=
=140kg
由图中B、C两点可知G=1400N F=900N
F浮=G-F=1400N-900N=500N V排=F浮/ρ水g=500N/(1.0×103kg/m3 ×10温度--时间 图像 3、电学 U-I 图像 4、密度 m-v 图像
二、物理图象中各部分表示的物理意义
y
s/m
G/N
Y
S
G
o
Xx
图1 y=KX
m/Kg m
o
t t/s
图2 s-t图象
I/A I
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G=F=1400N 对应着AB段
F浮=ρ水g V排 F浮=G-F F=F浮-G 钢丝绳的拉力减小 对应着BC段
F浮不变,F不变 对应着CD段
解:由图可知,圆柱体下底从接触水面到下底接触湖
底所用的时间为t=120s-20s=100s
(1)湖水的深度为:
h=vt=0.1m/s×100s=10m
的读数为___________A. (3) 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
所示。通过计算说明, 开关S闭合后,当电流表指针指在 0.3A处,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多大?
△L/cm
A 弹簧
R0
a
R1 b
P
图甲
拉环
6 5
4
3 2
1
0
200
400
600
F/N
图乙
谢 谢 !
湖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103kg/m3×10N/kg×10m=105Pa
(2)由图可知:AB段时圆柱体处于平衡状态
G=F=1400N
m=G/g=
=140kg
由图中B、C两点可知G=1400N F=900N
F浮=G-F=1400N-900N=500N V排=F浮/ρ水g=500N/(1.0×103kg/m3 ×10温度--时间 图像 3、电学 U-I 图像 4、密度 m-v 图像
二、物理图象中各部分表示的物理意义
y
s/m
G/N
Y
S
G
o
Xx
图1 y=KX
m/Kg m
o
t t/s
图2 s-t图象
I/A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的铜丝做成半径相同但匝数不同的弹簧,则 弹簧的刚性系数A和匝数n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
图线 b 表示。
A
a
b n
O
(二)运用图像收集信息,然后判断、选择、 填空、问答、计算
• 例2.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
力,引力大小F引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m2成正
比,与两个物理之间距离r的关系可以用下边图像
3.6 3.0
其中,“光强”是表示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用 E表示, 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
(1)分析上述表格,推断光敏电阻R与光强E 间成_反__比__
比例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图像符合图线___a____;
(2)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反馈练习1
• 弹簧的刚性系数公式A=ks2/ nr3(其中:S为制 造弹簧的金属丝的横截面积,n为弹簧的匝数,r 为弹簧的半径,A为弹簧的刚性系数),用粗细
教学要求
对应题目
基 T1-1 本
①判断图像对错
一、1,测1
图 像
T1-2 ②运用图像收集信息,判断、一、2,测2
选择、填空、问答、计算
T1-3 ③会画图像(多组数据描 一、3 点法、用特殊点绘制)
学过 的知
T2-1
①判断图像对错
二、1,测3
识的
二、2,
图像
T2-2
②运用图像收集信息,判断、 选择、填空、问答、计算
一、基本图像:(6个知识点10个图像)
(一)典例分析: 1.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D )
G/N
v/(m/s)
I /A
t温
5
O
m/kg O
t/s
A. 重力与质量的 B. 匀 速 直 线
关系
运动
O
U/V
C.定值电阻
的电流与电
压关系
t时 0
D.晶体的凝固过 程
• 2. 兴趣小组用100g晶体探究“熔化规律”,小丽
t时 /min
• 3.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通过电阻
①
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请根据
描
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电阻R的U-I关
点
系图象:
法
U(V)0.5 1.0 1.6 1.9 2.5 3.0
绘
I(A) 0.1 0.2 0.3 0.4 0.5 0.6
制
由图象可知,小莉实验 时所选用电阻R的阻值 为 5 Ω。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时,电阻R 消耗的电功
P/W
3
2
1
U/V
0 1.5 2.5 3
• 1.请判断下列数学函数图像
y
y
y
y
O
xO
xO
xO
x
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二次 函数 表达式:y=kx (x>0)y=kx+b(b>0) y=k/x (x>0) y=kx2(x>0)
图 像 并 应 用
率为 1.25 W。
二、巩固提升
• 1.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 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的过程 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
度h关系的图象是( D )
• 2.上题中,能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深度关 系的图像是哪个?( C )
• 3.根据图3求出该圆柱体的体积为 2×10-4m3 。
5 3
图3
三、进一步探究
• (一)判断图像对错:
E a
• 例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入射光的强弱而改
变。通过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 O
b R
强E 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光强E / cd
1.0
光敏电阻R/Ω 18.0
2
3
4
2.0 3.0 4.0
9.0 6.0 4.5
5
6
5.0
6.0
表示。对于位置固定两个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保持F大小不
变,甲、乙点电荷Q1、Q2关系可用图像中的
图线 C 来表示。
自主建网(小结)
• 图像问题在中考试卷中的位置: • 1.回顾实验与探究题:收集信息、画图、用图。 • 2.选择题:判断图像、用图像比较。 • 3.计算题:用图像找到已知条件,进行下一步计算。 • 4.进一步探究题:上述要求(三)中三条。
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条图
像。则乙: 图像是晶体的熔化,熔化过程耗4时
min。第3min物固质液是共存
状态。
• 从第5分钟到第7分钟物体吸热多少J?
解:Q =cm(t-t0)
• =4.2×103×0.1×(40-0)
=1.68×104(J)
t温/℃ 40
甲乙 C
20 A
02
B 46
程与时
间成正 比
匀速直线 运动,速 度保持不 变
同种物质的 质量与体 积成正比
物体的重 力与质量 成正比
U /v
O
I/A
定值电阻中 的电流与两 端电压成正 比
t温/℃
40
20 A B 0 24 6
C
t时 /min
晶体熔化
t温
0
t时
晶体凝固
t温 t时
0
非晶体熔化
t温 t时
0
非晶体凝固
t温 t时
0
液体沸腾
• 1.C • 2. 5Ω
• 3. C
效果检测
U/V
3 2 1
0 0.2 0.4 0.6 I/A
谢谢
•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在测量额定 1.小灯泡功率与电压
电压为2.5V 成正比。 (×)
小灯泡功率 的实验中, 根据数据画
2.小灯泡正常工作电
流为0.8A。 (√)
出图像如图,
根据图像判
断:
表示,k为比例常数,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表达式为:( C )
A.F引= k m1m2r2
F
B.F引= k m1m2/r
C.F引= km1m2/r2
D.F引= k m1m2r
O
r-2
反馈练习2
• 通过查找资料,晓丽发现了关于真空中的甲、
乙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
以用公式F=k
Q1Q2 r2
未学 过知
T3-1
①判断图像对错
三、1
识的 图像
T3-2
三、2
②运用图像收集信息,判断、
选择、填空、问答、计算
目标达成情况(题号)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学习诊断】
s /m
v/(m/s)
m/kg
5
O
t/s
O
t/s
O
G/N O
V/m3
m/kg
匀速直线 运动 ,路
图线 b 表示。
A
a
b n
O
(二)运用图像收集信息,然后判断、选择、 填空、问答、计算
• 例2.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
力,引力大小F引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m2成正
比,与两个物理之间距离r的关系可以用下边图像
3.6 3.0
其中,“光强”是表示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用 E表示, 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
(1)分析上述表格,推断光敏电阻R与光强E 间成_反__比__
比例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图像符合图线___a____;
(2)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反馈练习1
• 弹簧的刚性系数公式A=ks2/ nr3(其中:S为制 造弹簧的金属丝的横截面积,n为弹簧的匝数,r 为弹簧的半径,A为弹簧的刚性系数),用粗细
教学要求
对应题目
基 T1-1 本
①判断图像对错
一、1,测1
图 像
T1-2 ②运用图像收集信息,判断、一、2,测2
选择、填空、问答、计算
T1-3 ③会画图像(多组数据描 一、3 点法、用特殊点绘制)
学过 的知
T2-1
①判断图像对错
二、1,测3
识的
二、2,
图像
T2-2
②运用图像收集信息,判断、 选择、填空、问答、计算
一、基本图像:(6个知识点10个图像)
(一)典例分析: 1.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D )
G/N
v/(m/s)
I /A
t温
5
O
m/kg O
t/s
A. 重力与质量的 B. 匀 速 直 线
关系
运动
O
U/V
C.定值电阻
的电流与电
压关系
t时 0
D.晶体的凝固过 程
• 2. 兴趣小组用100g晶体探究“熔化规律”,小丽
t时 /min
• 3.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通过电阻
①
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请根据
描
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电阻R的U-I关
点
系图象:
法
U(V)0.5 1.0 1.6 1.9 2.5 3.0
绘
I(A) 0.1 0.2 0.3 0.4 0.5 0.6
制
由图象可知,小莉实验 时所选用电阻R的阻值 为 5 Ω。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时,电阻R 消耗的电功
P/W
3
2
1
U/V
0 1.5 2.5 3
• 1.请判断下列数学函数图像
y
y
y
y
O
xO
xO
xO
x
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二次 函数 表达式:y=kx (x>0)y=kx+b(b>0) y=k/x (x>0) y=kx2(x>0)
图 像 并 应 用
率为 1.25 W。
二、巩固提升
• 1.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 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的过程 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
度h关系的图象是( D )
• 2.上题中,能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深度关 系的图像是哪个?( C )
• 3.根据图3求出该圆柱体的体积为 2×10-4m3 。
5 3
图3
三、进一步探究
• (一)判断图像对错:
E a
• 例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入射光的强弱而改
变。通过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 O
b R
强E 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光强E / cd
1.0
光敏电阻R/Ω 18.0
2
3
4
2.0 3.0 4.0
9.0 6.0 4.5
5
6
5.0
6.0
表示。对于位置固定两个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保持F大小不
变,甲、乙点电荷Q1、Q2关系可用图像中的
图线 C 来表示。
自主建网(小结)
• 图像问题在中考试卷中的位置: • 1.回顾实验与探究题:收集信息、画图、用图。 • 2.选择题:判断图像、用图像比较。 • 3.计算题:用图像找到已知条件,进行下一步计算。 • 4.进一步探究题:上述要求(三)中三条。
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条图
像。则乙: 图像是晶体的熔化,熔化过程耗4时
min。第3min物固质液是共存
状态。
• 从第5分钟到第7分钟物体吸热多少J?
解:Q =cm(t-t0)
• =4.2×103×0.1×(40-0)
=1.68×104(J)
t温/℃ 40
甲乙 C
20 A
02
B 46
程与时
间成正 比
匀速直线 运动,速 度保持不 变
同种物质的 质量与体 积成正比
物体的重 力与质量 成正比
U /v
O
I/A
定值电阻中 的电流与两 端电压成正 比
t温/℃
40
20 A B 0 24 6
C
t时 /min
晶体熔化
t温
0
t时
晶体凝固
t温 t时
0
非晶体熔化
t温 t时
0
非晶体凝固
t温 t时
0
液体沸腾
• 1.C • 2. 5Ω
• 3. C
效果检测
U/V
3 2 1
0 0.2 0.4 0.6 I/A
谢谢
•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在测量额定 1.小灯泡功率与电压
电压为2.5V 成正比。 (×)
小灯泡功率 的实验中, 根据数据画
2.小灯泡正常工作电
流为0.8A。 (√)
出图像如图,
根据图像判
断:
表示,k为比例常数,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表达式为:( C )
A.F引= k m1m2r2
F
B.F引= k m1m2/r
C.F引= km1m2/r2
D.F引= k m1m2r
O
r-2
反馈练习2
• 通过查找资料,晓丽发现了关于真空中的甲、
乙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
以用公式F=k
Q1Q2 r2
未学 过知
T3-1
①判断图像对错
三、1
识的 图像
T3-2
三、2
②运用图像收集信息,判断、
选择、填空、问答、计算
目标达成情况(题号)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未通过(
)
【学习诊断】
s /m
v/(m/s)
m/kg
5
O
t/s
O
t/s
O
G/N O
V/m3
m/kg
匀速直线 运动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