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太平镇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西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3月前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要求,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详细规划的依据。

为指导各地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证规划成果科学、规范、有效,遵循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原则,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目录1总则 (1)1.1适用范围 (1)1.2地位作用 (1)1.3规划期限 (1)1.4规划范围 (2)1.5规划层次 (2)1.6编制原则 (2)2编制要求 (3)2.1工作组织 (3)2.2编制程序 (4)2.3成果审查 (5)2.4规划基数 (5)2.5基础研究 (6)3编制内容 (6)3.1现状分析与形势研判 (6)3.2战略目标与协同发展 (7)3.2.1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 (7)3.2.2区域协同发展 (7)3.3全域国土空间格局 (7)3.3.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7)3.3.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8)3.3.3控制线划定 (9)3.3.4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11)3.4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1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 (11)3.4.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4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 (12)3.4.5自然保护地体系 (12)3.4.6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2)3.5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12)3.5.1国土综合整治 (12)3.5.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13)3.6城乡功能结构优化提升 (14)3.6.1产业体系布局 (14)3.6.2综合交通体系 (14)3.6.3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4)3.6.4绿色空间网络与山水格局 (14)3.6.5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15)3.6.6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15)3.6.7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15)3.6.8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15)3.7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6)3.7.1中心城区范围划定 (16)3.7.2城市用地布局 (16)3.7.3居住与住房保障 (16)3.7.4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生活圈 (16)3.7.5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17)3.7.6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 (17)3.7.7城市风貌引导与管控 (17)3.7.8城市更新 (17)3.7.9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7)3.7.10城市道路交通组织 (18)3.7.11城市基础设施布局 (18)3.7.12综合防灾设施布局 (18)3.7.13城市“四线”管控 (18)3.7.14乡镇发展指引 (19)4规划实施 (19)4.1规划传导 (19)4.1.1对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 (19)4.1.2对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 (19)4.1.3对详细规划的传导 (20)4.2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0)4.3信息化建设 (20)5成果要求 (20)5.1报批成果 (21)5.1.1规划文本 (21)5.1.2规划图件 (21)5.1.3 数据库 (23)5.1.4 附件 (23)5.2技术成果 (23)5.2.1规划说明 (23)5.2.2专题报告 (24)5.2.3分析图件 (24)5.2.4其他材料 (25)5.3公众读本 (25)5.4乡镇规划指引成果要求 (26)5.4.1报批成果 (26)5.4.2技术成果 (27)6 附录 (29)附录1:规划指标体系 (29)附录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32)附录3:规划文本附表 (33)表1规划指标表 (33)表2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调整表 (33)表3基本规划分区统计表 (33)表4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表 (34)表5镇村体系规划表 (34)表6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结构表 (34)表7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 (35)表8自然保护地名录表 (35)表9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36)表10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36)表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结构平衡表 (36)表12(中心城区)“四线”汇总表 (37)附录4:专项规划编制任务表 (38)附录5:基础资料清单(参考) (39)1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的要求,加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提高规划科学性、协调性与操作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技术指南。

镇总体规划方案

镇总体规划方案

镇总体规划方案背景本镇位于中国北方,人口约为10万,主要经济活动为农业和轻工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本镇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

为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本镇发展水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是必要的。

总体目标本镇总体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绿色低碳、现代化的小城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互补、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一个现代化小城镇。

2.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桥梁、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3.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环境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4.居民生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宜居小城镇。

规划内容经济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轻工业、促进服务业发展。

2.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利用本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注重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

3.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高本镇的产业技术水平。

4.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园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基础设施1.改善城市道路:整修城市主干道路,加快城市交通建设进程。

2.建设情景路灯:通过情景路灯设计,营造美丽城镇夜景,提高城市品位。

3.完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提高城市供水能力、电力供应能力。

4.改善城市垃圾处理: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生态环境1.减少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控。

3.加强乡村建设:加快乡村垃圾清洁、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居民生活1.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打造特色小镇:利用本镇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小镇,引起游客关注。

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的归划

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的归划

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的归划摘要:一、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的基本情况二、太平镇归划的原因和背景三、太平镇归划的具体内容四、太平镇归划的意义和影响正文:一、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的基本情况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南部,距离市区约30 公里。

太平镇总面积约160 平方公里,人口约3 万人。

太平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以水稻、玉米、大豆等为主。

此外,太平镇还有一些养殖业和乡村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太平镇归划的原因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里区作为哈尔滨市的重要城区,其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道里区政府决定对太平镇进行归划。

太平镇归划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随着哈尔滨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道里区需要不断地扩大城市范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太平镇作为道里区周边的一个乡镇,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可以作为城市扩张的一个重要载体。

2.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太平镇归划后,可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体化,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为道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3.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太平镇归划后,可以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太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太平镇归划的具体内容太平镇归划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区划调整:太平镇将由原来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街道办事处,成为道里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2.城市规划和管理:太平镇归划后,将纳入道里区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范围,实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体化。

3.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太平镇归划后,道里区政府将加大对太平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太平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太平镇归划的意义和影响太平镇归划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太平镇归划后,将有助于优化道里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平镇省级新生小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邹政办字〔2017〕6号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平镇省级新生小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邹政办字〔2017〕6号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平镇省级新生小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平镇省级新生小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邹政办字〔2017〕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太平镇省级新生小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2月8日太平镇省级新生小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把太平镇建设成为连接中心城市、辐射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设立新的中小城市试点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14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太平镇是济宁市唯一入选山东省新生小城市的试点镇,开展好试点工作,对于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吸纳人口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发达、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小城市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市城乡空间布局,缓解主城区发展压力,提升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生小城市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立足自身职能,全力搞好服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有关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努力把太平镇打造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风貌特色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小城市。

施工方案的重点难点及措施

施工方案的重点难点及措施

施工方案的重点难点及措施(一)环境保护问题重点、难点分析:为保证附近单位和居民区正常办公和休息,这就要求在施工中保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既要进行施工,又要尽量不影响办公,所以施工过程中噪声、扬尘等环境保护问题将成为本工程施工的一项重点工作。

拟采取的应对性措施:1、本工程把环境保护工作做为工程管理的重点,严格执行ISO14001标准及天津市、建设部关于现场文明施工及环保的有关规定,制定针对性强的控制噪声、粉尘污染等环保及文明施工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施工场区全方位环境治理,施工现场做到合理、绿化、美化相结合。

2、施工期间使用的设备工具全部采用环保低噪型,并按要求对现场加工区进行降噪措施。

为了做到不扰民,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降低噪声问题。

对有较大施工噪音的施工项目,拆除工程剔凿、打眼和切割石材等噪音大的施工项目错开居民休息时段进行。

做到合理安排施工时段。

3、在施工中要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大车清运拆除垃圾、装卸材料要安排在夜间,尽量避免扰民。

装卸材料时,做到轻装轻卸,不影响院内及楼内的办公环境。

尤其是前期拆除阶段,顶棚、墙面、地面都要拆除,建筑垃圾较多,所以垃圾装袋清运,并且每天派专人对院内外及楼道进行清扫,尽量不让拆除造成的粉尘影响周边环境。

(二)改造施工难度大业主要求在保证正常办公的条件下进行施工,这就对施工的部署和人员安排上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安排:1、教学楼施工拆除工程量大,需进行分层分段施工。

按照每层为一个流水段,进行流水施工。

尽可能合理安排施工,为装修改造工程提供作业面。

施工中由各个专业队伍紧密配合实行平行流水施工与立体交叉相结合施工。

设备安装工程随土建施工穿插进行。

室内装饰与设备安装调试工程同期穿插进行施工。

2、为了确保正常办公,单独划出办公人员通道,与施工区分开。

施工期间每层设专人看管,禁止施工人员误入办公教学区域,影响其他人员办公。

3、为了确保总工期,充分利用工作面,首层大厅、阶梯教室、报告厅等单独组织人员集中进行施工。

太平镇项目规划设计建议方案

太平镇项目规划设计建议方案

太平镇项目规划建议一、产品规划思路(一)、规划要点建造小镇有天有地的生活会馆·享受有闲阶层的品质社区差异化产品最大的差异化来自于别墅的外立面的塑造■特色景观均质化的景观规划,使得中轴绿化带就像自家大花园,体现户户见景。

前后私家花园,开门见绿。

所有空间均以小广场作为过渡连接的接点,道路、绿化、交错的线条,象征着城市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绿化带穿越林荫、广场,而草坪一直延伸到每一个别墅的入口,户户见绿。

■特色房型面积比较适中的双拼别墅,外立面独特新颖,户型的层次活跃,落地大玻璃的豪华客厅及户户见绿的景观设计。

■特别区位环境清幽,新城镇新生活,生活、交通配套齐全。

二、平面设计建议(一)、总体规划景观设计规划建议(1)、增加主团绿化和节点绿化别墅的景观设计关系到别墅的形象和价值,本案小区地块方整,道路通畅。

中心绿化带宽广,强调了景观的均好性。

但自然景观资源缺乏,景观绿化分布太过均匀,景色单调,缺乏层次感。

建议在整体绿化带中规划出中心绿化、主团绿化和节点绿化。

增加区内景观的层次感,丰富感,做到步移景换。

主干道两侧树木要求常绿,遮荫效果良好,形成林荫道的空间气氛,而宅前路两侧树木可采用落叶,常绿混种,以满足夏日遮荫而冬季日照的需求,也体现季节的变化,使得每户都有绿荫护夏,红叶迎秋。

同时,运用几何图案设定组团景观的造景手法,强化了各组团不同特点并深具文化意蕴。

使得园内景观层次丰富,户户有景,季季有景。

(2)、加强中心景观绿化带层次建议绿化带地面稍高于住户地面,局部人造小丘并栽种乔木、花、草、以此对各别墅进行自然分隔,不露痕迹,既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尽幽居之美,又避免了每户看到对户住宅,保证别墅的私密性,有利于产生归属和领域感。

(3)、休闲活动设施与景观相结合建议在东区设置两个主团景点,如亲子乐园、休息区等。

亲子乐园是儿童与父母长辈的组团,应布置有按摩步道、塑竹花架、儿童天地、沙池、星星索、小游戏区等,将天伦之乐在美丽的室外园林中自然延伸。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部分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部分
围绕发展目标,本次规划重点从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等方面制定城市交通的发展策略。
优化中心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中心城区形成以“两横、两纵、两环、两条联络线”快速路网 为主骨架的环放式路网。在中心城区外环线外围地区,形成由环外快速环路及条放射状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联络线组成的环外快速路系统,作为 中心城区与其外围城镇组团及中心城区外围各城镇组团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在海河南侧规划中心城区至滨海新区的津滨大道,与海滨大道相 交,形成滨海新区“”字形交通骨架。滨海新区核心区形成方格网状与自由式路网混合式的路网结构;中心城市其它组团道路大部分为方格网状 路网结构,规划各组团的道路面积率不低于,道路网密度不低于公里平方公里。
中心镇。为改变天津目前小城镇分散发展、实力较弱的局面,实现小城镇的集中发展,《总体规划》将大寺、双港等个发展基础好、区位 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城镇确定为中心镇。根据各中心镇的不同条件,发展加工工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等,形成商贸型、 交通型、旅游型等职能特色突出的新型城镇。同时,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形成聚 集效益和区域竞争优势。
此外,规划进一步加大停车泊位建设力度。在轨道交通、对外交通站点等换乘枢纽配备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库),提高停车设施的使用效 率;由中心城区外围至中心城区核心区采用逐步减少泊位供应、逐渐提高停车收费的措施,限制小汽车进入核心区;同时,进一步完善停车管 理系统,按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框架,积极建立集收费管理、停车诱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
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主中心。以“巩固提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就业、住房、出行状 况,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实施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城市住宅建设,优化公共设施布局,调整工业、仓储用地 布局,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加强环境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结构,提升金融、商贸、科教、信息、旅游等现代服 务职能,适当发展都市型工业,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改善生活环境。规划到年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万人以内。

天津 大港区域经济概况

天津 大港区域经济概况

大港概况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米。

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22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

全区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全区共辖4个乡、3个建制镇、5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

2009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

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大港区总面积940平方千米。

总人口40万人。

天津市大港区始建于1979年11月,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的新型滨海城区。

它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米。

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22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

全区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3平方公里,滩涂面积85.5平方公里,荒地72.5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34公里。

全区共辖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

大港区区位优势明显。

距北京165公里,距天津新港28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205国道、李港铁路穿境,丹拉、京晋高速公路与津港公路相联,交通极为便捷。

大港区资源丰富。

已探明石油储藏量8.87亿吨,天然气储量360.5亿立方米。

内陆水域面积达36万亩。

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北大港水库,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5亿立方米。

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分布面积62平方公里,热水井出口温度在94℃-96℃之间,出水量为500吨/日。

大港区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诞生、崛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