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1.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2.15世纪至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各有何特点?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4.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有何特点?5.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因素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15世纪 至19 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第二次 世界大 战以后经济原因为主,社会性、政治性原因为辅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图表点拨] 1.教材第11页图1­2­1,该图展示出:(1)15~19世纪,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源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2)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到美洲等地的人口迁移路线;(3)近代中国人到东南亚、美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

2.教材第11页图1­2­2,该图展示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因跨国劳务引起的人口由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拉丁美洲迁往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路线,以及非洲迁往欧洲、西亚及非洲内部不同国家的迁移路线;(2)因灾害等引起的环境移民迁移路线主要在非洲;(3)因政治原因引起的国际人口迁移路线主要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4)因战争引起的国际难民迁移路线主要在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和非洲。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01长期或□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04自然增长和□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 答案 C解析 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 不一定是。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01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03气候宜人和□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05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主导因素:□06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07政治、□08军事、□09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其次节人口迁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素养目标1.结合图示材料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人口迁移影响。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缘由,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3.利用人口迁移图示分析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特点。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学问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_的空间流淌行为。

2.推断标准:人口迁移具有两个重要属性,即:________属性、________属性。

3.分类:国际迁移和________迁移。

4.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1)拉力: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和________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

(2)推力:促使原居民________的因素。

(3)中间障碍:如________的法律法规等。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________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

二、国际人口迁移时间20世纪以前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方向欧洲和________迁往“________”________国家迁往________国家特点欧洲是________,非洲是________ 国际人口的________迁移急剧增加;流向发生了很大变更;________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三、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缘由:主要有政治、________、斗争、灾难等方面。

2.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时间人口迁移状况古代秦代迁徙天下豪富到________;西晋“永嘉丧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造成中原人口大规模________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________、青岛、________、广州等城市的移民快速增加现代斗争和饥荒导致中原人口大规模向________诸省区迁移改革开放后,内地的农村____________前往大城市和________________地区助学助记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误认为人口迁移的确定性因素肯定是经济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确定性因素。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_《人口迁移》名师学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_《人口迁移》名师学案

第一章人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1、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影响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的空间流动行为。

2. 判断标准:人口迁移具有两个属性,即_属性和_属性。

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_ _变化。

空间属性:必须迁出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要跨越_界限。

3.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包括_ _、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和_ __。

(2)人口迁移:_ _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1)推力: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_ 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

(2)拉力:促使原居民_ _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早期人口迁移:主要受_ 影响,主要包括_、_、_、_、_。

(2)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_ 影响,主要包括_、_、_、_、_。

三、国际人口迁移四、国内人口迁移【探究活动1】根据要求选择正确选项:1.请在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前面打√:()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 中学转到乙县B 中学读书。

()④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2.请在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前面打√:()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第二节人口迁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背景知识;–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趋势。

3.情感目标:–增强对人口迁移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人口迁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关注和认识;–提高关注人口迁移的能力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1.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3.中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课堂开始前,先放映一个人口迁移短片或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其中的社会问题,唤起学生对此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指人们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转移居住和工作的活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迁移和农村迁移,城市迁移又可以分为城市内部迁移和城市间迁移,农村迁移又可以分为集体迁徙和个人流动。

(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

经济的发展不均、就业机会的状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等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城市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城市迁移是指人们从乡村地区和其他城市向城市地区迁徙的活动。

城市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民工流动性强、城市化率上升、城乡差距扩大和社会问题增多等特点。

城市迁移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4) 农村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农村迁移是指人们从乡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或其他农村地区迁移的活动。

农村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民向城市迁移和农民之间的流动。

农村迁移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更直接地产生了影响。

3. 真实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结合地图、图片等材料来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的类型、影响因素、特点和影响。

2019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01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2.人口机械增长:□为人口机械增长。

0405机械增长共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B.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C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DC答案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

旅游、购物及解析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不一定是。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提示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01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03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优美、□气候宜人和□05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环境问题、□(2)人文因素06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070809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其他因素:□政治、□军事、□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经济因素的是(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D.深圳吸引大量人口迁入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答案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解析展,而迁入深圳。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 第二册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 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的差异,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定义: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类型错误!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4.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5.人口迁移的影响(1)正面影响错误!(2)负面影响{①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②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③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④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1)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

如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如收入、教育、工作、医疗、和平、食物、城市生活等.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①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②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③方向:错误!(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①特点错误!②方向错误!2.国内人口迁移。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1 湘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1 湘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1 湘教版必修2一、教材分析二、三维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通过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与人口迁移有关的图、表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

4、关注当今社会人口迁移的现状,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三、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实例分析与讲解。

五、教学思路:通过板书辅助,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人口迁移知识的整体认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引起奉化人口的变动。

那么,引起奉化人口的变动还有哪些因素呢?【生】人口迁移【师】对,人口的迁入与迁出,也会影响奉化人口的变动。

(据报道,奉化每5人就有1个是外地人。

有时讲方言,却是外地人;有时讲普通话,自己却被误是外地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口迁移这方面的知识。

教材P16【板书】人口迁移【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个内容,什么是人口迁移?为什么会发生人口迁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呢?是不是所有的人口移动就是人口迁移呢?【活动】P17—1题,思考:哪些是人口迁移?【师】结论:①②③不属于人口迁移,④属于人口迁移。

首先,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

【板书】概念【设问】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生】朗读“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师】点拔: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必须掌握一条,人们的定居地...发生变更,住所不发生变更的,不是人口迁移。

因此活动中的①②③不属于人口迁移。

所以说,我班的10位鄞州同学,你们到奉港中学读书就不是人口迁移。

【设问】人口迁移的情况是相当复杂。

如果按照发生的空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种?(课本上找一找)【板书】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设问】P17—2活动题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师】①②属于国内迁移,③④属于国际迁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三、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1)影响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阶段特点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组织性迁移为主,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方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扩大。

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迁移(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 )(2)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其主要目的是务工与经商。

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提示:(1)×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移民。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5)C [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的,以务工和经商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所以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联合国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在2015年已达到2.44亿。

目前,国际移民居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约4 7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俄罗斯,人数都约为1 200万,从国际移民的出生地来看,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有约1 600万人移民海外,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有约1 000万人。

境内移民是中国移民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使得大量劳动力从西部流向东部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

问题 1 (综合思维)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迁移方式的移民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提示:“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

问题 2 (区域认知)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提示: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主要是人口迁入,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归纳总结]1.人口迁移的判断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居住地的改变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图示如下: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类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淡水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矿产资源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的改变,促进了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政策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如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1.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 )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 )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3)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B (2)C (3)A [ 第(1)题,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较高,教育质量高,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人口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发达城市,因此A、C、D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城市房价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

第(2)题,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流家乡的情况。

广东经济发达,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发展优势条件的丧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

第(3)题,读图,西藏为人口净迁入省区,得益于青藏铁路的修建,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

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

我国东部存在五个主要的民工吸引场,民工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孔雀东南飞”是形象的比喻。

问题 1 (综合思维)“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提示:“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民工潮”是自发的。

问题2 (综合思维)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经济因素,务工经商。

[归纳总结]1.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总结如下: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武汉市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2018年7月14日在网上公布了大学生留汉落户试行政策通知: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

据此完成(1)~(2)题。

(1)武汉市实施这一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人口规模B.减轻农村人口压力C.吸纳高端人才D.城乡均衡发展(2)大学生留汉落户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当地( )①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②增加城市发展活力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C (2)A [第(1)题,学生留汉落户试行政策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高学历人才,故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纳高端人才。

第(2)题,大学生留汉落户政策主要是针对40岁以内的人口,能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带动消费和技术的进步,增加城市发展活力,①②对;大学生留汉落户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等高学历人才,对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较小,人口增加会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③④错,故A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