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
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消防安全一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每个人的责任。
本文将详细描述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并正确采取相应行动以预防和处理火灾事故。
一、火灾预防1. 保持场所清洁:定期清扫场所,清理易燃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减少火灾隐患。
2. 检查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线、插头和电器设备的安全性,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确保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3. 合理存储易燃物品:将易燃液体和气体存放在专用容器中,保持距离热源,严禁临时存放易燃物品。
4. 安装火灾报警器:在关键位置安装火灾报警器,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报警。
二、火灾应急处理1. 发现火灾时立即报警:在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并按照工作场所的消防预案执行相应应急措施。
2. 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当火势较小且安全时,可使用手持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
记住使用灭火器时遵循P.A.S.S原则:拔销闸、对准火焰、按下把手、左右晃动扑灭火焰。
3. 逃生时保持冷静:若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采取逃生行动。
在逃生过程中,保持冷静,尽量避开烟雾,用湿毛巾覆盖口鼻,并选用安全的逃生通道。
4. 集中人员并进行点名:在安全地点集中人员,并进行点名,确保每个人员都安全无误。
三、火灾事后处理1. 切勿擅自返回火灾现场:火灾后,切勿擅自返回火灾现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应等待消防部门的指示,并配合进行相关事后处理。
2. 保护证据并配合调查:若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严重,应及时保护火灾现场的证据,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3.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如发现消防设备损坏或故障,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结语消防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可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加强对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消防安全。
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3篇)

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一、灭火器材的摆放与使用1.1 安全摆放灭火器材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和使用灭火器材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需要合理摆放灭火器材。
1.2 灭火器的摆放位置灭火器应摆放在易燃物附近、容易着火的地方,如厨房、车间等。
摆放位置应远离易燃液体和高温设备,并保持灭火器的易见性和易取性。
1.3 灭火器的悬挂和固定灭火器应悬挂在易取用的位置,避免放在高处或被其他物品挡住。
悬挂时要确保灭火器容易拿到并不易被碰撞倒落。
1.4 灭火器的保养和检查每个月对灭火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灭火器的使用说明书应放在易见的位置,以方便用户参考。
1.5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先拔销,再按压按钮将灭火剂释放到火源处,不用过于贪多。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方向和距离,确保灭火剂能够有效覆盖到火源。
二、电器安全使用规范2.1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线路的情况,确保其安全可靠。
发现线路老化、插座松动等问题时及时修复或更换。
2.2 避免超负荷使用不要在同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过多的电器设备,以免超负荷使用导致线路过热引发火灾。
2.3 注意电线敷设电线敷设要远离易燃物和高温设备,避免电线过热引发火灾。
使用电线时应保持完整,不得有漏电、接触不良等现象。
2.4 长时间离开时切断电源长时间离开时应切断电源,防止电器设备过热引发火灾。
特别是热水器、电磁炉等易引发火灾的电器设备,离开时务必切断电源。
三、厨房使用规范3.1 保持清洁保持厨房的清洁是防止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
注意清洁灶台、油烟机等易积聚油污的地方,及时清理并保持干燥。
3.2 使用安全油烟机安装使用安全可靠的油烟机,确保其能够及时排除油烟,防止油烟堆积引发火灾。
3.3 用火安全使用明火烹饪时,要时刻注意火源,确保烹饪过程中无人离开,以防意外发生。
3.4 禁止乱堆乱放禁止在厨房乱堆乱放易燃物,保持整洁有序,防止发生因物品堆积引发的火灾。
四、预防电气设备火灾4.1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消防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指导人们在火灾发生时采取正确措施的指南。
本文将从火灾预防、火灾应急措施、灭火器材使用和火灾疏散逃生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火灾预防:1.1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线、插座和电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没有老化、短路等问题。
1.2 储存易燃物品:将易燃物品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1.3 安装火灾报警器:在室内各个关键位置安装火灾报警器,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出警报。
二、火灾应急措施:2.1 灭火器材的选择: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2.2 初期灭火:在火灾初期,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但要确保自身安全。
2.3 报警和疏散:在灭火无效时,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疏散计划有序撤离。
三、灭火器材使用:3.1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将干粉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以迅速灭火。
3.2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将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避免直接喷射到人体。
3.3 灭火器材保养:定期检查灭火器材的使用期限,保持灭火器材的完好状态。
四、火灾疏散逃生:4.1 制定疏散计划:制定楼层平面图,标明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每个人都了解疏散路线。
4.2 疏散逃生顺序:按照疏散计划,有序地疏散人员,先救助弱势群体,再进行自救。
4.3 防止恐慌:在疏散逃生过程中,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情绪的扩散。
结论: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对于预防和应对火灾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储存易燃物品、安装火灾报警器等火灾预防措施,以及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器材、制定疏散计划和保持冷静的火灾应急措施,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损失。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深入了解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标题: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正确的消
防操作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预防火灾、火灾应急处理、灭火器材的使用、火灾逃生和消防设备维护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一、预防火灾
1.1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电线和插座。
1.2 禁止在室内吸烟,注意燃气使用安全。
1.3 定期清理垃圾,保持通风畅通,减少火灾隐患。
二、火灾应急处理
2.1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不擅自用水扑灭。
2.2 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疏散人员到安全地带。
2.3 遇到浓烟时低姿势前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三、灭火器材的使用
3.1 灭火器材的种类应根据不同火灾类型选择。
3.2 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熟悉灭火器的操作方法。
3.3 定期检查灭火器材是否过期,保证灭火器材的有效性。
四、火灾逃生
4.1 熟悉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
4.2 遇到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应选择楼梯疏散。
4.3 逃生时保持冷静,避免踩踏和拥挤。
五、消防设备维护
5.1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是否完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5.2 经常清理消防设备周围的杂物,保持消防设备畅通。
5.3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结论: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项,只有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做到心中有火、手中有灭,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防灭火操作规程

煤矿防灭火操作规程《煤矿防灭火操作规程》一、总则1.1 为了加强煤矿安全防灭火工作,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煤矿生产现场的防灭火操作,包括矿井、巷道、工作面等各个环节。
1.3 所有煤矿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本规程,严禁违反规程操作,如有违反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二、预防措施2.1 在生产过程中,对易燃易爆物品应当进行及时清理,确保工作场所环境的安全。
2.2 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杜绝由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
2.3 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灭火措施3.1 灭火器材应随时保持完好状态,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及时使用。
3.2 每个工作区域都应设置灭火器材,并有专人负责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3 对于火灾发生时,矿井工作人员应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员工。
四、监督检查4.1 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煤矿的防灭火工作进行检查,指出问题并要求煤矿单位立即整改。
4.2 煤矿单位应配备专业的防灭火管理人员,认真履行防灭火工作的职责。
4.3 对于不遵守防灭火操作规程的煤矿单位和个人,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五、附则5.1 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正式生效,具体操作细则由煤矿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5.2 煤矿单位应定期组织对《煤矿防灭火操作规程》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能正确掌握和执行规程。
5.3 煤矿单位应不断完善防灭火工作的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稳定。
灭火救援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灭火救援安全操作规程灭火救援是一项危险而重要的工作,为保障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确保事故的有效处置,特制定以下灭火救援安全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 灭火救援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应急预案。
2. 了解现场情况,包括事发地点、火源特点、建筑结构和环境条件等,对需要进行特殊操作的场所进行实地勘查。
3. 确保个人装备的完好,包括消防服、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查和维护。
4. 在救援现场设立临时指挥部,明确指挥体系,分工明确,确保指挥有效、协调顺畅。
二、安全操作流程1. 确保个人安全和队伍的整体安全为首要任务,不得因大意或慌张导致意外发生。
2. 在进入火灾现场前,应确认通风良好,并使用防护装备保护自身。
必要时,派遣警戒人员观察和监控周围环境,确保现场秩序和安全。
3. 在灭火前,应对火源进行评估,确定适用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器材,并按照预案进行灭火。
4. 在使用灭火设备时,应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5. 区分火势大小和性质,正确选择灭火剂和灭火装备,避免使用非适用装备导致事故。
6. 在进行高空灭火时,应使用安全绳索和安全带,严禁单人站立在高处灭火。
7. 在使用高能灭火器材时,如水炮车等,应掌握其操作方法并遵循操作规程,预防翻车或喷射事故的发生。
8. 针对特殊火源(如化学品火灾),应进行专业技术评估,远离危险区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火灾扩散。
9. 在灭火过程中,应保持沟通畅通,与现场指挥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需求。
三、事后处理1. 灭火救援人员在火灾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进行巡查,确认火势已完全扑灭,不留后患。
2. 统计人员和设备的损失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相关记录和归档工作。
3. 审查灭火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完善预案和操作规程。
4. 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交接,确保火灾态势得到完全控制和消除,并维持现场的安全状况。
消防队灭火安全操作规程

消防队灭火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壮大,火灾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消防队作为应对火灾的主力军,在灭火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消防队员的安全和灭火任务的顺利进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消防队灭火安全操作规程势在必行。
一、灭火前准备1. 建立健全消防队灭火安全守则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位消防队员都具备基本的消防应急知识与技能。
2. 灭火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要做到位,确保灭火器材的正常运转。
3. 确保消防装备完好无损,如消防服、手套、面罩等,以提供全方位的防护。
4. 确保通信设备畅通无阻,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络。
二、灭火现场安全措施1. 根据火灾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水龙带等,并保证其操作的简便性和灵活性。
2. 在灭火前应对灭火器材进行点检,确保其无故障且处于使用状态。
3. 清除火灾现场周边的易燃物,确保火势不会蔓延。
4. 在灭火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戒线,限制人员进入,并确保灭火作业的安全进行。
5. 保障灭火现场供电系统的稳定,避免因电力故障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故障。
6. 在灭火现场安排专人负责指挥与协调,确保灭火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三、灭火过程中的安全操作1. 灭火操作过程中,消防队员应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照灭火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确保灭火器材与消防队员之间的距离适当,避免因近距离操作而造成的危险。
3. 在操作灭火器材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如针对不同火源可使用扑灭、喷洒、排除等方法。
4. 在灭火过程中,如遇到情况复杂的火灾,应立即撤离,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后续灾害。
5. 灭火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如注意避开烟雾和高温区域,防止烧伤和中毒。
6. 确保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水源,保证灭火有力度和持久性。
7. 在灭火现场应保持现场通风,确保一定的氧气供应,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四、灭火后的安全措施1. 灭火结束后,对灭火器材要进行清点和点检,确保器材完好可用。
消防灭火操作规程

消防灭火操作规程消防灭火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内部消防灭火工作,落实防火安全责任,提高员工火灾防范意识和消防灭火技能,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单位内部员工,包括办公楼、工厂、学校、商场等各类场所。
第三条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消防组织,明确消防组织的职责、权力和工作流程,定期进行消防培训,确保员工熟悉消防灭火操作规程。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
第二章火灾报警和疏散第五条单位内部应当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第六条发现火灾,应立即按下火灾报警器,并及时向单位内部或者相关消防部门报警,确保火灾得到及时扑灭。
第七条火灾报警后,应当立即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第八条在火灾报警后,不得擅自返回起火地点,等待消防人员的指挥和救援。
第三章灭火器材的使用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适当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栓等。
第十条每个工作区域应当配备至少一支适用的灭火器,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十一条使用灭火器时,应先确认灭火器材质、使用方法和作用范围,才能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操作灭火器时,应站稳脚跟,在合适的距离使用灭火器,不得贴近火源并迅速移动。
第十三条使用灭火器时,应向火源根部喷洒,并以“S”型或“L”型方式进行扑灭。
第十四条使用灭火器后,应观察火源是否被扑灭,如果无法控制火势,应立即撤离,并向消防人员报告。
第四章灭火器材的保养和维修第十五条每个单位应当定期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六条灭火器材的检查和保养应由专门的消防人员进行,主要包括检查灭火器的压力、密封性、喷洒管和喷嘴的状况等。
第十七条发现灭火器材有损坏或者异常情况,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第十八条灭火器材的保养和维修记录应当详细记录,并留存备查。
第五章灭火逃生演练第十九条各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灭火逃生演练,提高其应对火灾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资料:________ 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0 页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第1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煤矿的消防灭火工作人员。
第2条消防灭火工应完成下列工作:1、从事煤矿消防和灭火工作。
2、检查维护消防水管及相关设施。
3、负责井上下消防器材库设备、材料的管理工作。
二、上岗条件第3条消防灭火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还要符合消防要求的其他资质。
第4条消防灭火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熟悉入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
熟悉矿井避灾路线。
2、熟悉消、灭火机具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3、煤炭自燃过程和机理。
4、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规定浓度。
5、矿井通风基础知识。
6、各种灭火方法及操作规程。
7、熟悉《煤矿安全规程》中对防灭火的有关规定。
8、熟悉井上下消防器材库设备、材料的数量及存放情况。
9、了解井下各种气体超限的危害及预防知识。
三、安全规定第5条矿井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上下),按有关规定备齐必备的消防材料。
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换过期材料。
第6条必须保持井下消防管路系统、设施的可靠、完好,水量充足。
第 2 页共 10 页第7条熟悉井下各消防材料的存放地点、种类。
第8条操作过程中,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233~238条规定以及灭火措施执行。
第9条在防灭火时要随时注意风流的情况,有危险要撤出人员。
四、操作准备第10条带齐、检查所用各类器具,保持完好。
第11条学习、掌握灭火任务,熟悉消防器材存放地点。
五、操作顺序第12条本工种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查器具-----按措施灭-----检查灭火效果-----记录。
六、正常操作第13条当火源位于人员可以直接到达的地区、火灾初期以及火灾周边无瓦斯等气体积聚时,可以选择采用直接灭火法。
第14条首先进行瓦斯等气体的检查,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按计划实施灭火。
灭火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情况,不适宜工作时,应将全部人员撤出。
第15条需要临时支护的巷道,如果需要使用坑木,应预先用水湿透后再进行支护工作。
第16条直接灭火前要检查水路,保证充足、可靠的水量。
第17条挖除火源前要备足填充、覆盖材料,同时要保证能将清挖出的燃烧物及时运走。
第18条计划好排风路线,并检查确保畅通,并做好其他准备工作。
第19条直接灭火法的操作,应:1、用灭火器材由外向里,逐步缩小火区范围。
第 3 页共 10 页2、在挖除火源以前,先用大量的压力水向火源喷射,喷射时由外向内、控制水量、水压等,防止发生水煤气爆炸。
再用手镐或耙子将燃烧物体扒出。
3、待火势熄灭后、火源范围小且能直接到达,可燃物温度已降至70℃以下,且无复燃或引燃其他物质的危险时,挖除火源。
4、挖除火源这一工作要由矿山救护队来担任,部分消防灭火工可配合作业。
5、扒出余火,用水彻底浇灭,并运出井外。
6、挖除火源后形成的空洞,要用不燃性材料(砂、黄土、矸石等)填实。
填实时要注意顶板情况,严禁冒险作业。
7、挖除的范围要超过发热的煤炭以外1+3米深、进入煤体温度不超过的地方。
8、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第20条用水灭火时,水流方向要与风流方向保持一致。
第21条采用直接灭火法时,要在火源的上风侧和下风侧设置水幕,进行降温、除毒气。
第22条挖除煤炭需要爆破时,除了需要遵照爆破工操作规程外,还要对炮眼采取注水降温的措施,使炮眼温度降至123以下。
第23条直接灭火时,不得用水扑灭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油料火灾。
第24条采用直接灭火法无效或火区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隔绝灭火法。
在进行构筑防火墙时有3种方法:1、先进后回法,即先封闭进风侧,然后封闭回风侧。
利于接近火源,实施直接灭火。
(1)在进风侧新鲜风流中,构筑临时密闭,遮断风流,控制火势。
第 4 页共 10 页(2)在回风侧构筑临时密闭。
(3)在临时密闭外面,构筑永久防火墙(进、回风侧)。
2、先回后进法,即先封闭回风侧,然后封闭进风侧。
利于防止事故蔓延。
3、进回风两侧同时封闭法。
利于防止瓦斯爆炸。
临时密闭和永久防火墙的施工操作,可以参考通风设施工的规定。
七、收尾工作第25条检查灭火后的效果。
第26条清理现场,保持整洁。
防灾减灾还得靠技术xx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造成153人被困……。
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153名被困职工的生命,xx年3月28日-4月6日,在山西王家岭煤矿展开了一场矿难大营救。
由于井下抽水进展缓慢,救援情况复杂,救援指挥部于3月29日18时决定采取垂直钻井救援办法,通知山西省煤炭地质副总工程师、山西省政府联系专家李振栓到现场。
李振拴于18时40分搭车从太原出发匆忙赶赴救援指挥部。
23时30分到达后,他同其他专家马上讨论救援方案,把制定方案的重点第 5 页共 10 页放在了快速降低水位上,决定在积水巷道最低处对应的地面往下打两个钻孔。
通过钻孔,将巷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入到距巷道80米以下的奥陶系含水层内。
该方案向救援领导组汇报后,立刻得到批准,此时已是3月30日零时30分。
方案虽然批准了,施工队伍也马上就要进场了,但李振拴整整一宿未合眼,他在思索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尽管山西在灰岩地区的成井率高达70%—80%,但本次钻井必须是百分之百成功,否则就会延误救援时间,责任重大,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失误。
天快亮时,他的手机又响了,省煤炭地质局白秀平书记、潘增武副局长等到了现场,要求必须尽快确定井位,钻机马上就到。
在第一个井位确定后,省煤炭地质局114勘察院李新民院长带领钻机人员开始平整场地,李振栓和史志国、马召源,卫继周、张胤彬、吴文敏等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又在开拓平面图上详细查找第二个孔的位置,发现在辅助运输巷北部巷道处打孔有以下有利条件:1.孔位附近预计积水深度2米左右;2.共有4个作业点77名被困工人;3.距出水点较远;4.人员有时间逃生和向此方向聚集的可能。
李振拴当即建议将第二个孔由原来设计的漏水孔改变为通风及食物通道孔。
经实地测量,2号孔被确定在辅助运输巷内距巷道北头1400米处,并通过GPS在地面确定了位置。
李振拴受专家组的委托,起草了建议稿,经专家组讨论后最后形成建议意见。
3月30日23时30分,指挥部批准了专家意见。
经过省煤炭地质局148勘察院1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2号钻孔进尺251.8米。
4月1日上午9时18分,这条生命信息通道终于打通了。
正如王君省长所讲,李振拴设计的2号钻孔是一个通风通道、信息通道、生命通道,收到了第 6 页共 10 页“一孔三用”的效果。
2号钻孔是通风通道:一是排气作用,从4月1日9时18分到4月2日6时,共排气20多个小时,总排气量约6万立方米,解决了井下被困人员呼吸困难问题;二是通风作用,当井下贯通后,该井由排气转变为进风,给井下被困人员提供了新鲜空气,并起到了降低瓦斯浓度的作用,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
2号钻孔是信息通道:发现有井下敲击钻杆的声音,并有湖南籍工人龚长中在钻杆上绑了铁丝,充分证明井下有生命迹象,完全起到了井上井下信息沟通的作用。
这不仅树立了井下被困工人活下来的信念,而且更加坚定了地面抢险救援人员的决心,也使被困工人家属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安慰。
2号钻孔是生命通道:从4月2日16时50分到4月5日11时,通过采用各种方式分7次向井下输送营养液、牛奶共计560余袋。
从2号钻孔所在辅助运输巷内解救出的106名被困工人,升井后他们体征良好。
以上是王家岭矿难垂直钻井救援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曾参与过矿山地质垂直救援论证的我,认为防灾减灾工作最终还得靠技术。
在灾难来临后,只有靠科学的救援方案和技术,才能取得防灾减灾工作的最好效果。
王家岭矿难实施垂直钻井并取得成功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其经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实施地面快速垂直钻进技术在国外已实现了技术突破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xx年7月24日—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井下9人被堵在采掘工作面,距离地面垂直深度300多米。
当时当局应用快速钻机从地面进行钻孔救人,48小时完成钻孔施工,用第 7 页共 10 页小钻孔给灾区人员供氧,实现通讯联系,用大钻孔下放吊桶将9人全部救出地面。
xx年元月16日澳大利亚西部霍尔斯克里克一煤矿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并伴有含水地层的涌水事故,有2名矿工被困井下,他们使用快速钻机在26小时内钻进287米,准确透巷并与2名被困人员取得联系,最后实施扩孔下放吊桶,使2名人员成功获救。
二、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在左云5.18矿难钻井抽排水方面取得了成功。
xx年左云“5.18”透水事故发生后,当时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从一开始没有认识到地面垂直钻井进行抽排水的重要性,在靠井下排水不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前提下,5月29日决定实施地面钻井从井下排水。
决策后,省煤炭地质局矿山地质应急救援中心立即抽调分布在长治市114勘查院的T685WS型车载钻机及30余人施工人员火速赶往施工现场。
从5月30日到6月8日,采用大口径快速钻井技术完成了4口抽水井任务后,通过日夜抽排水,井下涌水水位才明显下降,巷道积水状况明显改观。
三、在矿山地质垂直救援方面山西省煤炭地质局进行过专家论证。
xx年12月25日,由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在省煤炭地质局召开了《矿山地质垂直救援可行性报告》专家论证会。
经过与会专家的分析、研究、论证,认为在我省加强矿山抢险垂直救援队伍建设,采用大口径钻井地面垂直救援是在适宜条件下的一种救援方案,根据国外成功先例,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实用的,是我国现有矿山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精心组织,可以实现其设想——锁定“井下被困职工”具体位置,利用先进的钻井技术,从地面向具体定位点快速钻井,井筒可选择两种井径,一是选择300㎜—500㎜井径,设定井深,实施快速钻进,先解决被困职工延长生命极限问题包括通风、送给养、建立通讯第 8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