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MH370究竟去哪了

合集下载

马航370失联:网友疑传看到飞机残骸,239名失踪者家属还在苦苦等待

马航370失联:网友疑传看到飞机残骸,239名失踪者家属还在苦苦等待

马航370失联:⽹友疑传看到飞机残骸,239名失踪者家属还在苦苦等待四维时代,让数字化飞⼊寻常百姓家数字⽂博|数字⽣活|数字⼯业|数字万物整整4年,马航MH370再度现于公众视野然⽽,我们在整理马航最新资料之时却被⼀句话刺痛了神经MH370,全中国都准备接机这句话是⼈们在马航失踪不久后说的这架原本应于2014年3⽉8⽇凌晨6:30降落在中国北京的MH370飞机却从此再也没有出现4年了,失踪乘客家属仍在等待虽然对于这些乘客家属来说没有消息,也许就是最好的消息回顾:4年前的3⽉8⽇凌晨2点40分,⼀架名为马航MH370的飞机神秘“消失”于南印度洋上空:200多名乘客中,共有154名中国⼈,其中,含多名中国画家。

相信有些⼈还记得2017年朋友圈⼴泛传播的⼀篇⽂章《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章中⽤了⼤量的证据以证实:马航MH370其实并没有失踪、也没有坠毁。

这篇⽂章虽然后来被举报为有⼤量不实,因此被定义为谣⾔,却给⼤众编织了⼀个幻灭的希望:宁愿相信“阴谋论”、暂时失踪了、被劫机到荒岛了...他们也不愿意相信,马航MH370,可能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那么,马航到底去了哪⾥?4年以来,飞机真的失踪得⽆影⽆踪吗?当时飞机上到底发⽣了什么?马航官⽅,真的对公众隐瞒了⼀些不为⼈知的内幕吗?⽤现有的科技⼿段,有哪些可以辅助我们获取最终的真相?不仅是遇难乘客的家属,这次马航空难,还⽋我们全部⼈⼀个真相。

1MH370失联第4年:“连失踪者的⼫体都找不到”应该没⼈会主动记起,今天是马航MH370失联的第1476天,除了飞机上239名失踪者的家属。

伴随马航失联的报道频率降低,这个事件逐渐消失在⼈们的视线⾥。

当我们看到新闻报道家属现状时,却让⼈看得⽆⽐沉重。

许多家属,也因这次事件,被确诊患上焦虑症、躁郁症、抑郁症或妄想症。

4年如⼀⽇,他们还在等待⼀个真相。

每⼀天都度⽇如年。

⼀位MH370乘客的未婚夫:“婚房已经准备好了,我永远等你回来。

马航事件

马航事件

关于赔偿

在以往的国际空难赔偿中,人们会发现中国乘客获得的赔偿有时 会远低于欧美国家乘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同命不同价。此次空难赔 偿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张起淮认为,很有可能。"不同国家的赔偿 标准不同。即便都在美国起诉,赔偿的数额也会相差很大。" 关于赔偿数额,美国有四个主要依据:一、死者生前所缴纳的税 金;二、 死者生前的收入水平;三、死者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四、 "余生收入法"。余生收入法是指死伤者的年收入(现有的和将来可预 期增加的)×预期寿命的年数(一般到60岁)-死伤者自己的开销和 税款。根据这些标准,死者生前所在地、收入、年龄的不同,所获得 的赔偿会有很大差距。
• • • •
不同点: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法航班机通过该系统在4分钟内自动发 出了24条报告技术“事件” 的信息。马航班机上装有该系统,但马航方面尚未表示是否收到了该系统发出的 任何信息。 ——巡航段。两架飞机在失踪时都处在巡航状态,但是马航班机当时刚刚开始巡 航,这意味着机长很可能仍在控制飞机。而法航班机机长当时正在休息,一直至飞机 下坠前片刻才返回驾驶舱。 ——天气。马航航班行进路线上的天气条件似乎很好,法航航班则遭遇了强气流。 ——雷达。马航航班是在空中交通忙碌的区域失踪的,很可能受到了很好的监控, 因为它与几个国家的距离都很近。而从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法航航班是在大西洋坠 毁的,不在雷达探测范围内。 ——残骸回收。法航班机坠入了离海岸较远的很深的水域,从而使调查难上加难。 ——主管调查部门。
• •
• •
反思
• 到目前为止,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包括网络 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在坚持真 实客观理性的基本新闻原则方面,是存在差距的。对比中 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崛起,新闻媒体的成长、以及在现 代性社会中扮演的职能角色,存在明显滞后。 • 在过去近20天里,不少对马方及不同机构所披露信息的解 读,缺乏高度专业的、忠实其语境的翻译为基础,扭曲了 本意,放大了来自多方面的未经证实的噪音,追求耸动性, 迎合了情绪化传播,对于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 后的正常信息修正,简单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 隐瞒”的评判,甚至在生死等关键问题上片面地引导、误 导公共舆论,没能向公众理性呈现最客观真实的事态进展。

初中作文素材:专家解读马航MH370未能呼救之谜

初中作文素材:专家解读马航MH370未能呼救之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作文素材:专家解读马航MH370未能呼救之谜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失踪的MH370为何没能在最后时刻发出求救信号?这是一个谜。

特别是最新信息显示,这架飞机在飞行途中可能折返。

按照操作程序,飞机不管因何种原因改变航向,都必须马上与地面取得联系。

那么,有什么原因可能导致MH370在出事后不能及时向地面通报情况呢?财新记者就此采访了民航业内多位资深空管员,试图根据公开信息推测这架飞机的最后时刻。

截至3月10日上午10点,马来西亚航空MH370已与地面失去联系超过55个小时,但搜救人员仍未找到飞机和机上乘客,最新的消息显示,搜救人员在越南海域发现了可疑的油迹,有别于普通商船。

越南、美国、中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一起参加了搜救工作。

该航班由波音777-200机型执飞,于3月8日凌晨0点41分由吉隆坡起飞前往北京,原计划于北京时间当日早晨6点30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但自凌晨2点40分起,航班就与地面失去联系。

执飞该航班的是马航资深飞行员。

《华尔街日报》引述行业专家的话称,马来西亚航空“安全记录卓越”。

马航近20年来未出现死亡事故,历的伤亡事故出现在1977年。

马来西亚民航局总监阿扎鲁丁( Datuk Azharuddin Abdul Rahman)在3月9日称,马来西亚皇家空军雷达显示,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航班在飞行途中有折返可能。

在失联55个小时之后,机上乘客生还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但该航班失联过程仍疑点重重。

多位空管员接受财新记者采访,解析了航班与空管联系和过程与规范,并探讨飞行员是否有机会发出求救信号,以及导致飞机不能发出信号的各种可能原因。

1、一架航班在正常飞行时,通过什么途径与空管保持联系?驾驶舱配有无线电、应答机和发射器等设备,与地方保持联系,这种联系始终要保持“随叫随到”的畅通状态。

飞行员随时叫管制员,管制员随时叫飞行员,但并不是你来我往的呼叫,而是在巡航过程中,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没有通话就会呼叫,对方需立即反应。

真相,去哪儿了?——“马航失联事件”失实报道及其思考

真相,去哪儿了?——“马航失联事件”失实报道及其思考

真相,去哪儿了?——“马航失联事件”失实报道及其思考
靖鸣;靖裕思
【期刊名称】《新闻实践》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2014年3月8日发生的"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令全球瞩目。

事件发生后,有优先调查权的马来西亚政府召开多次新闻发布会通报飞机搜索情况,然而这些消息却自相矛盾,错漏百出。

因为缺少官方的说法和可靠的新闻源,各家媒体为了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和"定义新闻事件",纷纷原创发布或转载一些未
经核实的信息,使得信息传播陷入极度混乱。

对于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失实现象。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靖鸣;靖裕思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卫星搜寻马航MH370的得与失--卫星应用专家谈马航飞机失联事件 [J], 靳颖;
贠敏;成雯珊
2.真相,去哪儿了?——“马航失联事件”失实报道及其思考 [J], 靖鸣;靖裕思;
3.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失实与对策--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失实报道为例 [J],
靖裕思;马丹晨
4.由“马航失联事件”看突发事件中的失实报道 [J], 靖鸣;潘智琦
5.自媒体时代下灾难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理性思考--以马航失联事件为例 [J], 王景荣;赵阳;李冬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盘点MH370失踪的8种可能原因

盘点MH370失踪的8种可能原因

盘点MH370失踪的8种可能原因失联的MH370航班,最后传出信息是在35000英尺(10668米)的高空。

专家表示,距离地面约11公里的高空平稳飞行时很少出现故障。

因此MH370号客机的突然消失让人们不禁疑惑,到底在飞机上发生了什么,让飞行员甚至连发出紧急呼叫的时间都没有。

专家称,无论假设如何,现在确定各种可能性都太早。

只有恢复飞机的数据、声音记录仪和检查残骸后,人们才会找到问题真正的线索。

美国媒体分析称,该事件可能会让调查员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确定到底在航班上发生了什么。

猜测1 Q:遭遇炸弹恐怖袭击?A:传统劫机犯会提出要求假护照引发人们对恐怖袭击的猜测。

飞机制造专家周济生表示,人为破坏,如携带炸弹引爆而引发空中解体,“这也是一种可能性,如果空难发生得很诡异的话,肯定会怀疑这方面的问题了。

”此前确有飞机曾因炸弹而发生空难。

如1988年泛美航空103号航班、1985年印度航空班机等。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军说,如果是恐怖袭击,袭击者应该在客舱里,不可能冲入驾驶舱,威胁到驾驶员,所以驾驶员应有所反应,并发出信号。

如果劫持者引爆爆炸物,将造成飞机空中解体,这种客机通常会携带很多行李,如果解体,坠落海域将会有漂浮物被发现。

所以这种判断也有不合理之处。

专家称,传统的劫机都会将飞机劫持到某个机场,并且提出相应要求。

类似于“9·11”事件中,一架飞机被恐怖分子胁迫坠海的劫机的事件少之又少。

2 Q:通讯系统失灵致失联?A:很难发生在波音777上MH370失联已经超过48个小时,是否是通讯系统出了问题,导致飞机不能与外界联系?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的资深机长表示,飞机与地面沟通有4种方式,但这次所有的通讯都失效。

飞机制造专家周济生表示,“波音777的飞机,可靠性和性能是很高的,要想所有的东西都坏掉几乎是不可能的。

肯定是遇到了外界不可抗拒的力量”,“机组和地面联系不上,所有通讯系统全部丧失,这种可能性不大。

【新荷文苑】高阳-马航去哪了?

【新荷文苑】高阳-马航去哪了?

马航去哪了?——寻找马航,寻找失落的安全感小汤山镇官牛坊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高阳我不敢相信马航会无缘无故的消失,我更不敢相信最终的定论是马航在南印度洋坠海。

我想了很久,还是很难下笔,却也不得不下笔。

因为我不知道是否能够表达我的心情,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和遇难家属的亲人一样,对MH370的有另一种期待。

但是搜救工作一直进行着,动用着世界最先进、最科技的力量不停的在搜索遇难航班MH370。

在飞机失去联系的第十七天,似乎此次事件终于有了结论,果然结论是不好的。

马航MH370“飞行终结于南印度洋”2013年3月8日,凌晨一点二十分左右,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航班在飞往北京的途中失去联系,该航班号为MH370,机型波音777-200,机上乘客们来自13个不同的国家,其中,有154名中国乘客。

如果3月8日马航抵达北京,或许没有那么令人憧憬与期待。

但现在的我是多么的希望,马航能够马航能够晚点的到达,能够在晚了18天后抵达北京。

也许这是痴人说梦,也许这是天方夜谭,但是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马航遇难的事情一直在牵动我的心。

虽然我已经明明知道马航的失踪就意味着它再也回不来了。

但我还是抱有一丝丝的希望,我也知道我这一丝的希望是完全不成立的。

可我还是期待着奇迹……马航你知道么?不仅仅是我在焦急的等待你的出现,还有比我更强烈,更迫切的听到有关于你的一切消息,那就是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没有任何人能够体会他们的悲凉。

对于“失去”他们的意义,对于那一颗悬挂的心,他们一直在等待,永远在等待,等待不曾来得及告别的马航MH370。

我知道马航不会回来了,也许真如最后的结论一样,坠海于南印度洋。

但我觉得它就像一只飞回家的小鸟,只不过是在回家的路途中因为玩耍而耽误了时间,最后去了一个叫做天堂的地方,那里很美!请让我们一起为那些遇难的人,哀悼!祝福他们在另一个地方的生活,幸福,美好。

马航飞机怎么会突然失联

马航飞机怎么会突然失联

民航客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飞机上的应答机会发射信号,随时向地面管制人员通报自己的飞行位置、高度、速度。

每个航班起飞前,除了执行自己的航班号之外,还会分配一个应答机代码,代表这架飞机。

升空后,地面的二次雷达可通过应答机发射的信号搜索到这架飞机。

MH370航班在2:41分与地面失去联系时,地面二次雷达无法截获应答机信号,从而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从8日凌晨在胡志明管制区同管制部门失去通讯联络,同时失去雷达信号,这一情形十分罕见。

根据Flightradar24(国际著名飞行应用)的数据显示,MH370失踪前最后一次高度为0,而倒数第二次数据为FL350(正常飞行高度),飞机信号属于突然间终断的。

飞机上应答机无信号,要么是飞行员自主关闭应答机,要么是应答机故障或者飞机断电。

此外,即便应答机关闭,地面的一次雷达仍然能够搜索到飞机(应答机只能关掉高度显示,却不能关掉位置显示。

关掉应答机的高度显示后,该飞机在地面航空站的雷达上还是会有一个“点儿”)。

因而,最大的可能是应答机故障或者飞机其他故障导致应答机故障无法发送信号。

综合路透社和资深机长的分析,这种情况有四种可能性。

第一是气象原因引发的飞机突然坠毁,比如雷暴和晴空湍流(但从马航370航线出事当天的天气数据看,该地区当时没有极端天气);第二种是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飞机堕入不可控状态。

从目前情况看,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哪怕突然坠机,都需要一个过程,驾驶舱里的任何人都可立即发出求救信号”;第三种就是飞机出现极为严重的破损或爆炸,比如发动机爆炸、油路爆炸等等,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第四种是遭遇了恐怖袭击。

马航飞机去哪了

马航飞机去哪了

马航飞机去哪了:飞行中可能经历的问题K7419 @ 2014.03.12 , 02:15 pm飞行有危险,但大家一致认为当飞机在高空巡航时是安全的。

因此马航MH370事件显得很迷惑。

前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主席,现任CBS新闻顾问的Mark Rosenker对NPR记着Melissa Block说,“虽然不知道什么事情发生了,但它发生的很快,导致了飞机从空中消失这一灾难”。

从灾难性故障到蓄意破坏,飞机从空中坠落早有先例。

正如运行网站Ask the Pilot网站的商业飞行员Patrick Smith所写:“据我们所知,飞机的坠落毫无征兆,也没有机组人员呼叫。

坠毁并没有在事故多发的起飞/降落阶段,这限制了(原因的)可能性,但仍有多种可能。

原因可能是蓄意破坏,机舱起火,灾难性故障,或者是飞行中常见的事故原因——机械故障和人为失误共同导致。

”下面列出一些飞行中可能经历的问题。

压力飞行器经受着两种压力。

一种是机舱在飞行中因为气压降低-增大过程所经受的机械压力,一种是飞机降落时的压力。

这些压力导致的结构疲劳和损伤“会在周期维护中得到处理”,运行基金会的飞行安全分析师Todd Curtis在一封邮件中写到。

马航的波音777在(事故发生前)10天内接受过检查,并且状态良好。

777是公认安全的大型飞机。

根据NTSB资料,从1995年投用开始,777仅发生过60起事故。

起飞与降落过程是事故高发段。

去年,韩亚航空的一架777在旧金山机场坠毁,导致3人死亡。

但在马航MH370所处的航线上,被认为是最安全的。

根据波音数据,在致命事故中,仅有9%是发生在巡航阶段。

拥有国际跨洋飞行经历的运输飞行员,艾姆伯里-利德尔航空学院助理教授David Ison说:“巡航时基本上是好的阶段。

巡航时有着稳定的状态。

高空的天气状况相对较好,仅有的问题是乱流和偶尔的雷暴活动。

”天气尽管在高空会有天气问题,但马航MH370当时的航线天气状况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航MH370究竟去哪了?这个谜团受到全球关注,各方为此动用了大量先进手段,从直接分析飞机上设备发出的各种信号,到卫星和雷达的天罗地网,再到基于一些蛛丝马迹的侧面推理,科技正在帮助探索马航370航班失联之谜。

搜寻失踪飞机时最直接的方式,显然是分析飞机发出的各种联络信号。

此次失联的波音777型客机就配有多套此类系统。

撇开需要人工操作的通信系统不谈,飞机上可以自动与卫星网络或地面设施通信的还有“飞机通信寻址和报告系统”(ACARS)、“引擎健康管理系统”(EHM)、“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等等。

最近几天各方关注的一大焦点就是失联飞机的引擎自动向外发
出的信号。

有媒体报道称,在最初认为飞机失去联系的8日凌晨2点40分之后的四五个小时内,飞机引擎仍然在运行并自动发出与卫星联系的信号。

不过,美国恩布里-里德尔航空大学的专家比尔·沃尔多克对表示,难以根据相关信号确定飞机的具体位置,因为来自引擎的信号只是为了监测是否有故障而设计,缺乏位置信息;相关信号通过“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发回时也不是按时序排列的,难以判断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

但目前看来,直接源于飞机的信号仍是最可靠的分析基础。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15日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最新的数据分析,客机最后一次同卫星进行通信的时间是8日早8时11分,各方正是据此调整了搜索方案,搜寻范围已从最初怀疑的越南海域扩展至印度洋。

飞机可能出了故障而无法与外界联系,那就要依靠人们主动搜寻,各方为此布下了天罗地网。

首先就是已有20多个国家派出了舰船飞机到疑似失联海域进行搜索,其中不乏先进的军用设备。

比如美国的P-3C反潜机,这是专门用来搜索潜艇的飞机,配有灵敏的水面搜索雷达、磁异探测器和声呐等,在空中可以探测到水面篮球大小的物体,也可以探测到水下的大型物体。

除了现场搜索外,调动太空中的“天眼”——卫星对相关区域进行扫描,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已经调动“高分一号”等多颗卫星对疑似海域进行观测,它的空间分辨率在2米左右;美国也表示分析了间谍卫星的数据,这种卫星可以通过辨别红外信号来探测空中爆炸的线索。

各国地面的雷达阵列也在监视着空中物体的动向。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教授、曾参与部署英国地面防空设施的戴维·斯图普斯说,客机这样的庞然大物要躲开军用雷达监测十分困难。

如果监测信号突然消失,则要么是飞机遇到了“突发的灾难性事件”,要么是有人同时关闭了次级雷达系统、应答器系统和通信系统,并迅速降低了飞行高度。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该国军方雷达曾监控到“不明飞行物”,很可能就是马航370航班客机。

马方已破例与中国和美国等方面共享军用雷达数据。

目前,种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带来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

还有很多人在尝试从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手段为搜索尽一份心力。

这虽然只能算“旁敲侧击”,但不应忘记他们的努力。

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的温联星等人宣布,根据地震仪记录的信号,在马来西亚与越南交界海域检测到一次海底事件,其时间和地点都与失联航班比较相近。

美国地质勘探局随后也分析了地震波,认为信号源的位置可能是温联星小组给出的两个备选地中更靠近印度洋的那个。

虽然这些信号最后可能证明与客机无关,但在搜索没有多少头绪的时候,利用科学方法提出各种可能性值得肯定。

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发起的“人肉搜索”,如美国的DigitalGlobe 公司和中国的百度公司都把所获得的卫星观测图片放到网上,把疑似海域分成一个个的小片区,让广大网民帮助分析图片上是否有异样。

这个模式的专业术语是“众包”,即发动群众力量来处理少数专业人士没有精力分析的海量数据,曾经在科技界产生过一些成果。

登录这两个平台发现,已经有数以万计的网友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网友连续花费好几个小时用肉眼仔细分析了好几百张图片。

在网络时代,人们在这种事件中可以不再旁观而是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科技在这里也起到了一定凝聚人心的作用。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都已经被用上,但马航370航班的去向现在仍是个谜团。

不过,正如医学还不能治愈所有疾病,要想治好病却总还要依靠医学,在探索失联客机谜团的过程中,空间信息技术仍然将发挥重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