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概况简介

合集下载

澄江生物群

澄江生物群

澄江生物群澄江生物群,是指分布于云南省澄江县地区的寒武纪地层中保存较好的一系列化石,其时代为寒武纪中期早期,距今约5.38亿年。

澄江生物群的发现是对寒武纪早期宏观生物群落的重大补充,同时也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历程的重要突破点。

澄江生物群的地理位置是云南省红河州澄江县,距离昆明市约220公里。

这里的地质条件得益于其地处老山隆起中部的北部边缘,沉积环境受到大陆边缘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大规模的海洋环境,为澄江生物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澄江生物群保存有7个类群共72科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动物化石有41种,包括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莲瓣虫门、软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等,并且有多个类群是新发现的,如莲瓣虫次幼虫、皮环螺类、木节类等。

植物化石有6种,包括藻类、菌类和藤本植物等,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藻类的出现。

澄江生物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孔雀山生物群。

澄江生物群对寒武纪早期宏观生物群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在理解生命起源和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澄江生物群的大规模出现标志着早期海洋生物的分支放射和向陆地的适应进程。

同时,澄江生物群中一些生物如莲瓣虫和脊索动物等的出现,提供了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线索。

除解开生命演化的谜团外,澄江生物群还成为了研究寒武纪早期的重要突破点。

早期的生命演化和寒武纪早期生物群落结构一直是古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而这些对于更早期生命起源的探究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启示。

总之,澄江生物群作为早期宏观生物群落的重要补充,对于我们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和演化历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也对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为深入探究生命演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澄江:澄江县澄江

澄江:澄江县澄江

澄江:澄江县澄江话题:澄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儒家文化大事记澄江百科名片澄江旅游示意图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

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

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

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

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中文名称:澄江县外文名称:Chengjiang别名:生命摇篮,山水澄江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凤麓、龙街、阳宗、右所等六镇政府驻地:凤麓镇电话区号:0877邮政区码:6525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面积:773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2004年)方言:西南官话气候条件:冬暖夏凉著名景点:抚仙湖,帽天山、阳宗海车牌代码:云F行政区划代码:530422历史名人:李恢、赵士麟、罗佩金等目录澄江简介历史沿革名称由来地理概况乡镇简介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展开编辑本段澄江简介澄江县澄江县,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的美誉。

改革开放后,澄江以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举世罕见的动物化石群、优质的磷系列产品、成效卓著的经济建设脱颖而出。

境内有抚仙湖、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抚仙湖为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帽天山陈列着世界闻名、距今5.3亿年的“稀世珍宝”——澄江动物化石群。

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抚仙湖底,有生物物种2953个,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种群。

磷矿资源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黄磷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

拥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关索戏)这一独特的戏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

战国时,属滇国地,汉晋称俞元县,南诏时称河阳郡,大理国时称罗伽部。

玉溪大河简介

玉溪大河简介

玉溪大河简介
玉溪大河是玉溪的母亲河,是玉溪最大的一条河流。

她发源于玉溪市和红塔区交界的牛首山,自南向北流经玉溪市区、澄江县、江川区,至通海县与元江汇合后称澄江。

她流经抚仙湖,在昆明金碧镇附近与南盘江汇合后称昆河,又称盘龙江。

全长523公里,流域面积约9200平方公里。

抚仙湖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是我国“三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

抚仙湖平均水深26.9米,最深处40.1米,总库容237亿立方米。

抚仙湖水域面积为680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度为131.2公里。

玉溪大河
玉溪大河发源于玉溪市澄江县北部的牛首山南麓的龙门村,龙门村旁有一条长约6.5公里的天然溪流,俗称“龙门溪”。

因河床窄而深,水流湍急,在龙门村附近形成深潭。

进入澄江县境后改称“南江”。

南江流经澄江县境后,称盘龙江。

盘龙江又称小通江、通海河,是一条发源于玉溪市境内的河流。

—— 1 —1 —。

江阴概况江阴市简称澄。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北

江阴概况江阴市简称澄。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北

江阴概况江阴市简称澄。

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

北滨长江,与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接壤;东连张家港、常熟,距上海178公里;西邻常州、武进,距南京192公里。

全市总面积983平方公里,其形宛如一条头东尾西硕大无比的金鱼。

总人口105.16万,平均每平方公里1070人。

辖30个乡镇,市政府设在澄江镇。

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以农业高产稳产和乡镇工业发展较快著称,全市已形成纺织、机械、冶金、电子、轻工、化工、建材、拆船、等工业门类。

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62.52亿元,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财政收入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16元,国民收入2075元。

江阴是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发展中的工业港口城市。

延陵古邑江阴历史悠久。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地属延陵,曾是吴公子季扎的封地,后为楚春申君黄歇的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

解放以来,从周庄陶城、青阳南楼、长山烟墩、石庄高城墩、山观望海墩、顾山西坡、西郊璜塘河及市区北护城河畔等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属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的石锛、石斧、夹砂灰陶、红陶、黑陶、鹿角镐、玉器琮壁和炭化稻谷,说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在境内聚成村落,繁衍生息,从事渔猎和农耕,开始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制陶、织麻、琢玉等手工业技术。

其时这里同样存在着中华灿烂的远古文明。

3000多年前,这里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成为先进的吴文化组成部份。

江海门户江阴滨江近海,是历史军事重镇和著名商港。

位于市区东北部的黄山,雄峙江干,隔江与靖江的孤山相对,江面最狭窄处仅1.25公里。

大江自京口折向东南,奔腾到此骤然紧束,形成重险,而后滔滔入海,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

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巫山,循江逶迤10余公里,似一条弧状的山丘之链,屏蔽着锦绣江南的平畴沃野,也构成了江阴“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堑形势。

澄江抚仙湖体育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澄江抚仙湖体育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澄江抚仙湖体育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澄江抚仙湖体育旅游资源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具有
很大的开发潜力。

下面是对澄江抚仙湖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

一、自然资源
澄江抚仙湖坐落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云南省半崇山地区的典型
代表,景色优美、自然资源丰富。

湖周环状,水域面积53平方公里,湖水清澈,水质优良。

周围山峰环绕,山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达80%以上,在这里可欣赏到绝美的自然风光。

二、人文资源
澄江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名城。

这里有古代驿道和古村落,
古旧的建筑和古老的民俗文化,历史名人和历史故事。

这里还有古
老神秘的苗族文化,可以欣赏到苗族的歌舞和服饰表演,品尝美味
的苗族特色美食。

三、体育资源
澄江抚仙湖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在这里可以开展多项水
上运动,如游泳、划艇、帆船、水上摩托等。

还可以进行徒步旅游、自行车旅游、攀岩等户外运动,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四、旅游开发现状
澄江抚仙湖旅游开发相对滞后,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需要
加强和改善。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总之,澄江抚仙湖体育旅游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需要加强旅游开发和推广,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争取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

澄江化石地

澄江化石地

澄江化石地作者:晟楠来源:《阅读(高年级)》2020年第08期澄江化石地位于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附近,紧邻抚仙湖。

在这里被发现的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已有5.3亿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2012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澄江化石地诠释了生命的起源过程,补充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代表着世界化石遗迹保存的最高质量,也是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的科考圣地。

★小贴士:寒武纪是指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在传统理论上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早寒武纪、中寒武纪以及晚寒武纪。

惊人的发现1984年夏天,侯先光刚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他查阅资料后来到澄江县帽天山,想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

循着前人的足迹,侯先光来到澄江,每天早出晚归,在野外寻找化石。

7月1日下午,正发掘石头的侯先光一抬脚,鞋跟不慎刮落一片松动的岩层,一块从没有见过的椭圆形化石露了出来,他继续劈开石头,突然,一个长4~5厘米的化石清晰地呈现在他的面前,凭着专业知识和经验,他判定这是一种叫纳罗虫的化石!在接下来的几天,侯先光陆续发现了节肢动物、水母、蠕虫等几种化石。

当时,外国的科学家早已断言,亚洲大陆没有纳罗虫化石,但侯先光的发现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言论。

1987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了一条震惊中外的消息:1984年7月1日,在中国云南抚仙湖畔帽天山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

“澄江动物化石群”这一重大发现,立刻在世界古生物界引起强烈震动,《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也刊登文章,向全世界描述了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生命曾在云南澄江集體爆发的壮观场景。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2009-03-12 19:22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

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

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

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

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江阴历史源远流长。

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

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

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

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

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

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

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

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大江之阴,故名江阴。

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

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翻开历史话北碚澄江宋美龄大赞澄江美食江团

翻开历史话北碚澄江宋美龄大赞澄江美食江团

翻开历史话北碚澄江宋美龄大赞澄江美食江团A-A+2013年3月14日08:57重庆晚报评论澄江美龄堂四县交界“抢澄江”民谚说:“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过澄江口”,正是这民谚的诱惑,我决定到澄江镇去走走。

澄江镇,南靠缙云山,北临嘉陵江,东距北碚12公里,宛若一颗明珠掩隐在嘉陵江三峡的沥鼻峡与温塘峡之间。

据说,澄江镇在宋代就已经有了,叫“依来镇”。

宋代之依来镇,后改作依凤乡,依凤乡属璧山,至今还在。

关于澄江的得名,大多数人都认为嘉陵江水在澄江段特别清澈,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颇为别致,说清同治九年(1870年),嘉陵江涨特大洪水,澄江镇被全部淹没了,于是,这个地方就被人叫作“沉江镇”,文人觉得不雅,于是改名澄江镇。

今天澄江镇,是由夏溪口与澄江组合而成,全长大约有2公里。

澄江镇的出名,和她历史上的几件大事有关。

第一件应该是“抢澄江”。

从大的地理位置来说,澄江镇位于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交界处,这种地方叫“四不管”,加之山高林密,历来匪患猖獗。

为了防治匪患,澄江镇从1918年就开始成立峡防营,1923年又将峡防营改成峡防团务局,但效果都不明显。

1927年,卢作孚出任峡防局局长。

他深知“匪”的产生是社会问题,于是,他提出了“化匪为民、寓兵于工,建设三峡”的口号,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他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进行乡村建设实验,最终不仅解决了匪患,而且也使北碚各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

1936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改峡防局为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1942年经四川省政府报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改实验区为北碚管理局,相当于一个县,管辖原实验区的地域范围,即澄江、二岩、黄桷、文星和北碚等5个乡镇。

此时,澄江镇才真正划归了北碚。

“乡村建设”硕果累累,影响遍及全国,但有人不高兴了。

194 3年秋天,璧山县曾县长带了一支2000余人的队伍荷枪实弹到澄江镇耀武扬威,他们一边撒传单,一边呼口号,扬言要“收复失地”———把澄江镇抢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江概况简介
澄江县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面。

县城距昆明市东站52公里,距玉溪市红塔区93公里,属玉溪市人民政府管辖。

县境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隔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为邻,西与呈贡、晋宁两县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宜良两县毗连。

澄江位于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南北长47.6公里,东西宽26公里,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

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县城凤麓镇海拔1755米。

全县幅员面积7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4%,水域面积占18.6%,坝区面积占8%,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坝”的天然格局。

境内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四个气候类型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温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

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轻霜冻5年三遇,重霜冻5年二遇。

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对湿度76%。

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

全年日照总时数2172.3小时,日照率50%。

常年总幅射量122210卡/平方厘米。

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县境内土壤由于不同母质、不同气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
成棕壤、酸性紫色土、红壤、红色石灰土、冲击性旱地土、水稻土6个土类,10个亚类,13个土属,28个土种。

以红壤为主,占陆地面积的68.1%,酸性紫色土占陆地面积的13.54%,其余4类占18.36%。

现有耕地占陆地面积的15.67%,其中:水田占46.55%,地占53.45%。

有林地占陆地面积的35.05%,荒山草地占陆地面积的31.25%。

澄江县道路通车里程合计864.367公里,其中县管省道(嵩玉线)71.57公里;县道15条120.925公里;乡道216条614.501公里;村道26条57.371公里,道路交通密度达到1.2。

2013年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市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以“十八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团结、创新、务实、奉献”的公路精神,以“养好路、育好人、塑好公路形象,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为宗旨,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以规范化养护管理为手段,全面落实养护责任制,使路容、路况有了新的改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