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范文

合集下载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背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美观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个背景下,本次公园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公园,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提供一个美好的休闲空间。

二、目标定位1.创造空间通过巧妙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宜人的空间氛围,为人们提供一个逃离喧嚣的绿色绿洲,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

2.提供服务公园内将建立各种设施和服务,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弘扬文化通过公园的设计布局,宣传本地的历史文化,展示本地特色,以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设计要点1.绿化环境公园的绿化环境应该是整个设计的核心。

选择各种植被种类,保证整个公园四季都有植物开花的景观,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和美的享受。

同时,在公园中设置喷泉、湖泊等水景,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水的魅力。

2.设施设备公园内预计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备、座椅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健身设施包括有氧器械、力量器械等,让人们可以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

儿童游乐设备包括秋千、滑梯、蹦床等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的设施。

座椅应设置在各个景点的周围,方便市民休息。

3.建筑景观公园设计中应考虑到景观建筑的设置,既能满足实际需要,又能够形成美观的景观,如亭子、展馆等。

这些建筑景观应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通过特殊的造型和装饰方式,展示本地文化。

4.游道与花坛为方便居民在公园中散步,设计中需要设置宽敞的游道,并依据公园布局规划合适的位置,布置各式花坛。

不仅能增添美景,还能提供人们锻炼身体和欣赏美景的舒适环境。

5.景观照明考虑到公园的使用时间,必须充分安排景观照明系统,使公园在夜晚可以保持一定的亮度,并突出重点区域的照明效果,提高夜间使用率,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四、管理与维护为了保持公园的良好环境,需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更换,维护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清理垃圾,保持公园整洁。

很完整的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很完整的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XXXXXX公园片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第一章规划与建筑设计一、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XXXXXX公园片区位于XXXXXX老城区,北接东风路,南连XX路,西邻XXX,位于三条城市道路围合的路网区块中,片区规划面积约98亩。

规划内容包括XXXXXX公园改造、XXXX商业街和XXXXX商业街规划设计。

2、项目现状XXXXXX公园是XXXXXX城区的主要名胜景区之一,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XXXXXX民休闲娱乐的一处胜地。

公园内古建筑群雄浑风姿,主题骨架由“涵虚阁“旧址和牛场坡组成,植被丰富,树木葱郁。

但公园内部现存道路不清晰,无主题。

公园西北角大门有一灯光球场,山顶有动物园、儿童乐园等,公园建有围墙,一直实行封闭式管理。

公园的四周均为缺乏统一规划,杂乱无章的老式民房。

3、地形地貌XXXXXX公园山顶与入口高差约35米,片区西北和东北侧地势起伏不大,公园南侧附近地形高差较大。

二、规划依据1、XXXXXX公园片区规划设计任务书2、XXXXXX公园片区规划设计地形图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9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J50067-97)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9、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10、黔西南州“十一五”规划11、XXXXXX城市总体规划12、国家、XXX省现行的有关规范及技术规定三、规划目标1、公园改造成为开放性文化森林公园2、两条属于大众的市民休闲文化商业街3、与城市文脉肌理的呼应4、合理的交通流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5、体现民族古典风格的精致设计四、规划内容●XXXXXX公园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古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将公园建成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概述二、景区资源背景三、规划设计原则与主题构思四、景区结构及景观分区、五、植物造景与园路组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七、工程投资框算一、概述:上海古城公园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拆迁范围具体划分为A、B两块,A块位于人民路、福佑路与安仁街之间,面积约为3.8公顷;B块位于人民路南侧,河南南路东西两侧,面积约为3.4公顷。

即为原老城厢遗址,其邻近为众多文化景区如:城隍庙、豫园等。

二、景区资源背景:(一)历史沿革战国时期,上海地区为吴越分疆处,吴越文化均对上海发生影响。

楚灭吴和越后,上海地区是楚公子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上海属会稽郡。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式设华亭县,县治即现在的松江,这是上海地区设县之始。

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分华亭东境立上海县,今老城厢就是县治所在地,并成为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中国沿海倭患严重,仅当年上半年倭寇就三次袭扰上海县城。

因此,在三个月内就将城墙筑起。

从此,将城墙内外的地区统称为“城厢”。

上海县城墙周围4.5公里,高8米,初建有6个城门,即东大门、小东门、老北门、老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城外是护城河并有水门三座,至辛亥革命后,由于旧城墙严重妨碍了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故决定将其拆除,填平城壕,修筑道路。

该工程从1912年7月至1914年全部完成,也就形成了现在的环状圆形路。

上海老城墙拆除后修建了人民路和中华路,人民路淮海东路交叉处是老城厢的小北门。

在拆城过程中,有一小段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旧城墙以及建在箭台上的大境阁---大境关帝庙。

古城墙、大境阁在明清时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景点。

如今随着上海的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老城厢的容貌已逐渐隐没,所以被保留的这一段老城也就成了后人窥视前史的一处珍贵处所,被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座游览胜境。

(二)丰富的文化遗韵和历史建筑老城厢是文物古迹的“富矿”。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

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

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

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

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

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

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

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

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

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

X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二、设计依据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一)性质(二)形象策划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一)划分原则(二)功能分区(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1、攀岩游湖区‎: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

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

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

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六、特色景观规‎划(不写)七、环境保护规‎划八、道路与游览‎路线规划(一)对外交通(二)主园路、次园路、水路九、建筑风貌规‎划主要建筑风‎貌及技术指‎标十、环境容量(查阅书上公‎式)(一)瞬时容量(二)容量、年容量计算‎十一、分期建设规‎划(不用写)十二、景区绿化规‎划原则(不用写,直接黏贴上‎去)1、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景‎观前提,用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规‎划,形成乔灌草‎花混交的植‎物群落。

2、切实保护好‎现有山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造、管并举,并以景区、景点绿化和‎营造水岸风‎景林为重点‎,再逐步改善‎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状‎况。

3、以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明确重点,画龙点睛,寓情于景,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江西婺源鸳鸯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西婺源鸳鸯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西婺源·鸳鸯湖休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篇 基础理念篇一、项目概况1.1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江西省婺源县的鸳鸯湖风景区,基地分为两个地块,位于进入风景区道路的东西两侧,北临水稻田地,南到起伏丘陵的山脚下,东到茶林山坡的保护榕树,西接第二个山坡的山脚。

规划用地面积为133200平方米,约200亩。

1.2交通现状基地北侧毗邻婺源县赋春镇中心公路,中间又有风景区道路通过,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1.3环境现状1.3.1宏观环境鸳鸯湖旅游区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的赋春镇, 景(德镇)白(沙关)公路西侧。

距离县城紫阳镇43公里,西距瓷都景德镇41公里,是国家AAA 级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

湖区水质清冽,湖草丛生,覆盖着密密天然阔叶林的连绵青山拱卫四周,幽美恬静的环境引来大批鸳鸯每年在此越冬栖息。

1.3.1微观环境本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

其地形地貌以起伏平缓的坡地为主要特征,南侧紧邻地势较高的丘陵,整体地势由南向北逐步降低,一直延伸到水稻田地。

基地南侧丘陵绿化良好,并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1.4基本配套现状项目紧邻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商业及餐饮设施配套较完善,但市政配套仅有沿地块北侧的赋春镇中心公路的架空电力线,为满足景区旅游人数的增加,规划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水平。

二、项目背景该规划项目承接上一层次的鸳鸯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是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也是总体规划中综合服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是旅游度假社区,同时兼具一定的商贸功能。

其规划目的是在完善鸳鸯湖旅游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出旅游区新的吸引点。

三、目标客户研究结合本项目特点与婺源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以休闲度假地产为基本定位,我们锁定以下目标客户群:3.1 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中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老年阶层购房原因:A. 度假B. 养老C. 户型实用,价格实惠。

3.2 外来的金领投资阶层购房原因:A. 周末举家休闲娱乐的第二居所B. 客户的商务会议C. 独特的品位和良好的环境。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一、设计理念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一住宅一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耍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构想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1.总平面布局: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

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

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

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结构分析一轴两中心一一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

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一一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

省青阳县"九华山国际旅游城"一期工程规划设计说明:“昔在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诗仙白来九华山游后,为其景色所折服,写下《望九华山》一诗。

【一.规划背景(九华文化)】:九华山位于省池州市,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圣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是国家级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

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享誉海外。

公元719年,新罗国(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

受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

长期以来,各大寺庙佛事频繁,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

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

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谛听,又称“地听”,“善听”。

顾名思义,真理即听。

其实,谛听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来的一个图腾和圣物。

唐开元末年,古新罗(今国)王子24岁的金乔觉,看破红尘,携白犬一只浮海来华,削发为僧。

白犬伴金乔觉一路颠簸,卓锡九华。

在共同苦修的75载中,白犬与金乔觉昼夜相随,处处使其逢凶化吉。

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坐化,白犬亦随之傍息。

三年后,金乔觉尸身开缸,见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锁。

根据佛经曰:“菩萨钩锁,百骸鸣矣!”故建寺连白犬同请供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二、设计依据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一)性质(二)形象策划|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一)划分原则(二)功能分区(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1、攀岩游湖区: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

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

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

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六、特色景观规划(不写)"七、环境保护规划八、道路与游览路线规划(一)对外交通(二)主园路、次园路、水路九、建筑风貌规划主要建筑风貌及技术指标十、环境容量(查阅书上公式)(一)瞬时容量(二)容量、年容量计算十一、分期建设规划(不用写)十二、景区绿化规划原则(不用写,直接黏贴上去)?1、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景观前提,用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规划,形成乔灌草花混交的植物群落。

2、切实保护好现有山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造、管并举,并以景区、景点绿化和营造水岸风景林为重点,再逐步改善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状况。

3、以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明确重点,画龙点睛,寓情于景,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树种选择既要从组织风景、丰富林相、提高景观效果出发,又要结合经济效益,根据土壤性质、地形、气候等条件,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当地适生树种、乡土树种,做到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树和落叶树、风景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使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相统一。

十三、景区给水排水工程(一)设计依据:<《仙岩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规化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二)给水设计~1、xxx景区水源较为丰富,其中水库.泉水.地下水质均为风景区良好的水源。

目前,景区内尚无自来水供应。

2、随着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风景区对自来水需求量将逐步增长,为保障景区长足发展,采用景区极限环境容量,对风景区最高日需水量进行估算。

参照其它风景区给水估算指标,确定旅馆400升/床位.日,餐饮30升/座位。

日管理服务设施1.0升/平方米。

日(建筑面积),加20%不可预计量,得整个风景区的最高日用水量为80 m3。

具体计算见下表。

用水量3、根据风景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拟采用分散供水方式,共设四个供水系统。

其中,游人中心采用水泵从水库吸水经过成套净水机组供给;化成寺由山上山泉直接供给;茶室及野营区由水泵从泉水中吸水供给位于海拔250米的5T水池,然后由这高位水池供给;农居山村由水井经加压净化后再供给各用水点。

4、各个建筑物依据规范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其中:农居山村部分室内用水量为5L/S,室外用水量为15L/S,历时2小时。

消防用水可采用水井水加压后供给。

消防栓布置满足两股水柱到达任何一个地方。

5、药物灭火在建筑物各层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灭火器。

(三)排水设计—1、本风景区目前区内无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接排入山体、水体,随者游客量的增加,势必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旅游业发展。

2、本风景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按给水量的90%标准计祘最高日污水量为72 m3,根据景区地形复杂污水量不大的特点,采取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

游人中心与野营区采用地埋式二级以上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尾水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后,排放至附近水体或浇灌林地;其它有粪便污水排出的均修建小型化粪池,消化处理后再就近排入山林,或浇灌农田,以土壤净化方式解决,既不致污染环境,又尽量发挥山林天燃自净能力。

3、景区雨水排放要因地制宜,修建少量明沟,充分利用原有冲沟,就近排入水体。

风景区道路以路侧明沟排水为主,以节约投资。

规化道路跨越冲沟处,要求修建足够断面的桥涵。

建筑物林山一側设防洪沟。

十四、化成洞电力、电讯规划(一)电源由停车场附近的10kV高压进线电缆引至游人中心变配电间,另10kV高压电缆沿路暗敷或明敷至化成寺变配电间。

(二)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000m2,照明、动力、空调决负荷约为500kW。

由于本工程为风景区,建筑物分散,而且相距很远。

考虑今后发展及电压降等因素,故在游人中心变配电间设400kVA干式变压器一台;化成寺变配电间设160kVA干式变压器一台。

"(三)供电线路采取高压明敷与低压地下暗敷相结合。

派岩区内均采用地下境敷形式,其余有碍观瞻的高压线钢架、混凝土柱、明线等需结合地形,有些场所需用绿化适当隐蔽。

(四)各建筑物均按要求设置避雷装置。

(五)室外道路照明,派需区采用庭园灯、草坪灯;各风景点之间道路采用高杆路灯、投光灯等不同灯具,满足照度及环境要求。

路灯电缆沿路埋地暗敷。

(六)本工程在游人中心设置100对总电话交接和设有线电视分支箱,在派岩区管理中心设50对电话交接和设有线电视分支箱。

别墅及农居内均设电话、电视终端,电话、电视电缆均沿路埋地暗敷,并在各风景点设置公用电话出线点。

?(以下内容自学,但不用抄录到规划设计说明书中。

),瑞安仙岩化成洞景区设计概算编制说明一、本工程概算根据全套设计图纸,设计说明,省建安工程概算定额、园林定额、综合费用定额、其它费用定额及省计委有关文件进行编制。

二、本概算未包括征地费、配套费等。

三、主材锯材:350m3, 模板:28m3,水泥:980T钢材:45T(其中型钢:4T),镀锌钢管:38T【一、入口区(1)土石开挖:V=70×40×10=28000m3×30元/m3=(2)游人中心:S=400m2×750(土建)=(3)驳坎:L=120+220+70=410m×320元/m=(4)石刻:4字×600元/字=2400(5)停车场:S=40×55=2200m2×65元/ m2=(6)观景亭:5万元—(7)码头:35万元(8)小路:L=200+190+150+30=570m×95元/m=54150(9)攀岩:10万元入口区小计:万元入口区通讯:万元消防:万元二、空谷问幽区(1)长春洞拆迁,改造费:20m2×1000=20000…(2)岩头寺环境改造(铺地,粉刷,修葺,内装):10万元(3)题刻:2万元(4)摩岩石刻:8万元(5)清心庵环境改造铺地,内装:5万元(6)小路:L=60+50+190+60=360m×95元/m=34200空谷问幽区小计:万元三、化成石景区(1)十景亭(仿木):2万元)(2)石头休息凳:15×150=2250(3)场地修整:2500m2×40元/m2=(4)树种调整:2500m2×40元/m2=(5)小路:L=300m×95元/m=28500化成石景区小计:通讯:万元四、寻古觅踪区(1)旧化成寺拆除:8万元.(2)新寺、厢房:S=137m2×1800元/m2=经幢(2m高):8万元寺内设施:40万元小公厕:10m2×550元/m2=5500围墙:L=55m×285元/m=15675(3)古树钢丝网围护:L=240m×65元/m=15600(4)罗隐洞周围环境改造:20万元(5)草亭:1万元((6)石铺地:S=(13+25+8)×1m=80m2×100元/m2=8000(7)三宝大殿翻新200m2×500元/m2=10000(8)罗大师塔墓改造:4万元(9)小路:L=150+70+80+350+90=740m×95元/m=70300录古觅踪区小计:消防:万元通讯:万元五、森林游乐区…(1)曲水茶室:S=309.7m2×900元/m2=(2)小桥(跨长8m):8m×2m=16m2×1500元/m2=24000(3)小溪驳坎:L=70m+40m=110m×200元/m=2200(4)水车坊:木制,面积1座×3万元/座=3万(5)野营木屋:8个×万元=24万(6)小码头:10万(7)观景亭:1座×2万元=2万森林游乐区小计:万元;通讯:万元六、环境小品费垃圾箱:40个×150=6000元垃圾收集站:2座×1500=3000元小计:9000元七、水泵:25万元净水机组:10万元八、电气—变配电:变压器:2台×9万元(平均)/台=18万元低压柜:25万元小计:43万元九、厨房设备(游人中心):8万元农居山村:1、A型别墅改造:970m2土建:970m2×350元/m2=水卫:970m2×55元/m2=53350电气:970m2×50元/m2=48500通讯:2000×5=10000有线电视:200×5=10002、B型别墅改造:1931m2土建:1931m2×300元/m2=水卫:1931m2×45元/m2=86895电气:1931m2×40元/m2=77240通讯:2000×12=24000有线电视:200×12=24003、C型别墅改造:1060m2土建:1060m2×300元/m2=水卫:1060m2×40元/m2=42400电气:1060m2×45元/m2=47700有线电视:200×6=600通讯:2000×3=120004、茶楼:61m2土建:61m2×750元/m2=45750水卫:61m2×65元/m2=3965电气:61m2×50元/m2=30505、室外给排水:30万6、室外电缆、路灯:40万7、室外绿化土建①小路:530m×95元/m2=50350②苗圃:2500×60元/m2=③局部绿化:1500×45元/m2=67500④菜地:500×15元/m2=7500室外小计: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