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改善乡村环境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 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实现乡村振兴与现代化相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二、重点任务2.1 美化乡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

•改善农村道路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推进乡村绿化,增加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2 提升农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设备。

•发展农村旅游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提供农民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

2.3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4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村经济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

•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实施方式和措施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2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支持,增加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资金来源。

3.3 加强宣传和推广•制定宣传方案,借助媒体和新闻传媒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和成果。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12期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的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余杭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实施细则

余杭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实施细则

余杭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为扎实推进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明确建设标准,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创建实效,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确保《关于开展“美丽余杭”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美丽办〔2017〕12号)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科学设定美丽乡村创建程序和考核标准,整合各级资源,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着力优化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传承美丽人文,打造“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美丽环境提质扩面。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惠民要求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点线面结合,注重规划,坚持质量,拉高标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

(二)坚持富民导向,注重产业培育转型升级。

着力发挥市场功能,大力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发展美丽经济,实施村落景区建设,推动村庄经营,促进创业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农民致富源泉,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型。

(三)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谐人居共享发展。

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坚持建管并举、齐抓共管,突出建设重点,完善长效机制,确保建设实效,推动美丽乡村从“形态美”迈向“制度美”。

(四)坚持软硬结合,促进风貌风尚内在统一。

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和凝聚力,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由表及里、内外兼修,重塑田园风光,彰显乡土特色,传承本土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型、从“风景美”向“风尚美”转型。

三、创建程序(一)美丽乡村整治村。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佚名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13(000)023
【总页数】4页(P24-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2015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J], ;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J], ;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J], ;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J], ;
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36号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2014)

2.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2014)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981 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 18055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777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 GB/T 28840 乡(镇)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188 镇规划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CECS 285 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4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ICS 03.080 B0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912 —2014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for beautiful village
2014 - 03 - 06 发布
2014 - 04 - 06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912—2014

美丽浙江的实施方案

美丽浙江的实施方案

美丽浙江的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浙江的环境品质和旅游形象,我们制定了美丽浙江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实现浙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双赢局面,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浙江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浙江省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保障浙江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环境的整体质量。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力度,保护好浙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让这些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浙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将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推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浙江的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浙江的旅游资源和服务。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和推动。

通过加大对乡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投入,打造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同时,我们还将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浙江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将加大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力度,同时开展相关的文化传承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浙江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浙江的文化认同感。

综上所述,美丽浙江的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为浙江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和计划的实施,浙江将展现出更加美丽和迷人的一面,吸引更多人来此欣赏、游玩和投资。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美丽浙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第1篇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农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2.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3.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 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格局,为全国农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三、实施原则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3.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4.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四、主要任务1. 农村环境整治(1)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体系。

(2)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

(3)加强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村卫生条件。

(4)实施农村绿化工程,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

(2)完善农村供水设施,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提升农村电力、通信设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

3. 农村产业发展(1)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扶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

(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村文化品牌。

(3)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五、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明确整治目标。

2.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3. 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开展评估验收,确保整治效果。

5. 持续巩固提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各类资金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
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她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

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坚持以县为主。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县为单位通盘考虑,整体推进。

省、市各级加强支持和指导。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

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推进中心村培育、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改进农民居住条件,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

1.推进农村人口集聚。

大力培育建设中心村,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经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

实施“农村建设节地”工程,鼓励建设多层公寓住宅,推行建设联立式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2.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进一步健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

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到完成收入在农村低保收入标准150%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提高农村人居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注重农村建筑与乡土文化、自然生态相协调。

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

到,具备建路条件的行政村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到100%;
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4%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55%以上。

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二)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扩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面,提升建设水平,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

1.完善农村环保设施。

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扩面提升,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

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全域覆盖,每个乡镇建有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卫生户厕农户达到总农户数的90%以上,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高。

2.推广农村节能节材技术。

深入实施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应用,努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

推动“建筑节能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

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支持农户使用新型墙体建材和环保装修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