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1210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1.2.10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1.2.10教学讲义ppt课件

(三)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1.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 2.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的矛盾. 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 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 三、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一)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1.认识特点. (1)错误的人生观. (2)法治观念的欠缺. (3)不成熟的认知结构.
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 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 3.共同犯罪较多.
❖ 4.初犯的年龄特征:
❖ 激烈的动机斗争和心理冲突 ❖ 侥幸心理 ❖ 恐惧心理 ❖ 悔恨心理 ❖ 未定型的不良个性 ❖ 受处罚后出现自暴自弃思想
二、累犯心理
❖ 1.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 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 意犯罪.我国刑法还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任何时候再犯都 以累犯论处.累犯具初犯所没有的,比再犯更为全面的犯罪经验.
❖ 3.累犯的行为特征
❖ 流窜作案 ❖ 谨慎性 ❖ 残忍性 ❖ 团伙性,犯罪向多方向性发展
三.惯犯心理
❖ 1.惯犯:指反复实施同类犯罪,巳惯犯、诈 骗惯犯、赌博惯犯等.不同于累犯,区别:
❖ 累犯受过法律惩罚,有监禁经验;惯犯不一定有监禁经验. ❖ 累犯不限于实施一定类型的犯罪;惯犯系指实施一定类型
3.偶犯的心理特征
❖ 不良的需要 ❖ 动机产生的瞬时性 ❖ 偏执的性格特征 ❖ 意志的两极性
4.偶犯的行为特征4.偶❖犯的冲行动为性特征
❖ 盲目性 ❖ 偶发性 ❖ 单独性 ❖ 简单性
第二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成年人犯罪心理
1. 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 心理欲求无法满足 ❖ 心理负荷沉重 ❖ 人际关系紧张 2. 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特点

第四章 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ppt课件

第四章  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ppt课件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4、意志特征 两极性 5、个性特征 人格严重扭曲 6、行为特点 模仿性 顽固性 反复性


(二)贩毒型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财物型动机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4 、意志特征 两极性 5、个性特征 性格的内倾性较为明显,表现为:孤僻、冷漠、忧郁、冷 酷、多疑、虚伪

三、行为特点 (一)非暴力性 (二)预谋性 (三)重复性 (四)隐蔽性 (五)独立性

第九节 计算机犯罪心理分析
一、计算机犯罪概述
(一)计算机犯罪概念
(二)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类型
二、计算机犯罪主体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特点 (一)计算机犯罪主体的心理特征 1.动机特征 财物动机 好奇动机 戏谑动机 性动机 报复动机

三、行为特点 1、从行为类型看:预谋型、偶发型 2、从行为诱发因素看:青少年 外因 中老年 内因 3、从行为对象看:青少年 范围广 老年局限性 小 呆 4、从行为性质看:极大的残忍性 5、从行为矫治看:难度极大

一、暴力型犯罪概述 (一)概念 指以强暴手段侵害他人人身和公私财产 等权利的行为 (二)主要类型 一般暴力犯罪 重大暴力犯罪

3、种类 年 累 龄 犯 性 别
青少年累犯 中年累犯 老年累犯 男性累犯 女性累犯

犯 罪 行 为
盗窃惯犯 诈骗惯犯 抢劫惯犯 强奸惯犯

(二)累犯和惯犯的心理特征 1、动机特征 动机斗争微弱 动机转移 易恶性发展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较高 认知内容 反社会认识

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ppt课件

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ppt课件
第五章 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初犯心理 屡犯心理
第一节 初犯心理
一、初犯概述
(一)、初犯的定义 刑法中指第一次违法犯罪并应当受刑法惩罚
的人。犯罪心理学中指第一次实施犯罪的人。 (二)、初犯的类型
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又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把初犯分为不同类型。
1、依据年龄标准可以把初犯分为青少年初 犯、成年初犯和老年初犯。
首先,犯罪的目的性增强了。 其次,意志的果断性增强了。 再次,屡犯的自制力和坚持性较之初犯也有很 大的发展。
三、实施犯罪时的心理 1、沉着、镇静 2、实施犯罪坚决、谨慎 3、犯罪心理定式及动力定型的形成
四、犯罪后的心理 1、寻求合理化与心理平衡 2、侥幸与满足 3、后悔、恐惧与悲观厌世心理
罪行为人,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之后,在5年内又 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惯犯,又称“惯行犯”、“常习犯”,即犯罪 成为习性的罪犯,其特点是反复实施同一犯罪并习 以为常。
二、犯罪前的心理特征
(三)、反社会的倾向和不断增长的非法需要 其一,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对物质的需
要由一般的生活需要转化为对吃喝玩乐的追求,非 法欲望在深度上不断发展。其二,不正当需要的范 围越来越广泛,他们已不满足于一种欲望的满足, 往往是追求各种非法欲望的满足。其三,他们又把 犯罪本身转化为一种需要,并通过犯罪活动本身达 到一种满足,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了偷而偷)。 (四)、顽固的意志品质
2、犯罪决意慎重 犯罪决意即犯罪的决心、决定,是行为人作 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后决定的过程。
3、初犯意志薄弱 初犯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 制力等意志品质方面表现得较为薄弱。
第一节 初犯心理

最新不同动机犯罪的犯罪心理结构 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不同动机犯罪的犯罪心理结构 PPT课件ppt课件
• 情绪、意志和习惯特征:情绪色彩不明 显,意志活动表现为克服实施诈骗时自 身伪装的缺陷,作案手段和习惯一般比 较稳定。
• 个性和能力:善于交际、冒险,适应能 力、应变能力、模仿能力强,语言能力 好,擅长心理分析。
八、贪污贿赂心理结构特征
• 认识特征:价值观蜕变,寻找合理化借口, 贪婪,权力寻租
• 复杂的动机特征:白领犯罪,动机斗争明 显。心存侥幸,自以为高明。
三、性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 1、认识方面的特征:歪曲的性意识 • 错误的性观念,追求 “性解放”、性自由 • 2、动机特征 • 满足性欲;性摧残的欲望;强烈的报复;
刺激好奇心理 • 3、个性消极特征 • 极端利己主义;自我辩解的态度;情感方
面缺乏同情心;软弱的意志品质;腐朽的 生活情趣
• 4、利用被害人的心理 • 利用被害人的恐惧和软弱 • 利用女性追求享乐的心理 • 利用女性有求于人的心理 • 利用某些女性的隐私和劣迹 • 利用女性患精神病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同动机犯罪的犯罪心理结构 PPT课件
第一节 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
• 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概念
• 指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或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 的动机,并由此引发的犯罪行为。是发案率 最高,涉及犯罪人数的一类最多犯罪。
• 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欲型犯罪有其共同的心理 结构。
• 二、物欲型动机犯罪类型 • 盗窃,抢劫,抢夺,诈骗,走私,贪污,受
贿等
三、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
• 信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与享乐至上 • 情感满足上追求虚荣 • 意志薄弱 • 性格的核心特征是自私和贪婪 • 行为上多形成不良恶习
“秘密窃取,冒险系 数小。” “不伤生,相对道 德,可以作为职 业” 不受年龄影响,可 以长期操作。

犯罪心理学不同动机犯罪人心理

犯罪心理学不同动机犯罪人心理

2.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诈骗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2)诈骗犯罪人的能力特点 (3)诈骗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3.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第一阶段——试探阶段 第二阶段——引诱阶段 第三阶段——施骗阶段 第四阶段——结束阶段
第二节 性犯罪心理
一、性犯罪概述 性犯罪是一种传统的犯罪类型,不
3.当面行凶,行为外露 4.作案时间短 5.行为疯狂
二、报复型犯罪的行为表现
(二)非暴力式报复犯罪的行为特征 1.预谋性强 非暴力式报复犯罪一般表现为预谋犯罪, 他们往往经过长期筹划,计划周密,善于掌 握作案的时机。 2.手段隐蔽,阴险狡猾 与暴力式相反,这类犯罪人往往在暗地 里散布他人流言飞语,暗做手脚,或栽赃陷 害,或借刀杀人,表面伪装成好人甚至巧言 奉承内心阴险狠毒,暗下毒手。
二、强奸犯罪心理
(四)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2.强奸犯罪对被害人的心理危害 有研究者把妇女在遭受强奸或强奸未遂以
后的种种不良心理反应称为“强奸创伤综合 征”。
强奸创伤综合征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急性期”。 • 第二阶段为“重组期”。
第三节 报复型犯罪心理
报复型犯罪,是指由于人的某种愿望受到 阻碍,或人自身的某种利益受到损害而产生 的对阻碍者或干涉者的一种侵犯性犯罪行为。 主要形式有行凶、杀人、放火、爆炸、诬告 等。 一、报复型犯罪心理特征 (一)报复型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 1.褊狭固执的认识特征 2.强烈、冲动的情绪、情感 3.薄弱的意志特征 4.消极个性特征
(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犯罪的主动性不同 2.心理状态不同 3.心理品质不同 4.对客观因素的依赖性不同 5.对犯罪表现的态度不同
二、过失犯罪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案例三
某监狱的心理咨询服务
内容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罪犯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 他们在改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结果
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得到了罪犯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有效提高了他 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实践经验总结
经验一
01
注重个性化差异
内容
02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犯罪类型和心理状态的罪犯,采取不同
为每位罪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 评估其心理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解 决潜在问题。
强化心理辅导与咨询
针对罪犯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提供专 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罪犯 解决心理困扰,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完善教育内容与方式
根据罪犯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结果
讲座后,罪犯们的心理健 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减 少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 绪。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二
某监狱的团体心理辅导
内容
组织罪犯参加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互动、分享等 方式,促进罪犯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有效缓解了罪犯的孤独感和社交焦 虑,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支持。
成功案例分享
个人因素
个性特点、心理需求、价值观等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例如,自卑、孤独、缺乏自我控制等可能导致个体做出违 法犯罪的行为。
环境因素
监狱环境、监管方式、社交关系等也可能对罪犯的心理产 生影响。例如,监狱的封闭性、严格的纪律和监管可能导 致罪犯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问题。
罪犯心理问题的影响
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罪犯出现身体上的 不适,如头痛、失眠、消化系统问题 等。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个性化量刑建议
根据被告人的心理特点和犯罪行为性 质,提出个性化的量刑建议,实现刑 罚的公正和合理。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 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贪婪,自私,有强烈的 物质欲望和占有欲。
性犯罪人
性欲强烈,缺乏道德约 束,对性对象有特殊的
偏好和选择。
毒品犯罪人
追求刺激和快感,对毒 品有强烈的心理依赖和
渴求。
犯罪心理的共性特征
01
02
03
04
认知失调
犯罪人往往存在认知失调,即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与
社会规范不符。
情绪不稳定
犯罪人情绪不稳定,易受到外 界刺激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发展阶段
消极情绪和态度逐渐累积, 形成犯罪动机和意图。
实施阶段
在特定情境下,犯罪动机 转化为犯罪行为。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家庭 暴力等。
社会因素
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失业率等。
个体因素
生理特征、心理特质、道德观念等。

不同类型犯罪的心理

不同类型犯罪的心理

三、智能犯罪的心理特征
• 1、动机特征 • 动机多样化:物欲型、游戏型、报复型、信仰型 • 动机冲突不明显 • 2、认识特征 • 智力水平高 • 思维偏执 • 法律规范意识薄弱 • 3、情绪情感特征:情绪复杂,缺乏道德感 • 4、意志特征:两极性 • 5、性格特征:内向孤僻
四、智能犯罪的行为特征
• 1、行为的隐蔽性 • 2、行为的连续性 • 3、后果的严重性 • 4、手段的多样性 • 5、手段的技能性 • 6、手段的欺骗性 • 7、行为主体的年轻化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与分类 • 以强暴的力量实施刑法禁止的行为。 • 侵犯人身的暴力犯罪与侵犯财产的暴
力犯罪 • 个体暴力犯罪与群体暴力犯罪 • 预谋型暴力犯罪与情境型暴力犯罪
• 3、恐怖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 • 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不平等引发的心理失衡 • 权力欲望 • 歪曲的价值观 • 淡薄的法律规范意识 • 投机心理
• 4、恐怖犯罪的社会心理现象 • 权威人物的绝对支柱 • 高凝聚力 • 强烈的奉献欲望
第三节 毒品犯罪心理
• 一、概述 • 1.毒品与毒品犯罪 • (1)毒品:鸦片、海洛因以及国家管制规定
• 三、吸毒人员心理演变阶段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初次吸毒心理:
• 无知好奇、娱乐消遣、挫折逃避现实、 上当受骗、贪图享受
• 2.中期心理:
• 矛盾、侥幸
• 3.晚期心理:
• 强迫性觅毒、观念变化、意志特征两 面性、人格变异,难以矫治
第9章 不同类型犯罪的心理
•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 第三节 毒品犯罪心理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 一、智能犯罪定义 • 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高科技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1 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
2 不同年龄犯罪人心理
3
女性犯罪心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不同经历犯罪人的心理
一、初犯心理
❖1.概念: 相对累犯惯犯而言,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
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 违法犯罪者.
思考:在人生哪个年龄最有可能开始犯罪?(13-16) ❖2.初犯的年龄特征: 青春期(15-19)是高峰期
3.偶犯的心理特征
❖ 不良的需要 ❖ 动机产生的瞬时性 ❖ 偏执的性格特征 ❖ 意志的两极性
4.偶犯的行为特征4.偶❖犯的冲行动为性特征
❖ 盲目性 ❖ 偶发性 ❖ 单独性 ❖ 简单性
第二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成年人犯罪心理
1. 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 心理欲求无法满足 ❖ 心理负荷沉重 ❖ 人际关系紧张 2. 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特点
3.老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 非暴力性 ❖ 重复性 ❖ 独立性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
1.青少年犯罪:在大多数国家,一般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犯罪 2.青少年犯罪概况:最初始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几个主要的
资本主义国家.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呈增长趋势.进入 20世纪90年代,略有回落,但从总体上看比例仍很高.
的犯罪. ❖ 惯犯犯罪生活占据全部生活大部分或依靠犯罪所得为社
会来源,累犯则不然.
❖ 2.惯犯的心理特征:
❖ 畸变的需要结构 ❖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 作案动机斗争弱化 ❖ 情绪平稳 ❖ 典型的犯罪性格:内倾性明显 ❖ 意志两极性:抑制犯罪动机\实施犯罪 ❖ 熟练的犯罪技能和低下的生产生活技能 ❖ 犯罪心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甚至犯罪定型
❖ 2.累犯心理特征: 低级性、生理性需要占主导低位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再犯时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以后逐渐弱化 犯罪合理化,即再犯是对监禁的补偿 不良的道德情感 较强的犯罪冲动和较弱的指控力 多种犯罪技巧 法制观念畸形 偏执性格
❖ (一)累犯的心理特点 ❖ 1.需要特点. ❖ (1)贪婪的物欲. ❖ (2)畸变的性欲. ❖ (3)低级的交往需要. ❖ 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 3.动机特点. ❖ 4.情绪情感特点. ❖ 5.意志特点. ❖ 6.能力特点. ❖ 7.法制观念. ❖ 8.性格特点.
初犯年龄的超前化 ❖3.初犯的行为特征: 预谋性
幼稚性 手段简单 共犯较多
(四)初犯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1.犯罪前,侥幸心理突出. 2.犯罪过程中,恐惧心理占优势. 3.初犯犯罪后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惊恐. (2)心虚. (3)悔罪心理. (4)自暴自弃 (五)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1.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 2.犯罪心理结构的恶性发展. 四、初犯的行为特征
二、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成因:社会化过程中的矛盾 (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1.未成年人生理加速发育的表现. 2.未成年人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力的矛盾. (2)好动好奇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矛盾. (3)容易兴奋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性法制观念缺乏的矛盾 (二)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矛盾 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2.认识与行为的矛盾. 3.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 4.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 5.自我意识的矛盾.
❖ 3.累犯的行为特征
❖ 流窜作案 ❖ 谨慎性 ❖ 残忍性 ❖ 团伙性,犯罪向多方向性发展
三.惯犯心理
❖ 1.惯犯:指反复实施同类犯罪,巳形成犯罪恶习的犯罪人. 多见于财产犯罪,如走私惯犯、盗窃惯犯、抢劫惯犯、诈 骗惯犯、赌博惯犯等.不同于累犯,区别:
❖ 累犯受过法律惩罚,有监禁经验;惯犯不一定有监禁经验. ❖ 累犯不限于实施一定类型的犯罪;惯犯系指实施一定类型
3.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 低龄化趋势比较明显 ❖ 违法犯罪突发性 ❖ 青少年团伙犯罪突出 ❖ 犯罪向暴力化发展 ❖ 作案手段成人化 ❖ 再犯比例高 ❖ 因网络、毒品而诱发的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
❖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 1.最多的犯罪类型为抢夺、抢劫、盗窃、杀人、伤害、强奸等. ❖ 2.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 ❖ 3.流窜犯罪比较严重. ❖ 4.团伙犯罪突出. ❖ 5.犯罪前主要为农民、辍学无业者和学生. ❖ 6.低学历者多. ❖ 7.有劣迹史的多. ❖ 8.犯罪年龄有降低的趋势. ❖ 9.无明确动机的犯罪占一定比例. ❖ 10.突发性犯罪的案件居多. ❖ 1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 12.作案区域明显,大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 ❖ 13.重新犯罪率高.
❖ 3.惯犯的行为特征
❖习惯性 ❖行为计划的周密性 ❖类似性 ❖狡诈性 ❖连续性 ❖残忍性 ❖坚决性
四、偶犯心理
1.概念:相对惯犯而言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 犯罪行为的人.
2.与初犯的区别 ❖ 年龄差异:偶犯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均匀. ❖ 心理结构差异:初犯潜伏第二次、第三次的
犯罪可能;偶犯心理具有瞬时性.
❖ 犯罪认知结构完善 ❖ 利己性犯罪动机强烈 ❖ 犯罪心理的稳定性 ❖ 犯罪心理的隐蔽性 ❖ 犯罪心理的顽固性
二、老年人犯罪心理(55岁—60岁)
1.老年人犯罪心理的产生
❖ 生活环境的变化—从社会回归家庭 ❖ 生理变化--老化
2.老年人犯罪心理的基本特征
❖ 认知倒错 ❖ 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 意志力薄弱 ❖ 体能不足,智能有余 ❖ 气质特征受到掩蔽或者加强 ❖ 不良需要
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 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 3.共同犯罪较多.
❖ 4.初犯的年龄特征:
❖ 激烈的动机斗争和心理冲突 ❖ 侥幸心理 ❖ 恐惧心理 ❖ 悔恨心理 ❖ 未定型的不良个性 ❖ 受处罚后出现自暴自弃思想
二、累犯心理
❖ 1.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 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 意犯罪.我国刑法还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任何时候再犯都 以累犯论处.累犯具初犯所没有的,比再犯更为全面的犯罪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