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装图片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传统服饰教案

传统服饰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第三单元传统服饰第1课时汉服(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发展历程和式样,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等形式,来了解汉族的发展历程和服饰的变化。
3、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各族的文化,从汉族的服饰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样式。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华美飘逸的汉服和汉服服饰的样式,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导入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讲一讲一、导入:观看右边图片,你知道这是谁的剧照吗他穿着什么服饰(利用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
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
汉服起源何时的形式了解汉服的历史故事。
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历史荣誉感。
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汉服。
二、汉民族简介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
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
《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板书)也就是说,华就是指的服饰,而夏指的是礼仪,所以说,汉族又叫做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的“华夏“两字,就是服饰和礼仪的结合体。
而到了汉代,由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所以从汉代起,华夏民族又开始被称为汉族。
三、汉服1、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你知道夏商时期的中原地区,华夏族穿什么样的服饰2、春秋时期,出现什么样的服饰有何影响(深衣)3、汉服的总体风格以清淡平易为主,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
台湾撒奇莱雅族服饰特征解析

第54卷第11期Vol.54, No. 11 2017 年11 月N o v.,2017设计与产品DOI: 10.3969/j.issn.l001-7003.2017.11.010台湾撒奇莱雅族服怖特征解析徐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州350108)摘要:台湾撒奇莱雅族服饰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鲜明,呈现出特有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文化底 蕴。
为了给设计师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台湾撒奇莱雅族服饰形制为研究对象,运用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调研,结合撒奇莱雅族服 饰典型图片,对该族服饰的历史记忆、民族融合、传统思想、环境因素的成因进行分析,阐述该族服饰 的阶级体现、祖先崇拜、崇尚自然、源于生活、男女平等的文化内涵。
研究新兴的撒奇莱雅族服饰特 征,对保护和传承该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台湾撒奇莱雅族;民族服装;服装形制;款式结构;文化内涵;传承中图分类号:TS941.742.8;K892.2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17)114056-07 引用页码:111201 Research on costume characteristics of Sakizaya tribe in TaiwanXU Q iang(Faculty of Clothing and Design,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A b stra c t:The clothing of Taiwan Sakizaya tribe has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folk customs,aesthetic tast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In order to provide the designer with referential design train of thought,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stum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y,the clothing shape of Sakizaya tribe wa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research the folk culture.Meanwhile,typical images of Sakizaya tribe clothing wer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historical memory,ethnic fusion,traditional thoughts,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In addition,cultural connotations such as class reflection,ancestor worship,advocation of nature,stemming from life,and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were expounded.Researching Sakizaya clothing characteristic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 culture.K ey w o rd s:Taiwan Sakizaya tribe;folk costume;clothing shape;style and structure;cultural connotation;inheritance台湾撒奇莱雅族世居在中国台湾东部的花莲平 原,立雾溪以南木瓜溪以北,包括花莲县新城乡、花 莲市和吉安乡三个地区,人口一万余人。
大班-社会美术-漂亮的少数民族服装-教案

漂亮的少数民族服装
大班社会&美术
活动目标
●认识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装的特
点。
●尝试根据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名称。
●课件准备:“民族服装”组图。
●纸面教具:《民族服装》。
●材料准备:彩色笔、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哪些是少数民族呢?
小结: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蒙古族等。
●出示组图“民族服装”,引导幼儿认识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的
服装。
小学美术《少数民族服装》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少数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包括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典型少数民族的服装风格、色彩、图案及款式特点。
-民族服饰艺术审美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民族服饰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5.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绘制一幅少数民族服装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少数民族服装的基本特点,了解其色彩、图案、款式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民族服饰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民族服装的能力,锻炼实践操作技能,提高绘画表现力。
-实践操作技能:学会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民族服装的图案和色彩。
举例:以藏族的服饰为例,讲解其服饰上的图案寓意、色彩搭配以及独特的款式设计,强调这些元素如何体现藏族的文化特色。
2.教学难点
-对少数民族服装图案的理解:图案往往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学生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色彩搭配与运用:民族服装的色彩搭配富有特色,学生需学会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民族服饰的美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少数民族服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课程内容。
小学美术《少数民族服装》教案
一、教学内容
民族服装大展示课件

民族服装大展示课件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2、进行新课第一部分:欣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少数民族的服装绚丽多彩,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下面请大家看图片,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图片展示,学生欣赏并回答..小组交流、辨别少数民族服饰,归纳各少数民族服装特点。
蒙古族的服饰,四季都穿长袍,腰带防风抗寒。
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袍子的颜色,男子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
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
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
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
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尔族:*尔族的服饰不仅花样较多,而且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
*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在*尔族服饰中最有特色*尔族男女都喜欢戴帽子,因为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均需佩带。
*尔族的传统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两大类。
*:*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聚居区中,*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
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特点的*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充满游牧气息的锡伯族服饰图片

充满游牧气息的锡伯族服饰图片在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我们在读书时有提到但之后就很少有了解不知道说道到“锡伯族”的时候到家有没有印象呢?他在我国民族历史里也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民族。
在锡伯族文化中他们的服饰极具特色,其样式较多。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锡伯族的服饰,因时代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和变化。
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
在清代,锡伯族的男子服装喜用青、兰、棕等颜色,女子喜用各种格布,幼儿多穿各色花布服装。
男子服式均与满族服式基本相同。
为便于骑马和操作,都穿左右开又的长袍和短袄,戴圆帽;妇女穿旗袍,扎裤脚,着白袜花鞋。
姑娘们都是单长辫子,结婚后结发。
妇女喜欢戴耳环,手镯和戒指,年老的妇女在春夏秋三季里多包白头巾,冬季戴棉帽。
到了清末,由于锡伯族与汉族经济、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因此,服饰与汉族逐渐相同了,唯有西迁到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仍喜欢穿旗袍。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用料越来越考究,样式越来越多样化,除老年妇女还保留穿长衣的习惯外,其余人普遍与汉族人着装相同。
传统的锡伯族服饰曾吸收过蒙、满、汉等民族服饰的优点。
锡伯族男子喜欢着蓝、青、灰、棕色长袍,外面套上青马褂,头戴圆顶帽,腰系青布带,脚蹬厚底鞋。
为了便于骑马,男子的长袍和马褂,都左右开叉。
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的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穿的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
大襟长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爱套穿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长裤扎黑色腿带,脚穿绣花鞋。
少女与未婚姑娘,一条长辫,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
浅谈广西壮、瑶、苗族少数民族服饰,服设131班,韦荣中

引言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三分靠相,七分靠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会穿衣打扮的人更能体现美的关系。本文目的主要探讨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章 只诠释了广西 11 个少数民族内的壮、瑶、苗族 3 个少数民族服饰。希望让更多 的人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的服饰,让少数民族传统得到保留与继承。
一、壮族服饰
1.壮族概述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全国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 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区。据 2006 年 1%人口抽查结果统计,壮族人口 1518 万,约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 30.8%,占全国壮族人口的 90%,主要聚居在桂 西和桂中地区的南宁、柳州、崇左、白色、河池以及来宾 6 市。靖西县是壮族人 口比例最高的县,达 99.7%。
金秀盘瑶男子服饰(图 2)
瑶族女子服饰
三、苗族服饰 1.苗族概述
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 2007 年统计,广西有苗族人口 48 万,约 占广西总人口的 0.96%,约占全国苗族人口的 6.7%。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桂林龙 胜、柳州融水、柳州三江、白色隆林地区。广西苗族自称“木”“蒙”“达吉”, 他称有偏苗、白苗、红苗、花苗、清水苗、素苗(也称栽姜苗)、草苗等,新中 国建立后统称苗族。
2.苗族服饰
从苗族服饰整体来看,男装大同小异,女装式样繁多,差异较大,既有各支 各系生活习俗不同的原因,也有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还有地区文化差异以及 历史因素,主要表现在衣裙的长度、色彩和款式的不同、装饰风格和不伟大区别 发髻的多样式等。
3.苗族男子服饰
苗族男服一般为上衣下裤式样,只有极个别苗族的服饰有所不同。上衣一般 为黑、蓝色立领对襟短衣,下穿黑,蓝色粗布长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服装图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阿昌族白族保安族
布朗族布依族
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
东乡族侗族独龙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
高山族鄂温克族哈尼族
哈萨克族汉族
赫哲族回族基诺族
基诺族京族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
傈僳族珞巴族
满族毛南族门巴族
蒙古族苗族
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
撒拉族畲族水族
塔吉克族塔塔尔族
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锡伯族
瑶族彝族
仡佬族
裕固族壮族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