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6个微专题13 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13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ppt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13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ppt课件

7 .√ 分析:印度洋板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大洋板块,它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 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及其邻近的海 洋与岛屿。 8.× 分析: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洋板块 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 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 下形成海沟。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9.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 B 、 F 、 G 为沉积岩, A 、 D 为不同时期的岩 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1)~(3)题。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图示区域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2) 图中各类岩石的形成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 是 ( ) A.A、D、G、B、F B.B、E、D、A 、 F C.G、B、A、E、D D .G、F、B、D 、 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 选择F层
地壳物质循环
8.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处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 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2)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 正确的是 ( ) A.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
2. 地质构造及对地貌的影响 类 型 从形态 上看
从岩层新 老关系上 看
对地貌 的影响 一般 成山 有时 成谷
原 因 岩层向上 拱起
褶 皱 背 斜
岩层中心 老、两翼 新
背斜顶部 张力 受到 被侵蚀成 谷地

高考地理地质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质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质知识点地质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球的起源、构造、成分和演化过程。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质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考地理考试中的地质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学中的地质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岩石、矿物、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地质学的核心理论是地球几何构造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的几何构造包括地球内、外部构造;板块构造理论则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圈由数块板块组成,它们在地球表面上不断运动。

二、地质历史与地质时代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和地质时代是高考地理的重点之一。

地球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时期。

根据地质年表,地球的地质历史被划分为四个大的地质时代,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和现代地质时代。

每个地质时代又包括了多个地质纪。

三、地壳运动与构造形态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上地壳的位移、变形和破裂等现象的总称。

它包括了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两个方面。

其中,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上地壳板块的运动,主要有隆升、下降、重复和水平运动等;地质作用是指地球的地质现象和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活动、地壳变形等。

四、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

地球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金属矿石、能源矿石、非金属矿石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淡水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类土壤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地球资源逐渐遭到了破坏,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五、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还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已成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步步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倒计时13天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步步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倒计时13天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1 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十五天
高考倒计时13天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右图是40°纬线附近某地等高线分布状况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在①②以下的煤层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________和________。

(2)②处地表为缓坡,试用地理知识阐释该缓坡的形成原因。

(3)③处的岩石按成因分类为________;根据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原理,乙处的地貌为 ________。

(4)A 河的流速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高考倒计时13天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解析 (1)从岩层的弯曲可以看出①处为向斜构造,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煤炭开采不当,容易发生透水事故;②处为背斜构造,利于天然气的汇集,开采不当会引发瓦斯爆炸。

(2)背斜顶部易受侵蚀,从而形成缓坡。

(3)③处的岩石位于花岗岩与页岩的交界处,在岩浆活动的作用下,页岩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乙处位于山前,形成冲积扇。

(4)该河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中下游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流速缓慢。

答案 (1)透水事故 瓦斯爆炸
(2)②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易破碎,被侵蚀成为坡地。

(3)变质岩 冲积扇
(4)从河流源头至河口,河水流速渐小或上游流速快、中下游流速较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侵蚀前形成山地,侵蚀后形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侵蚀前为谷地,侵蚀后形成山地。

2.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

断层处往往形成陡崖和断块山地。

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修建水库、交通线路应避开断层。

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拍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

据此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是()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2.乙图岩石()A.可能为石灰岩B.上升冷凝而成C.可能为变质岩D.具有层理结构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结合景观图可知其为锥形山地景观,并有火山口发育,是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第2题,图示岩石气孔密集,为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喷出岩。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3.图中岩石按形成先后,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④①⑤C.③④②①⑤D.③①⑤②④4.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A.①—天然气B.②—有色金属C.③—石油D.④—大理石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水平岩层一般下部形成的早,上层形成的晚;其他岩石与岩浆岩之间,一般被侵入的岩石形成较早,据此判断结论。

第4题,①处为向斜构造,不可能存有天然气;①为岩浆岩,可能存有有色金属;①处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①处有变质岩,可能有大理石形成。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回扣基础微专题13地质作用课件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回扣基础微专题13地质作用课件

A.东北地区 C.青藏地区
B.华北地区
√D.江南地区
解析 根据材料,该地土质黏重,土壤潮湿,颜色是红色土壤,可能位
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 记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船在中央行。”结合下面河流
剖面等流速线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快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慢,向着最大水深
方向加快
C.凸岸附近流速比凹岸附近流速快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快,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减慢
解析 水面流速受河床摩擦力影响,岸边最小,河流中间最大,即图中
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高三地理 核心专题突破复习课件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高三地理 核心专题突破复习课件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发生破裂
错动位移
两 体 显
大断层形成裂谷 或陡崖;断崖一 侧上升的岩块, 形成块状山地或 高地;另一侧相 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低 地;在断裂带上 常形成沟谷、河 流
华山、 泰山、 庐山、 东非大 裂谷、 渭河平 原、 汾河谷 地
工程建设 如隧道通 过断层时, 必须加固; 水库、大 坝等选址 应避开断 层
解析:(1)由图可知,鹅卵石颗粒直径的大小约 为6.4cm,与之对应的河流流速为200cm/s。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搬运物质的沉积与 河流流速的快慢有密切的关系,颗粒大的、较 重的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
聚焦点一:热力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 热力环流 注意:(1)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其成因是水平方向的热量差异。
(1)判断近地面气温高低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中等压面上凸),近地
等 面气温高;反之,气温低 压 面 (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
的 应
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
用 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
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
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
变式训练1:读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 (1)~(3)题。 (1)热岛效应形成了城、 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 为城郊环流,在近地面 的风又称为城郊风。A
风力沉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

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 高原的黄土)
点睛:岩层形成、变化与内外力作用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落形 成的影响。现实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 ,依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 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 ,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 域发育了河流,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 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侵蚀宽谷和阶地,在河漫滩 处伴随沉积。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汇总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汇总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汇总高考地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和资料,就能事半功倍。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汇总的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宇宙环境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等。

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黑子、耀斑等。

熟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普通性、特殊性。

2、地球的圈层结构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知道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掌握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熟悉大气的垂直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4、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

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热力环流明白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现象。

6、风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学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7、水循环掌握水循环的类型,如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8、海水的性质熟悉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9、海水的运动了解海浪、潮汐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

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对气候、渔场、航行等的影响。

10、常见的地貌学习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1、植被与土壤认识不同类型的植被,了解其与环境的关系。

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和主要类型。

12、气象灾害了解台风、寒潮、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13、地质灾害熟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和防范方法。

二、人文地理1、人口掌握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其特点。

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城市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
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思维导图】
【答题要素】 1.解题步骤:
2.自然地理过程举例:
设问角度
答题角度
岩石圈物质 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
循环过程 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外力地貌 形成过程 岩石圈
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 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
2.冲积扇地貌描述思路:
3.分析海岸线地貌描述思路: (1)海岸线前进:海岸垂直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前 进,陆地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 (2)海岸线后退: 海岸垂直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后 退,陆地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 (3)入海泥沙变化与泥沙堆积、海水侵蚀的关系。 ①入海泥沙多,流水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弱;海底变浅。 ②入海泥沙少,流水堆积作用弱,海水侵蚀强;海底变深。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期地壳发生抬升 运动,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是当地一开始有沉积作用, 等地壳抬升后,原沉积物(岩)被剥蚀;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变干),没 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 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 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然后接受堆积而成;若侵蚀 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
地质地貌 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
形成过程 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 ) A.④—⑦—③ B.②—③—④ C.⑥—①—③ D.③—④—⑤ 解析 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隆起, 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B ) A.自A向B由老到新B.自B向C由老到新 C.自B向A向C由老到新D.自A向C由老到新 解析 结合图示,根据岩层的形成先后知自B向C由老到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侵蚀前为 谷地

,侵蚀
3.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
强 度 , 岩 体 就 会 破 裂 , 并 沿明显断位移裂 面 发

,陡崖形 成 断 层 。 断 层 处 往 往 形 成
和断块山地。
内力作用
4.“背斜成内山力、作向用斜成谷”是 外力作用 的结果,
“ 背地斜形 倒 置 ” 是 在
4.图中长腰山是( D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解析 根据岩层形态,长腰山为向斜;根据地势起伏, 长腰山为山地。据此推知长腰山是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 蚀而成的向斜山。
向斜
的基础上,由
而形成。
断层
考前押题 图1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2为“地1中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C )
A.甲
B.乙
C.丙
D、

解析 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成的喀斯特
地貌。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丙是由沉积物通过
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石灰岩。
专题一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6个微专题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
回扣导图
基础自查
1.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为_____ 岩浆
岩 ; 有 两 个 箭 头 指 向沉积的岩方或变框质岩为 一 般

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


山地
2谷.背地斜岩层向上拱起,侵蚀前形成
,侵蚀后形成
后形山成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