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感悟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感悟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感悟》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苏东坡这个大牛人!苏东坡啊,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你想想,他这辈子起起伏伏,一会儿在朝堂上风光无限,一会儿又被贬到边远地区。
这要是搁一般人身上,估计早就哭天抢地了,可苏东坡不一样,他就像个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还能写出一堆超级棒的诗词文章来。
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哎呀,那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
虽然穷了点,但人家自己种地,还搞出个东坡肉来。
你说这人多有意思,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捣鼓出美食来。
而且他还和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一点架子都没有。
后来又被贬到更远的地方,他也不抱怨,反而还挺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这人就是这么豁达,什么困难都打不倒他。
要说他的才华,那更是没得说。
他的诗词那叫一个绝,有的豪放,有的婉约,不管啥风格都能驾驭得死死的。
读他的诗词,就感觉自己好像也跟着他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一样。
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他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他告诉我们,不管生活怎么折腾你,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该干嘛干嘛。
不要总是愁眉苦脸的,没啥用!
哎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就是觉得苏东坡这人太牛了。
他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让我们知道,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笑着面对。
嘿嘿,这就是我对苏东坡的感悟啦,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希望大家也都能像苏东坡一样,活出自己的潇洒人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通过对中国文人的品质进行深入的探究与研究,使我对中国文人的形象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本书从文人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中国文人的品性与修养。
文中以古代文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着文人的品德、学识、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讨论。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文人与士人的区别。
他指出,文人注重个人表达和自我修养,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表达,更加注重文学的内涵和思想的深度。
而士人则更注重功名利禄,追求外在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仍然很有启示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功利至上的社会中,人们更追求物质的丰富和权力的扩展,而很少有真正追求内心修养和思想深度的人。
然而,正是这种追求内心修养和思想深度的品质,在历史上塑造了一大批伟大的文人。
正是他们的品质与修养,使得他们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书中还对文人的学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文人的学问应该是一种广博的知识,不仅要通晓历史、诗词、文学等基本学科,还要了解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把握了广博的知识,文人的作品才能有深度和广度,才能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这也是中国古人对文人的要求,要求文人要能够以其博学多才的学问来更新和繁荣文化。
通过研读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之处,我也深感一个人的学问应该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文人。
另外,本书还探讨了文人的职业道德与伦理道德。
作者对文人的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文人应当具备对社会有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品质。
他们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社会,要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言行可以瞬间传播到全世界。
文人作为社会的精英,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言论为社会稳定和进步贡献力量。
品中国文人1 (屈原)

品中国文人刘小川【推荐人语】“品中国文人”不自刘小川始,刘的独创性在于现代性眼光与平民情怀,心理透视与笔墨才气之融会。
——著名评论家雷达刘小川的风格兼有余秋雨和于丹两位老师的长处,以娓娓道来的笔触探究历史的奥秘,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中国文人的心灵史。
——著名评论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小川的文字,融诗情、史识、哲思于一炉,表现出对古人文化风度的追怀与向慕,执着地追问与人格尊严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近年值得关注的文学收获。
——著名评论家、文学博士李建军诗性是一个民族的核心隐秘,它不仅体现了人类追求完美的一种本能,还包含了更多的不可思议的能量。
刘小川从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时间之奥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辉,是无法言说的天地奇迹。
且看作者议论和记叙的竟是这样一些人物: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旖旎的李煜……他们在天幕上永远闪烁,可是伸手指点这清澈这晖光的,却要是有心志有情怀的人。
——著名作家张炜【内容简介】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
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
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
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
本书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在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
【作者简介】刘小川,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
供职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苏曼殊》、《汉刘邦》、《暖昧》、《色醉》、《老夫少妻》。
主要论著:《苏轼:叙述一种》、《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
目录1屈原(战国约前340-278)司马迁(西汉约前145或135-?)司马相如(西汉约前179-前118)嵇康(魏晋223或224-263)陶渊明(东晋365-427)李白(盛唐701-762)杜甫(盛唐712-770)白居易(中唐772-846)李煜(南唐937-978)2苏东坡(北宋1036-1101)柳永(北宋987?-1053?)欧阳修(北宋1007-1072)五安石(北宋1021-1086)陆游(南宋1125-1210)辛弃疾(南宋1140-1207)李清照(南宋1084-1151)曹雪芹(清代1724?-1764)鲁迅(1881-1936)我为什么要品中国文人(代后记)屈原《楚辞》是《诗经》后约三百多年的一部诗歌集,屈原是其中的主要诗人。
品中国文人国学

品中国文人国学品中国文人国学品中国文人这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推演,还原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真况。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品中国文人国学,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品中国文人》内容提要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
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
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
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牛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
本书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存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
《品中国文人》作者简介刘小川,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
供职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有《苏曼殊》、《汉刘邦》、《苏轼:叙述一种》、《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
《品中国文人》本书目录第一卷屈原(战国约前340-278)司马迁(西汉约前145或135-?)司马相如(西汉约前179-前118)嵇康(魏晋223或224-263)陶渊明(东晋365-427)李白(盛唐701-762)杜甫(盛唐712-770)白居易(中唐772-846)李煜(南唐937-978)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第二卷苏东坡(北宋1036-1101) 柳永(北宋987?-1053?) 欧阳修(北宋1007-1072) 五安石(北宋1021-1086) 陆游(南宋1125-1210) 辛弃疾(南宋1140-1207) 李清照(南宋1084-1151) 曹雪芹(清代1724?-1764) 鲁迅(1881-1936)我为要品中国文人(代后记)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品中国文人国学】。
品中国文人

《品中国文人》创作历时两年,从屈原、司马迁到曹雪芹、鲁迅,横跨两千三百多 年的历史,刘小川用传记、评论、哲学和小说“四位一体”的笔触,对18位大文人 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功绩进行了点评,再现他们当年生存的真实,同时,他还用一个 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评点了18位文人的文化创造带给中华民族的 贡献和缺失。评论家、文学博士李建军说:“小川的文字,融诗情、史识、哲思于 一炉,表现出对古人文化风度的追怀与向慕,执着地追问与人格尊严密切相关的问 题,是近年值得关注的文学收获。” 而作家张炜给了更高评价:“刘小川从古人 身上看到的是时间之奥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辉,是无法言说的天地奇迹。且看作者 议论和记叙的宛是这样一些人物: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 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旖旎的李煜……他们在天幕上 永远闪烁,可是伸手指点这清澈这晖光的,却要是有心志有情怀的人。” 用一个 月的时间来提取一个大文人的生命精华,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洞悉历史、哲思的 造诣,是不可能做到的。刘小川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 王维
品中国文人3 蔡文姬 王羲之· 王献之 怀素 薛涛 鱼玄机
谢灵运 岑参
品中国文人4 李贺 李商隐 黄庭坚 晏几道· 晏殊
宋徽宗· 蔡京
蒲松龄
唐伯虎· 苏州才子群
纳兰容若 郑板桥
柳如是
精彩语段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 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4.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5.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 在我心里。 6.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7.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 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8.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 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 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中国文人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观,他们运用文字和笔,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
读完《品中国文人》,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文章所震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对中国文人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培养和品德的修炼。
而中国文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们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通过读书、修道、研究历史,他们培养了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观念。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高尚的品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优秀的文人政治家,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些都得益于他们的品行,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道德操守。
这些品质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人生和杰出的领导能力。
其次,《品中国文人》还深入解析了中国文人的艺术修养。
中国文人是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家,他们通过文字和笔墨,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之美。
他们独具匠心,笔墨纵横,塑造了许多具有绝世魅力的文人形象。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对艺术修养的追求。
他们深入研究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通过不断地锤炼和磨砺,达到艺术的极致。
他们的作品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启迪,让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真谛。
第三,《品中国文人》还探讨了中国文人的思想境界。
中国文人是善于思考的智者,他们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思考,开创了独特的思想境界。
他们以自然界为参照物,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寻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通过读取这些文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辨精神和哲学智慧。
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
他们以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塑造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启迪了人们的思维,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品中国文人杜甫感悟200

品中国文人杜甫感悟200
品中国文人杜甫,感悟至深。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千古,饱含民生疾苦、家国情怀。
通过品读杜甫的诗词,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杜甫的诗歌,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示,又是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他的诗才横溢,既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又能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慨。
在他的诗中,我看到了他对家国天下的关切,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他在困境中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品读杜甫,让我更加珍视现实生活,更加关注社会民生。
他的诗歌教会了我,作为一个文人,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用自己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抒发人民心声。
同时,杜甫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深感敬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始终坚守信仰,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总之,品读杜甫,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文人的担当与使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杜甫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文人。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一、中国文人的阅读生活中国文人是指古代到近现代以来,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文学造诣的文人学士。
他们的阅读生活,往往与他们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密切相关。
在他们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深入探究,以及对社会现象、人生意义、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二、文人的阅读方法文人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精读、略读、朗读、默读等等。
他们注重理解、记忆和思考,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积累知识、提高素养。
同时,他们也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境界。
三、文人的读书笔记文人的读书笔记是他们阅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评论、摘录和心得等,这些笔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态度。
通过对这些笔记的品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阅读方法和思想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四、品读文人读书笔记的意义品读文人读书笔记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他们的阅读生活和读书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态度,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同时,通过品读他们的读书笔记,我们也可以学习他们的阅读方法和思考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如何品读文人读书笔记品读文人读书笔记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经历,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
其次,要认真阅读笔记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同时,也要注意笔记中的细节和关键词句,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
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笔记进行评点和思考,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说李白想当一位像司马相如一样的御用文人,我是不认 同的,高力士拖靴、杨国忠捧砚都可以看出他的本性使然, 而不是什么没心没肺,一心想做官
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客观,不能够偏听偏信,因为他的一些观点和话 语改变了自己对一位文人最初的感觉源自如果有时间 不妨去看看
“品中国文人”不自刘小川始,刘的独创性在于现代性眼光 与平民情怀,心理透视与笔墨才气之融会。
曹操 王维
品中国文人3 蔡文姬 王羲之· 王献之 怀素 薛涛 鱼玄机
谢灵运 岑参
品中国文人4 李贺 李商隐 黄庭坚 晏几道· 晏殊
宋徽宗· 蔡京
蒲松龄
唐伯虎· 苏州才子群
纳兰容若 郑板桥
柳如是
精彩语段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 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4.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5.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 在我心里。 6.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7.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 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8.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 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 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著名评论家雷达
刘小川的风格兼有余秋雨和于丹两位老师的长处,以娓娓道 来的笔触探究历史的奥秘,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中国文人的心 灵史。 ——著名评论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前面所说的十八位文人都是第一二部的内容,作者后来又 创作第三四部,又继续评论了一些文人。
品中国文人1 屈原(战国约前340-278) 司马迁(西汉 约前145或135-?) 司马相如(西汉 约前179-前118) 嵇康(魏晋223或224-263) 陶渊明(东晋365-427) 李白(盛唐701-762) 杜甫(盛唐712-770) 白居易(中唐772-846) 李煜(南唐937-978)
品中国文人2 苏东坡(北宋1036-1101) 柳永(北宋987?-1053?) 欧阳修(北宋1007-1072) 王安石(北宋1021-1086) 陆游(南宋1125-1210)
辛弃疾(南宋1140-1207)
李清照(南宋1084-1151)
曹雪芹(清代1724?-1764)
鲁迅(1881-1936)
刘小川的文字直接干脆,犀利深刻,没有学院派的拿腔拿调,也没有畅销作家的 媚俗讨好,三言两语之间直击要害
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还是带有些个人情感色彩的。
我偏爱李白,所以作者的很多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作者说要把这个浪漫主义这个标签去掉,我以为不妥。李白是浪漫主义 大诗人,也是理解他的突破口,但是他的诗歌绝对是浪漫的,我们不应 该把这个最基础的标签去掉,不便于我们系统的理解古代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让我体会的是大气磅礴,而不是作
这是一本有情怀的,结合现代社会现实的图书
读这本书可以叫我们很直观的去了解一位文人,就像是在看一部电影, 没有过分的吹捧,拉近了我们和文人之间的距离,会给我们一种特别的感 受,文人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生活的天才。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本来对李贺和李商隐的了解并不是很深,仅仅停留在 诗歌,读完后我才知道了他们大概的一生,在什么心境下创造了什么样的 诗歌,个人的情感变化,心路历程…
品中国文人
作者 刘小川
作者简介
刘小川 穿行于历史文化之间的作家
刘小川 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 供职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 院。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苏 曼殊》、《汉刘邦》、《暖昧》、 《色醉》、《老夫少妻》。 主要论著:《苏轼:叙述一 种》、《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
内容介绍
《品中国文人》创作历时两年,从屈原、司马迁到曹雪芹、鲁迅,横跨两千三百多 年的历史,刘小川用传记、评论、哲学和小说“四位一体”的笔触,对18位大文人 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功绩进行了点评,再现他们当年生存的真实,同时,他还用一个 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评点了18位文人的文化创造带给中华民族的 贡献和缺失。评论家、文学博士李建军说:“小川的文字,融诗情、史识、哲思于 一炉,表现出对古人文化风度的追怀与向慕,执着地追问与人格尊严密切相关的问 题,是近年值得关注的文学收获。” 而作家张炜给了更高评价:“刘小川从古人 身上看到的是时间之奥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辉,是无法言说的天地奇迹。且看作者 议论和记叙的宛是这样一些人物: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 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旖旎的李煜……他们在天幕上 永远闪烁,可是伸手指点这清澈这晖光的,却要是有心志有情怀的人。” 用一个 月的时间来提取一个大文人的生命精华,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洞悉历史、哲思的 造诣,是不可能做到的。刘小川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