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合集下载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第一篇: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革命英雄舍家为民,大爱无疆。

只因心中有党,眼中有光,看!革命的洪流,已令反动派没入红色的汪洋。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

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

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

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

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

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

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

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

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

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

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1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

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

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

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

例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红色家书》读书心得2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

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

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第1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本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与他的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的书籍。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生奋斗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事业中。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他也是一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普通人,与家人之间也经历了许多温情和感动的瞬间。

在《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限牵挂。

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毛泽东在信中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的关心体现出了一位丈夫和父亲的关怀之心。

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时刻挂念着家人的安危,隔着千山万水用文字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对家人提出了鼓励和期望。

他鼓励家人要坚强,要不畏艰险,要相互鼓励支持,在共同奋斗中共同前行。

毛泽东的家书不仅仅是对于家人的问候,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苦衷和忧虑。

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鼓舞自己要坚强勇敢,不畏艰险,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继续前行。

毛泽东与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不仅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支撑和力量的传递。

第2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家庭情感和政治信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也有许多感悟和体会。

这些家书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令我深深震撼。

在那个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年代,革命者们背井离乡,背弃家庭,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投入革命斗争。

他们的家书中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是在牢狱之中还是战场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这种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深刻反思自己对于事业的追求和坚持是否足够。

老一辈革命家家书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爱,对同志的无私支持和忠诚,展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宣传干部)(精选五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宣传干部)(精选五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宣传干部)(精选五篇)第一篇: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宣传干部)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宣传干部)周末得闲,小几凭窗,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

我读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还读到了牢不可摧的信仰,坚韧伟大的担当,磅礴崇高的气节,深沉炽热的情怀。

一封封家书,镌刻了先烈的坚定信仰。

书中篇无长短,字字千钧,便如寂夜的呐喊,穿透薄薄的纸面,再次激荡起历史的回声。

有些少时早已熟知的话语,接近中年重温,便有了全新的体认。

我于窗下坐直身子,一字一字细读方志敏同志《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

”靠在椅背上,默默重温少时已背熟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跨越少年的记忆与时光的阴霾,被俗尘点染的信仰再次擦亮。

怀着激动而凝重的心情,在书中踽踽前行。

烈士的头颅已被砍下,烈士的身躯也被毁去。

但是,将近百年光阴,先辈的坚贞信仰,仍于此寂寂春夜,深深地感召着我。

他们的身躯早毁,他们的信仰不亡。

一封封家书,标明了先烈的伟大担当。

虽名家书,其实是最后时刻留下的信件了。

通读全书,虽也有琐碎家事。

但更多的,却是从大处着笔,倾吐了平生志气,标明了使命担当。

如王孝锡同志在《永别》诗中言:“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

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

”为大众而活,为正义而死,求仁得仁,死得其所!陈觉同志在写给他妻子赵云霄同志的信中也谈及:“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舍生忘死,舍小家而为大家。

这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使命,也是最伟大的担当。

一封封家书,浸透了先烈的崇高气节。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执着坚守。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暗夜的枪声仍在回响,倔强的灵魂还在字里行间,或渊默、或咆哮,但从未屈服。

邹子侃同志《给父亲的信》中说:“狱中虽苦,尚幸灵魂洁白无瑕,故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红色家书心得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难得可贵。

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诵读了夏明翰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与大姐的三封家书,以及最后就义诗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身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接续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

学习先烈精神,做好党风与家风的传承。

《红色家书》中我们党的党风与传承千年家风的完美融合。

学习《红色家书》就应当让优良的党风落地生根,就要让纯朴的家风永远传承,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要让党风始终如春风拂面。

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此作为个人修身立德、增长境界的重要内容,作为严家教、正家风的重要内容,发扬革命先烈家风建设的珍贵遗产,见贤思齐,带头示范,建设好家风。

学习先烈精神,夯实思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明确入党动机,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发挥好共产党员作用,坚定社会主义思想信念。

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争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做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先烈精神,坚持真抓实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带头深入一线,以上率下,带领全镇真抓实干。

同时,带动大家向上向善,使全镇上下掀起学习先烈精神热潮,坚持担当实干不放松。

以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党建+集体经济为契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潢溪而奋斗。

《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推荐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推荐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推荐5篇)第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篇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

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

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

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

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

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

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要睡了,要在梦见你”。

于是,聂荣臻在给父亲聂仕光、母亲唐雨衫的家书的末尾,细细询问了“母亲之照早已寄归,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邮有失,乞再寄一张,不知已寄来否?母亲和二婆饮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间,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挚且热烈,摄人心魄,令人动容。

教诲,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除了用来传递思念的情感,家书还被赋予了极深的教育意义。

老一辈革命家以家书为媒,用纸笔为介,以极深的笔墨,详细描绘了他们的所见、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导后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鼓励后辈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周恩来在致表兄陈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为产业不兴,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华的家书中以“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劳动阶级去打倒资本阶级”来引导他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问题,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结,他们以思念为底色,将谆谆教诲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传递了对后辈、对子女的拳拳爱护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思念。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2篇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2篇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2篇【篇一】深夜里,手捧《红色家书》细细品读,心一下子从浮华喧嚣、杂乱无章中抽离,慢慢被先烈的醇厚情感、循循教诲所吸引,收获的是字里行间的健康向上、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杯,催生无数正能量。

《红色家书》收录了战争期间五十多份保存下来的一封封家书,时间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些家书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每一封家书都充满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那种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情感:他们深爱着自已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濡以沫的爱人,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凭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烈士们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抒发内心的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拳拳之情。

每封家书牵引的是人生哲理,或委婉、或直接、或绵长、或执着、或柔和,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事业、爱情、亲情、友情,引导我们崇尚善良、勇敢、担当、进取,以及许许多多心灵的感悟和对家庭、事业、生活的人生态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死。

人终有死,我死后您不必过分伤悲,还有儿女需您照应”,这是爱国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对死亡无所畏惧,含泪嘱托唯一割舍不了的妻子和孩子时的临别赠言、“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

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

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

你看,疆场上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这是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的一封长信。

读着这一封封家书,每每都潸然泪下。

这一批批革命青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造就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怀、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始终以拯救劳苦大众为已任,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掩卷沉思,耳边尤有炮火声;凝神回首,眼底不由泪水生。

李大钊、邓恩铭、方志敏......31位烈士,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才27岁,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追求信仰、放弃家庭、献出生命,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词,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的家书既有对革命的坚定又有对家庭的柔情,他们的家书既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抨击又有对新社会的无限憧憬。

一、烈士们都是政治坚定的革命者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自述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方志敏烈士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烈士江诗咏在给父母亲的信中写道“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们依然用坚定革命信仰激励自己,他们无惧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蔑视劝降者的高官厚禄,视死如归。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红色家书》通篇是:“砍头不要紧,只有主义真”“砍头不过是告老还乡”“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刀放头上不胆寒”“饮弹从容向天啸,长流浩气在人间”“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死可以,变节是不可能的”“宁死而不求虚伪、卑劣、罪恶的自由”“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烈士们用他们的“死”换来了新中国的“生”。

二、烈士们都是意志坚强的“有情人”
烈士们在政治上、思想上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在战场面对敌人的枪弹时是无畏的英雄,在不幸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时是视死如归的殉道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他们也是“有情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生死离别之际,他们也会想到他们的家庭、父母、妻儿,但我们从他们就义前的家书可以看到,我们的烈士在生离死别之际并不是拘于儿女私情,他们是站在革命的高度交代“后事”。

忠孝难以两全,为国捐躯后,交代赡养父母、培养子女之事是人之常情,但我们的烈士在叮嘱完赡养抚育之事后,更希望是把儿女继续培养成革命者,继承遗志,“继我志呵,继我志呵”!
三十一位烈士,从这些烈士的生平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建烈
士是毛泽东主席的亲戚,贺锦斋烈士是贺龙元帅的亲属,陈觉烈士和赵元宵烈士是夫妻;毛主席、贺龙元帅他们不仅仅自己投身革命,而且教育引导他们的家人、族人参加革命;我们的先烈为了革命不仅勇于牺牲自己,甚至奉献了家庭、子女、亲戚,革命的成功是千千万万烈士鲜血铺就的,这些满门英烈、全家革命、夫妻就义的感人事迹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三、红色家书是我党珍贵的史料,是值得我们经常学习案头书籍
红色家书记载了革命者为谋求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豪情,以及他们对家人柔肠百转的亲情与爱情。

家书多是寥寥数笔,字里行间却投射出烈士们“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及“长留浩气在人间”的情怀;从容赴沙场,带镣长街行,高唱《壮烈歌》是烈士们就义前的伟岸形象。

如今学习阅读《红色家书》,重温革命历史,洗涤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灵魂,坚定我们的革命信念,增强我们的党性,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服务人民,建设伟大祖国提供了精神支柱。

四、不要忘记历史
裘古怀烈士就义前给党和同志们遗书《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胆忠诚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如今革命成功了,新中国成立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取得了巨
大成绩,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英烈,不要愧对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奉献,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