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地质学(一)

合集下载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就是地层的连续性被打破,诸如地层的重复、缺少、杂乱排列等等;其次是看到断层碎屑;其他的一些断层的经典标志在井下可能不会太显现;2.(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中石油华东《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4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答案

中石油华东《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4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答案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4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多选题
1. 有效的盖层应具备的条件是()。

A. 岩性致密
B. 分布广泛
C. 孔渗性好
D. 排驱压力高
?
正确答案:ABD
2. 通常情况下,下列岩石中,()可以是好的生油岩。

A. 岩浆岩
B. 中砂岩
C. 暗色泥岩
D. 细晶白云岩
?
正确答案:C
3. 通常情况下,下列岩石中,()组成的地层可以是盖层。

A. 普通砂岩
B. 礁灰岩
C. 泥页岩
D. 盐岩
?
正确答案:CD
4. 通常情况下,下列岩石中,()可以成为储集岩。

A. 致密灰岩
B. 中砂岩
C. 灰色泥岩
D. 膏岩
?
正确答案:B
5. 在下列相中,()是有利于碎屑岩储集体发育的古地理环境。

A. 三角洲前缘亚相
B. 河流相
C. 深湖相
D. 浊积相
?
正确答案:ABD。

开发地质学培训教材-打印

开发地质学培训教材-打印

中国石油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教材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项目组2006年4月目录1. 前言 (1)2. 非海相碎屑沉积体系 (2)2a.引言 (2)2b.低弯度曲流河体系 (2)2c.高弯度曲流河体系 (3)2d.风积体系 (5)2e.冲积扇体系 (6)3.浅海和深海沉积体系 (8)3a.引言 (8)3b.三角洲沉积体系 (8)3c.滨海沉积体系 (10)3d.深海沉积体系 (12)4. 层序地层学 (14)4a.引言 (14)4b.基本概念 (14)4c.专业术语 (15)4d.层序地层实例 (16)4e.体系域 (17)4f.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18)4g.与开发地质的相关性 (18)5.储层地球物理学 (20)5a.引言 (20)5b.术语和基本概念 (20)5c.地震采集 (22)5d.地震处理 (23)5e.地震构造解释 (24)5f.波阻抗、属性分析、直接烃类显示和4D地震 (25)i6. 裂缝性储层 (28)6a.引言 (28)6b.重要概念 (28)6c.裂缝类型 (29)6d.裂缝面特征 (31)6e.探测与量化裂缝 (32)6f.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与产率 (33)6g.数据收集与储层描述 (34)7.毛细管压力 (36)7a.简介 (36)7b.浮力和毛细管压力 (36)7c.毛细管压力方程 (37)7d.确定毛细管压力 (38)7e.排替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分布 (39)7f.雷文瑞特J-函数 (40)7g.储层封堵层 (41)7h.静水压力油藏和水动力油藏 (42)7i.毛细管压力如何控制油水界面的实例 (43)8.储层非均质性和地质统计学应用 (44)8a.引言 (44)8b.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 (44)8c.非均质性识别步骤 (45)8d.获取正确非均质性的重要性 (47)8e.为什么需要地质统计学 (48)8f.如何计算变异函数 (49)8g.变异函数模拟 (50)8h.克里格法与条件模拟 (51)8i.对象建模 (52)8j.连续高斯模拟 (54)9.地质细胞建模 (56)ii9a.引言 (56)9b.确定工区 (56)9c.数据导入与质量检查 (57)9d.框架构建 (58)9e.三维网格 (60)9f.属性建模 (61)9g.容积测定与有效厚度 (64)9h.实现评估 (66)9i 比例放大和输出 (67)9j 数值模拟和储量 (68)iii1. 前言开发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已知油藏的油气勘探和生产。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精品课程的大纲,供参考:课程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目标:1. 理解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流程;3. 熟悉油气田储层特征、地质模型和储量评估方法;4. 学习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 培养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1.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导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定义和作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油气田勘探-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勘探区划和勘探目标选择- 勘探测井解释和勘探评价方法3. 油气田开发- 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油气田开发计划和开发方式选择- 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评价方法4. 油气田储层特征和地质模型- 油气田储层类型和特征-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 地质模型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5. 油气田储量评估- 油气田储量评估的基本原理- 储量评估方法和技术- 储量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应用6. 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 油气田地质风险评估和预测-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案例分析7.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油气工程的关系-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听课积极性、课堂讨论参与度等。

2. 作业和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作业和实验,并撰写报告。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开发地质有关概念

开发地质有关概念

开发地质有关概念1.1油(气)藏描述1.1.1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 气) 田开发地质是一门研究油 ( 气 ) 藏地质结构、油 ( 气) 储集空间、流体性质、渗流特征、驱动能量及其在开发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应用和综合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油( 气 )藏物理学、渗流力学、油 ( 气) 藏工程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油( 气) 藏描述,为合理开发油( 气 ) 田提供科学依据。

1.1.2油(气)藏地质要素指组成油 ( 气) 藏的三个主要部分—构造、储层和流体。

1.1.3油(气)藏描述油 ( 气 ) 藏描述是一项利用获取的地下信息来研究和定量描述油 ( 气) 藏开发地质特征,并进行评价的新技术,简称R D S 技术服务( Reservo ir Description Service )。

其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 油( 气) 藏构造形态、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储层物性及空间结构、流体性质及渗流特征等。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其描述内容有所差别和侧重,但都要围绕油(气)藏具体特点和生产需要来进行。

1.1.4地下信息指利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技术所获得的能反映油( 气 )藏地下情况的实物和资料。

获取齐全、准确的地下信息是搞好油( 气) 藏描述的前提和保证。

1.1.5油(气)藏地质模型指将油 ( 气) 藏的各种地质特征概括和抽象出来,使其成为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及变化定量表述出来的油( 气 ) 藏缩影或复制品( 模型 ) 。

它由构造模型、储层模型、流体模型三部分组成,是油( 气) 藏描述的最终成果。

1.1.6构造模型指定量表述油 ( 气 ) 藏构造类型、形态特征、断层性质及分布等的地质模型。

1.1.7储层模型指定量表述储层性质、连续性、非均质性、物性参数及变化、裂缝特征等的地质模型。

1.1.8流体模型指定量表述储层内流体性质及分布等的地质模型。

1.1.9油(气)藏地质模型分类指根据不同的因素和目的所划分的地质模型种类。

油气田开发地质考试1试卷及答案

油气田开发地质考试1试卷及答案
⑤油层微幅度构造中的正向构造,如小高点、小鼻状凸起、小构造阶地等多为水淹程度低的剩余油分布区;而负向构造,如小沟槽、小凹地等多为水淹程度较高的地区。
4.试叙述多油层砂岩油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0)
答:①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需具备一定的储量,保证油井能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油层数少,厚度小,产能会低些;但层数多,厚度大,层间矛盾也会大些。因此,必需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作到两者兼顾。
油田注水:油田注水是把水注入油层并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的过程。
第2题:回答下面的问题(30)
1.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什么?(2)
答: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如何根据已知的控制点数据进行内插和外推的储层参数估计值。即需要寻找和选择最能符合储层地质变量实际空间变化规律的数值计算模型,来实现对储层特性的空间变化的正确定量描述。
④同一开发层系内单油层应相对集中,开采层段不宜过长和分散,以利于井下工艺措施的顺利进行。
总之,开发层系划分的粗细程度应全面考虑,不能太粗,也不宜过细。如果开发初期划分过粗,开采中往往矛盾较多,在开发中后期再来调整也很复杂。当然划得过细,钻得井很多,单井产量低,增加了油田初期的投资,地面地下管理也有困难。一个油田开发层系划分的粗细程度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6)原油的粘度
原油粘度也是选择油田注水的重要条件,当油水粘度比太大时,开发效果不好。一般来说,当地下原油粘度大于lOOmPa.s时,该油藏已不适宜注水,最好采用热力采油。
(7)矿物成分的敏感性
在评价油层注水时,粘土矿物和黄铁矿含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油层中伊利石和蒙脱石的百分含量直接关系到油层是否适合于注淡水。如果要保持油层的渗透率不变,则油层中的粘土物质必须永远保持体积不变。粘土膨胀会降低渗透率。粘土遇到淡水通常会膨胀,而遇到盐水则不会膨胀。显然,在有淡水源的地区,必须特别注意油层中的粘土含量。蒙脱石矿物中,又以钠蒙脱石的膨胀性最大,遇水膨胀后的体积可为原体积的8~10倍。一般用膨润度(膨润度是指粘土膨胀后增加的体积占原始体积的百分数)来衡量粘土膨胀大小的指标。粘土膨胀的大小与水的性质有关,通常淡水使粘土膨胀远比咸水大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调查——初探——祥探——评价——开发
开发地质学
开发地质学的研究贯穿于油气田开发的整个过程, 油气田投入开发之前要开展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开发过程 中随着资料的不断丰富,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要进行再 认识,目的是为开发方案编制、方案调整提供可靠的、全 面的地下地质情况。达到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采收 率的目的。
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 规律,油气水的性质;
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 定。
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
主要基础资料: 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 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 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 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
1900
2000
2100
1950 2000
2050
2100
100
2150
11 2150
2200
0
0.2 0.4 0.6 0.8km
新1
2150 2300 2450
962050
209
中183 210098 207
106
3.8
5.8 2842 1
176
15.2 5
3.7 11.8
1
7
97 1.0 283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油田开发地质学的任务: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属石油地质学的范畴, 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培养同学们综合应用基础地质学、石油 地质学、地球物理、油层物理、渗流力学、 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解决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包括开发方案编制、方案调整、剩余油研究 等具体的地质问题。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
现象描述 规律总结 成因分析 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形象的比仿:我们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 要成为一名石油工程师,就像是医科大学的 外科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咱们现在学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就相当于医 学院开的解剖学课程,非常重要,要想成为 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必须有深厚的解剖学 基础,要不将来只能成为一个庸医。如果油 气田开发地质学这门课学不好,你将来不可 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石油工程师,甚至在工作 中,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过硬,造成工作失 误,给公司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陈3-7
陈3-6
陈3-5
陈3-2
陈3-3
22-60
23-60
24-60
25-60
26-60
范 7 范 2 0 范 1 5
范 2
范 1 8 范 1 9
湖 相 泥 岩
范 2 9 范 4
范 1 0
滩 砂
生 物 碎 屑 灰 岩
滩 砂 滩 砂
滩 砂
超大孔
6
1
3
1900
1950
2000
20
2050
1 208
2.5 3
新中38
2350 2300
2600 22555000 24520400
2600 2500
22西20733.315-1597223.新 12828275225027中284221.673511522063218.026740822011026225180622西35.648.636中011新-.1724新27中827中2315293520422412253220415780108157.60902423新635313.31.72.6新28新52中54中057中2240.2259180708070627542064中013.521.28121.172中油87新792642474砂.中新2提中38721捞2中314425023.07.7314585133.415.2新20524742204中中0297222中263922.252810722354.02938508503220036提0新311.1.680捞 中中4提4中东21.新11中捞.02035东41.32中25.7东226.4-中02147291.1-2202304新-1218中2中721.21.中 7112中131212新6中 中41.122.985提4中 13121.捞082中 00123..12173.26油7315142045砂20中 2023250422中0210.2080219新245127500712930.03082509中023.35132中4652304120059225232720555700210003中 122.00645005中2220中0中2535252302071220051040252中75020022424中5中40050621222634302085626305005002520060中0224265525025044020262055630中 40550 2532004052205625040000
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 布、形态、沉积类型等;
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 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 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 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
安 丰6
安 丰2
储层内部构成
安 丰5
安 丰5 - 1
安 丰8
安 丰1 0 安 丰4
Gr
SP 32-6-9井
Rd Rs
1150
1160
1170
1180
1190
顶部低能单元 中部加积单元
底部高能单元
中 部 加 积 单 元
底 部 高 能 单
元 CHb2
CHb3
CHb5
DA3 FF
CHb4
DA1 CHb1 DA2
BQ96
100
EX34 EX37
EX19 XK3103
XQ26
X Q1 E X7 X K1 E X6X Q2 2 X Q8 1
B176 XK23
XK9 B167
0
-100
H1
-200
-300 -400 -500
H 3Ⅲ
H 2Ⅰ
H 2
-700
H 3Ⅲ
-800
课程内容
1、油气藏中流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2、油气的生成和生油层 3、储层和盖层 4、油气运移、油气藏的形成以及圈闭 5、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6、油田地下构造研究 7、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8、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9、钻井地质
绪论绪 论
第一节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究在石 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