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合集下载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景公①之时,雨②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雨(yù):下。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 齐威王的“善”,带来的最终结果是“ ”(用原文回答);齐景公的“善”,可以看出他具有的君主风范。

(4) 请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简要说说邹忌和晏子是怎样劝说国君的。

【答案】【小题1】偏爱,间或,偶尔,同“披”,穿着,回答【小题2】略【小题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谏如流【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②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

③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

被,同“披”,穿着。

④句意:晏子回答说。

对,回答。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句意: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廖燕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

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

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

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

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注】①排:批驳。

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

③鼎革:明清易代。

④兀坐:独自静坐。

⑤与:赞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好饮酒,善衡文________②鼎革后,绝意仕进________③或问“圣叹”二字何义________④因为诗吊之________(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除朋从淡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4)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哪两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②指出画线句子【A】的作用。

(5)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九年级文言文过关测试

九年级文言文过关测试

专题10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一、(2021·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乖乖,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①,择其亲而贫、疏②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③皆有赡。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注]①施与:帮助。

②疏:疏远。

③嫁娶凶葬:婚嫁丧葬。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以养济/群族之人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2)连月不开()(3)沙鸥翔集()(4)日有食()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题(2)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强化(有答案)

阅读题(2)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强化(有答案)

阅读题(2)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强化(有答案)(2)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强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陆友,字友仁,姑苏人也。

姑苏为东南都会,富庶甲于天下,其列肆大贾皆靡衣甘食,其子弟自幼读书,稍能执笔识姓名,即教为商贾事,以故文学日少。

父以市布为业,独能异其所好,苦攻于学,邻里多窃笑之,虽其父亦不乐其子之习传也,及长,益亲贤士大夫,往来其家。

善为歌诗,长于唐人五言律,又博极群物,时海内治平,富家巨室皆以古器物相尚。

凡三代以下钟鼎铭刻,汉唐以来法书名画,皆从陆氏鉴定真赝,一经品题,价遂十倍。

年四十八以疾卒。

(节选自徐显《稗史集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稍能执笔识姓名(__________)(2)父以市布为业(__________)(3)独能异其所好(__________)(4)益亲贤士大夫(__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姑苏为东南都会或异二者之为B.其列肆大贾皆靡衣甘食其此之谓乎C.邻里多窃笑之水陆草木之花D.年四十八以疾卒不以物喜3.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博极群物,时海内治平,富家巨室皆以古器物相尚。

4.【甲】【乙】两文在描写主人公爱学习时,有一点共通之处,请找出并具体阐述。

二、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肇一小舟,拥露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卷-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卷-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满分:57分得分:________)一、(2019·辽宁辽阳中考,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B)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偶尔还有人来进谏。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二、(2019·内蒙古通辽中考,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满分:57分得分:________)
一、(2019·辽宁辽阳中考,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B)
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偶尔还有人来进谏。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
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二、(2019·内蒙古通辽中考,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微.斯人(如果没有)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派)
(4)有粮者亦食.(给……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
议论。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3分)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三、(2019·湖北咸宁中考,15分)文言文阅读。

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

荆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释】①甓(pì):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泛指百姓。

④弃:放弃。

⑤迄:到,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C)
A.故自劳.耳(使……劳累)
B.常语.人曰(告诉)
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
D.明毅善.断(善于)
2.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

四、(2018·浙江绍兴中考,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绠不可竭.完,尽。

(2)三日而后汲.视打水,取水。

(3)悦.人襟灵使(人的心情)愉悦。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用“/”断三处)(3分)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2分)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③规劝,谏诤。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
“嘉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必要的铺垫。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4分)
(1)庶几
..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参考】庶几: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第一个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

第二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