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上册1.3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九年级科学上册1.3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氢氧化钠 与二氧化 (qīnɡ yǎnɡ huà nà)
硫1反.一应些工厂(gōngchǎng)产生的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有
何危害?
会污染大气,形成酸雨,还会影响人的健康。 硫酸工业排放(pái fànɡ)的废气里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2.如何除去废气里的二氧化硫 气体呢?
对照下例方程式你能写出用氢氧
难溶性碱只能满足性
质2。
⑵性质4参加(cānjiā)反

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 可溶性的。
非金属氧化物 酸

2021/12/12
盐 + 水 新碱 + 新盐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shén ? me)
一.什么(shén me)是碱
1.未成熟的柿子中存在碱性(jiǎn xìnɡ)物质,家用的洗 涤剂中也存在着碱性(jiǎn xìnɡ)物质;常见的物质中, NaOH、Ca(OH)2等物质都属于碱。
No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锌白色沉淀。碱的性质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D
Image
12/12/2021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1.下列物质(wùzhì)不属于碱类物质(wùzhì)的是A

) A.纯碱(chún
B.(N氢a氧C化O铁) jiǎn)
23 (qīnɡ yǎnɡ huà tiě)
[C.F氢e氧(O化H钡)3[]Ba(OH)2]
D.消石灰[Ca(OH)2]
2021/12/12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2.下列说法(shuōfǎ)正确的是(B
第3节 探索 碱的性质 (tàn suǒ)
2021/12/12

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范文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等来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4节“常见的碱”,本节分为2个课时,我讲的是第1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碱的共性研究。

在本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会进行化学变化以及酸的性质,这为碱的性质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同时,也为之后深入探究碱的其他性质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九(5)的学生基础较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引导可以自己进行探索研究。

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提供了基础。

3、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分类,及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的共性。

(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碱(可溶性和难溶性)的共性。

5、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实验等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6、教学过程:关于什么是碱在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中已经讲解,所以本节课没有重点强调。

那么本节课是通过书写化学式的开篇,通过该过程一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二是让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判断物质溶解性,并让学生通过圈的方式找出碱,同时清楚碱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然后让学生书写可溶性碱的电离方程式,从而说出碱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原因。

为本节课研究碱的共性拉开序幕,说明碱的个性下节课学习。

整堂课我共设计了6个活动,前4个活动是可溶性碱的共性,后两个活动是难溶性碱的共性。

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二.碱的命名:氢氧化某
三.碱的分类:
强碱: KOH、 NaOH、 Ba(OH)2
中强碱: Ca(OH)2
弱碱: 水 和 氨 ( N H 3 · H 2 O ) 、 氢 氧 化 铝 [Al(OH)3]、氢氧化锌[Zn(OH)2]等。
四、碱的性质
[实验1]在四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 灰水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 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取两片PH试 纸,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在试管中滴 入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观察颜色变 化。
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
(第一课时)
几种常见的碱
NaOH
KOH Ca(OH)2 Cu(OH)2
一、碱的涵义:
NaOH = Na+ + OH— KOH = K+ + OH— Ca(OH)2 = Ca2+ +2 OH— Cu(OH)2 = Cu2+ +2 OH—
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
氧根离子(OH-)的一类化合物。
1、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指示剂呈一定的颜色;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 而不直接说成“碱”?
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 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பைடு நூலகம்色 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根据下图说出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1、下列关于碱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只要含有OH-的化合物如Cu2(OH)2CO3就是碱 B.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C.电离时产生的金属阳离子和的OH-个数相等 D.电离时产生的金属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OH-所 带的电荷数相等

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

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索碱的性质》。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探索碱的性质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酸、碱、盐是初中科学化学部分无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机化学的基础,碱的性质是其中的一部分知识。

在上节内容常见指示剂及它们在酸碱盐中的变色情况和酸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出碱的性质,更利于该节知识内容体系的建立,也是酸的知识更深的应用。

同时碱的性质又为盐的学习作了铺垫,该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三的学生。

初三的学生对实验,化学小魔术都充满了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同时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为本节课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上一节课探索酸的性质后,已初步具备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些方法,如利用对比,从一类新物质的一般共性再到个性等的研究方法等。

利于本节课对新物质碱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碱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无机知识认识更丰富,对碱的应用也更加熟悉,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出碱的定义和主要通性,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正确写出酸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实验探究认识酸碱反应,体验科学实验中“操作步骤现象结论”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科学实验实施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来获得学习科学的乐趣,认识化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培养良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碱的四个共性,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1.3 探索碱的性质[1]

1.3 探索碱的性质[1]

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说出中和反应的特点。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技能目标3、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性质试验的操作。

了解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4、了解认识物质所采用的一定的研究方法,分析一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用对比实验寻找物质的特性——从物质的变化中归纳其性质——用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用途。

情感目标5、渗透STS教育思想,了解常见的碱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碱的共性和个性,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质,认识物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研究碱的共性和个性的相关实验,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酸这类物质的有关性质,今天这节课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碱。

尝一个未成熟的柿子,有一种涩味,因为柿子里含有碱性物质。

接触碱性物质时有滑腻感,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使用含碱性物质的洗涤剂时能感受到。

这是碱的两个性质,碱还有哪些性质呢?一、什么是碱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2、常见的碱:NaOH Na++OH—(出示实物)KOH K++OH—Ba(OH)2Ba2++2OH—Ca(OH)2Ca2++2OH—二、碱的性质问:我们已经学习酸的有关性质后,我们了解了认识物质有一定的方法,你能归纳一下学习物质的方法吗?(学生回答)认识物质的方法——对一类物质中典型的物质进行分析、寻找物质的特性、归纳性质、推测用途。

我们研究碱这类物质就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例。

问:根据酸的研究方法,你准备从哪几方面对碱进行研究?生:指示剂,与酸反应,与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盐反应,与金属反应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用石蕊、酚酞、pH试纸来检测,观察现实验:1、2支试管分别盛3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恰好消失。

《专题七 第二节 生物碱》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专题七 第二节 生物碱》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生物碱》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生物碱的初步认识与化学性质探索”。

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在中职化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生物碱的名称与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了解生物碱的化学性质及简单的检测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知。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生物碱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操作规范性和结果准确性。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生物碱学习心得、完成生物碱化学性质的简答等,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某些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药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教师讲解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生物碱的名称与结构特点。

结合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生物碱化学性质的实验演示,包括与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生物碱的简单检测实验,如利用显色反应初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生物碱。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互相评价实验结果。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生物碱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生物碱检测实验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分析,培养实验记录和总结能力。

3.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完成生物碱化学性质的简答、撰写学习心得等。

九年级上 科学 课课练 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一)

九年级上 科学 课课练 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一)

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一)基础训练1.下列叙述中,能确定某种物质是碱的是()A、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B、能使紫色石蕊变蓝C、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D、水溶液能导电2.在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盐酸,直到反应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A.蓝色→无色→红色B.红色→无色→无色C.蓝色→红色→无色D.蓝色→紫色→红色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Fe2O3+3H2SO4==Fe2(SO4)3+3H2O B.Cu(OH)2+2HCl==CuCl2+2H2O C.CaCO3+2HCl==CaCl2+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4.下列关于碱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向碱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B.大部分可溶性酸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凡是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都是中和反应D.碱溶液可与某些盐发生反应5.能把盐酸、水、烧碱三种无色溶液一次区别开来,最合适的试剂是()A.红色石蕊试纸B.无色酚酞试液C.蓝色石蕊试纸D.紫色石蕊试液6.将某盐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其中一支加入氢氧化钠,另一支加入硝酸钡,结果前者产生红褐色沉淀,后者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A.CaCl2B.Fe2(SO4)3C.FeCl3D.Fe(NO3)37.分别将下列各组内的二种物质同时放入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FeCl3、KOHB.K2SO4、BaCl2C.CuSO4、HClD.Na2SO4、NaNO38.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下列哪种物质反应()A.二氧化碳B.盐酸C.氧化铁D.氯化铜溶液9.根据题目要求,将适当物质的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1)为证明甲烷燃烧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可将产物通入。

2021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3 探索碱的性质教案 浙教版

2021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3  探索碱的性质教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2、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4、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重点难点: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药品器材:稀硫酸、熟石灰、氢氧化钠、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氢氧化铜、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引入:在上一节中介绍了一些生活中酸性的食物,其实很多食物成碱性的。

常见食物的酸性:牛肉、猪肉、鸡肉、金枪鱼、牡蛎、目鱼、奶酪、米、麦、面包、酒类、花生、薄肠、糖、饼干、白糖等。

火腿、鸡蛋、龙虾、章鱼、鱿鱼、奶油、豌豆、鳗鱼、河鱼、巧克力、葱、粉、炸豆腐等。

常见食物的碱性:牛乳、茶、柿子、黄瓜、胡萝卜、萝卜、菠菜、柑橘类、葡萄、芋头、海带、葡萄干、马铃薯、卷心菜、笋、香菇类、油菜、南瓜、豆腐、苹果、梨、香蕉、樱桃等。

实用文档食用碱性食品时会感到涩味,洗澡时不小心有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种感觉,此外碱还有哪些性质呢?一、碱有哪些性质演示1: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与碱的作用结论: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一、什么是碱?学生:书写NaOH、Ca(OH)2、Ba(OH)2KOH、Cu(OH)2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碱的涵义: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演示2: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演示实验②: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1、在2支分别盛有3毫升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1滴酚酞试液,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变成无色。

这时酸和碱没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

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中性。

实用文档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小火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白色的晶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 NaOH + HCI = NaCI + H2O2NaOH + H2SO4= Na2SO4+ 2H2O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和水,氯化钠和硫酸钠都属于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可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如再滴 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是酸过量, 变蓝色,说明是碱过量.也可以用P H试纸来检验,反应完后,若PH> 7时,说明是碱过量,若PH<7时, 说明是酸过量.
请你阅读教材后,能说出中和 反应的实质吗?
3)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 质 是 酸 电 离 的 H+ 与 碱 电 离 的 OH-结合成中性的水。
2.碱能与酸反应
实1验)2、:在氢2氧支分化别钠盛溶有液少与量酸氢反氧应化钠稀
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1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
),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
滴加稀盐酸红和色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
到(
)刚好消失。
红色
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成中性
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
,在小火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
通式: 碱+ 酸 = 盐 + 水
3.中和反应:
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 反应叫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应用: 3).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 质 是 酸 电 离 的 H+ 与 碱 电 离 的 OH-结合成中性的水。
H++OH-=H2O
1.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类物质的是( A )
A、纯碱(Na2CO3) B、氢氧化铁[Fe(OH)3] C、氢氧化钡[Ba(OH)2] D、消石灰[Ca(OH)2]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②用盐 酸除铁锈,③用硝酸钡检验硫酸的存在, ④用硝酸银检验盐酸的存在,⑤用稀盐 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 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Al(OH)3+3HCl=AlCl3+3H2O 6HCl+Fe2O3=2FeCl3+3H2O Ba(NO3)2+H2SO4=BaSO4↓+2HNO3 ACagCNOO33++2HHCCl=l=ACgaCCl↓l2++HH2NOO+3CO2↑
NaCI、 Na2SO4都是盐,它们都是酸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中和反应:
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 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判定:MgO和H2SO4反应,生成 了MgSO4和H2O(生成盐和水), 这个反应是中和反应吗? 答:这不是中和反应,因为中和反应 应该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不能单看生成物是盐和水,所以这个 反应不是中和反应.
Mg(OH)2+2HCl=MgCl2+2H2O
你知道生活中酸性的食物吗?
常见食物的酸性:牛肉、猪肉、鸡肉、 金枪鱼、牡蛎、目鱼、奶酪、米、麦、 面包、酒类、花生、薄肠、糖、饼干、 白糖等。火腿、鸡蛋、龙虾、章鱼、鱿 鱼、奶油、豌豆、鳗鱼、河鱼、巧克力、 葱、粉、炸豆腐等。 上述所写的化学方程式都是有关酸的性质 今天这节课开始学习有关碱的知识.
H++OH-=H2O
一.什么是碱 1.未成熟的柿子中存在碱性物质,
家用的洗涤剂中也存在着碱性物质;常 见的物质中,NaOH、Ca(OH)2等物质 都属于碱。
2.碱的电离
3.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 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二、碱的性质 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变红色. 2 .碱能跟酸反应
3.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 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上面讲到碱有涩味,那么碱还有哪些性质呢?
二、碱的性质
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在四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澄 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 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 化。再取两片PH试纸,分别放入两支 试管中,再分别在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 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填入下表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凡分子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Cu2(OH)2CO3]都属于碱类.
阅读教材,回答中和反应工农 业生产上有何用途?
2).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 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 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 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氢氧化 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
用盐酸中和NaOH溶液的过程中,可 用什么方法检验酸或碱是否过量?
一.什么是碱
1.未成熟的柿子中存在碱性物质, 家用的洗涤剂中也存在着碱性物质; 常见的物质中,NaOH、Ca(OH)2等 物质都属于碱。
到底什么是碱?
2.碱的电离 NaOH = Na+ + OH–
KOH = K + + OH– Ca(OH)2= Ca2+ +2OH– Ba(OH)2 =Ba2++2OH– 思考: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白色的晶体。
化学方程式:
NaOH + HCI = NaCI + 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结论: 2、碱能跟酸反应
通式: 碱+ 酸 = 盐 + 水
思考:请你找出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
NaOH + HCI = Na NhomakorabeaI + 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NaOH是碱, HCI、 H2SO4都属酸,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硫酸和铝反应②稀硝酸和氧化镁反应
③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④碳酸钠和硝酸反应 2Al+3H2SO4=Al2(SO4)3+3H2↑ MgO+2HNO3=Mg(NO3)2+H2O 3HCl+Fe(OH)3=FeCl3+3H2O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你还知道生活中碱性的食物 吗?
常见食物的碱性: 牛乳、茶、柿 子、黄瓜、胡萝卜、萝卜、菠菜、 柑橘类、葡萄、芋头、海带、葡萄 干、马铃薯、卷心菜、笋、香菇类、 油菜、南瓜、豆腐、苹果、梨、香 蕉、樱桃等。
你去尝一个未成熟的柿子,会 有什么感觉?
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 碱性 物质
食用碱性食品时会感到涩味,洗澡时不 小心有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种感觉。
试液
氢氧化 钠溶液
酚酞试液 紫色石蕊 PH试纸 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PH > 7
澄清石灰 水
变红色
变蓝色 PH > 7
结论: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变红色.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 而不直接说成“碱”? 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