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药物研究进展
抗乙型肝炎病毒非核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毒 ( e a t i ,H V) 感 染 者 ,每 年 由于 H pti B ves B is
清 GT( P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 )和 G T ( O 谷氨酸 草酰 乙酸转氨 酶 ) ,增强 肝 脏解 毒功 能。初 步试 验 表明 ,单酯化合物较双酯化合物活性更强。
3 苯 丙氨衍 生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B V感染 而 死 亡 的人 数 达 10万 J 目前 ,临床 0 。 上应用 的干扰 素 和 核苷类 抗 HB V药物 虽然 在 治疗 乙肝病 毒 的过 程 中取 得 了一定 的疗效 ,但 免疫调节 剂 的低 应答率 和核 苷类 似药物 耐药性病毒 株的 出现 以及停药反 弹等 因素使其 应用受到 了限制 。非 核苷 类化合物 种类 繁 多 ,结构 不 一 j 2,抗 H V 的作 用 B 机制不 同于 核 苷 类 药 物 ,且 有许 多具 有 较 好 的抗
Le6等 在非 核苷类 HV逆转 录酶 抑制 剂 的研 e I
究基 础 上 开 发 了一 类 新 型 H V逆 转 录 酶抑 制 剂 , B 其中2 ,5一吡啶 羧 酸 衍生 物 N 一 ( 一羟基 一 1 2一
甲基丙基 一2一基 ) 一6一 ( 4一 ( 3一 ( 丁 基氨 异
膦 甲酸钠是 最常用 的焦磷酸类 似物 。它是 特异 性 D A聚合 酶 的非 竞争 性 抑制 剂 ,对人 类 巨细 胞 N 病毒 、单 纯 疱 疹 病 毒 、E B病 毒 等 均 有 抑 制 作 用 。 膦 甲酸钠 能直接 作用 于核酸聚合 酶的焦磷 酸结 合部
—
早 期研究 表 明 ,1 3 4一嗯 二 唑类 化 合 物 具 , , 有抗 R A病毒 的 活性 ,可 通过 结 合 在微 小 核糖 核 N 酸病毒 表 面 的疏 水 口袋 上 来抑 制 病 毒 附着 到 细 胞
抗乙肝病毒靶点研究新进展

型 的 病 毒 性 肝 炎 , 是 由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 p ttsB He aii vr s i ,HBV) u 引起 的一 种 传 染 性疾 病 。感 染 HBV会 导 致 严 重 的肝 脏 疾 病 ,像 肝 功 能损 伤 、肝 硬 化 以及 肝 细 胞 癌 变 等 。据W HO统 计 …,全 世 界 约 有 2 亿 人 0 感 染 H V,有 超 过35 人 为慢 性 H V感染 并 终 身携 B .亿 B 带 。 目前 还 没 有 根 治HBV的有 效 手 段 , 因此 寻 找有
慢 性 乙型 肝 炎 ( 称 乙肝 ) 人 类 的重 要 疾 病 之 简 是
一
制一 配一 放 。但 其 复制 过 程 有 R 装 释 NA提 转 录 病 毒 的
特 性 ,需要 逆转 录 酶活 性产 生R NA/ NA中 间体 ,然 D
,
是 重 要 的 全 球 公 众 卫 生 问题 , 也 是 最 严 重 类
mu ai n c us l c lr ssa c . i h g e ty lm ist e us fa i ia u gsa d rn o f c te o t e t to a e c i a e it n e wh c r a l i t h e o ntv r ldr n b i gss me dif ulist h ni i te t e .S hesu fne a tv r ltr e si r a i i c n e f rf t r ntvr l r a me t Thi pe e c i e r am nt o t t dy o w n i ia a g t Sg e tsgn f a c o u u e a i ia e t n . i t spa rd s rb s
阿德福韦酯研究进展

阿德福韦酯研究进展裕海明,王儒强(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西药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 阿德福韦酯是近年来研发应用于治疗乙肝的新药,本文就近年我国在该药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安全性、耐药性等方面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乙肝国外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ADV)能有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迅速降低HBV DNA滴度,且能继续有效地抑制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变异株。
我国自2002年底Ⅱ期临床试验启动以来,对ADV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研究ADV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作用机制ADV的分子式为 C2OH32N5O8P,分子量为501.48,是腺嘌呤磷酸酯化合物阿德福韦的前药,在体内转化为阿德福韦发挥抗病毒作用。
其作用机制有:1.通过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和终止病毒DNA链延长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或逆转录酶。
陈富华[1]等分别于2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ADV后第4,12,24,36,48,52周及停药后第12周动态监测患者HBV 血清标志( HBVM)、HBVDNA 定量、肝功能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ADV能第4周至52周,均能持续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肝功能。
ADV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和终止病毒DNA链延长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或逆转录酶机制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
2.免疫调节作用。
江军等[2,3]按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原则,将大样本量CHB患者纳入ADVⅢ期临床试验,检测肝功能、HBV DNA、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指标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ADV抗病毒可能克服了慢性HBV感染状态时CTL的低应答状态,能使机体免疫部分恢复或增强,这种免疫增强作用是随着由于治疗引起的病毒负载下降和CD4+T细胞活性的重建而出现的。
ADV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持续、有效发挥抗HBV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胡敏燕等[4]研究了健康志愿者单次、多次口服ADV片剂的药动学规律。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P G IN— 治疗 慢 乙肝 患者 4 E F 8周 , 药 随访 2 停 4周
其 HB A e g的 转 化 率 为 3 % , 清 H V — N 2 血 B D A转 阴率 为 1 % 。该 药 在 我 国 2 0 9 0 7年 2月 被 批 准 用 于 慢
染性疾 病 中最 常 见 的一 种 , 世 界共 约 3 5亿 人 感 染 全 .
H e g血清 转换 , . % 的患 者 H s g消 失 。L T该 BA 14 BA D
药 抗 病 毒 治 疗 1年 H V —D A 阴 转 率 可 达 6 % 以 B N 0
上 ,BA H e g发生血 清学 转换 率 可 达 2 % , 药 率 发生 3 耐 在 2 ~ % …’ 。对 初 始应 答效 果 不 佳 者 ( 疗 2 % 5 治 4 周 是 HB V—D A>1 拷 贝/ 升 ) 继 续 治 疗 9 N 0 毫 , 2周 时 耐药 率可 达 3 % ~6 % 0 0 。T F抗病 毒治 疗在 国 D 外报道 该药抗病 毒疗效较 A V抗病 毒疗 效 明显要 高 , D
以前的统计数 据 比较 H s g携 带率 大大 降低 , BA 目前 抗病 毒治疗是 C B治疗 的主要手 段 , H 截至 目前 全球 批
准可用 于抗病 毒治疗 的西 药有普通 干扰素 (ne eo it fr r n, IN— L , 乙 二醇 干扰 素 ( elN) F o) 聚 Pg F 以及核 苷 ( ) 酸 类 似 药物 拉 米 夫 定 (a i dn A 、 1 v i L M) 阿德 福 韦 ( d f m u e aeo —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一、乙肝治疗药物的现况
1、干扰素类:干扰素是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时产生的一种物质,能够增强 人体的抗病毒能力。在乙肝治疗中,干扰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病毒药物,通过 抑制病毒的复制,帮助恢复肝功能。然而,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且常伴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2、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一类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药物,如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等。这类药物起效快,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目前,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和儿童中,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绝对不 足,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中,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多由胰岛素抵抗和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需要综合治疗。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联合治疗和新老药物的组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 孕妇和肝病终末期患者的治疗也需要特别,因为这些人群在药物治疗上面临更 高的风险和挑战。
此外,从预防角度出发,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 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增强人们对乙肝的预防意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的覆盖 率,从而减少乙肝的传播和影响。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抗病毒能 力。目前,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二、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GLS4: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是一款由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 制的HBV衣壳抑制剂。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显示,该 公司已启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IIIa期临床试验, 以评估GLS4胶囊/利托那韦片联合核苷类药物与核苷类药物单药相比,在慢乙 肝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GLS4的临床试验成功,将为乙肝治疗提供 一种全新的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 1 抗病 毒治疗 . 2 1 1 干扰 素 (n r rn F 我 国 已批 准 普通 干 扰 素 .. it f o ,IN) ee ( a2 2 ,b和 1 ) 聚乙二 醇化 干扰 素 ( a和 2 ) 于治 疗慢 b和 2 b用 性 乙型肝炎 。荟萃 分析表明 , 普通 干扰 素治疗 慢性 乙型肝炎
万。国 内外在治疗 H V感染 研究 中 , 为 HB B 认 V的持续 感染
是造成乙肝慢性化 的 主要原 因 , 可导 致病 情发 展 、 化至 且 恶
(7 8 %为亚洲人 )8周 , 4 停药 随访 2 4周时 H e g B A 血清学转换 率为3% 2 ; 停药 随访 4 8周 时 HB A e g血 清学 转换 率可 达 4 % 。国外研究显示 , 于 H e g阳性 的慢性 乙 型肝 炎 , 3 对 BA 应用 聚乙二 醇化 干扰 素 一2 ( elN一 2 ) b P gr b 也可取 得类似 的 HB N V D A抑制 、 B A 血清学转换 、 B A 消失率 H eg H sg ] 。
2 12 1 拉米夫定 (a i d e 贺普丁 ,T ) 拉 米夫定是 ... 1mv i , un 3 C 全球第 1上 市用 于治疗 C HB的 口服 核苷类 药物 ,95年在 19 美 国上市用 于治疗 H V感染 , I 后来 发现 对于 H V复制 具有 B
病毒本 身的因素 , 二是机 体的 自身 因素 , 两者相 互作用 , 互 相 影响 , 持续 6 个月仍未被清 除就形成 H V感染慢性化 。 B
对 H e g阴性 慢性 乙型 肝 炎患 者 (0 为亚 洲 人 ) BA 6% 用 P gF eIN一2 a治 疗 4 8周 , 药后 随访 2 停 4周 时 H V D A< B N 2
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拉米夫定无 明显毒副反应为其优点。 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 但 可
出现病毒逆转录酶的 Y D M D变异 , 其结果导致拉米夫定的治疗作 用 下降 , 可使 已阴转 的 H V D A重现 阳性 , B—N 已恢复正 常的 A 再度 升高 , 可以理解为耐药现象。长期治疗研究结果提示 , 拉米夫定治疗 慢性乙肝安全 、 有效 , Y M 但 M D变异发生率逐年升高 , 中国大陆患者 治疗 3 的 Y D 年 M D变异发生率高达 7%, l 值得高度重视 。
3 胸腺肽 a(hm s — 1 l y oi a) T n
胸腺肽 a 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含 2 个氨基酸的多肽 , l 8 纯度高 , 具 有较强 的免疫调节作用 , 可增加 T 细胞前体和 I一 高亲和力受体 的 L2
血清转换率 3%侧照 1% , BA 持续 阴转率 7 %对照组 1 % , 3 2 ) sg H . ( 8 . ) 8
I 张文书 _ 4 】 撑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 7 8 1 例疗效观察I . 医学 杂志 ,09 1 J基层 】 2 0 ,3
( : 1- 2 . 5)4 9- 0 4
编辑, 木子
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郭 枫 , 文 杰 段
( 黑龙 江 省 大庆 第 四 医院 药 剂科 ,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6 7 2 病毒性 乙型肝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 、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 的传染病。 全世界有 3 亿慢性携带者 , . 5 最高可达 2%的人将死于 5
乙肝或其相关并 发症 , 每年约有一百万 人死于 H v B 感染 , 全球范 是 围内第 9 位死 因。我国人 口中,至少有一半 以上 的人感染过乙肝病 毒 。 2%感染者成为慢性携带者或乙型肝炎病人 , 中部分患者出 约 0 其
乙肝治疗药物的现况及研究进展

增 强抗 病毒 能力 。对于 H B e A g( 乙肝表面 抗原 )阴性和 阳 性 患者 的治 疗效果 相 比较 ,其对HB e A g 阳性 的慢性 乙肝 患
者 的疗 效更 明显【 2 l 。 传统干 扰素 需要 隔 日肌 肉注射 , 用 药很 不方便 。现 已开 发 出了 以佩乐 能 、派 罗欣 为代 表 的长效 干扰 素 能在 体 内长 时 间维 持治 疗 浓 度 , 减 少注 射 次数 ( 每 周 注射 1 次) 起到 “ 长 效 ” 的作用 。而且干 扰素 不 良反应大 , 当药 物处于 谷浓 度时
宿州市食品 药品检 验所 ,安徽 宿 州 2 3 4 0 0 0
侯 毅
摘要 乙肝治疗药物 飞速 发展 ,本文将从抗病毒 药物 、治疗性疫 苗和其他辅助性药 物三个方 面综述 乙肝治疗药物 的现 况及研 究进展 ,就每种 药物 阐述其 治疗机 理 与疗 效及存在 的优缺点 ,旨在指导其合理的选择和 正确 的临床应 用。 关键词 免疫 调 节剂 ; 核 苷 类 药物 ; 治 疗 性 疫 苗
、
又会 出现 病毒 水 平 的反跳 的现 象 ;而 当药 物达 峰浓 度 时常 常会出现发热、肌痛、寒战、头晕和头痛等不良反应 I 3 】 。 1 . 1 . 2胸 腺肽 胸 腺肽 l ( t h y mo s i n O 【 ,T 1 ) T O 【 1 为 一种 含2 8 个 氨基 酸的 人工 合成 的 多肽 ,免 疫调 节作 用较 强 ,可 增加 I L 一 2 高 亲和 力 受体 及T 细 胞前 体 的数 量 ,加 强 I L 2 合成 ,提高机 体 清除HB Vn ‘ u ‘ 力 ,具 有减轻 肿瘤 坏死 因 子( T N F 一0 【 ) 的 细胞 毒作 用 。实 验证 明i I T仅l 在 提 高慢 性 重 型 乙型 肝炎 患者 存 活率 ,改 善患者 的肝 功能方 面 有 显著 作 用 。张 国顺 1 等 人 的研 究还 表 明T l 联 合 乙肝 疫 苗治 疗 慢 性 乙肝 疗效 显著 。 同时 在治 疗慢性 乙型 肝炎结 束 后胸 腺 肽a l 的病 毒清 除效 应 仍在 继续 积 累增加 ,可弥 补拉 米 夫定 不能直 接清 除HB V ( 乙肝 病毒 )的缺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