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

大趋势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1 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纪望平

(惠州学院成教学院,广东惠州516015)

摘要:21 世纪的成人教育已经和正在发生若干重大变化,展现出多彩光芒的美好前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开放化、产业化、自主化、终身化、社区化、网络化、高端化、国际化、法制化、学科化等十二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21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7 —05 —28

作者简介:纪望平(1957 —) ,男,汉族,陕西省勉县人,惠州学院成教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成人与网络教育科研项目主持人。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变化正在显现若干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它既受经济、政治、社会变革及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等系统外部条件的影响使

然,又受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变化演进的规律,有助于从总体上准确预测科学把握成人教育实践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在推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综观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具有以下十二个明显的趋势和走向。

一、多元化

成人教育作为建立终身教育大厦下的一根重要支柱,仅靠大众化的成人高校和开放化的电视大学两极支撑是不够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扩充成人学习机会的宏大使命中,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正日益增强,社会各个层面对成人教育的参与和合作将更加充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行业团体、职业学校、成人文化培训单位、民营办学机构乃至于广大企业,将在政府的提倡、政策的引导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广开财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成人教育产品和多元化课程,强化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成人学习联盟及支持服务体系,为成人教育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二、多样化

21 世纪的成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的差异化、工作环境的复杂化、职业生涯变异的快速化决定了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和层次等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办学规格多样化, 既有多层次多规格的成人继续教育, 也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有函授教育,也有自学考试,还有网络教育;有集中培训,也有实践考察;有学校培训,也有电教培训;有级别考试,也有职业资格认证等。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教学的内容着重于学员的应用, 教学的组织方式既包括课堂的面授指导,更侧重于课堂外的观察、讨论、座谈、实验、实习、讨论、研究、协作、网上教与学的交流等, 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习潜能,提高教学的效能。办学形式多样化。按需要办学,如订单式培养、菜单式培养、套餐式培养、模块化培养等等。

三、开放化

按照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构想,在21 世纪初,将建设世界最大的“中国开放大学”,由教育主管部门主管或主办的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系统、函授教育单列机构等教育形式将划归中国开放大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目前的实践特征审视,包括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大学、部分

教学研究型普通高校的成教学院、网络学院、民办高校成教部门等是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开放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处于一线的开放大学,是大众化教育的主力军,将在体制的开放、对象的开放、时空的开放等方面做好文章。服务学习型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普及实用性技能,构建高等教育层次丰富专业多样的教育“超市”,努力为各类求学者、从业者的知识更新及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转岗就业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务。因此,其开放的重点将在投资管理机制的改革、教学机制的优化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有所作为,在招生制度上有所突破,在课程设置上更为灵活,在学生的入学资质、学分制管理、教育技术应用

及考核评价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成人教育开放化的历史变革还存在以下潜在可能,即入学由考试录取制变为选课注册制,管理以班级和专业为主变为以课程为主,学制由学年制变为学分制或成绩累计制等。政府将加大成人教育的开放和改革力度,使成人教育向所有成人、向全社会开放,机动灵活交替循环无始无终地为一切有教育需求的成人提供教育服务,从而成为21 世纪成人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产业化

穷国办大教育,办全民的终身教育,完全靠国家投入是不切实际的,庞大的教育需求与国家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在短时期内也难以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教作为服务产业的基本属性为成人教育产业化铺就了道路,知识资本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消费群蓬勃兴起,成为家庭个体仅次于住房、医疗、轿车之后的大宗消费项目。成人教育从公益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复合型转化。面对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各类成人教育服务需求,政府将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将通过法人制度,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求学者,为就业、转岗、创业、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各类成人学习者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大开方便之门,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按照等价交换、供求平衡、优胜劣汰等市场规则进行经营运作,走出一条规划、开发、品牌、服务、自律、完善、提高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五、自主化

随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市场调节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下岗失业现象司空见惯视若平常。加之国家推行的一系列人事、劳动、医疗、福利、社保等制度的改革,成人要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的可变异性,就必须提升自我的可雇佣性,从而自觉更新知识和技能。成人学习动机由过去为国家为人民为单位为现代化建设而学转变为为个人生存和发展而学,由过去的组织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单位支付学

费转变为自己掏腰包,学习完全转变为个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私人消费行为。在职业生涯的有效管理中,结合工作实际,个人对未来学习目标的期望、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式的确定等带有浓郁的自发性和自主化、个性化色彩,沿袭数百年以来的班级教学制、整体化、齐步走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指定老师大规模集中成人学习指定内容的方式将不受欢迎并将逐步淡出21 世纪成人教育大舞台。

六、终身化

终身教育不仅是成人教育的世界潮流,而且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教育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开发世界最大、最丰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紧迫任务,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21 世纪初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产业结构的不间断调整,我国进入了一个职位成为“稀缺资源”的“危机社会”,个人和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准,进行终生的职业生涯开发。由此引发和带来的人们工作的流动和岗位的变迁,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将伴随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落实,按照“活着→生活→乐活”三步曲的阶段目标追求改善生存状况、提升生活质量的欲望更为迫切,学习型社会的类型也逐渐从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成人着力于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终生学习成为全体公民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终身教育与终生学习两股潮流汇聚奏响的时代强音,成为21 世纪成人教育的主旋律。

七、社区化

成人教育将是社区教育的主要方式,发达的社区成人教育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特征。社区政府根据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财政力量主要举办成人学历教育、扫盲教育。

社区办学机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主要举办各种满足成人职业和闲暇需求的继续教育。成人高校将全面突破围墙,将教育向社区中心延伸直至边远地区的居民区和农村,形成集约化、社会化、合作化的办学态势。社区图书室、文化站、体育中心、娱乐中心、成人培训中心等各种社区教育设施和机构,将积极吸纳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集成社区教育功能,开展娱乐教育、健康教育、职业教育、法律教育、民生教育、老年教育、

妇女教育及青少年教育,使教育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社区成人教育将向全

方位、多样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将在扩大成人教育为社区服务的范围和方式、促进社

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建设、承担社区的科技开发、咨询和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八、网络化

为缓解庞大的高教需求与我国的优质高教资源非常有限的矛盾,成人教育要实现跨越式

的发展必须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实现突破,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我国的普教及各类

优质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率、大范围的利用,使大众真正共享这些资源。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巨大张力,为有效解决成人学习突出的工学矛

盾也提供了可能,为成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乐学的宽松自由个性化自学创设了

条件。“国家将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大对网络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强成人网络教育”。67 所试点高校将通过网络教育与函授教育的整合再造辉煌,

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机构通过通信系统直接将课程或教学视频输送到单位和个人的学习终端,奋力打造E —Learning 时代的新型成人教育。未来成人教育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网、无线网、多媒体、数码光盘和电子课程等手段,建设资源丰富的教学网站和方便

快捷的教务管理支持服务平台,大量开发基于B/ S 模式的网上练习考试系统,为各类成

人开拓远程学习新时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将演绎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形式。

九、高端化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成人专科教育的普及化和本科教育的大众化,伴随产业升级和高科技的更新换代的拉动,以及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中低层次成人学历教育的市场将逐渐萎缩乃至最终在省、地级中心城市走向消失,成人教育学历层次需求呈现向高端迁移的趋势。世界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经验表明,高度普及的和高端发达的成人教育是维系和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不竭动力。大学后高级进修培训、企业高级技术管理培训、国外中短期培训、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将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的新趋势。清华大学、北京大

学2004 年以来先后取消成人学历教育,转以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的高级培训为主。持续升温的MBA、MPA 热也是成人教育高端化的标志之一。

十、国际化

WTO 的飓风将教育国际化的制度屏障一举打破,成人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的前沿阵地率先敞开了胸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落差, 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已作为先头部队以迅猛之势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各个领域抢滩成功,一场输入与输出不对称竞争的序幕业已拉开。由于成人的支付能力较高, 国外教育投资集团在我国高级成人职业教育方面已占据有利地位。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我国成人教育目标上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外向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时代命题昭示成人教育必须国际化。然而,国际化也是一面双刃剑。为避免师资及资金大量外流,我国成人教育也必须奋力拼搏,发挥文明大国的文化优势,自建和引进结合,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还要吸引外资独立办学,尤其是国内一流的大

学和一流的企业,在教育走向世界方面负有重任,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发国外成人教

育市场,努力提升成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十一、法制化

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上个世纪80 年代至2004 年以来,中共

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批转、颁发了《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

法》及两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都明确了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任

务。21 世纪初以来,全国和各地频繁密集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文件,国家、省(区) 先后出台的成人教育机构设置管理条例、办学评估方案等,尽管尚不完备,但从法律、政

策法规的层面为成人教育的发展营造了初步的法制环境,成人教育将从关注数量到注重

质量、从粗放式到精细型、从无序到有序、从恶性竞争到依法办学、从市场准入到过程

监管认证督导实现一体化的根本转变,走向社会监督、齐抓共管、质量优先、责权分

明、监控有力、自我约束、规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十二、学科化

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使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变得独立突出,学科

边界从模糊变得清晰。本世纪之初,在国际成人教育协会及其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下,成

人教育众多科研学术机构、团体、刊物、成果和一大批热心的工作者和志愿者,已为成

人教育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创立包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在内的中央部委及省、地成人教育协会、学会、专业机构团体70 余个,创办成人类学术

期刊50 余种,出版大型成人教育专着、译着20 余部、论着文集200 余种。仅2000 年以

来发表论文2 万余篇,设立国家、部(委) 省、厅(市) 级成人教育类研究课题百余项。

此外,以华东师范大学1993 年设立我国第一个成人教育学硕士点为标志,成人教育的学

科地位得到确立。目前,除华东师范大学率先建立了第一个成人教育学博士点外,北京师范大学等8 家高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冠盖了成人教育方向,并在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39 所重点高校建立了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点(含方向) 。以这些硕士、博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为平台,成人教育学将跻身于我国社会科学之林,成人教育的学术研究将活力倍增,理论研究更为系统,学术交流更加广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繁荣期和发展期,将有效促进成人教育办学的职业化、管理的专业化和发展的科学化。__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一国际环境既是历史的发展机遇,又是现实的严峻挑战。 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1、两极的终结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格局是指主要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格局是有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影响的国际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大国关系的战略调整是21世纪初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确立新世纪对外战略的重要前提。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完全证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英明预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① 从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僵硬的两极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对峙不仅抑制了新生政治力量的生长,而且消耗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实力。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存的政治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形成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冷战的终结解除了约束政治力量成长的集团政治框架,扫清了政治力量壮大的障碍。各主要政治力量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以强化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途径,以谋求在未来国际战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为基本目标,集中主要精力于内政外交战略的调整与谋划,使世界舞台呈现出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活跃局面。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为世界多极化奠定了基础。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苏联的解体、格局的演变、经济和科技地位的提升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实力无与伦比,这是构成两极政治格局的客观经济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多元化步伐加快,WTO、IMF等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十国大东盟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别经济的开放和参与为基础的,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公司,而非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一致。这样,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控制力相对减弱。尽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超强国家具有控制和影响世界经济的巨大能力,但是,它要建立经济霸权会遇到更多的制约和阻力。经济全球化使封锁、控制等传统手段逐渐失去效力,促使它们在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而经济的区域化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力的板块化,那些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巨大力量的区域经济集团必然会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这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在实践上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温床。

读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1)

读《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感想 当今世界时局错综复杂,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彼此交织影响,趋势走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际形势,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俄乌两国交恶,中东冲突频发,中日钓鱼岛纠纷;放眼国内,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增速进入新常态,新的形势将如何影响政治经济走向,又会对港口生产以及我们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著名趋势研究学者时寒冰出版了其最新作品《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对其进行了分析预测。 时寒冰对当下以及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所借助的“趋势研究”,说到底也就四个字“找出规律”,简单、实际。这也是古往今来真正有效预测的不二法门。古人云:“履霜而知坚冰至”,说的其实就是依靠发现和掌握规律来推算未来。只是道理虽简单,真要运用到人类社会与经济领域却是难上加难,因为牵涉因素实在太多,难以窥尽全貌,自然无法得出精确的判断。因此,优秀的趋势研究者,需要有多重的视野:纵向上熟知历史发展,以大局观把握整体走势;横向上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加以综合分析,不致盲人摸象,以偏概全。而时寒冰在本书中便是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论述的。他首先带领读者以客观角度重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所走过历程,厘清中国经济现状的前因后果;随后以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密切关系和彼此纠缠为背景,以经济为主线,辅以金融、政治、地缘、历史、军事、能源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分析经济表象背后的大国角逐和全球博弈。其视角兼具宏大与深入,令人叹为观止。

时寒冰的这本《现实篇》大部分都是对过去和现状的分析概括,而尚未真正展开“预测”。不过这可不意味着本书内容只是枯燥的铺垫。他的论述数据详实、观点尖锐,毫不讳言的阐述着国家发展之中错误决策所带来的隐忧。书中对中国经济重心在2003年前后从实体制造业向虚拟房地产业转移的趋势更是进行了十分尖锐的批判。这对于至今仍沉醉在“支柱产业”的繁荣之中的各级政府,以及忙于“炒房”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也正是有了对历史的客观认识,我们才能把握当前纷繁芜杂的现实。 本书对现实的分析,围绕中美两国展开。这自然是因为中美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且两者之间的“恐怖平衡”更是世界经济现状中最显著的特点,对此不可不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就不重要,书中对于中东局势、俄乌争端、中日矛盾等地缘政治冲突,也有详尽论述。其实书中叙及的金融及政治事件,并非什么机密,我们从每日新闻中也可获得相关信息。然而普通人眼中彼此分割,如同碎片的新闻事件,在作者这样的趋势研究者眼中,却是联系密切的线索,是战略大棋局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落子。其间透出的,是观察者把握全局、高屋建瓴的过人视角,更是其看破表象,洞察内里的犀利眼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在进行论述时,既以扎实的资料和全面的数据体现了经济学分析的严谨一面;又能做到逻辑清晰,深入浅出,流畅通晓,令并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的普通人也能读懂。作者没有在书中直接把分析的答案告诉读者,而是让读者和他一起经历推演,并通过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其结论的信服力。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和政策实践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 ——国外养老模式案例研究及经验启示 人口问题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据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1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亿,65岁以上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将很快超过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退休计划,或推迟退休,甚至不退休,以维持稳定收入。控制人口的增长已迫在眉睫,而老龄化问题是人口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对社会而言,迅速膨胀的老龄人口并非一笔财富,而意味着沉重的财政负担,比如全球每年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费用超过6000亿美元。标准普尔公司在近期题为《2010年全球老龄化》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世界人口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步入老龄化这一事实,将成为勾勒未来国民经济健康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其他力量能与其相比。”该报告警告,很多国家并未准备好负担未来这么多退休人口的养老和医疗费用;未来几十年内,假如这些国家政府未能在针对老年人口的投入政策方面作出深度改革,持续增长的国家负债水平将大大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其高达25%以上,而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按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刻不容缓,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及程度 1.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12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2亿,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同时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岁)的人口数。根据联合国专题项目的研究估算,到2050年每5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到了2150年,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图1,2)。 (图1)2010-2015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数据及预测数据(单位:亿人): (图2)部分国家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0%增加到20%的年数:

人力资源世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

世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专家对未来社会的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未来世界的 20个主导行业,这二十个主导的行业是:执法、法律、信息服务、社会工作、医疗服务、公共 事务、金融、技工、电信业、工程技术、科学研究、销售、医学、传媒、教育、咨询业、广告业、艺术/娱乐、工程学等。这项调查是几年前进行的,是对未来美国和发达国家的职业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 未来发展的主导职业及其发展前景 上述报道对世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那么这些职业的基本情况如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所关注的问题,下面详细介绍这些职业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情况。 1、法庭会计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美国,随着白领阶层的犯罪率不断上升,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过去5年中办理的经济犯罪案件上升了60%,在保险业和银行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在我国,保险业、证券交易业等等正 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法律与管理监督体制尚在逐步完善中,因此导致大量的经济诈骗案件。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法庭会计师对于解决各种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案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职业特点和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的角度分析,法庭会计师应兼具法律和会计学方面的专业学习,并取得相应学科或专业的学位。根据专家的预测,该职业的收入水平如下: 初级水平:35000—60000中等水平:55000—80000高级水平:95000—300000以上与法律和会计学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的专业人才,如律师、会计师等均有机会从事该专业领域的工作。 2、广告业(传媒策划者)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种应用产品和技术之间为了争取自己的市场分额,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不惜花费重金在主要的媒体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广告宣传,广告业也为了使消费者了解和商家和技术开发商在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时,因此获得丰厚的利润。. 认同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便成为他们主要的宣传工具,也因此给广告业(或称为传媒策划业)带来无限商机。传媒策划者充分利用这样的商机,帮助希望投放广告对自己产品和技术进行宣传的商家进行策划,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和获得丰厚的广告利润。 从事广告业通常需要具备现代艺术、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或相关专业的学位,并在这些专业领域具某一方面的特长,根据专家预测,从事该职业的收入水平如下: 初级水平:28000—33000元中等水平:60000—80000元 高级水平:2000000元以上 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新闻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在广告业中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他们是各大商家关注的主要宣传媒体。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些行业和在它们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广告公司在广告收入上将获得非常大的收益。 3、文化艺术与娱乐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65岁+”5年后将破2亿,应对老龄化最重要窗口期开启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进行了上述预测。 报告称,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应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应该尽快推进的重要改革包括,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和完善退休制度,如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2050年老年人口将近5亿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属于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但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龄化发展速度在加快。 国家统计局有分析文章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报告认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典型的特征。200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比例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27 万人,占比为7%。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的总人口。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1.78亿,占总人口比例13.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8亿人,占总人口的8.9%。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 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一过程仅用约22年,速度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和瑞典,这两国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也快于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 高龄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一个重要的特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有1904万高龄老年人。《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8 年,低龄老年人口、中龄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从 6.16%、 3.34%、0.96%左右上升到

世界科技大趋势:孕育新突破

世界科技大趋势:孕育新突破(大家论道·当今世界发展 大趋势系列) 《人民日报》(2013年01月07日07 版)

“大家论道”刊发一组专家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编者 全球科技呈多点突破、交叉汇聚态势 白春礼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理清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与着力点,有助于牢牢抓住和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战略支撑。 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特点新趋势 当今世界科技正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孕育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重要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显。大数据浪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催生新的产业,引发产业革命性变革。 能源与资源领域面临再次转型和革命。现代社会将实现由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向依靠核能、新能源的逐步转变。能源输送效率、稳定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技术将全面提升,多种能源将实现互补与系统融合,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相结合将产生新型工业模式。 信息网络领域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新型信息功能材料、器件和工艺不断创新,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存储将取得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促使信息技术渗透方式、处理方法和应用模式发生变革,促进人机物融合,消费者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设计和制造过程,甚至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未来十年大趋势

未来十年大趋势(深度好文) 2015-05-22王明夫 点击标题下「投资观察网」可快速关注 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传达我对中国政经大势的观察和体会:一是中国未来十年的三大趋势;二是世界形势与全球格局;三是宏观着眼、微观着手,讲大势、方向感与企业微观选择的关系。 中国未来十年的三大趋势 1 全面深化改革和市场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二大看点:一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要超越部门本位、打破利益集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紧抓社会重大关切,比如说国企产权改革、行业准入、破除垄断、土地流转、户籍、司法独立、劳教取消、简政放权、环境治理、对外开放等等。 二大看点清晰地展现出政府总体的施政逻辑: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来切实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发展与民生。 2 新技术、新经济、新商业 新技术正在改造和重构经济与商业。这股新技术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2O、工业4.0、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节能、航天、军工等等。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一系列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面临着全新竞争、彻底改造甚至全面颠覆。

比如说只要亚马逊这种商业模式成功了,沃尔玛就要衰败;如果淘宝和京东会成功,那么百货商场和传统的商业就会倒下;如果微信成功了,那么三大运营商就只能走向管道化;如果阿里和腾讯金融能成功,那么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就没戏了;如果小米或者锤子成功了,那么诺基亚、摩托罗拉就会倒闭;如果余额宝能够成功,那么传统基金就会有大问题;移动支付出来了,传统信用卡就会被取消掉;乐视TV能成,那么海信、康佳、TCL就会倒下。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马斯克。马斯克已经做了3个创业,首先是移动支付Paypal,这曾经是一个非常火爆的明星股。接下来他做了第二个创业,就是特斯拉。这个产品非常厉害,它已经超越汽车成为了移动终端。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是SpaceX火箭,让发射卫星的火箭能够重复使用。如果这个技术稳定了,中国最强大的航天技术就会被它替代。 中国辛辛苦苦搞出来的高铁技术,我们都很自豪,可是马斯克做的第四个创业项目如果成功了,那么中国高铁一夜之间就会out。他的第四个创业项目叫时光隧道,马斯克要建一条从纽约到旧金山的真空隧道,没有任何阻力,这样从纽约发一趟列车,50分钟就能到旧金山,而现在飞机要飞五个半小时。马斯克三十几岁做了四个创业,每个都是石破天惊。我想说的不是他的传奇故事,而是想告诉你们:创新无所不在,人类社会会出现很多个马斯克,他们的创新能力会颠覆掉传统的一切。所以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商业社会正在狼烟四起、改朝换代。亚马逊和小米是两个代表性的缩影,这两个例子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创新对商业意味着什么。 亚马逊: 亚马逊的业务轨迹是这样的:早年它卖书成功后,有了流量和客户,这时候它就开始卖百货。然后它超前投资了平台功能,首先是数据,记录消费行为,然后是物流,最后是云计算。随后它提供了出色的 KDP(Kindle和出版服务)。去年在移动购物上,亚马逊也遥遥领先。我前天还看新闻里提到,亚马逊开始用无人机配送东西。

2020年世界大趋势读后感

世界大趋势读后感 一、《世界大趋势》一瞥 想象一下,你站在城市里一条热闹的马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趋势: 假如你观察街上的路人,你就会知道他们身上穿的是什么、手里拿的又是什么,你甚至还可以听到他们讨论时事时嘴里蹦出的只言片语。这些都叫做微观趋势或流行趋势,一般来说能够持续1~5年。 假如你再稍稍往上看,你就会看见建筑物的外墙,在这些墙上,你可以找到能够延续一二十年的宏观趋势。这类趋势包括经济周期和转型、政治风向,以及新的科技浪潮。 最后,假如你把目光移向建筑物的顶端,你就能发现某些大趋势,这些深刻的社会变革持续时间可以超过20年,通过建筑物的高度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可以通过一些建筑物的功能体现出来。 缓慢的、长期的变化是隐形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未能将其记录下来。如果变化持续几十年之久,每一代人将会对它们越来越适应,它们也将会很自然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而你需要具备观察力和预测全球大趋势的能力。 二、好习惯成就好发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穿越千年的时光,至今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耳旁,警醒着不同职业的人,包括教师。对于教师来说,“传道、授业、解惑”的“大任”在身,我们自然也要“苦其心志”了,更何况自觉地进行专业发展,更应该成为教师的

分内之事。不管是为了捍卫职业尊严,抑或是为了实现职业成就,获取职业幸福感,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在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时,的确需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作规划的习惯,就会经常陷入一种烦琐的事务当中,被挥之不去的倦怠情绪所干扰,就会大大地降低职业幸福感。我们可以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五年、十年的规划,不过,要作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就要强化每个阶段目标的设定,并将目标分解为大大小小的项目,让项目来驱动成功的心理暗示,从而引导我们不断自我超越,走向成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教师可能会囿于一定的工作环境之中,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自我封闭,而应该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既关注专业领域的动态信息,也关注其他领域的即时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生活保持新鲜感和敏锐感,才会知不足而进龋关注生活的方式也比较多。对于教师来说,每天的读书看报,并随时写下些许的感悟心得,应该是比较好的关注生活的方式了,它能使我们的思考之树常青,伴随其中的忧患意识自然就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们体味日有所得的幸福感了。 面对多变的世界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选择“未雨绸缪”还是“坐以待毙”这完全取决于是否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但必然是二种态度造成二种结局!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世界大趋势和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的中国面临的挑战2010,世界告别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机制性变化。凡此种种,预示着未来数年内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中国怎样应对变化着的世界,对中国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世界走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世界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如何应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社会、道德问题才是我们政府和社会所应该反思的。 挑战一: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挑战二: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其差距的拉大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仇富心态的产生、官民对立,严重危及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因此,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事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 挑战三:基层干群冲突 干群关系的好坏、干群矛盾的积聚与解决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尤其对于基层政权来说,人民是政权的基础,民心向背关乎政权兴衰存亡。根基不稳,势必将造成整个国家大厦的坍塌。迫切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挑战四:高房价与低收入矛盾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经济问题最突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当前,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确实存在严重的泡沫问题也尚未有定论,但普通城镇居民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精)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 【2010年10月上下半月VIP 会员免费更新下载】454份 5.2G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2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

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

智慧树知到《大趋势》2019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开放发展与湾区战略 1、改革开放是: A:中国经济增长的变量; B:世界经济增长的变量; C: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 正确答案:中国经济增长的变量;,世界经济增长的变量;,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 2、开放能够发挥: A:比较优势; B:竞争优势; C:两者兼有; 正确答案:两者兼有; 3、双引擎战略: A:需求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动力引擎; B:供给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动力引擎; C:两者的结合; 正确答案:两者的结合; 4、全球湾区的形成发展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 A:经济全球化; B:技术和创新; C:包含上述两者; 正确答案:包含上述两者; 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哪些关系:

A: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B: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C: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答案: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见面课:感知未来,创新当下——信息社会视野中的新经济形态与社会创新 1、本课中总结,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1995-2003,工具阶段;2003-2008,渠道阶段;2008-,平台和基础设施阶段 B:1995-2003,工具阶段;2003-2008,渠道阶段;2008-2013,平台和基础设施阶段 C:1995-2008,工具阶段;2008-2013,渠道阶段;2013-,平台和基础设施阶段 D:1995-2003,工具阶段;2003-2008,渠道阶段;2008-2013,平台和基础设施阶段;2013-今,信息社会信息经济阶段 正确答案:1995-2003,工具阶段;2003-2008,渠道阶段;2008-2013,平台和基础设施阶段;2013-今,信息社会信息经济阶段 2、本课中所述,信息时代的三大动力和特征是什么?核心动力是什么? A: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力。 B: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生产力。 C:新基础设施、新要素和新结构。生产力。 D:新基础设施、新要素和新结构。信息生产力 正确答案:新基础设施、新要素和新结构。信息生产力 3、本课中提到的,大数据有哪些特征? A:海量、多样、高成本 B:海量、多样、快速、高成本 C:容量巨大、种类繁多、速度极快、低成本高价值、真实性

2019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A. 是宗法制的产物 B. 是一种宗教信仰 C. 受宗族观念影响 D. 重视历史和教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视历史、重视教育,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宗法制、宗族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两项排除。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不能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结论,B项排除。 2.汉文帝时期,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隆盛局面。这些措施 A. 结束了汉初的“无为而治” B. 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C. 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 D. 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的“惠商”政策使得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

所欲”的隆盛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文帝的“惠商”政策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延续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统治者还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汉文帝时期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排除。 3.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说明明封建王朝对商业严格控制,但不能得出非州县之所不具备设市条件,故A项排除。草市普遍出现是在宋代,故B项排除。材料“开封瓦子50多处”可知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故C项正确。市舶制度开始于唐朝,完善于宋元,故D项排除。 4.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浅析手机未来的七大发展趋势

与社会共进步手机未来的七大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产品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不断追求更多的便捷的享受,更多娱乐气氛。十年前手机仅仅作为一个通讯设备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手机俨然成为个人的“超级计算机”,品种多样的手机,纷乱复杂的程序软件,不断改变人们手机使用的态度,也不断催生人们的好奇心。手机在这么多的苛刻标准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该何去何从。手机产业链的变化该怎么满足不断增长的好奇心和挑剔。

目前手机的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今的人们被手机束缚着,牢牢的把人们困在一个人为的模式下,手机功能不能是无限的,但是手机发展并不仅于此。所以不断骚动的人们破解,研发,改装等等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但这只是从量的角度积累想通过这个达到质的飞跃,同时必须要有把握未来趋势的洞察力和掌控力。 手机的发展要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以后的手机将成为人们的不可或缺的智能机器。 1.未来手机发展总体趋势就是硬件提升和软件开发? 现在手机的用途很大部分用于通信,包括电话、短信、彩信、网页、QQ等等。但这只是手机内部或者说是手机产业内部模式化的服务。硬件提升和软件开发仅仅是手机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手机的发展不仅仅是手机单方面的,是多个方面的发展。比如:手机将可能成为虚拟货币流通渠道,这就需要运营商等等行业的支持。手机可能出现虚拟人物,这就需要媒体等行业的支持。手机有可能内置其他类别的设备的,比如:医疗,测距,夜视等等就需要很多行业的支持。

无所不能的iPhone是未来手机? 手机将会慢慢发展两大趋势:一是普遍智能化,一是专业智能化。这很可能衍生出普通手机用途和专业人士的特殊用途的两种或几种类型来逐步满足人们的需要。 总之,未来的手机将更加的虚拟化和人性化,当然还会很智能化。 2.未来手机的平台能不能够统一? 平台之争结局:苹果和谷歌握手言和? 现在很多手机是基于不同平台运行的,各种操作系统各有千秋。未来的手机将会逐步通用这些平台,但不是绝对兼容,必然产生不协调的因素。这些平台很可能开发出通用的手机功能软件或共同开发某种功能或软件。但是竞争的加剧很可能促生出通讯运营商协调各种厂商开发通用版本之类的东西,或更甚者,通讯运营商开发自主平台模式。所以,以后竞争会更加加剧,人们选择的会更加地难于抉择。

高中地理知识点题库 世界人口 变化趋势GZDL544

1.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答案:A 解析:从图中所给时间段来看,只有1951~1960年这一段时间为净迁出,其他时间段都为净迁入。综合数值来看,从1951~2000年,该国是人口净迁入国。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2.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 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人口从小城镇流向中等城市,从中等城市流向大城市,且流动频繁,此特点符合城市化速度快的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而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受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人口从城市向农村回流。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3. 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答案:C 解析:二战后,德国吸引大量移民是为了解决国内因老龄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沙特阿拉伯是因为石油的开发需要大批劳动力。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4.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B.人口增长速度要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C.人口增长速度要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D.人口增长的速度要停止下来最好 答案:C 解析:人口增长的速度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过快、过慢都会给生产力的发展和地球带来破坏和损害。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5. 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基本不变 D.先短后长答案:B 解析:人口增加的数量,等于人口基数乘以人口自然增长率。1830年以后,人口基数是增大的,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从来没有低于0,所以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越来越短的。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2019年2030年-未来教育6大趋势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30年:未来教育6大趋势读后感 篇一:未来教育六大趋势 【教育预测】 未来教育有6大趋势,您不可不知! 2030年的学校什么样?教师角色将怎样改变?课堂的形态与性质会如何变化? 您不可不知的未来教育6大趋势。 趋势一:创新是未来教育的主题 正如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创新是未来教育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已经达成高度共识,而且这里创新概念的范畴已远远不仅限于教育各个层面上新的教学工具、 修改的目标、原创的教学法,以及对传统角色的重新定义。专业未来学家协会 前主席约翰·马哈菲表示:“创新有更重要的非技术性方法,如不按年龄给学 生分班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和教学法上的创新。”同样广为认同的是,学生评价 的传统方法必须随体制本身一起发展进化。评价体系的改革将是未来教育改革 的关键环节之一。 趋势二 :教师传统角色将消解 正如83%的专家预测,教育将变得更具个性化,教师的传统角色也被期望产生 变化。马哈菲预想传统教师的角色将会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学习的促进者”。苏伽特·米特拉教授对传统教师也持相似观点:“我们不需要知晓一切的人, 我们必须对他们放手了。”这一点体现了师生关系的一种根本的转变,教师完 全主导的角色正在向师生共同引导课堂发展。 趋势三:教育语言走向全球化 当前,在其他领域开始的全球化进程同样适用于教育。正如语言学家和哲学家 诺姆·乔姆斯基阐释的那样:“英语已经毫无疑问是全球语言了。但是现在这 股力量已经有所衰减,中文的影响力正在扩展,然而在我们所能预见的将来, 我认为英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趋势四:学校将成为一个以课堂为点的全球交流网络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根据中国人口出生率,结合生育政策将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2~1957年)为高出生率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1年)为自然灾害导致的低出生率阶段;第三阶段(1962~1970年)为高出生率阶段;第四阶段(1971~1979年)为出生率迅速下降阶段和第五阶段(1980年至今)为出生率在低水平上的波动阶段。 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①计划生育的提出(1953~1961年)。1953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提出和倡导节制生育。1955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的思想,指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方针、原则,指明了开展计划生育的基本途径。期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等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和讲话,受到当时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②计划生育的实行(1962~1970年)。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他的许多报告和讲话中,阐述了实行晚婚和节育的有关问题,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取得进展并向广大农村推行。

③计划生育的全面开展(1971~1978年)。1971年2月,卫生部等向国务院送交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并得到国务院批转。1974年底,毛泽东作出了“人口非控制不行”的重要批示。1973年7月,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1978年6月,国务院对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和加强。这一时期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收到明显效果。 ④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1978年起,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邓小平深刻而明确地指出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同年,他提出了“人均目标”的概念,深化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各级领导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2年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把计划生育列入宪法,并把计划生育列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的行政工作之一。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使生育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积累了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