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学科。
它研究政府如何识别社会问题、制定政策方案、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目标是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知识和方法,优化公共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学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
它以社会和政治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政府角度分析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并探讨政策对市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和界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
2.政策制定:政府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背景,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可能包括研究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及预测和评估政策效果等。
3.政策实施:政府将制定的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并通过相应的机构和程序来实施。
4.政策评估:政府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往往是复杂而动态的,涉及多方利益的协商和权衡,需要政策制定者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
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可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经济方面,公共政策可以调控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例如,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胀率和利率,支持产业发展,改善就业和收入分配等。
在社会方面,公共政策可以提供公共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保障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政策,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
在环境方面,公共政策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和挑战公共政策学对政府决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帮助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提高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内涵: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2、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①核心概念: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决策行为都不是静态的和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
而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②次级概念: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③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3、《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答: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二、公共政策系统分析1、内容:①系统分析可以看作包括了运筹学,再加上经济上的考虑和目标的调查以及与此有关的方法。
②系统分析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分析可以认为是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③从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来看,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阐释目标、寻找方案、预测效果、构造模型、评估方案。
④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2、作用:①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②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③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④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⑤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 1.拉斯韦尔对政策科学的贡献
1963年,《政治科学的未来》一书中,他
将政策科学看作重建政治科学的主要方向, 呼吁政治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特别 是集中关注政策制定中选择理论的研究,更 多地关注政策和社会问题。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 1.拉斯韦尔对政策科学的贡献 1971年, 在《政策科学展望》一书中,他 对政策科学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将政策科学 定义为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知识和政策制定过 程中的知识的研究,而将政策科学家定义为 那些关注掌握公共和市政秩序的脉络中开明 决策相关技巧的人。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2.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内容 (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 与功能(第四章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2)政策系统(第五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 析) (3)政策过程(第七至第十一章对此问题进行 了考察,本书把政策过程分为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 定、政策的规划与抉择、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 策终结五个阶段)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 1.拉斯韦尔对政策科学的贡献 在《决策过程》等论著中,拉斯韦尔对政策 过程进行探索,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政策过程 中的各种功能活动上,提出了包含七个因素, 即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 终止在内的“功能过程理论”。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途径: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3)学者的批评性观点 第一,把伊斯顿对政治系统的理论概括,看成是对实际政治 系统动作方式的准确描述是错误的。 对系统论的第二个批评是它强调转换过程和决策黑箱的重要 性,但是与要求和支持的详尽分析相比,对转换过程的关注 相对较少。 对政治系统论的第三个批评,是系统尤其是在黑箱中过程发 生的方式,可能其本身就是政治行动的目的。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该技能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的三大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就行为去向而言,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去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二、研究方面: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2、政策系统;3、政策过程。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决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和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体、组织与团体三种类别);2、公正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科学的品格: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科学的品格有四个品格1、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2、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3、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4、注重简单性原则。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加以界定。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
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1.本质与属性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构成与结构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 政策群和政策链(3) 政策一般(二) 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三)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三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过程。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①拉斯韦尔, 在1956年的《决策过程》一书中 把政策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 情报、建议、规 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的学生布鲁尔 (Garry D. Brewer)提出了政策过程的六阶段论: 创始、估价、选择、执行、评估、终止。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⑥张国庆把政策过程分为政策问题的形成(包 括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创立政策议程、形成 政策决定)、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 (包含政策终结)。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策采纳、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六个阶段。
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输入:需求与 支 持
政治系统: 决策者对社会进行价值 分配的结构与过程
输出:决策与行动 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公共政策方案
反馈 产出通过与环境的的相互作用
图1: 系统途径模型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途径: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2)该模型的优点 第一,它对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一方面,当政策的支持度 不够时有修改的弹性;另一方面,决策者可以借助环境机制 向民众解释政策制定的目的与手段,从而加强这种支持。 第二,系统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福利、税 收、财政等政策领域。 第三,系统分析理论的主要价值是对十分复杂的政治现象, 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方式。同时,系统分析理论并不像传统 理论那样,强调制度或结构,而是强调过程。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科名称很多,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学科名称是用于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概念,就像同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名字一样。
1、政策研究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群所发动,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政策本身,最终目标则是建构政策理论,呈现出政策的描述性与诠释性倾向。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课题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林德布罗姆于 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这是推动这门学科兴起的时代需求的特点造成的。
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要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三、公共政策的构成⏹四、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概念⏹1、“政策”与“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的政治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抉择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2、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认识P183⏹公共行政学的首创者之一,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威尔逊将政策界定为的“法律和法规”,排除了政府的大型计划、政府首脑的指示报告、会议决议文件和政府某种特定意图等政策范围;他还将政策制定、执行者限定为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缩小了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的主体范围。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伊斯顿强调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把指导行动的准则等同于行动本身。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sswell)与亚伯拉罕•卡普兰(A•Kp lan):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认为政策是一种“大型计划”,犯了同威尔逊一样的错误,“计划”可以是政策,但政策并不仅局限于计划或方案,计划只是政策的一个子类;⏹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艾斯顿和戴伊或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政策,或者是仅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
⏹詹姆斯•安德森(James E.Anderson):“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卡尔•弗里德里奇(Carl J.Friedrich):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申农(Claude E. Shannon)。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 上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奠定信息论基础 美国数学家维纳(Norbert Winer) 1948年发 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 的科学)》控制论这门学科诞生
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四个历史条件 条件一 系统论(Systematic)信息论 系统论(Systematic) Theory) (Information Theory)控制论 Cybernetics) (Cybernetics)的产生 条件二是决策科学的形成 条件二是决策科学的形成 条件三 行为科学的形成 条件四 凯恩斯主义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 大
⑵管理人(行政人)学派 哈佛大学巴纳德(Snester Barnard) 1938年出版《经营者的职能》 卡内基-梅隆大学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1947年出版《管理行为》, 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 创性研究
条件三 行为科学的形成与行为主义政治 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20世纪 年代,美国) 世纪30年代 行为科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运用 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人的行 为规律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 Mayo)
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第二个阶 段
以德洛尔(Yehezkel Dror)为代表的政 策学者对行为主义方法论批评: ⑴把方法论的发展视为公共政策学在学 术上取得进步的唯一动力,把许多重要 的问题都归纳为方法论问题
⑵用纯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相信 政策过程诸因素存在单一的决定关系和 机械的因果关系,忽视政策过程与自然 过程以及不同政策问题之间在性质上存 在根本差别 ⑶片面追求理性化,推崇定量研究,不 使用统计分析与数学公式的研究成果都 被武断地判定为非科学
它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特点: 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 提出“大自然观”:社会本质上也是自 然的,社会现象是一种高级的自然现象。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本体论上是统一 的,方法论是相似相同的
条件二是决策科学的形成 决策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手段与分析工具 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 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 认识和把握正确决策的规律的综合性学 科 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决策活动
讨论: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李嘉诚 孙寅贵 吴仁宝
资料:中国政府决策的十大智 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 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 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太平洋经 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 国际战略学会、 国际战略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大多属于半官方机构,隶属政府不同部门, 大多属于半官方机构,隶属政府不同部门,在 政府决策过程中, 政府决策过程中,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第一章 绪论
1.1 学科名称的梳理 大陆常用的名称有:公共政策学、政策 学、政策科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 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
名称多的原因:
一是这门学科最早产生且至今最为发达的国家 美国英文名称多:Policy science, Public policy science, Policy analysis, Public policy analysis, Policy research, Policy studies, Policy inquiry, Public policy research, Public policy studies. 二是不同的翻译名称。Policy science译为政策 学或政策科学
公共政策学
陈 民
E-mail: chenmin1017@ chenmin@
公共政策学参考书目
宁骚主编《政策学》高等教育版2003 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 版1997(2006) Thomas R.Dye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 人民大学版2002;《理解公共政策》11 版,北京大学版2008 John W. Kingdon《议程、备选方案与 公共政策》丁煌译.人民大学版2004
阿尔蒙德 1960年出版《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提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分析理论框架: 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 政策过程作为同一个过程 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提取 性功能、分配性功能(最低工资、社保、 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 社保、 转移支付、所得税)、管制性功能、象征 转移支付、所得税 性功能(节约型政府、八荣八耻、高举旗 节约型政府、 节约型政府 八荣八耻、 公平与效率并重) 帜、公平与效率并重)
公共政策学在第二个发展阶段 上的成就:
①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给 予重视(病人还是罪犯、乞讨是否是一种 病人还是罪犯、 病人还是罪犯 权利?克隆人、安乐死、 权利?克隆人、安乐死、同命是否应该同 环境的价值、多数决定少数人的命运、 价、环境的价值、多数决定少数人的命运、 为公共利益剥夺私人财产) 为公共利益剥夺私人财产
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 《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Public Policy-making Re-examined, Chandler, 1968) 《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Ventures in Policy Science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American Elsevier, 1971) 《政策科学构想》(Design for Policy Sciences, American Elsevier,1971)。
②方法论的多样化: 行为主义方法论 公共选择方法论(Public Choice): James M. Buchanan 40年代创立。以经济 人为逻辑起点运用效用最大化、交换、供 求关系等经济学方法去研究集体决策
博弈论 尤金·巴达克 E. Bardach 个案研究:致力于探讨具体的个别的政 策的特殊性并从中发现普遍性或验证某 一普适性假设
③政策研究的重点转变: 由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Implementation评估 评估Evaluation和终结 评估 终结 Termination ④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学科的近期进展
1,方法论的非科学取向和对主观研究方 方法论的非科学取向和 法的张扬 后现代社会是界于秩序(order)和混沌 (chaos)之间的社会,偏向于理性的、逻 辑的、分析的方法的决策理论,不符合 后现代社会的需求 寻求客观真理的研究方法走向 的研究方法走向探讨决 从寻求客观真理的研究方法走向探讨决 策者主观思维的方法成为基本趋势 策者主观思维的方法成为基本趋势
刊物:Journal of Policy science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Policy Studies Review Policy Studies Journal.
专门研究机构 美国最著名的政策研究机构 Rand Corporation,地址在洛杉矶的圣莫尼克,是 一个全能型的智囊团。 其他还有5000家 The Brookings Institute,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Heritage Foundation,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是美国的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
李允杰、邱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北 京大学版2008 Paul A. Sabatier《政策过程理论》三 联书店版2004 William N. Dunn《公共政策分析导 论》. 谢明等译.人民大学版2002 David L. Weimer《政策分析》第2版, 戴星翼译.上海译文版2003
朱旭峰《中国思想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陈堂发《新闻媒体与微观政治》复旦大学2008 魏淑艳《中国公共政策转移研究》东北大学2006 苏向荣《三峡决策论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人民大学2009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人 民大学2005
50年代美国政治学爆发“行为主义革命” 拉斯维尔(H. D. Lasswell) 伊斯顿(David Easton) 阿尔蒙德(G. A. Almond) 多伊奇(Karl W. Deutsch)
条件四 凯恩斯主义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 大 凯恩斯( 凯恩斯(John M. Keynes) )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经济 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 运行
其影响:①公共政策领域迅速扩展。经 济社会科技文化都进入公共政策调整的 范围 ②政策分析政策咨询政策评估作为一种 社会职业在有些国家应运而生。政策制 定和执行过程中涉及的专门知识远远超 出政府官僚们的知识领域,办法一是吸 收学者参政(专业化),二是实行政策咨 询(外脑)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半期是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行为主义是学科的主导范式,特点:对 纯科学方法的推崇,主张通过经验研究 来寻求政治行为的规则 成就:1,在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技术 成就:1, 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自然科学化。2, 政治学者重视政治学的公共政策取向, 投身于公共政策学研究
林德布罗姆(Charles E. lindblom) 1959年 在美国《公共行政评论》发表 “Science of Mudd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g Through” 一文 渐进调适的科学》 《渐进调适的科学》
1.2 定义
宁骚: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 尽量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 对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 节之间、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 因果分析或相关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 固有规律,以其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