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ddom′s物理医学与康复(中文翻译版原书第5版)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2024版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景晴版)

2024版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景晴版)

02
细胞适应与损伤
细胞适应类型及特点
肥大
细胞体积增大,功能增强, 如心肌肥大。
增生
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 织器官体积增大,如乳腺 增生。
萎缩
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退, 如老年性脑萎缩。
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 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 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如骨 化生为软骨。
细胞损伤原因及机制
缺氧
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损伤。
03 循环系统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上升。
02 血液系统
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
增加。
04 神经系统
出现头痛、头晕、反应迟
钝、嗜睡等症状。
应激反应概念及类型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反应类型包括: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等。
05
肿瘤形成与发展
肿瘤概念及分类
肿瘤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分类
根据肿瘤的生长特性及对机体的影响,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肿瘤形成原因及机制
遗传因素
部分肿瘤有家族聚集性和 遗传倾向,涉及多个基因 和遗传物质的改变。
环境因素
包括化学致癌物、物理致 癌物(如紫外线、电离辐 射)和生物致癌物(如病 毒、细菌)等。
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和淤血概念及原因
动脉性充血原因
生理性充血,如运动、消化等; 病理性充血,如炎症、肿瘤等。
淤血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 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内。
充血
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 量增多,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 脉性充血。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 预防与康复》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案
临床
衰减
治疗
工作
相关
实用性
肌肉
康复
营养 方式
预防
综合征
生活方式
药物
方面
机制
科研
发病
01 内容提要
目录
《老年肌章 肌肉衰减综合 征的基础理解
04
第二章 肌肉衰减综合 征的评价指标
05
第三章 肌肉衰减综合 征的康复方案
本书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研和临床工作经验,结合编者团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成果,采用图文 并茂的方式,较为系统化、专业化地介绍了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该书共包含三章,分别为肌肉衰减综 合征的基础理解、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评价指标和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康复方案。主要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定义、病 因与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与康复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中详细讲述了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评估方法,并分别从运动、 营养、药物、生活方式等方面具体讲解了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康复方案,注重了将实用性内容和进展内容的有机结 合。本书具备较强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应广泛层面的读者阅读参考,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 复治疗专业学生,以及全科医师、社区医务人员等,也可为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以及健康老年人了解相关知识 提供参考。
内容提要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预防与 康复》编辑委...
第一章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基础 理解
第一节 肌肉衰 1
减综合征的定 义
第二节 肌肉衰 2
减综合征的患 病率与发病机 制
3 第三节 肌肉衰
减综合征的危 害
4 第四节 肌肉衰

物理医学与康复手册_笔记

物理医学与康复手册_笔记

《物理医学与康复手册》读书随笔目录1.内容概要................................................2 1.1 关于《物理医学与康复手册》.............................21.2 读书初衷...............................................32.手册概述................................................4 2.1 物理医学基本概念.......................................5 2.2 康复医学概述...........................................82.3 手册内容结构...........................................93.读书笔记...............................................10 3.1 物理医学基础篇........................................10 3.1.1 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12 3.1.2 物理治疗方法及原理..................................13 3.1.3 医学影像技术进展....................................15 3.2 康复治疗技术篇........................................17 3.2.1 康复评定方法........................................18 3.2.2 康复治疗技术介绍....................................19 3.2.3 康复治疗效果评估....................................20 3.3 临床实践篇............................................22 3.3.1 常见疾病康复治疗方案................................233.3.2 病例分析与讨论......................................243.3.3 临床实践心得体会....................................254.难点解析与讨论.........................................264.1 疑难问题解决途径......................................274.2 争议问题探讨..........................................284.3 手册中的未解之谜......................................305.感悟与收获.............................................315.1 对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认识............................325.2 手册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335.3 未来学习与研究方向....................................346.结论与展望.............................................356.1 总结读书体验..........................................356.2 对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未来发展的展望....................371. 内容概要自从我开始阅读《物理医学与康复手册》,我对物理治疗和康复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普朗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八堂物理课

普朗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八堂物理课

精彩摘录
这是《普朗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八堂物理课》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力学性质,主要内容是计算给定气体状态的概率。第五讲和第六讲探讨热辐射问题。在第五讲中,普朗克概括讲
述了电磁理论对热辐射特征量的重要影响。第六讲以第五讲为前提,探究了热辐射理论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即关于规范正常能谱中能量分布的通用函数的建立。第七讲和第八讲进入动力学领域。在第七讲中,普朗克首先
阐述最小作用量原理,然后详述该原理如何应用于个案。第八讲开始步入一个更为浩瀚的领域——相对论。普朗
克从相对论的发展史出发,结合实例讲述了相对论的理论构建。
读书笔记
本来是想看不懂理论物理来看看这本书,没想到普朗克讲的我更看不懂……公式都知道,理解上却完全不行。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同时安利了普朗克,原来量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世界图景,都是普朗克提出来的。
先说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因为李永乐老师,哈哈哈哈哈。这本书虽然短,但88%我都没看懂,就像看天书似
的,除了公式以外他说人话的时候,我没理解错的话,普朗克正是希望拓宽物理的边界,特别是他说的那个概念:
(我的叙述仅为个人理解)物理观测到的数据是大体的平均数据,量子微观观测到的数据在不同的微量空间中,
彼此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推翻稳定的公式,有可能证明了无序,但无需因此反对量子力学。
目录分析
3
中译者序言
1
4
英译版献词
第一讲概述:
可逆与不可逆
2
5
第二讲稀溶液
的热力学平衡

第三讲原子论
第四讲单原子
气体的状态方

1
第五讲热辐
射——电动力
学理论

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康复专题!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吴爱荣,韦翠翠,邱雪寒,周伟,颜芳,施K#(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康复科,上海201619)[专家简介]吴爱荣,本科,主管护师。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康复病区护士长。

国际造口治疗师,上海市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肢残协会脊髓损伤康复委员会顾问,全国脊髓损伤者关爱联盟专家委员。

2017&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康复护士,2016 — 2017年度上海市残联十佳岗位能手。

2019年获得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参编著作2本,获得专利1项,在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

[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自我管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8 —12月该院收治的胸段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一5月收治的胸段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的健康宣教方式。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神经源性肠道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大便控制情况、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W ex n er便秘评分为(16. 44 ±6. 79)分,腹胀占20. 0%(5/25),便秘占32. 0%(8/25),药物依赖占28. 09 (7/25),排便时间为(10. 52 ±8. 35) m in。

对照组患者干预后W exner便秘评分为(21. 22± 6. 36)分,腹胀占47. 89 (11/23),便秘占60. 9 9 (14/23),药物依赖占39. 19 (9/23),排便时间为(15. 91±9.89)m in。

物理治疗学一结构导图

物理治疗学一结构导图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物理治疗学(PT)范畴运动治疗理疗手法疗法物理治疗师(PT)二运动治疗范畴(一)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1主动运动随意运动助力运动抗阻力运动2 主动助力运动机械练习悬吊练习(二)增强肌力训练的方法肌肉收缩方式等长收缩等张收缩是否施加阻力抗阻力运动等张性运动等长性运动等速性运动非抗阻力运动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徒手助力运动悬吊助力运动抗阻力运动(三)牵伸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牵伸(stretching)定义:牵引(traction)定义:牵伸方式手法牵伸机械牵伸自我牵伸牵拉方式:主动抑制(四)基于神经生理法则的治疗技术主要为神经发育疗法(NDT)典型的技术代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这些技术共同特点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治疗顺序治疗方法工作方式(五)基于运动控制理论的治疗技术1 运动再学习治疗(MPR)2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CIMT)(六)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与方法1放松性运动2 耐力性运动三物理因子范畴(一)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其他直流电疗法静电疗法(二)光疗法红外光线疗法蓝紫光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三)超声波疗法(四)磁疗法(五)水疗法(六)生物反馈疗法(七)牵引疗法(八)其他物理因子方法石蜡疗法低温疗法压力疗法四手法疗法第二节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一运动治疗的作用(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二)增强心肺功能(三)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六)调节精神和心理二物理因子治疗作用(一)物理因子对人体作用的特点1共同性生理学作用治疗作用2 特异性(一)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消炎作用镇痛作用抗菌作用镇静与催眠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消散粘连加速伤口愈加速骨痂形成第三节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一物理治疗学发展简史(一)物理治疗学的形成西方物理治疗的起源东方物理治疗的形成(二)现代物理治疗学发展二物理治疗学现状及发展前景被重视的原因老年人口及老年病患者增多工伤、交通事故增多慢性病患者增多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转变三物理治疗师的培养(一)国外对物理治疗师的培养现代康复医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1 相应国际组织国际物理治疗联盟(WCPT)国际作业治疗联盟(WFOT)2 部分国家治疗师培训美国:20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学分制日本:1963年(二)国内物理治疗师的培养探索阶段:1983——1988起步阶段:1989——2000发展阶段:2001——现在(三)物理治疗师学术团队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第一节概述定义内容一关节活动基础(一)关节的构成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辅助结构关节盘关节盂缘滑膜皱襞(二)关节的类型1 按运动分不动关节少动关节活动关节2 按运动轴心分单轴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多轴关节球窝关节杵状关节平面关节(三)关节的运动1 运动轴单轴运动:只有屈伸运动双轴运动:屈伸运动、内收、外展三轴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转2 运动平面矢状面:屈伸冠状面:内收、外展水平面:旋转3运动方向屈伸运动内收外展运动旋转运动环转运动4 关节活动的类型主动关节活动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被动关节活动5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及影响因素:二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一)生理因素拮抗肌的张力软组织相接触关节的韧带张力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骨组织的限制(二)病理因素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痉挛肌力降低关节本身病变三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技术与方法(一)主动运动1适应症与禁忌症2 设备与用具3 操作方法与步骤4注意事项(二)主动助力运动 1 器械练习2 轮滑练习3 适应症与禁忌症4 设备与用具5 操作方法与步骤6 注意事项(三)被动运动徒手被动关节活动训练1 适应症与禁忌症2 设备与用具3 操作方法与步骤4 注意事项机械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1 适应症与禁忌症2 设备与用具3 操作方法与步骤4 注意事项(四)持续被动运动(CPM)1 作用机制2具体实施方法仪器设备操作程序3应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五)肌肉牵伸技术(六)关节松动技术(七)牵引疗法四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一)适应症1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2主动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3特殊情况(二)禁忌症五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注意关节的结构早期活动全范围活动与肌肉牵伸结合六制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一)制动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二)关节挛缩先天挛缩后天挛缩皮肤性挛缩结缔组织性挛缩肌源性挛缩神经源性挛缩反射性挛缩痉挛性挛缩迟缓性挛缩第二节上肢关节活动技术一肩部(一)解剖学概要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喙锁关节肩峰下关节肩胸关节(二)运动学概要1 盂肱关节前屈:90°后伸:40°~60°外展:完全内旋时60°外旋90°主动90°被动120°2肩锁关节:上提、外展、旋转3胸锁关节4肩峰下关节5肩胸关节6肩带运动提肩、降肩前突、后缩肩带的向上-前-后运动内旋、外旋(三)关节活动技术1 被动活动技术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后缩肩关节外展肩关节水平外展、内收肩关节内外旋肩胛骨被动活动2 主动助力运动技术悬吊体操棒肩梯训练3主动活动技术二肘关节(一)解剖学概要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二)运动学概要肘关节屈伸运动桡尺联合运动范围:145°(三)关节活动技术1 被动活动技术肘关节屈曲和伸展前臂旋转2主动助力活动技术3 主动活动技术三腕关节(一)解剖学概要桡腕关节腕中关节腕掌关节(二)运动学概要桡腕关节腕中关节腕掌关节腕的运动和轴(三)关节活动技术被动活动技术主动活动技术四手部关节(一)解剖学概要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二)运动学概要掌指关节:90拇指掌指关节:屈:45~60过伸:0°~20°近侧和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屈120°远侧:屈90°近远侧过伸0°(二)关节活动技术被动关节活动技术掌指间关节活动指骨间关节活动主动活动技术第三节下肢关节活动技术一髋关节(一)解剖学概要:球窝关节(二)运动学概要1 运动轴屈伸:轴是水平冠状位收展:站立时是水平矢状位旋转:站立时是垂直位股骨解剖轴和机械轴2 正常运动范围(二)关节活动技术1被动活动技术:髋关节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2 主动助力活动技术髋关节屈曲训练髋关节内收、外展训练3 主动活动技术二膝关节(一)解剖学概要:复合关节(二)运动学概要1膝关节运动屈伸运动轴轴旋转膝关节的终末旋转2半月板运动3 副韧带作用4交叉韧带作用5关节囊(三)关节活动技术被动活动技术主动活动技术主动助力活动技术三踝及足关节(一)解剖学概要:踝足和足趾是一个有34个关节的复合体1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1)运动轴(三向轴)(2)踝关节运动背屈0~30趾屈2 足部关节距下关节跗横关节跗跖关节跗跖关节和跖骨间关节3 踝关节和足的附加运动(二)关节活动技术1 被动活动技术踝关节背屈踝关机跖屈踝关节内、外翻跗横关节旋转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2 主动助力活动技术踝关节屈伸训练器踝关节内、外翻训练器3 主动活动技术第四节躯干活动技术一解剖学概要(一)前椎骨联结结构1 构成:椎体、椎间盘、纵韧带2 髓核3 纵韧带4 椎间盘的压力(二)后椎骨联结结构1 关节突关节2 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3 耦联运动(三)颈段1 寰枕关节2 寰枢关节3关节突关节(四)胸段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五)腰段腰椎骶椎关节二躯干活的技术(一)颈部活动技术被动活动技术主动活动技术(二)腰部活动技术被动活动技术主动活动技术第三章体位转移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与分类1 体位转移(Transfer):2 分类独立转移辅助转移被动转移二基本原则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辅助转移的基本原则被动转移的基本原则三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第二节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一床上活动(一)床上翻身 1 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2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二)床上卧位移动(三)由卧位到床边坐位 1 独立从健侧坐起2 独立从患侧坐起3 治疗师辅助下坐起(四)由床边坐位到卧位1 独立从患侧躺下2 独立从健侧躺下3 治疗师辅助躺下二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一)独立转移1 由坐位到立位的转移2 由立位到坐位的转移(二)辅助转移1由坐位到立位的转移2 由立位到坐位的转移三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1 由床到轮椅的独立转移2 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1方法2四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1 由轮椅到坐厕的独立转移2 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五进出浴缸1 坐位独立进出浴缸2 辅助下由坐位进出浴缸六被动转移技术(一)人工搬运标准式或椅式搬运法穿臂搬运法(二)机械搬运1 定义2作用及目的3 常用升降机的种类和使用方法4 利用升降机被动转移患者的方法第三节四肢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一脊髓不同平面的特点1 C4及C4以上的损伤:被动转移技术2 C5完全性脊髓损伤: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不能独立翻身、坐起、床到轮椅等活动3 C6完全性脊髓损伤:生活能部分自理4 C7~T2完全性脊髓损伤: 生活基本能自理,在轮椅上能独立活动,能在床上活动和进行各种转移活动5 T3以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完全正常、呼吸正常,活基本能自理,能轻易完成床上翻身、床椅转移二床上翻身活动1 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的翻身动作2 四肢瘫患者在辅助下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的翻身动作三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一)由仰卧位坐起1 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的方法2 C6完全性损伤患者利用吊环由仰卧位坐起的方法(二)由坐位躺下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的方法四床上直腿移动1 支撑向前方移动2 支撑向侧方移动五不同平面之间移动原则1 一人转移四肢瘫患者(床到轮椅之间的转移)2 由轮椅到椅的辅助转移3 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4 辅助下有轮椅到浴缸的侧面转移六被动转移技术(本章第二节六)第四节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一床上翻身活动及直腿移动二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独立由仰卧位坐起独立由坐位躺下三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一)床与轮椅之间的独立转移1 从轮椅到床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2 从床到轮椅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3 从轮椅到床的侧方平行转移(左侧身体靠床)4 从轮椅到床的正面转移5 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行转移6 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后方转移7 利用上方吊环由轮椅向床的转移(左侧身体靠床)(二)轮椅与椅之间的独立转移1 由轮椅向椅的成角转移2 由并列的轮椅到椅的转移3 利用滑板由轮椅到椅的侧方转移4 由轮椅到椅的正面转移(三)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先决条件:1 独立由轮椅到坐厕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2 独立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3 独立由轮椅到坐厕的后方转移4 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四)轮椅与浴缸之间的转移(C7及以下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1 独立由轮椅到浴缸的一端转移a2 独立由轮椅到浴缸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3 辅助下由轮椅到浴缸的侧面转移(五)轮椅到地板之间的转移(T11完全损伤患者的转移)1 独立由轮椅到地板的转移2 独立由地板到轮椅之间的转移四坐轮椅上下马路台阶的训练1 坐轮椅上下马路台阶2 坐轮椅向后退下马路台阶五被动转移技术(参阅本章第二节六)第五节脑瘫患儿的体位转移技术一卧坐跪位的体位转移技术(一)从卧位坐起(二)从坐位站起(三)从跪位站起二脑瘫患儿的抱法(一)基本原则 1 保持良肢位2 避免异常姿势反射3 注意控制头部(二)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扶抱方法1 高张型(痉挛型)患儿的抱法2 低张型(软瘫型)患儿的抱法第四章肌肉牵伸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与分类(一)牵伸(stretching):(二)分类: 1 牵伸力量来源分2 牵伸肌群分3 牵伸强度分4 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方式分5 牵伸时间分6 牵伸部位分二软组织牵伸的解剖生理基础(一)骨骼肌1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2骨骼肌的收缩方式;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向心收缩离心收缩3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因素(二)肌腱与周围组织肌腱关节囊(三)肌梭与腱器官肌梭腱器官三牵伸的作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调整肌张力,提高肌肉兴奋性防止粘连,缓解疼痛预防软组织损伤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一)挛缩定义及常见病因1 挛缩(contracture):2 常见病因皮肤组织挛缩肌源性挛缩结缔组织挛缩神经源性挛缩(二)软组织挛缩的类型1 静力性挛缩2瘢痕粘连3纤维性粘连4 不可逆性挛缩5 假性静力性挛缩五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一)被动牵伸手法牵伸机械牵伸自我牵伸(二)主动抑制 1 收缩——放松法2 收缩——方松——收缩法3 拮抗肌收缩法(三)其他有助于牵伸技术的方法1 冷热疗法2 手法按摩3 夹板和支具六肌肉牵伸程序(一)牵伸前的评估(二)选择牵伸方法(三)牵伸技术参数 1 患者体位2 牵伸方向3 牵伸强度4 牵伸时间七临床应用(一)适应证(二)禁忌症(三)注意事项第二节上肢肌肉牵伸技术一肩部肌肉(一)徒手被动牵伸 1 肩关节牵伸2 肩关节后伸3 肩关节外展4 肩关节内旋5 肩关节外旋6 肩关节水平外展7 增加肩胛骨的活动(二)自我牵伸 1 长轴牵伸2 分离牵伸3 增加肩前屈4 增加肩后伸5 增加肩外展6增加肩旋转7增加肩胛骨活动二肘部活动(一)被动徒手牵伸 1 肘关节伸直2 肘关节屈曲3 前臂旋前和旋后(二)自我牵伸1增加屈肘活动范围2 增加伸肘活动范围3 增加旋前或旋后活动范围三腕及手部肌肉(一)被动徒手牵伸 1 腕关节伸展2 腕关节屈曲3 腕关节桡侧偏4 腕关节尺侧偏5 指关节伸展6 指关节屈曲(二)自我牵伸 1 增加屈腕活动范围2 增加伸腕活动范围3增加桡侧、尺侧偏活动范围4 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5 增加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第三节下肢肌肉牵伸技术一髋部肌肉(一)被动徒手牵伸1 屈膝时髋关节屈曲2 伸膝时髋关节屈曲3 髋关节后伸4 伸髋伴屈膝5 髋关节外展6 髋关节内收7 髋关节外旋8 髋关节内旋(二)自我牵伸1 增加屈髋活动范围2 增加伸髋活动范围3 增加交叉伸屈髋活动范围4 增加髋内收、外展活动范围二膝部肌肉(一)被动徒手牵手1 膝关节屈曲2 膝关节伸直(二)自我牵伸1 增加伸膝活动范围2 增加屈膝活动范围三踝与足部肌肉(一)被动徒手牵手1 踝关节背伸2 踝关节跖屈3 踝关节内翻4 踝关节外翻5 足趾屈伸(二)自我牵伸第四节脊柱肌肉牵伸技术一颈部肌肉牵伸技术(一)徒手被动牵伸 1 颈椎前屈2 颈椎后伸3 颈椎侧屈(二)自我牵伸 1 颈椎后伸肌群牵伸2 颈椎前屈肌群牵伸3 颈椎侧屈肌群牵伸二腰部肌肉牵伸技术(一)徒手被动牵伸 1 腰椎后伸2 腰椎前屈3 腰椎侧屈(二)自我牵伸 1 腰椎后伸肌群牵伸2 腰椎前屈肌群牵伸3 腰椎侧屈肌群牵伸第五章关节松动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一)关节松动技术(joint mobilization):(二)手法操作的基本运动1 生理运动2 附属运动3 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的关系(三)治疗平面(四)关节松动技术与我国传统医学手法的区别1 西方按摩术2 西方推拿术二手法等级(一)分级标准(二)手法等级选择三治疗作用1 缓解疼痛2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3 增加本体反馈四临床应用1 适应症2 禁忌症五操作程序(一)患者体位(二)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三)治疗前评估(四)手法应用技巧 1 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2 手法操作的幅度3 手法操作的强度4 治疗的时间5 治疗反应第二节脊柱关节松动技术一颈椎关节(一)运动学概要1 生理运动2 附属运动(二)手法操作要领1 分离牵引2 旋转摆动3 侧屈摆动4 后伸摆动5 垂直按压棘突6 垂直按压横突7 垂直松动颈椎关节二胸椎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操作要领1 垂直按压棘突2 侧方推棘突3 垂直按压横突4 旋转摆动三腰椎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操作要领1 垂直按压棘突2 侧方推棘突3 垂直按压横突4 旋转摆动第三节上肢关节松动技术一肩部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操作要领 1 分离牵引2 长轴牵引3 上下滑动4 外展向足侧滑动5 前后向滑动6 后前向滑动7 外展摆动8 侧方滑动9 水平内收摆动10 后前向转动11 内旋摆动12 外旋摆动13 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手法二肘部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肱尺关节操作要领1 分离牵引2 长轴牵引3 侧方滑动4 屈肘摆动5 伸肘摆动(三)肱桡关节操作要领 1 分离牵引2 长轴牵引3 侧方摆动(四)桡尺近端关节 1 长轴牵引2 前后向滑动3 后前向滑动4 前臂转动三腕部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桡尺远端关节操作要领 1 前后向滑动2 后前向滑动(三)桡腕关节操作要领 1 分离牵引2 前后向滑动3 后前向滑动4 尺侧滑动5 桡侧滑动6 旋转摆动(四)腕骨间关节松动手法 1 前后向滑动2 后前向滑动四手部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操作要领 1 腕掌关节长轴牵引2 掌骨间关节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3 掌指关节分离牵引4 掌指关节长轴牵引5 掌指关节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6 掌指关节侧方滑动7 掌指关节旋转摆动8 拇指腕掌关节长轴牵引9 拇指腕掌关节前后向滑动10 拇指腕掌关节后前向滑动11 拇指腕掌关节尺侧滑动12 拇指腕掌关节桡侧滑动13 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四手部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操作要领1 腕掌关节长轴牵引2 掌骨间关节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3 掌指关节分离牵引4 掌指关节长轴牵引5 掌指关节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6 掌指关节侧方滑动7 掌指关节旋转摆动8 拇指腕掌关节长轴牵引9 拇指腕掌关节前后向滑动10 拇指腕掌关节后前向滑动11 拇指腕掌关节尺侧滑动12 拇指腕掌关节桡侧滑动13 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第四节下肢关节松动技术一髋部结构(一)运动学概要(二)关节松动手法 1 长轴牵引2 分离牵引3 前后向滑动4 后前向滑动5 屈曲摆动6 旋转摆动7 内收内旋摆动8 外展外旋摆动二膝部结构(一)运动学概要(二)股胫关节操作要领 1 长轴牵引2 前后向滑动3 后前向滑动4 侧方滑动5 伸膝摆动6 旋转摆动(三)髌股关节操作要领 1 分离牵引2 侧方滑动3 上下滑动(四)上胫膝关节操作要领 1 前后向滑动2 后前向滑动三踝部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下胫膝关节操作要领: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三)胫距关节操作要领 1 分离牵引2 前后向滑动3 后前向滑动4 向内侧滑动5 向外侧滑动6 屈伸摆动7 翻转摆动(四)距下关节 1 分离牵引2 前后向滑动3 后前向滑动4 侧方滑动5 屈曲摆动6 翻转摆动(五)跗股间关节 1 上下滑动旋转摆动四足部关节(一)运动学概要(二)操作手法1 跖骨间关节的上下滑动2 跖趾关节上下滑动3 趾骨间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旋转摆动第六章肌力训练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一)肌肉生理学概念1 肌力2 肌肉耐力3 肌肉长度——张力关系4 向心性收缩5 离心性收缩(二)肌肉运动学概念1 助力训练2 主动训练3 抗阻训练4 悬吊训练5 等长训练6 等张训练7 等速训练二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2 肌肉的初长度3 肌纤维的类型4 肌肉的募集5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关系6 肌肉收缩方式及收缩速度7 年龄和性别8 心里因素三肌力下降的常见原因1 神经系统疾病2 失用性肌肉萎缩3 肌源性疾病4 年龄增加四肌力训练的目的和种类(一)肌力训练的目的1 增强肌力2 增强肌肉耐力3 为其他相关训练做准备(二)肌力训练方法分类1 按照训练目的分2 按照肌力大小分3 按照肌肉收缩方式分第二节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与临床应用一基本原则(一)抗阻训练原则(二)超量恢复原则(三)注意事项二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一)传递神经冲动训练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二)助力训练 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徒手辅助主动训练滑面上辅助主动训练滑车重锤的主动训练浮力辅助主动训练(三)悬吊训练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四)主动训练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五)抗阻力训练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徒手抗阻力主动训练重锤与滑车抗阻力主动训练弹簧抗阻力主动训练摩擦阻力抗阻主动训练水中抗阻力主动训练(六)等长训练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tens”方法多角度等长训练训练形式(七)等张训练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等张训练的基本方法渐进性抗阻训练法向心训练和离心训练(八)短暂最大负荷练习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九)等速训练 1 适用范围2 训练方法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短弧等速肌力训练(十)其他训练方式 1 震动力量训练2 核心力量训练三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 1 安全性2 有效性3 实用化4 个体化四临床应用 1 适应症2 禁忌症3 注意事项第三节增强上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一解剖学概要(一)肩部肌群 1 三角肌2 冈上肌3 冈下肌4 小圆肌5 大圆肌6 肩胛下肌7 喙肱肌(二)肘部和前臂肌群 1 肱二头肌2 肱肌3 肱三头肌4 旋前圆肌5 旋前方肌6 旋后肌(三)腕部及手部肌群 1 前臂肌群屈腕肌群伸腕肌群2 手部肌群手的外在肌手的内在肌二运动学概要(一)肩部肌群(二)肘部和前臂肌群(三)腕部及手部肌群三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法(一)增强肩部肌群肌力技术1 增强肩前屈肌群肌力2 增强肩外展外旋肌群肌力3 增强肩后伸肌群肌力4 增加肩内收肌群的肌力5 增加肩内旋肌群肌力6 增加肩外旋肌群肌力(二)增强肘部及前臂肌群肌力技术1 增强屈肘肌群肌力2 增强伸肘肌群肌力3 增强前臂旋前或旋后肌群肌力(三)增强腕及手部肌群肌力技术1 增加屈腕肌群肌力2 增加伸腕肌群肌力3 增加腕桡侧偏或尺侧偏肌群肌力4 增强屈掌指关节肌群肌力5 增强对掌肌群肌力6 增强屈指肌群肌力。

必修五 unit 思维导图解构First Aid for BurnsPPT教案

必修五 unit 思维导图解构First Aid for BurnsPPT教案
第19页/共21页
21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1页/共21页
1. RReemmoovve clothing using scissors if necessary. 2. CCeooooll burns with cool water for 10 minutes. 3. PPlalaccee cool, clean, wet cloths on burns. 4. DDrry the burned area gently. 5. CyCoovveer the burned area with a dry, clean
➢Little or no
if
are
.
What to do when injured?
第12页/共21页
Remov eclothin
g
Get
victi m
Cool
burn s
Cover
bandage
cPlolathcse
Dry
burned area
第13页/共21页
Practise the 6 steps about first aid for burns
第18页共21页searchmuchinformationyoucanaboutfirstaid第19页共21页21第20页共21页感谢您的观看
必修五 unit 思维导图解构First Aid for Burns
会计学
1
What happened to my finger?
fi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r scissors
第10页/共21页
Types
first degree burns
second degree bur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