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程图绘制

合集下载

注塑模具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模具设计1、塑件制品分析(1)明确设计要求图1—1为塑件的二维工程图图1—1图1—1该产品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有一定的配合精度要求。

(2)明确产品的批量该产品批量不大,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结构,浇口形式采用侧浇口,(3)计算产品的体积和质量使用UG软件画出三维实体图,软件自动机算出所画图形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塑件的体积V塑=13.85cm3塑件的质量M塑=ρV塑=1.04×13.85=14.4g式中ρ---塑料的密度,g/cm3.流道凝料的质量m2还是个未知数,可按塑件质量的0.6倍来估算。

浇注系统的质量M浇=ρV浇=8.6g浇注系统的体积V浇=8.30cm3.故V总= 2×V塑+V浇= 2×13.85cm3 +8.30cm3.= 36cm3 M总=2×M塑+M浇=2×14.4g+8.6g= 43g2.注塑机的确定选择注射机型号 XS—ZY—250主要技术规格如下:螺杆直径:65mm注射容量:250cm3注射压力:1300MPa锁模力:1800kN最大注射面积:500cm3模具厚度:最大350mm最小250mm模板行程:350mm喷嘴:球半径 18mm孔直径4m定位孔直径:125mm顶出:两侧孔径 40mm两侧孔距 280mm3.浇注系统的设计(1)主流道形式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从接触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未知的塑料流动通道,起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且有顺序的填充到型腔中,并在填充和凝固过程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各个部位,已获得组织机密、外形清晰地塑件。

浇注系统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凝料系统。

考虑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适应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尽量减少塑料熔体的热量和压力损失、避免熔料直冲细小型芯、便于修正和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便于减少塑料损失和减小模具尺寸等。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R 2= R 1+(1~2)㎜ D=d+(0.5~1)㎜.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R=20㎜, 取主流道小端直径D =Φ5㎜, 球面配合高度h=3-5mm 取h=4 mm主流道长度 有标准模架结合该模具的结构,取L=85mm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斜度为1°~3°d—喷嘴直径 1~5.00+=d d 40=d 5=d2o=α R=10(2)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在多型腔模具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起连接主浇道和浇口的作用。

模具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看完都会了!

模具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看完都会了!

模具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看完都会了!模具零件图的画法⑴ 图形的绘制方法。

图形的绘制方法虽依各人习惯而不尽相同,以下的观点及建议,可供参考。

① 图形的不绘条件。

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反映零件的构造,为加工该零件提供图示说明。

一切非标准件、或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

以图1-75冲孔落料级进模为例,下模座20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要在其上面加工漏料孔、螺钉过孔及销钉孔,因此要画零件图;导柱、导套及螺钉销钉等零件是标准件也不需进一步加工,因此可以不画零件图。

② 零件图的视图布置。

为保证绘制零件图的正确性,建议按装配位置画零件图,但轴类零件按加工位置(一般轴心线为水平布置)。

以图1-75所示的凹模18为例,装配图中该零件的主视图反映了厚度方向的结构,俯视图则为原平面内的结构情况,如图1-76所示,在绘该凹模18的零件图时,建议就按装配图上的状态来布置零件图的视图。

实践证明: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投影关系绘制的错误。

③ 零件图的绘制步骤。

绘制模具装配图后,应对照装配图来拆画零件图。

推荐绘制步骤如下:绘制零件图时,尺寸线可先引出,相关尺寸后标注。

图1-75所示,模具可分为工作零件、辅助构件及其他零件三大部分。

在画零件图时,绘制的顺序一般采用“工作零件优先,由下至上”的步骤进行。

如图1-75所示,凹模18是工作零件可以首先画出,如图1-76所示,图1-76 凹模零件图绘完凹模18后,对照装配图,卸料板17与凹模18相关,其内孔与凹模洞口完全一致,内孔尺寸应比凹模洞口单边大出0.5mm,根据这一关系画出卸料板17,如图1-85所示;接下来再画冲孔凸模11、 13 及落料凸模7(如图1-80所示);然后画凸模固定板10,如图1-77所示,再对照模具装配图画出垫板9(图1-78)和上模座1(图1-91)。

在画上模部分的零件图时,应注意经过上模座1、上垫板9、冲孔凸模固定板10及凹模18等模板上的螺钉、销钉孔的位置应一致。

模具CAD、CAM

模具CAD、CAM

1-1模具CAD/CAM的基本概念模具CAD/CAM现阶段应该指广义的计算机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一般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等内容。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是以现代计算力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为手段的工程分析技术,对未来模具的工作状态和运行行为进行模拟,从而及早发现设计缺陷,是实现模具优化的主要支持模块。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是指根据产品设计阶段给出的信息,人机交互或自动地完成产品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过程的设计。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是以软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的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

1-2模具CAD/CAM系统的组成一个完善的CAD/CAM系统应具有的7大功能:快速数字计算及图形处理功能、几何建模功能、处理数控加工信息功能、大量数据和知识的存储及快速检索与操作功能、人机交互通信功能、输入和输出信息及图形功能、工程分析功能等。

模具CAD/CAM系统的运行环境由硬件、软件和人三大部分组成。

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广义上讲硬件还包括用于数控加工的机械设备和机床等。

硬件是CAD/CAM系统运行的基础。

软件是CAD/CAM系统的核心,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模具CAD/CAM系统的硬件主要由计算机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设备和自动化生产装备等组成。

由专门的输入及输出设备来处理图形的交互输入与输出问题,是CAD/CAM系统与一般计算机系统的明显区别。

根据CAD/CAM系统的运行环境,所用计算机的类型、规模和性能等级,可归纳为主机系统、小型成套系统、分布式工程工作站系统和微型机系统四种配置形式。

主机是CAD/CAM系统的硬件核心,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储器[简称内存]组成。

模具工程图的绘制和参考图纸

模具工程图的绘制和参考图纸

弹簧窝座及圆 柱螺旋压缩弹
簧的画法
直径尺寸大小 不同的各组孔
的画法
习惯采用简画画法画弹簧,用双点划线表示,当弹簧个 数较多时,在俯视图中可只画一个弹簧,其余只画窝座
直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各组孔可用涂色、符号、阴影线区 别。
项目实施:灯座的装配图、零件图
图12-1 灯座模具装配图
图12-2 脱浇口板
图12-3 定模板
图12-4 浇口套 图12-5 限位杆
图12-8 滑块
思考与练习:
计算下图所示塑件成型模具的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
自学注射模装配与试模
1、推出机构的装配与加工 2、浇口套的装配 3、成型零件的装配 4、侧抽芯机构的装配
模具零件的整体加工,分切后成对或成组使用的零件,只要 分切后各部分形状相同,则视为一个零件,编一个图样代号, 绘在一张图样上,以利于加工和管理。
模个零件的整体加工,分切后尺寸不同的零件,也可绘在一 张图样上,但应用引出线标明不同的代号,并用表格列出代号 、数量及重量。
所有的加工表面都应注明表面粗糙度等级。一般地零件表面 粗糙度等级可根据对各个表面工作要求及精度等级来决定。
绘制模具零件图的要求
技术条件
凡是图样或符号不便于表示,而在制造时又必须保证的条件 和要求都应注明在技术条件中。它的内容随着不同的零件、不 同的要求、不同的加工方法而不同。其中主要应注明:
1、对材质的要求。如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表面所应达到的 硬度等。
2、表面处理,表面涂层以及表面修饰(如锐边倒钝、清砂 )等要求。
模具装配图 的绘图要求
1、用主视图和俯视图表示模具结构。主视图上尽可能将模具 的所有零件画出,或采用全剖视或阶梯剖视。
2、在剖视图中所剖切到的凸模和顶件块等旋转体时,其剖面 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 画剖面线。

模具设计图画法

模具设计图画法

四、模具图纸的绘制模具测绘完毕后要把测绘的零件图与装配草图进展整理, 绘制出正规的总装配图与零件图。

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 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构造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 还有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穿插、螺销钉作图比例失真, 漏线条等错误屡见不鲜。

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 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

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 这些错误均可防止。

1. 装配图的画法:绘制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是要反映模具的根本构造, 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 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

从这个目的出发, 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到达的最起码要求一是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

不管哪个模具零件, 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二是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它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

在模具装配图中, 除了有足够的说明模具构造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表等外, 还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

现将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做一总结, 具体如下:〔1〕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1)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GB14689—1993〕2)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尽量以1: 1绘图, 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比例缩放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2〕模具设计绘图顺序1)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 先里后外, 由上而下, 即先绘制制件的零件图、凸模、凹模。

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翻开〞上〔定〕模, 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翻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 绘制俯视图。

主、俯视图一一对应画出。

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 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翻开〞定模看动模局部的构造。

〔3〕模具装配图主视图要求1〕在画主视图前, 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 然后选用适宜的比例作图。

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的空白, 不要画得“顶天立地〞, 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

模具加工QC工程图

模具加工QC工程图

制定日期: 記錄
反應計劃
工作日報表
返修/特採/重工
半成品檢驗總表 工作日報表
返修/特採/重工 返修/特採/重工
工作日報表
返修/特採/重工
工作日報表 半成品檢驗總表
返修/特採/重工
工作日報表
返修/特採/重工
工作日報表
返修/特採/重工
工作日報表
1. 成品檢驗報告 2.成品檢驗總表
返修/特採/重工
出貨單
順組
工具/設備 卡尺
2 備料加工 備料組
銑床 CNC,卡尺
3 半成品檢驗 品管 4 熱處理/超冷 外包商 5 粗磨加工 備料組
卡尺 大水磨 分厘卡
6 粗割加工
線割
線割機
7 精磨加工 備料組 8 半成品檢驗 備料組
9 精修加工
線割
10 放電加工 研磨組 11 掃邊加工 研磨組
放電機操作規範 1.成型研磨作業規範 2. 研磨機操作規範
製程終檢管制程序
出貨管理程序 出貨管理程序
檢驗頻率 每批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PCS 每批 每批
檢驗方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測量 目視 目視
尺寸、光潔度 尺寸、光潔度
尺寸 數量、標識 品名,規格,數量
製表:
管制標準 進料檢驗規範 1. 水磨機操作規範 2. CNC操作規範 製程終檢管制程序 委外加工作業規範 水磨機操作規範 C程式操作規範 2. 線切割操作規範 水磨機操作規範 製程終檢管制程序 C程式操作規範 2. 線切割操作規範
大水磨 分厘卡 高度規、分厘卡

模具图面绘制标准

模具图面绘制标准

模具图面绘制标准一、图面管理规范1、图面要求:视图配置以表达清楚为原则,一般有三个方向视图:1)工程图作为主视图(包括尺寸标注、零件代号,局部视图等),注意表达清楚所有零件,并编上零件代号,同一零件用同一代号表示,以免混淆(各零件画法见下表)。

2)在主视图下方绘制俯视图,用以表示模板厚度及避位深度等在主视图上无法表示的形状尺寸;3)如有在主视图或俯视图上未能表达清楚的零件,可用侧视图表示。

(主视图表3)材质:注明该模板的材质。

4)模板名称:注明该模板的中文名称。

5)图号:注明第几块模板和该工程模板总数,中间用“/”分隔(例:1/6)。

6)规格:注明该模板的规格尺寸(长*宽*厚)。

7)热处理硬度HRC:注明该模板的热处理等级。

8)单位:注明本图的尺寸单位,一般采用毫米(mm)表示。

9)设计:原始设计绘图者签名,电脑输入,汉字表示。

10)审核:审核者签名,一般为课级以上或其指定授权人。

11)制作人:模具制作者签名。

12)制作主管:模具课主管检查签名。

13)核准:由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签核。

3、图层要求:0模板外形,零件外形层PART 零件图层DIM 尺寸标注层CENTER 中心线层DASH 虚线层TEXT 文本注解说明层等等二、结构图画法标准1、结构图画法标准原则:结构图图面要能正确、清楚地表达整副模具的主要结构,使整副模具更清晰明了化。

2、标注要求:结构图上应标注以下尺寸:模具总长,总宽,下模高度(包括顶料销),模板厚度,顶料销顶出高度和滑块行程,打板行程,打板高出模面高度等。

3、模板编号:模具结构图上要在正或侧视图上对模板进行编流水号,从“01”开始,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一次排列,编号要求从左到右保持水平,从上到下保持垂直。

三、工程图画法标准1、工程图画法标准原则:工程图图面要能正确、清楚地表达工程的工作内容和经过本工程冲压生产以后工程样品的形状。

并能方便模具的加工、组立及制作。

2、图面要求:1)主视图本工程之可见图元在0层,不可见图元在本工程的虚线层,非本工程可见图元在相对应工程的实线层,不可见图元在相对应工程的虚线层。

Creo 工程图手册 修饰、模板、装配与BOM制作

Creo 工程图手册 修饰、模板、装配与BOM制作

第8章修饰图形CreoCreo>ECAD8.1 螺纹修饰图形在一个孔或者圆柱表面,可以创建修饰螺纹用来替代工程图中的真实螺纹线,插入修饰螺纹的前提是需要知道相关螺纹的大径以及小径参数等。

在轴圆柱表面创建的修饰螺纹,通过三维设计环境下的Ribbon>模型>工程面板>修饰螺纹创建。

在放置面板的按钮上可以选择“简单螺纹”和“标准螺纹”,“简单螺纹”则需要自定义大径和小径以及深度等,而“标准螺纹”则需要在iso螺纹参数表中选择对应的符号与螺纹参数。

这里以创建简单螺纹作为示例。

选择简单螺纹,展开放置面板,选择一个螺纹曲面为外圆面。

图8-1.创建修饰螺纹曲面选择深度值为“盲孔”或者其他选项,选择一个起始端面作为螺纹起始面,并输入一个目标深度值,点击“勾”按钮完成创建。

图8-2.修饰螺纹的深度大径调整创建之后的简单螺纹的效果如图8-3所示,而在工程图中,则会显示如下图8-3右侧的图形。

图8-3.工程图对应效果而在螺纹创建时,选择标准螺纹,和简单螺纹的区别仅在螺纹系列标准和螺纹尺寸上的选择有差别:图8-4.创建ISO螺纹孔创建完成以后的螺纹成图效果还是相同的。

内孔表面创建修饰螺纹的过程和外圆表面类似,而其差别发生在“深度选项”中,起始曲面选择为螺纹起始的曲面,同时不使用盲孔深度,而选择一个曲面作为螺纹终止面以完成创建。

在几何上面直接打孔时,在Creo中可能需要直接打标准螺纹孔的情况,如下图8-5。

Ribbon>模型>工程>孔,开始创建孔。

单击标准螺纹,选择孔的参照定位之后可以选择创建ISO螺纹,并选择螺纹大小,读者还可以创建锥孔螺纹,即管螺纹。

标准螺纹的深度是已经标准化的,当然也可以填写相应的值。

图8-5.螺纹孔参数设置创建完成的效果如图8-6,其工程图效果如图8-6右侧。

图8-6.效果对比8.2 草图修饰修饰功能的另一个大类,即草图修饰。

草图修饰功能用于在草图环境下创建一些线条,这些线条将被引用到工程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模具设计依据书
根据模具设计依据书上要求,充分考虑客户的产品要求及所指定的注塑机参数,逐项填写并确定浇套模具的排位计划。

并确定制品与模具图之间的关联尺寸及确定模胚与主模料的下料清单。

2.总装图
①总装图中的主视图侧视图重点表达结构、府视图重点表达位置、辅助表达结构、从主模面分别表达定模及动模具。

且碰到结构较复杂的动、动定模具可进行分层表达结构细节。

(见下图)
②模具上各零件及分类编号
a.模极从定模固定板到动模固定板从101、102……顺序排布。

b.型腔类零件由定模到动模从201、202、……顺序排布。

c.其它辅助零件从定位圈为起点,按301、302、……顺序排布。

d.标准件和外购件从定位圈固定螺钉为起点,按401、402、……顺序排布。

③顶针、司筒标注
A、用a、b、c……标准不同直径规格的顶针,同直径规格的用下脚1、2、3、……
记别不同位置顶针。

B、用坐标法在图中标明每一支顶针的位置尺寸。

C、司筒高度统一从某平面主分型面为准注明高度,分型面以上为正、分型面以下为
负,以便精确加工。

(实际上采购时,司筒长度不可超过5m/m余量,司筒针长度余量可加大到10mm.
D、顶针总长度可取整数(实际上采购时一般取100、150、200、250、300、350、400)
④运水标识
A、标明每一回路进出口,如:IN1、IN2、……;OUT1、OUT2、……。

B、在总装图角落可用空间线示意回路。

C、每回路转折处标明回路组数。

如CW1、CW2……。

⑤螺钉的标识
A、在模具主视图的螺钉位置上,标示如:8—M10X50(表达8颗M10的螺钉)
⑥其它零配件的标识
支撑柱采用SP、导柱采用GP、行程导柱、采用EGP、复位杆采用RP。

⑦尺寸标注
A、模具图中的X、Y位置尺寸以模具中心为基准、坐标标注。

B、模具图中心须有与制品图相关联的尺寸标注。

C、模具图中心须有与动、定模CNC加工定位尺寸相关联的尺寸标注。

D、模具图中与标准件配合部位,只标注与标准件配合的加工尺寸。

3.加工工序图
在钻顶杆和CNC加工前完成所有模具零件图、线切割斜顶图、铜工加工图、以便加工顶针孔、CNC加工形面、电极。

4.模具零件图
A、各图中零件摆放应与装配图保持一致,即各模板图中主视图一律与装配图中的动模府
视图相对应。

一律取模板的右下角为基准角,这样把每张图纸顺序叠放,也就相当于将模具虚拟组装起来。

B、模具零件图中的Z方向尺寸,以总装图的主平面分型面为基准。

C、对于型腔孔导柱导套孔等有位置要求的孔系,孔间公差的标注为L+0.01。

D、模具中滑动配合选用H7/F6,固定配合选用H7/m6,型腔件间的配合采用H7/K6。

5.所有图纸标题栏,均统一从模具设计资料中调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