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浅谈中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面I 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5 经济危 机 考验 电力行 业发 展 模 式 .
促进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建 设,降低行业能耗 和污 染 ,从 而最终提 高整个电力行业与环境 的协 同度。现在有许多
旷 刚寺 的美 国次贷危机 最终转化为严峻的全球性金融危 电力行业 中的新技术 需要我们去攻 关,为整个 电力行业的可持 久
浅谈 中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同涛 郭 鑫
摘要 :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是电力行业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本文 分析了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作用,并在
此 基础 上论 述 了电力行业可持 续发展 策略 。
关 键 词 : 电力行 业 ; 可持续 发展 ;能源 发展
作者简介 :马同涛 (91 ) 18- ,男,河南郑州人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2 社会 发展 .
随着我国电力装机 不断增加,大量 发电企 业投人运营,电
网规模与 电源规模 不匹配的矛盾 已经凸显 。冰雪灾害对 电网造
可持续发展要 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 量为 目的,与社会 的进 成的损失和破坏 ,迫使我们审视和分析这次灾害的深层 次原因, 步相 适应。如 果社 会不能进步,经济发展所带 来的结果 将是 无 如电源与电网规 划是否配套、电网设计建设标准是否应该提高、 益的,对资源和环境也将是不利的。
济的发展 ,其重 要地位不言 而喻。 电力工业的可持续 , 也是电力工业解 决现存 问题、 硕 果累累, 电网建设 迅 猛发 展,供 用 电事业蒸 蒸 日上 。但 是,
增强竞 争能力、开拓 电力市场 的必 然战 略选 择,它对 于整个社 在取得成绩 的同时我 国电力行业也存在 着一些 问题,这 些问题
未来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战略思考

产业发展未来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战略思考王久玲摘要:人类在未来的文明发展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不是能源资源短缺问题,而是环境容量的制约问题。
能源价格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要着重提高常规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对我国未来电力技术和能源发展方式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能源 效率 电力技术作者简介:王久玲,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能源工业的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能源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电网企业是联系能源供求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研究能源与电力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一)能源资源不会成为制约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从需求角度来看,未来全球经济虽然在中低收入经济体的推动下会加速增长,但因为人口增速放缓和能效加速提高等因素,有效地抑制了一次能源消费的总体增长,预计未来20年的增速由过去20年2.0%下降至1.6%。
同时,非化石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增长,其增速预期可达到一次能源消费的5倍,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降低,其增速也下降至1.4%的低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勘探深入和技术进步,化石能源可开采0992013年 第7期储量在逐年上升,尤其是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的成熟,油气资源储量有望进一步大幅上升。
在过去的30年中,石油储采比从34年增长至54年,天然气从53年增长至56年,煤炭储采比尽管呈现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持在100年以上。
化石能源资源足以支撑未来人类的百年发展。
再则,人类核能利用技术一直在进步,高温气冷堆有较好的成果,核聚变、核融合发电研究也有一定的起步,其所需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们将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
电力行业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电力培训总结与思考

电力行业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电力培训总结与思考电力行业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电力培训总结与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电能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而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行业,则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历史责任。
因此,电力行业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决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电力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电力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推动着行业深度融合、高效协同和优化升级,这必然将促使行业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电力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竞争状况,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
因此,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迎接挑战,制定整体战略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行业的现状1.供需两旺,市场开放迈出新步伐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逐步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模式和多层次的市场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反应供需关系,促进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交易化和减少行政干预,实现供需的平衡,也是电力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合理区分发电、输配电的规范管理,应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局面。
2.能源转型迈向新里程碑,新能源成为发展热点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成为了当前热门话题。
由于其环保、可持续、清洁等特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努力的重要方向。
我国电力产业仍面临许多的瓶颈和阻碍,只有不断地完善新能源行业发展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化、产业化、市场化和量化的发展目标。
3.智慧电网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旨在制定以能源互联网为核心,具有多方面特性,如分布式交易模式、双向能量传送等。
目前,智能电网的应用已经进入到实践中,获取了巨大的成功。
针对智慧电网,我们应该不断推动创新,引入高科技的信息体系,来实现电力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同时,抓住智慧电网时代的机遇,打造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智能化改造,也是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途径

石油
天然气
29.1% 0
3.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政策目标 a. 节约能源/环境保护 b. 能源结构合理化/多样化:增加优质能源的比重 c. 增加国内供应,降低对外依赖程度 d. 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
3.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要点
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 2004 — 2020 年)》(草案)。确定新时期能源战略, 主要有八大要点: 一是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 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056
0.879 0.659 0.613
0.521
0.587 0.361 0.057
4.027
3.953 3.764 0.903
世界平均
0.577
0.370
0.409
0.190
1.546
2.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100% 80%
60%
40%
20%
0% 一次电力
1990 5.1
1995 6.1
1996 5.5
3. 新能源发展政策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共8 章33条,分为总则,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 推广与应用,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法律责任, 附则。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制定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 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利用,依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还规定,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 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能源开 发利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负责本 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 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 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 规定,报国务院批准。通过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秸秆、薪柴、 粪便等,不适用本法。
2020年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20年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叶 雷(国电信息中心,北京 100761)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LECTRIC POWER IN CHINA IN 2020YE Lei(China Electric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761,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principle of pow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he forecasting power demand in 2020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networks,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for power generation are prospected and power development objectives in 2020 are forecas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scale and constitution of installed capacity, the condition of energy and capital needed in power developm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of the pow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policies.KEY WORDS: Power demand;Structure of power sour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s;Forecast摘要: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
论中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面 从 几个 方 面论 述 .正 是 这 种差 异 导 致 了 我 国 提 出 了加 快 建 设 坚 强智 能 电 网 国外 的高 速 发 展 阶 段 已 经结 束 , 而我 国经 济社 会 正 在 快 速 发 展 , 电力 发 展 需 求 方 面 , 阔外 发达 国 家 对 电 力拉 动 有 在 限. 电力 新 增 不 大 而 我 国对 未来 电力 新 的 发 展 提 出 了更 高 的 新 的 挑 战 电 网发 展 阶 段 , 同外 的主 要 发 达 国 家 趋 于 成 熟 , 网 架非 常稳 定 . 国 电 网正 处 于 快 速 发 展 的 阶段 , 要 加 快 电 网 我 既 发 展 . 要 提 高 电 网 的智 能 化 水 平 , 网发 展 的任 务 现 实 而迫 又 电
切。
关 键 词 源 电 网 可 持 续发 展 能
能 源 是 人类 社 会 赖 以 生 存 和发 展 的重 要 物 质 基 础 。 目前 全 球 8 %以 上 能 源 消 费 依 赖 煤 炭 、 油 、 然 气 等 化 石 能 源 , O 石 天 大 量 温 室气 体 排 放 带 来 r气候 变化 等 生 态 问 题 ,严 重 威 胁 人 类 社 会 可 持续 发 展 未 来较 长一 段 时 间 , 界 能 源将 继 续 维 持 世 以化 石 能源 为主 的消 费结 构 解 决 能 源 与 环 境 问 题 是 世 界 各 国面 临 的重 大课 题 我 主要 介 绍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中 围能 源 主 要 特 点 和 面 临 的
一
在 能 源 资 源 分 布特 点方 面 , 国外 发 达 国家 一 些 一 次 能 源 的 消 费 以油 气 为 主 比如 说 美 国油 气 管道 非 常发 达 , 这直 接 可 以把 一 次 能 源 输送 到你 所 需 要 建 电厂 的 位 置 ,分 布 式 能 源 发 展 比较 快 而 我 国 一 次 能源 刚才 也 说 了一 次 能 源 的分 布 很 小 挑 战 第二 . 必须 要 加 快 建 设 坚 强 智 能 电 网 平 衡 . 逆 向 分布 在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展方 面 , 呈 国外 主 要 发 达 同 我国的能源发展的特 点 家风 电 、 阳 能发 电靠 近 负 荷 中 心 。 我 国 太 阳 能 、 能 、 太 而 风 可再 1 源 需 求增 长 迅 猛 能 次能 源 资 源 分 布 与生 产 力 布 局 很 不 均 衡 . 炭 、 能 以 煤 水 生 能 源 具 有 规 模 大 、 布 集 中等 特点 。 此 和 国 外发 达 国家 相 分 因 在 改 积 及 可 大规 模 开 发 利用 的陆 地 风 能 和 太 阳 能 资 源 主要 集 中 在 两 比 . 提 高 能源 利 用 效率 , 善 服 务 质 量 . 极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部 和北 部 地 区 .而 能 源 消费 需 求 主 要 集 中 在 经 济 较 为 发 达 的 等 共 同的 发 展 目标 上 .必 须 要 走 符 合 中 国 国情 的 电 网可 持 续 中东 部 地 区 . 者 的距 离 一 般 都在 1千到 3千 公 里 之 间 可 再 发展 的道 路 两 生 能 源大 规 模 集 约 化 开发 . 目前 主要 是 集 中在 两 北 的 地 区 能 源 资 源 分 布 状 况 要 求 . 电 与 配 电并 重 . 点 在 输 电 。 输 重 高 . 我 国能 源 发 展 面 临 的挑 战 第 一 个 是 能 源 安 全 .这 里 是 能 要 构 建 电 力 “ 速公 路 ” 保 障 大 型 能 源 基地 的 电力 的 高 效 稳 源 总量 不 足 . 应 压 力 长期存 在 从 目前来 看 中 国人 均 资 源 的 定 送 出 . 同时 要加 强 和 完 善 城 市 和 农 村 配 电 网 建 设 ,实 现 方 供 拥 有量 只 占世 界 平均 水 平 的 4 % .人 均 能 源 消 费 不 足 发达 国 便 、 活 、 0 灵 快捷 的 电力 供 应 与 服 务 因此 从 上 面几 个 方 面 我 们 得 到 的 结 论是 必 须 要 建 立 立 足 家 的 四分 之 一 .这种 压力 非 常 大 第 二 对外 依赖 程度 不 断 加 大 . 19 从 9 2年 我 国 由 能 源 平 衡 变 成 赤 字 . 的对 外 依 存 度 出 它 自主 创 新 . 快 建 设 以 特 高 压 电 网为 骨 干 网架 , 级 电 网 协 调 加 各 现到了 20 0 7年 的 时 候 已 经达 到 了 l % 第 i . 国 的 能源 结 发 展 , 有 信 息 化 、 字 化 等 方 面 的 发展 目标 , 是 在 前 期 5 1 我 具 数 这 构 不 合 理 .从 下 面 可 以 看 出 中 国 煤 炭 所 占的 比 重 是 达 到 了 月 2 1日开 的特 大 高 压输 配 电 国际 会 议 上 发 布 的 。 7 .%. O4 远远 高 于世 界 平 均 水 平 2 .% 从 未 来 来 看 以煤 为 主 8 6 2、 强 自身 的 认识 加 的将 长 期 存 在 第 一 . 清 两 个 关 系 第 一 个 是智 能 电 网是 实 现 智 能 化 的 认 中 国 能 源 面 l 的环 境 挑 战 第 二 个 问 题 是 环 境 的 问题 . 环 基础 第 二 . 能 化 是 电 网 发 挥 的重 要 关 键 . 者相 辅 相 成 , 智 两 境 污 染 严重 从 8 0年 代 到 9 0年代 我 同 的酸 雨 分 布 存 在 着 很 此 发 展特 高 压 电 网对 于 建 设 坚 强智 能 电 网 至关 重 要 我 国 同 大 的 面积 . 部 发达 地 区 已基 本 没 有 大 气环 境 的空 问 . 境 压 情决 定 了实 施 “ 特 四大 ” 战 略 . 快 建 设 特 高 压 电 网 . 分 东 环 一 的 加 充 力 日益 突 出 发 挥 持 高 压 等 方 面 2 我 国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压 力不 断增 大 第 二 . 重体 系 . 国 外 的智 能 电 网论 述 来 看 主要 是 配 电 注 从 从 目前 来 看 我 国 二 氧 化 碳 的排 放 量 地 区 世 界 第 二 位 . 增 侧 、 电侧 而 我 国 提 出来 的是 涵 盖 了 所 有 环 节 的 , 输 电 、 变 从 配 量较 大 。 论 是 围家 自身 的 可 持续 发展 要 求 . 是 应 对 国际 社 电 、 电 各环 节 . 无 还 变 是一 个 整 体 的体 系 这 方 面 跟 国外 相 比也 有 会 的舆 论 压 力 都必 须 要 积 极 重 视 并发 展 低 碳经 济应 对 全球 气 很 大 的特 色 后 面是 四个 功 能 . 我们 提 出是 能 够经 济 高效 、 清 候变化 。 洁 环 保 、 明 开放 、 好 互 动 的 现 代 电 网 , 够 有 效 提 高线 路 透 友 能 总 体 来 看 , 国能 源 发 展 中存 在 着 供 不 应 求 、 构 失 衡 、 输 送 能 力 和 电 网 安全 稳 定 水 平 .能 够 实 应 各 类 电 源 与 用 便 我 结 效 率 偏 低 、污 染 严 重 等 突 出 问题 , 因此 把 握 世 界 能 源 发 展 趋 捷 接 入 , 源 精 确 高 效 集 成 、 享 与 利 用 各 类 信 息 , 够 满 足 能 共 能 势 , 动 我 国能 源工 业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路 已经 迫 于 眉 睫 推 用 户 对 电力 供应 开 放 性 和 互 动 性 的 要求 .全 面 提 高 电 力用 r | 二 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质 量 电 网作 为重 要 的 能 源 基 础设 施 , 能 源 运 、 送 和市 场 交 集 配 三 、 后 工作 重 点 以 易 功 能 于一 体 , 能 源优 化 高 效 配 置 的 平 台 . 现 代 综 合 运 输 是 是 第 一 是 加快 特 高 压 交 、 流 后 续 工 程 建 设 目前 8 0丁 伏 直 0 体 系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快 电 网技 术 升 级 . 高 电 网安 全 稳 定 特 高 压 直流 已经 获 得 核 准 正 在 全 面 建设 _ 是 开 展 正 负 1 0 加 提 二 00 水平和能源资源配置能力 已经成为保障安全 、 洁 、 效 、 清 高 可 千 伏 特 高 压 直 流 输 电 、 再 生 能 源 并 网 运 行 、 中/ 散 储 能 可 集 分 持 续 的能 源 和 电 力 供 应 . 对 气候 变化 的重 要 手 段 面 的专 等 重 大关 键 技 术 攻 关 j 是 制 定 统 一规 划 . 立 标 准 规范 四 应 前 建 、 家 讲 到 了应 对 气 候 变 化 和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都 有 了一 些 变 化 . 从 是 加快 智 能 变 电站 、 能 配 电网 、 户信 息 采 集等 重点 T 程 建 智 用 欧洲 包 括 美 国 奥 巴 马智 能 化 已经 成 为 了国 家 智 能 电 网发 展 的 设 五是 试 点 先 行 . 对 各 环 节 重 点 领 域 . 择 条件 好 的地 区 针 选 趋势 。 开 展 市 电工 作 . 快 推 进 坚 强 智 能 电 网 的建 设 加 1、 能 电网 发 展 的 一些 背 景 和 目的 智 ( 满 佳 张 稚 珩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哈 尔 滨 第 二 电 业 局 张 与 国外 相 比 , 国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 我 电力 发 展 需 求 、 10 7 5 0 6)
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2019/17 CHENGSHIZHOUKAN 城市周刊 41水电工程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发电过程中,既要以保障生态环境为先行条件,也要保证移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平衡的发展。
(2)发展风能发电模式作为一种已被全世界范围内接受的新能源,风能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良好。
不仅资源尤为的丰富,而且相关的发电技术也相对成熟,所以在未来的电力结构调整中,风能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展太阳能发电模式我国除了拥有丰富的水能和风能资源以外,太阳能的拥有量也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为了能够实现电力结构的平衡调整,太阳能发电模式的发展也不可或缺。
(4)发展分布式能源通过政府的具体规划以及技术支持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与二次能源相结合,以合理且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并提高能源利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3.不断完善新能源发电的相关技术。
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灯新能源的开发,对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以及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只是,想要对这些新能源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则需要突破相关技术的限制,从自身设计以及技术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以便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4.结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岛,新建燃气发电项目。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岛时,着重规划和利用新型燃气发电模式。
通过这一实例,便可以汲取其优势,在其他项目进行时便可通过天然气和其他可燃气体来发电。
燃气发电具有热效率高且投资建设较省、建设周期短且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利用燃气发电,能够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构建安全、绿色、高效、低碳型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利用效率,更好的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三、结语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由此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则需要从电力结构的调整上大下功夫。
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第一章:绪论电力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但是,电力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如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能源效率低下等问题。
如何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意义和现状,并分析电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然后,结合国内外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提出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最后,对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意义和现状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电力行业的长期平衡发展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为目标,要求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能源电力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电力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质量。
目前,中国的电力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能源效率低下等,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改进。
第三章:电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3.1 能源紧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供应逐渐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由于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的争夺,越来越多的森林和水库被淹没,土地资源固定的向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加重,石油和气体等资源缺口也日益增大。
3.2 环境污染电力行业作为国家能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很多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发电、输送、使用和排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加强环保意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
3.3 能源效率低下目前,中国电力行业能效水平低下,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也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胡兆光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一、战略环境(一)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年均9.7%的高速增长,1990―― 2000年GDP年均增长9.9%,实现了稳定发展。
如图1所示,粉色曲线为我国GDP实际增长速度,其形状比较紊乱,难以分析今后的发展趋势。
采用智能工程的方法[1],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特性,得出一条特征曲线(见图1兰色曲线)[4]。
它很象一条正弦曲线,其周期为9年左右,其峰值逐渐衰减。
若以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特性,则可以分析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趋势,为经济发展预测提供参考性依据。
由图1兰色曲线可知,我国经济发展的高峰年分别为1986、1994、2003 2012及2021年,低谷年分别为1981、1990、1998、2007、2016 年,即1999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下一轮的上升阶段,到2003年达到高峰。
“十五”末期开始出现下滑,到2007年达到低谷,2008年起将会有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以此计算,到2020年实现GDF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图1我国经济增长特性)(二)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很大。
2002年能源消费大约1425Mtce,其中煤占66.5%,油占24.6%,天燃气占2.7%,核能占0.6%,水力发电占5.6%。
我们从表1中可以看到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其中煤占24.2%,油占39%天燃气占26.2%,核能占8.1%,水力发电占2.5%。
然而,煤在能源消费中,世界平均水平是25.5%,我国却高达66.5%。
显然,煤炭消费的越多,对环境的污染越严重。
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
表1 2002年的能源消费构成国家能源消费Mtce石油% 天燃气% 煤% 核能% 水力发电%美国3275.7 39 26.2 24.2 8.1 2.5俄罗斯914.6 19.2 54.6 15.4 5.0 5.8德国470.6 38.6 22.6 25.7 11.3 1.8英国314.7 35 38.6 16.6 9 0.8加拿大412.4 31.3 25.1 10.6 5.9 27.2西班牙134.5/7 38.9 18.8 21.9 14.3 6.1澳大利亚112.9 38 21.6 49.5 - 3.8 中国1425.4 24.6 2.7 66.5 0.6 5.6世界13435.7 25.5 34.7 24.3 6.3 6.5 在过去二十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 4.6%。
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预测如图2所示,2020年300025002000将达到28亿吨标煤(tee)图2我国能源需求预测(三)电力消费2000年,我国电力消耗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为38.88%,比1980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电力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耗的比重为11.4%,比1980年提高了6.59百分点。
这两个比重的提高,使得1980年到2000年,GDP由4517.8亿元增长到28778.4亿元(以1980年的物价指数计),但单位GDP所需的能源(即能源强度)由1.33公斤标煤/元下降到0.44公斤标煤/元。
充分说明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对全社会节能的重要作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供需关系得到改善。
由于环境的压力,许多地区倡导减少煤炭直接燃烧而改为鼓励用电,提高电气化水平。
这将增加对电力的需求。
图4显示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400Twh,人均电力消费也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
电气化将是我国能源发展趋势。
因此,加速提高电气化水平将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
图4我国电力需求预测(四)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环境政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的增加,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断攀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排放国。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国。
电力生产是我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最大排放源,二者的年排放量分别各占全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的1/3左右。
我国电力工业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持续增长,其能源消耗量以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预计2020年发电用煤将达到17亿吨(12.4亿吨tce),这对我国的电力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挑战。
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4二、战略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也即未来18年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2%左右。
为满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未来18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长需要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400Twh 左右,需要装机为9.4亿kw左右。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进入21世纪,全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供应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电力工业必须以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受资源和环保因素的制约,发展电力工业的问题进一步显现。
因此,从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确保电力供应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是今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战略路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先进技术,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战略性的框架,从总体上判断电力价值,包括从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属性上评估不同的电气化路径。
正确建立这种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的框架,它将使我国跃过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而直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电气化阶段。
本文采用智能工程的方法[1],研究并且评估不同战略路径(经济的、技术的策略)对国家的电气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为我国电力持续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路径1常规电力发展规划2020年全国装机9.4亿kw,则今后18年需每年增加3260万kw,电源电网建设需资金2600亿元。
累计需资金约47000亿元。
每年将排放二氧化碳 4.5-10.9亿吨(图5),18年累计二氧化碳排放136亿吨;每年将排放二氧化硫0.1-0.25亿吨(图6),18年累计二氧化硫排放3.2亿吨。
图5每年将排放二氧化碳(亿吨)图6每年将排放二氧化硫(亿吨)路径2综合资源规划如果采用需求侧管理减少电力需求,节电5侬降低高峰负荷5%则到2020年将减少装机1亿千瓦(图8),则今后18年平均每年需资金22亿元作为需求侧管理的成本,累计成本约400亿元。
2020年需要装机为8.4亿kw左右。
则今后18年平均每年需新增加2700万kw的发电装机容量,电源电网建设需资金2160亿元,累计需资金约38880亿元。
今后每年将节约投资约3300-8100亿元(图9);每年将节电约900-2200亿kwh (图7),累计节电28000亿kwh;每年将减少用煤约0.34-0.77 亿吨tee (图10),累计减少用煤14.3亿吨(10.2 亿吨tee);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22-0.54 亿吨(图10),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亿吨;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0053-0.013亿吨(图11),累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2亿吨。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将为我国的电力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图7年节电量(亿kwh)图8年减少装机(亿 kw )图9年减少投资(亿元)图10年减少发电用煤(亿 Tee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亿吨)图11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亿吨)显然综合资源规划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需求侧管理将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四、战略的可行性(一)需求侧管理技术方法的可行性 I R P 方法和DSM 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节省能源资源、改善 生态环境、增强电力资源竞争能力、拓展电力营销渠道、实现最低成本能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 的社会效益和群体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可持续能源,电力发 展战略的重要支持手段。
I RP 是将供应方和需求方各种形式的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资源规划。
I RP 的基本思路是:除供应方资源外,还把需求方提高用电效率减少的电量消耗和改变用电方式 降低的电力需求视为一种资源同时参与电力规划,对供电方案和节电方案进行技术筛选和成本效益分 析,经过优选组合形成对社会、电力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电力用户等各方受益,又能满足同样能源服 务的综合规划方案,旨在通过 DSM 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控制环境质量,减少电力建设投资,降 低电网运营支出,稳定电网供电电价,激励终端节能节电,为用户提供最低成本的能源服务。
I RP 的主要特点是:更新了单纯注重以增加资源供应来满足需求增长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 了以提高需求方终端用电效率所节约的资源同样可以作为供应方替代资源这样一个新概念,使可供 利用的资源显著增加,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资源和财富,也为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多的择优机会,能够 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和最好的群体效益达到经济高效配置资源的目的。
0.0140.0120.010.0080.0060.0040.002QX09A0 OOA0 7A0 6A0 6A0 4A0 3A0 2A0 OA0 QO9- OQW0 ZW0 60^2 509- 4W0 300不难看出:I RP 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力工业一直把用户的用电需求作为规划外在因素的做法,使电力部门的职能拓宽到终端用电的活动领域,强化了资源节约的实施能力,提高了电力资源的竞争能力,对资源配置及其管理方式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使现行的电力管理体制更符合不断发展着的市场经济运营机制的要求,引导电力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因此,IRP是一个开发、节能、效益、运营一体化的资源规划。
需求侧管理(DSM是对电力用户推行节电及负荷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
DSM项目的实施可以使社会、电力公司及用户都能受益。
对社会而言,DSM的实施可以减少电力需求,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环境的压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实施DSM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电气化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促进GDP的增长;同时还可以建立一支庞大的DSM的实施队伍,缓解就业的压力。
对电力用户而言,实施DSM可以减少电力消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企业能效和产品的竞争力;对供电商而言,实施DSM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服务水平[5],特别是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它可以大大缓解拉闸限电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