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路由基础(回程路由)
IP路由基础思维导图

IP路由基础路由概述1、路由:指导报文转发路径的信息路由的本质是择优2、路由器转发依据:路由表RIB生成转发表FIB,依据转发表转发3、路由表分类:协议路由表、本地核心路由表(最优路由)4、获取路由的方式:直连、静态、动态5、最优路由选择:不同网段直接添加,同网段比较路由优先级、开销6、转发匹配原则:掩码最长匹配原则(遍历路由表匹配) 协议优先级 路由开销值7、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最大的区别是三层交换机使用一次路由,多次交换,而路由器每次都是路由静态路由1、点到点必须指定出接口2、广播口(如G、E)和虚拟网口必须指定下一跳3、优点:配置简单4、缺点:所有设备手动配置,工作量大;路由器无法感知链路状态变化动态路由优点自动学习、更新路由;路由器感知链路更新划分①按工作区域划分:内部网关协议(IS-IS;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BGP)②按工作机制及其算法划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内部网关协议(负责路由计算) 外部网关协议(负责传递路由)BGP不是是路由的生产者,只是路由的搬运工路由高级特性路由递归(迭代):多次查表,由远到近,最后到直连(路由表Flags字段表示是否需要迭代,用RD表示)路由条目的下一跳和直连接口不在同一网段等价路由:来源相同、优先级、开销相同的路由且目的地址相同、下一跳不同浮动路由:目的地址相同,下一跳和优先级不同路由汇总CIDR:无类间路由,常用于路由聚合VLSM:可变长掩码,常用于分子网路由引入概念将路由信息从一种路由协议发布到另一种路由协议路由引入可以部署路由控制对流量进行把控原理在两种路由协议的边界路由器上配置引入,让边界路由器ASBR充当翻译对路由信息重分发问题次优路由路由回灌,形成环路解决方案修改引入优先级或开销路由过滤解决方案修改引入优先级或开销路由过滤import route limit允许引入的外部路由的最大数量。
ip route学习

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ol):用于routers动态寻找网络最佳路径,保证所有routers拥有相同的路由表.一般,路由协议决定数据包在网络上的行走的路径.这类协议的例子有OSPF,RIP,IGRP,EIGRP等可路由协议(routed protocol):当所有的routers知道了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后,可路由协议就可以用来发送数据.一般的,可路由协议分配给接口,用来决定数据包的投递方式.这类例子有IP和IPX 路由:把1个数据包从1个设备发送到不同网络里的另1个设备上去.这些工作依靠routers来完成.routers并不关心主机,它们只关心网络的状态和决定网络中的最佳路径router可以路由数据包,必须至少知道以下状况:1.目标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2.可以学习到远端网络状态的邻居router3.到达远端网络的所有路线4.到达远端网络的最佳路径5.如何保持和验证路由信息The IP Routing Process路由原理: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包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包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给不同IP于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router,把IP包送给该router,由它负责把IP包送到目的地.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router,主机就把IP包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router上.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router接口的IP地址,router转发IP包时,只根据IP包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接口,把IP包送出去.同主机一样,router也要判定接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包通过接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router来传送包.router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包.这样,通过router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包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包送给缺省网关,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包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包则被网络丢弃了当主机A发送个IP包到主机B,目标MAC地址使用的是默认网关的以太网接口地址.这是因为帧不能放置在远端网络.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表信息,比如:Router#sh ip route(略)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C 192.168.1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C 192.168.2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 0/0Router#C代表的是:直接相连Configuring IP Routing in Our Network当1个router收到1个目标网络号没有在路由表中列出的包的时候,它并不发送广播寻找目标网络,而是直接丢弃它几种不同类型的路由:1.静态路由(static routing)2.默认路由(default routing)3.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Static Routing静态路由:手动填加路由线路到路由表中,优点是:1.没有额外的router的CPU负担2.节约带宽3.增加安全性缺点是:1.网络管理员必须了解网络的整个拓扑结构2.如果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管理员要在所有的routers上手动修改路由表3.不适合在大型网络中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ip route [dest-network] [mask] [next-hop address或exit interface][administrative distance] [permanent]ip route:创建静态路由dest-network:决定放入路由表的路由表mask:掩码next-hop address:下1跳的router地址exit interface: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拿这个来替换next-hop address,但是这个是用于点对点(poi nt-to-point)连接上,比如广域网(WAN)连接,这个命令不会工作在LAN上administrative distance:默认情况下,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是1,如果你用exit interface代替next -hop address,那么管理距离是0permanent:如果接口被shutdown了或者router不能和下1跳router通信,这条路由线路将自动从路由表中被删除.使用这个参数保证即使出现上述情况,这条路线仍然保持在路由表中静态路由的具体配置:Router Network Address Interface AddressRouterA 192.168.10.0 fa0/0 192.168.10.1192.168.20.0 s0/0 192.168.20.1RouterB 192.168.20.0 s0/0 192.168.20.2192.168.40.0 s0/1 192.168.40.1192.168.30.0 fa0/1 192.168.30.1RouterC 192.168.40.0 s0/0 192.168.40.2192.168.50.0 fa0/0 192.168.50.1准备工作:先配置RouterA,B和C的基本信息,注意RouterB作为DCE提供时钟频率:RouterA(config)#int fa0/0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no shutRouterA(config-if)#int s 0/0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no shutRouterA(config-if)#^ZRouterA#copy run startRouterB(config)#int fa0/0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0.1 255.255.255.0RouterB(config-if)#no shutRouterB(config-if)#int s 0/0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2 255.255.255.0RouterB(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B(config-if)#no shut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0.1 255.255.255.0RouterB(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B(config-if)#no shutRouterB(config-if)#^ZRouterB#copy run startRouterC(config)#int fa0/0Route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50.1 255.255.255.0RouterC(config-if)#no shutRouterC(config-if)#int s 0/0Route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0.2 255.255.255.0RouterC(config-if)#no shutRouterC(config-if)#^ZRouterC#copy run start配置RouterA静态路由:RouterA了解自己的网络192.168.10.0和192.168.20.0(直接相连),所以RouterA的路由表必须加入192.168.30.0和192.168.40.0, 192.168.50.0的信息,注意下1跳接口,如下: RouterA(config)#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0 192.168.20.2RouterA(config)#ip route 192.168.40.0 255.255.255.0 192.168.20.2RouterA(config)#ip route 192.168.50.0 255.255.255.0 192.168.20.2验证路由信息:RouterA#sh ip route(略)S 192.168.50.0 [1/0] via 192.168.20.2(略)S代表静态路由,[1/0]分别为管理距离和度配置RouterB静态路由:RouterB所必须学习到的网络应该是192.168.10.0和192.168.50.0,注意它们的下1跳接口地址,配置如下:RouterB(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20.1RouterB(config)#ip route 192.168.50.0 255.255.255.0 192.168.40.2配置RouterC静态路由:RouterC所必须学习到的网络应该是192.168.10.0,192.168.20.0和192.168.30.0,注意它们的下1跳接口地址,配置如下:RouterC(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40.1RouterC(config)#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192.168.40.1RouterC(config)#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0 192.168.40.1Verifying Your Configuration根据上面的拓扑结构,我们来验证下是否能够端到端的ping通:RouterC#ping 192.168.10.1(略)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10.1, timeout is 2 seconds:!!!!!(略)RouterA#ping 192.168.50.1(略)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50.1, timeout is 2 seconds:!!!!!(略)2端都能ping通,说明没问题Default Routing默认路由:一般使用在stub网络中,stub网络是只有1条出口路径的网络.使用默认路由来发送那些目标网络没有包含在路由表中的数据包.根据上面的拓扑图,你就不能把默认路由定义在RouterB上,因为RouterB拥有不止1个出口路径接口.其实你可以把默认路由理解成带通配符(wildcard)的静态路由配置默认路由:首先要去掉之前配置的静态路由RouterC(config)#no 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255 192.168.40.1RouterC(config)#no 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255 192.168.40.1RouterC(config)#no 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255 192.168.40.1接下来配置默认路由:RouterC(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40.1额外的命令,使各个接口打破分类IP规则,12.x的IOS默认包含这条命令,如下:RouterC(config)#ip classless再验证下:RouterC(config)#^ZRouterC#sh ip route(略)S* 0.0.0.0/0 [1/0] via 192.168.40.1S*代表默认路由Dynamic Routing动态路由协议,有很多优点,灵活等等,但是缺点也有,比如占用了额外的带宽,CPU负荷高组网利用到的2种路由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IGPs)和外部网关协议(E xterior Gateway Protocols,EGPs)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同1个管理域的网络集合,意味着在这里面的所有routers共享相同的路由表信息IGPs:在相同的AS内交换路由信息EGPs:AS间的通信Routing Protocol BasicsAdministrative Distances管理距离(AD): 0到255之间的1个数,它表示一条路由选择信息源的可信性值.该值越小,可信性级别越高.0为最信任,255为最不信任即没有从这条线路将没有任何流量通过.假如1个router收到远端的2条路由更新,router将检查AD,AD值低的将被选为新路线存放于路由表中.假如它们拥有相同的AD,将比较它们的度(metric).度低的将作为新线路.假如它们的AD和度都一样,那么将在2条线路做均衡负载.一些常用路由协议默认的AD:1.直接相连:02.静态路由:13.EIGRP:904.IGRP:1005.OSPF:1106.RIP:120记住,如果你在条线路上配置了静态路由,又配置了RIP,默认情况下,router只会使用静态路由,因为它的AD为1小于RIP的ADRouting Protocols3种路由协议:1.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2.链路状态(link state)3.混合型(hybrid)距离向量:用于根据距离(distance)来判断最佳路径,当1个数据包每经过1个router时,被称之为经过1跳.经过跳数最少的则作为最佳路径.这类协议的例子有RIP和IGRP,它们将整个路由表向与它们直接相连的相邻routers链路状态:也叫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path-first)协议.每个router创建3张单独的表,1张用来跟踪与它直接相连的相邻router;1张用来决定网络的整个拓扑结构;另外1张作为路由表.所以这种协议对网络的了解程度要比距离向量高.这类协议例子有OSPF混合型:综合了前2者的特征,这类协议的例子有EIGRP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s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将完整的路由表传给相邻router,然后这个router再把收到的表的选项加上自己的表来完成整个路由表,这个叫做routing by rumor,因为这个router是从相邻router接受更新而非自己去发现网络的变化。
ip路由名词解释

ip路由名词解释
嘿,咱来说说“IP 路由”是啥。
有一次我给远方的朋友寄快递,这就让我想到了IP 路由。
“IP 路由”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世界里,把数据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方法。
就像快递员送快递一样,得知道怎么走才能最快最准确地把包裹送到目的地。
比如说,你在网上看视频,这个视频的数据就得通过各种网络设备,按照一定的路线才能传到你的电脑或手机上。
IP 路由就是决定这个路线的。
咱可以想象一下,网络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数据就是在这个迷宫里穿梭的包裹。
IP 路由就像一个聪明的导航,告诉数据该走哪条路。
就像我寄快递,快递员会根据地址选择最合适的路线。
IP 路由也是这样,根据IP 地址等信息,把数据送到正确的地方。
总之呢,IP 路由就是在网络世界里给数据指路的。
就像我寄快递一样,有了它,我们才能在网上顺利地获取各种信息。
以后咱上网
的时候,也可以想想IP 路由在背后默默地工作哦。
《IP路由基础知识》课件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IP路由的基础知识。了解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 作用,探索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种类。
什么是IP路由?
IP路由是网络中实现数据包传输的核心技术,它决定了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传输路径。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路由器是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它可以根据 目的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最佳路径,提高网络效率。
IP地址的分类及其作用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它们起着定位 和识别主机的作用。
子网掩码的作用及计算方法
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中的子网,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了解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 们正确配置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主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
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路由表的方式,适用于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的情况。动态路由是根据网络状态自动更新路由 表的方式,适用于复杂的网络环境。
路由器内部的路由算法
路由器内部使用路由算法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常见的路由算法包括距 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和路径矢量算法。
IP路由基础

2、汇总静态路由配置
汇总静态路由
汇总路由减小路由表. 路由汇总就是将多条路由化为一条.
3、负载分担的静态路由配置
3、负载分担的静态路由配置
4、浮动静态路由配置
5.2
静态路由的优缺点
优点
不需要启动动态路由选择协议进程,因而减少了 路由器的运行资源开销 不占用带宽 增加网络安全
缺点
配置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适应拓扑变化的能力较差
路由选路原则
子网掩码最长匹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一个目标地址被多个目标网络覆盖,它将优先选择最 长的子网掩码的路由,匹配得更精确。
路由选路原则
管理距离最小优先
在子网掩码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路由器优先选择管理距离 小的路由。
度量值(Metric )最小优先
• 如果路由的子网掩码长度相同,管理距离也相等,接下来 比较的就是度量值。
5.1.2 路由协议的分类
1.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直连路由(connected route)
路由器直连接口的路由,路由器自动产生直接接口的路由
静态路由(static route)
网络管理人员手工输入的。配置简单,适合小型的、结构 简单的、很少变化的网络
动态路由(dynamic route)
1
5 20 90 110 115 120 170 200 255
管理距离
度量值(又称代价)
度量值(Metric):判断传输路径好坏的评价 标准。度量值包括:跳数(Hop count,即经 过路由器的数量)、Bandwidth(带宽)、 Delay(延时)、Reliability(可靠性)、Load (负载)、Ticks(滴答数)和Cost(花费) 等。
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

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一、IP路由协议概述IP路由协议是指在互联网中,用于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二、IP路由协议的分类1. 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OSPF和IS-IS等。
2. 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外部网关协议有BGP等。
三、常见的IP路由协议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距离来计算最佳路径。
RIP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慢,因此适用于小型网络。
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Link State)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链路状态信息计算最佳路径。
OSPF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快,因此适用于大型网络。
3.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基于路径向量算法(Path Vector)的外部网关协议,它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BGP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慢,但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四、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1. 路由表路由表是指存储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它包含了目标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等信息。
2.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指在多个可达路径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过程。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和路径向量算法等。
3. 路由更新路由更新是指在网络拓扑变化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
常见的路由更新方式有周期性更新和事件触发更新等。
五、IP路由协议的优化技术1. 路径优化路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网络拓扑结构来达到最佳路径的目的。
常见的路径优化技术有负载均衡、多路径等。
实验11 IP路由基础

实验十一 IP 路由基础 【实验内容与目标】完成本实验,您应该能够: ● 掌握路由转发的基本原理● 掌握静态路由、缺省路由的配置方法 ● 掌握查看路由表的基本命令 【实验组网图】【实验过程】实验任务一:查看路由表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在路由器上通过查看路由表,观察路由表中路由项。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使用命令来查看路由表,及了解路由项中要素的含义。
步骤一:建立物理连接按照拓扑图进行连接,并检查路由器质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确保路由器软件版本符合要求,所有配置为初始状态。
如果配置不符合要求,请读者在用户模式下擦除设备中的配置文件,然后重启路由器以使系统采用缺省的配置参数进行初始化。
以上步骤可能会用到以下命令:<RTA> display veraion<RTA>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RTA> reboot步骤二: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首先,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如下所示:<RTA>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Routing Tables : PublicDestinations :2 Routes :2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NextHop Interface 127.0.0.0/8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0E0/1E0/1PC1:10.1.1.2/2430.1.1.2/24127.0.0.1/32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0由以上输出可知,目前路由器只有目的地址是127.0.0.0的路由,这是路由器的环回地址直连路由。
按表所示在路由器接口上分别配置IP地址。
IP地址列表配置RTA:[STA-Gigabi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0.1 24[RTA-Seria16/0]ip address 192.168.1.1 24配置RTB:[STB-Gigabi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2.1 24[RTB-Seria16/0]ip address 192.168.1.2 24配置完成后,再次查看路由表。
IP网络基础知识及原理

IP网络基础知识及原理IP(Internet Protocol)是因特网协议的缩写,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网络协议之一、IP网络是将数据分割成称为数据包(packet)的单元,并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一种网络技术。
下面将介绍IP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其原理。
1.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识别网络中的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它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用点分十进制(IPv4)或冒号分十六进制(IPv6)表示。
IPv4地址共有2的32次方个,可以分为几个类别,如A类、B类、C类等,用于区分不同网络的范围。
2.IP分组IP网络将要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多个称为IP分组或数据包的小块。
每个IP分组都包含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信息,它们会独立地通过互联网传输,然后在目的地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IP分组的大小可变,通常由网络层决定。
3.路由选择IP网络中,数据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
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根据目的地址和路由表进行转发决策。
当一台计算机发送一个IP 分组时,它会被路由器转发到目的地址所在网络上,直到到达目的地。
4.网络分类和子网划分为了更好地利用IP地址空间,网络可以进行分类和子网划分。
网络分类指的是按照网络的规模将IP地址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网络中主机的数量进行分类。
子网划分是将一个网络分割成更小的子网,每个子网有自己的子网地址。
5.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是一种用于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技术。
它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公共IP地址,以实现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NAT技术在现代IP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公共IP地址的使用量。
6.IP协议的可靠性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不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
这意味着在IP网络中,数据包可能会因为网络拥塞、丢失或延迟而造成丢失或乱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在IP协议之上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 IP 路由基础 【实验内容与目标】
完成本实验,您应该能够: l 掌握路由转发的基本原理
l 掌握静态路由、缺省路由的配置方法 l 掌握查看路由表的基本命令 【实验组网图】
【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查看路由表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在路由器上通过查看路由表,观察路由表中路由项。
通过本次实验,
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使用命令来查看路由表,及了解路由项中要素的含义。
步骤一:建立物理连接
按照拓扑图进行连接,并检查路由器质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确保路由器软件版本符合要求,所有配置为初始状态。
如果配置不符合要求,请读者在用户模式下擦除设备中的配置文件,然后重启路由器以使系统采用缺省的配置参数进行初始化。
以上步骤可能会用到以下命令: <RTA> display veraion
<RTA>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RTA> reboot
步骤二: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
首先,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如下所示:
<RTA>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Routing Tables : Public
Destinations :2 Routes :2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NextHop Interface 127.0.0.0/8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0
E0/1
E0/1
PC1:
10.1.1.2/24
30.1.1.2/24
127.0.0.1/32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0
由以上输出可知,目前路由器只有目的地址是127.0.0.0的路由,这是路由器的环回地址直连路由。
按表所示在路由器接口上分别配置IP地址。
IP地址列表
设备名称接口IP地址网关
RTA E0/0 192.168.0.1/24
E0/1 192.168.1.1/24
RTB E0/0 192.168.1.2/24
E0/1 192.168.2.1/24
PC1 192.168.0.2/24 192.168.0.1
PC2 192.168.2.2/24 192.168.2.1
配置RTA:
[STA-Gigabi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0.1 24
[RTA-Seria16/0]ip address 192.168.1.1 24
配置RTB:
[STB-Gigabi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2.1 24
[RTB-Seria16/0]ip address 192.168.1.2 24
配置完成后,再次查看路由表。
例如,在RTA上查看路由表。
如下:
[RTA]display ip routing-table
由以上输出可知,配置了IP地址,192.168.0.1和192.168.1.1后,路由表中有了直连路由192.168.0.0/24,192.168.0.1/32,192.168.1.0/24,192.168.1.1/32,192.168.1.2/32。
这其中,192.168.0.1/32,192.168.1.1/32,192.168.1.2/32是主机路由,192.168.0.0/24,192.168.1.0/24是子网路由。
直连路由是由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链路层协议UP后,路由器会将其加入路由表中。
如果我们关闭链路层协议,则相关直连路由也消失。
在RTA上关闭接口,如下:
[RTA-GigabitEthernet0/0]shutdown
查看路由表,如下:
[RTA]display ip routing-table
可知,在接口shutdown后,所运行的链路层协议关闭,直连路由也就自然消失了。
再开启接口,如下:
[RTA-GigabitEthernet0/0]undo shutdown
等到链路层协议up后,再次查看路由表,可以发现接口GigabitEthernet0/0的直连路由又出现了。
实验任务二:静态路由配置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从而达到PC之间能够互访的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加深对路由环路产生原因的理解。
步骤一:在PC配置IP地址
按表10-2所示在PC上配置IP地址和网关。
配置完成后,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始】里选择【运行】,在弹出的窗口里输入CMD,然后在【命令提示符】下用ipconfig命令来查看所配置的IP地址和网关是否正确。
在PC上用Ping命令来测试到网关的可达性。
例如,在PCA上测试到网关(192.168.0.1)的可达性,如下所示:
Ping 192.168.0.1
再测试PC之间的可达性。
例如,在PCA上用Ping命令测试到PCB的可达性,如下:Ping 192.168.2.2
以上输出信息显示,RTA(192.168.0.1)返回了目的网络不可达的信息给PCA,说明RTA没有到达PCB(192.168.2.2)的路由。
在RTA上查看路由表,如下所示:
[RTA]display ip routing-table
问题原因发现了,是因为RTA路由表中没有到PCB所在网段192.168.2.0/24的路由。
PCA发出报文到RTA后,RTA就会丢弃并返回不可达信息给PCA。
我们可以通过配置静态路由而使网络可达。
步骤二:静态路由配置规划
请学生考虑,在RTA和RTB上应该配置到何目的网络的静态路由,其下一跳应该指向哪个IP地址?
步骤三:配置静态路由
配置RTA:
[RTA]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92.168.1.2
配置RTB:
[RTB]ip route-static 192.168.0.0 24 192.168.1.1
配置完成后,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
例如,在RTA上查看路由表,如下:[RTA]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测试PC之间的可达性。
例如,在PCA上用Ping命令测试到PCB的可达性,如下:Ping 192.168.2.2
在PCA上用Tracert命令来查看到PCB的路径,如下所示:
Tracert 192.168.2.2
以上结果说明,数据报文是沿PCA°RTA°RTB°PCB的路径被转发的。
步骤四:路由环路观察
为了人为造成环路,需要在RTA和RTB上分别配置一条缺省路由,下一跳互相指向对方。
因为路由器之间是用串口相连的,所以可以配置下一跳为本地接口。
配置RTA:
[RTA]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s6/0
配置RTB:
[RTB]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s6/0
配置完成后,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
例如,在RTA上查看路由表,显示结果如下:[RTB]display ip routing-table
可知,缺省路由配置成功。
然后在PC上用Tracert命令来观察环路情况。
例如,在PCA上用Tracert命令来追踪到目的IP地址3.3.3.3的路径:
Tracert 3.3.3.3
由以上输出可以看到,到目的地址3.3.3.3的报文匹配了缺省路由,报文被转发到了RTB (192.168.1.2),而RTB又根据它的缺省路由,把报文转发回了RTA(192.168.1.1)。
这样就形成了转发环路,报文在两台路由器之间被循环转发,直到TTL值到0后被丢弃。
所以在不同路由器上配置到相同网段的静态路由时,不要配置路由的下一跳互相指向对方,否则就形成了环路。
【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如果仅在RTA上配置静态路由,不在RTB上配置,那么PCA发出的数据报文能到达PCB吗?PCA能够Ping通PCB吗?
答:PCA发出的数据报文能够到达PCB。
因为RTA有路由,从而转发到RTB,而RTB 上有直连路由到PCB所在网段,所以能够将报文转发到PCB。
但是PCA不能Ping通PCB,因为RTB上没有到PCA的回程路由,而Ping报文是双向的,从PCB返回的Ping报文在RTB被丢弃。
在实际应用中,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的单通意义不大。
因为基本所有常用应用(HTTP,FTP,E-mail等)都是基于TCP的,都需要三方握手,也就是需要互相可达才能建立连接。
2路由器和PC之间会形成路由环路吗?
不会,正常情况下PC不具备转发功能,因此当路由器将数据报文转发给PC时,如果目的地址不是该PC,报文会被丢弃而不是继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