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法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

第四章语法一、名词解释1.语法2.客观存在的语法3.主观认识的语法4.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5.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7.词法(形态学)和句法(造句法)8.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9.核心语法(小语法)和外围语法(大语法)10.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11.语法形式12.语法意义13.语法手段14.词法手段15.句法手段16.综合性语言17.分析性语言18.虚词、语类选择、语序19.语法范畴20.词法范畴、体词性范畴、谓词性范畴、句法范畴、类别范畴、关系范畴21.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22. 重音、轻读23.词类24.体词性词组、谓词性词组,向心词组、离心词组25.完全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
26.多重复句 27.句组二、简答和论述1.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2.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语法和语音、语法和语汇、语法和修辞、语法和语境、语法和逻辑之间的关系。
3.语言学家研究语法,首先必须限定某个范围,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不同,语法规则就会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最重要的有:4.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上面(1)5.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语法的区别:上面(2)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区别:上面(3)7.语法现象的分类(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8.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的区别:9.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关系。
10.为什么说每个语言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11.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12.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1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为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为什么说这种语法分类是一种较新的观点,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14.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15.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16.为什么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而语法规则可以多种多样17.为什么说方言语法实际上是共时语法现象反映历时语法现象?18.为什么说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词法问题重要,而汉语中句法问题更重要?19.语法手段中的词法手段有哪些?20.语法手段中的句法手段有哪些?21.词的轻重音的作用:22.词的重叠的作用:23.语序的作用:24.语调的作用:25.类别范畴的表现形式:26.关系范畴的表现形式27.词缀和词尾有哪些不同?28.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29.词法范畴中的体词性范畴和谓词性范畴各包括哪些内容?30. 什么是句法范畴?请结合例子论述句法范畴所包括的内容.31.语法手段和语言类型有什么关系?32.不同语言的不同虚词形式:33.不同语言的不同语类选择形式.34.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语法意义和不同的语法范畴.35.外语中的主句、小句、从句.36.英语的动词谓语句一般可以分为七种主要句型.37.汉语的动词谓语句分类和英语不同38.复杂结构单句、复谓结构单句与复句的区别39.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40.为什么说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41.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42.划分词类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标准:43.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44.为什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词类数量和类型?45.如何理解词组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它与词这种语法单位实际上是同质不同量的关系?46.词类和词组的聚合类的关系?47.汉语中比较重要的三种特殊词组:48.句子的类型49.什么叫复句,复句的判断标准是什么?50.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原则:51.多重复句与句组的区别:52.要不要把句组作为一级语法单位?53.句组要不要作为语法单位?(请答出各种不同意见的根据所在)54.句组有哪些语法作用?55.句组的三种意义关系和三类衔接形式: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现代汉语语法第四章

3.两类短语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功能
• 状心和心补短语一般以动词和形容词为核心构件,是动词短语 或形容词短语。 • 就七八个人 • 多年夫妻 • 夫妻多年 • 状心短语有时以名词、数量词或数量名结构为核心构件,心补 短语有时以名词为核心构件,是特殊的名词短语
• 句法功能上,状心短语或心补短语带上特定语气语调,可以成 为非主谓句。 • 向左拐!
3.联合短语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功能
• • • • 名名联合——名词联合短语 动动联合短语——动词联合短语 形形联合短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一般情况下,,联合短语的句法功能,跟联合项的词性一致
• 名词和名名联合短语都可以做宾语,有的名名联合短语可以带 “地”做状语,单独一个名词却不行: •
• 有些形容词和形形联合短语都可以用在谓语部分,但形形联合 短语可以带“地”做状语,单独一个形容词却不行: •
• 句法功能上,定心短语带上特定语气语调,可以成为非主谓句。 • 卑鄙的小人! • 野兽的嚎叫! • 在句子中,定心短语的基本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以名词为 核心构件的,还可以充当其他成分。 • • • • • 这本书的出版讲求高质量。 高质量是第一位的要求。 这是一批高质量的书。 成果高质量。 一定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 • • •
不同的联合标志,在结构成分之间所表示的具体关系不完全相同 表示并列:和、及、并、而、而又 表示选择:或、或者 表示递进:且、而且
• 有的联合标志,即使所处语法环境相同,在具体表意上也有差异 • 张三、李四和王五 • 张三李四及王五 • “和”和“及”都可以用在名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但“及”强调 前后联合项有主次之分 • “而又”前后两个联合项是同一个形容词,强调的说法
• 从充当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看,定心短语的两个结构成分可以 是词,也可以是短语。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四章语法

第四章语法一、语法的内涵和研究范围1、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规则性2、客观的规则和对客观规则的抽象3、对“语法”的多层次理智(1)语法的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客观的,一种语言只有一套)。
(2)对客观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说明和解释。
实际指语法学。
(有主观性。
不同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系统)。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2-13: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4、大语法和小语法(1)凡是能够体现为语言结构的规则性的部分都是语法。
(大语法)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法学(形态学)、句活学所研究的对象。
(2)只限于词和句子的构造规则。
(小语法,本书的理解)(3)有的甚至只指句子的构造规则(句法学)。
二、语法规则1、语言结构(1)结构成分:音义结合体,如语素、词、短语、句子。
(2)结构方式:成分与成分的组合,如:成绩好——好成绩。
虚素“们、看、了、呢”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道:“第、初、问”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末。
[分布]2、语法单位的内涵即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是能在组合的是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组合成分单位,如短语、句子,都是合义结合的。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组合起来的规则,链条,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2)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仓库,潜在地,存在于人脑中。
例如:小学生的句型练习:游戏中的语词龙(组合规则)及其后接的多种可能性(聚合规则)。
三、语法单位的层级性教材中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是解构式[分解]:应该从小单位到达单位讲,建构式[组合]。
(一)句子1、概念:语言交际的基本表述单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21: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谓、表示相对完整意义有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2、句型: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张涤华等《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补充,不讲]句类:(1)句子的类型。
语言学概论_第四章语法

2.语法意义:通过一类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 语法意义不等于词汇意义。
如:英语中名词加词尾“- s”表示复数, “- s” 就是语法形式,“表示复数”就是语法意义。
3、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 本类型,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 其实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 话的成分省略现象。
初中,某数学老师讲方程式变换,在讲台 上袖子一挽大声喝道:同学们注意!我要 变形了!……
5.语法和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现内容的规律,语法是 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二者的关系非常紧 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 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从基本要求看, 一般人们说话不但要合语法,也要合逻辑。 个别不合逻辑的,只要大家都这么说,都 懂得是什么意思,就不能完全用逻辑来苛 求了。
“科学”本为名词,后产生出“具有科学属 性的”这一意义,用该词修饰或描写此属
严密的系统性 相对的稳定性
语法的高度抽象性
小明喝牛奶。 妈妈已经吃过饭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学生在看书。 隔壁的学生在看他的书。 隔壁在xx小学读书的学生在家里看他的辅
导书。 隔壁在xx小学读书的学生在家里看他昨天
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他一直想要的辅导书。
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江西人不怕辣 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
(4)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 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是 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
如:滚蛋!
6.根据语法手段的不同可把人类语言分为:
语言
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词形变化、 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的语言。 如俄语、德语
第四章语法第四、五节变换、普遍类型

• • • • • • • • • •
(3)添加原则: 我打破了茶杯。—— 我把茶杯打破了。 ——茶杯被我打破了。 他来了。—— 他来了吗? (4)替代原则: 小王好了吗?—— 谁好了?——小王怎么样了? 小王去上海。—— 小• • • •
二、句式变换的类型 (1)句类的变换 P113、114 陈述句⇒疑问句 / 祈使句 肯定句⇒否定句 主动句⇒被动句 如:陈述句⇒疑问句 他来。 ⇒他来? / 他来吗?⇒他来不来?⇒ 他来南京还是北京?⇒谁来? 陈述句⇒祈使句 你来。⇒来! 比较英语、汉语肯定句变否定句的手段。
第四节
变换
一、句式的变换
句式的变换,就是运用增加、删除、换位、 变更结构格式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 句式,以弄清句法意义,适应表达上的需要。 句式变换常使用的手段有移位、添加、删除、 替代等。
• • • • • • • • • •
(1)移位原则: 她考上大学了。—— 大学她考上了。 我送了小王一本书。—— 小王我送了一本书。——一本书我送了小王。 (2)删除原则: 旅客上车禁止携带危险物品。—— 上车禁止携带危险物品 ! 衣服上绣着一朵梅花。—— 衣服上绣着梅花。
• 五、掌握变换分析的规则 • 必须在深层(隐性)意义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变 换允许表层(显性)意义的改变,如“老师批评 了学生”转换为“学生被老师批评了”是可以的, 但不能转换为“学生批评了老师”。 • 对具体句子进行转换,只能改变实词之间的语法 关系,一般不能替换实词本身。如把“老师批评 了学生”转换为“领导批评了学生”就错了。但 在结构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删个别实词 或把它变为代词。如“他被老张批评”了变为 “他被批评了”。不影响全句结构关系。
• 六、掌握变换分析的作用 • 变换就是按一定的规则把一种句式变为另一 种句式。是一种句法手段,它能打破相同语 义结构只有一种句子类型的限制,揭示出句 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 • 1句式变换可以揭示同义句式之间的关系。只 要遵守变换的规则,句式使用就显示出相对 自由、灵活的一面,可以适应表达上的需要。 • 2 句式变换可以揭示歧义句的形式与内容之 间的关系,可以分化歧义句。如:连我都不 认识。变换为:A 连我都不认识这个人。B 连这个人都不认识我。
第四章 语法

例句分析:
(1)太阳升起在浩荡的平原上。 (2)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制造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3)在参观期间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丽事情层出不穷。 (4)其实对这一点我也以前不十分清楚。 (5)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 (6)我看书的入神时,不时门开了,好几个同学进来。
二、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2. 划分词类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鉴别词类时可以参照词的意义,但不能完全根据意义,而 要有句法功能和形式上的实证。 ②在同一个词类当中,具体的成员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 ③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
3.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 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的基础。词类 之于句法描写的重要性还表现为,给词分小类可以大大深化 句法描写。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第三节 聚合规则 第四节 变换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 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
所谓语法,是指用词造句的规则。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 须遵守规则,否则的话,就会让对方感到别扭甚至产生误会 。 作为母语的语法规则是潜存于大脑的,通过说话可以表 现出来,但是规则具体是怎样的,一般人却难以说明白。语 法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人们心知其意而难以言状的规则整 理出来,以便人们自觉的运用。语法学家的任务只是归纳、 整理客观存在的规则,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描写,对于语法 规则,语法学家是无权做硬性的规定的。
四、 语法范畴
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即语法意 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一)语法范畴的类: 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 1. 体词属性范畴 就是由名词的词性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印 欧语系的语言中的名词大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三种范 畴意义:性、数、格。
第四章-语法学-王玉红

(四)民族性
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 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汉语中有相当发达的“量”的范畴,其它一些语言则没有 量词的概念。
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比如: 汉语的语序是:主+动+宾 日语的语序是:主+宾+动
a.从表达上讲,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组织句子。 我|看|书
我看书 | 看书我 | 我书看 | 看我书 | 书看我 | 书我看
√
×
×
×
×
√
句子的组织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的。
b.从理解上讲,语法指示着人们如何领会句子。 句意的领会也需要依靠一定的规则和手段来完成。 很多情况下,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如汉语的语序和添加虚词)左右 着句子语义内容的表述。
(二)稳固性
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 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比如,汉语的“主 +动+宾”的顺序,自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形成,现在依然如 此:
①“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伯克段于鄢》) 翻译:颍考叔担任颍谷管理边界的官。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翻译:永州的郊外产有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语法是一种客观存在;语法学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语法学的分类
a.从研究对象看 着眼于时限
历时语法 共时语法
着眼于范围
普遍语法 语别语法
b.从研究方法看 c.从研究目的看
比较语法 描写语法 理论语法 教学语法
语法系统
语法系统,是指语法规则的构成体系。
语法系统
语言结构规则本身的系统,是语法的自然系统。 研究语法科学所建构的系统,是语法的表述系统。
现代汉语讲义(第四章语法)

(五)语助词 助词表示某种特定的附加语法意义, 语气词主要表示句子的语气。
1.助词:黏着在词或短语上面,表示附 加意义,附着在后面的一律读轻声。 助词的分类:结构助词、时态助词、 其他助词。
2.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永 远黏着、后附、轻声。也可用于句中,主 要用在主语后。 语气词的分类:表陈述、疑问、祈使、 感叹语气四类。
二、单句
1.主谓句 (1)动词性谓语句 可分为动词谓语句、述宾谓语句、述 补谓语句、连谓谓语句、兼语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2)形容词性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形补谓语句。 (3)名词性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数量谓语句、定心谓语 句。
2.非主谓句。 (1)名词性非主谓句 (2)动词性非主谓句 (3)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4)特殊非主谓句
3.偏正词组:前面的成份(修饰语)修饰 限定后面的成份(中心语)。可分为体词性 的和谓词性的两类。 修饰语是定语的称为定心词组,是名词性 词组。 修饰语是状语的称为状心词组,是谓词性 词组。
4.述补词组: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根据带不带结构助词“得”可分为:(1) 数量补语:量词结构作补语,不能带“得” ;(2)情态补语:补语说明动作或有关事务 的状态,必须带“得”;(3)结果补语:补 语表示动作的结果,可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 ,不带“得”;(4)趋向补语:补语表示动 作的趋向,不带“得”;(5)可能补语:补 语表示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由结果补语和趋 向补语中间插入“得/不”;(6)程度补语 :补语表示程度,由副词构成。
三、存现句 存现句的类别。
四、把字句 把字句的特点。
五、被字句 被字句的特点及变体。
第八节 句类系统
句类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 来的类型系统。
一、陈述句 语气词及否定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学习
例如: 我国的古代医学研究 我国古代的医学研究 我国古代医学的研究 “的”是常用的助词,用与不用,用在什么地方,往往影 响意义的表达。 在表达方面,须注意正误问题,表达错误有各种各样的原 因,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教材把语法错误归纳成若干类别, 歧义的问题,教材也有讲解。
语法学习
有人说,一边写文章一边考虑语法,灵感早跑掉了,文章 也写不成了。这是误解。掌握语法规律主要是准备用在遇到疑 难的时候。打个比方吧,每个人平常是用不着量体温的,但是 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必须使用体温计,这时就不能只凭感 觉了。语法知识所起的作用如同体温计一样,不必成天把它含 在嘴里,但是应该相信,在必要时它是不可少的。
有的是形容词。 5、动词、形容词有各自的重叠形式。
( 一)名、动、形三类词的区别
教材上讲了五条这三类词的区别,第一条是名词与动词、 形容词的区分,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动词、形容词用 “不”否定。其他四条都是区分动词和形容词的,前三条可以 列表:
列表
能否受“很”修饰 能否带宾语
例词
a
—
b
—
c
+
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其二,给词分类,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各类词 的语法特点,以便更准确地使用它们。可见,划分词类不仅是 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划分的语法功能,那么词类划分的标准就是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 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词的组合能力;
A 买 看 整理 了解
B 衣服 报纸 材料 情况
C 刚 正在 马上 重新
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这三组词,可以有六种组合,三种是正确的组合,三种是 不正确的组合:
A+B— 述宾 C+A— 状中 B+A— 主谓 可见,这三组词在造句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这也说明,词 有类别是客观存在的。从这里可以认识到,所谓词类就是词的 语法分类,换句话说,词类是根据词在造句中的作用所划分出 来的类别。词在造句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词的语法功能。
第一节 词类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三、实词及其运用 四、虚词及其运用 五、词的兼类和活用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语言里有许许多多的词,它们是句子的建筑材料,我们说 的每一句话,都是由词组合成的,而词在造句中所起的作用是 各不相同的,正如钢筋、水泥、木料、铁钉这些建筑材料在盖 房子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一样。比如:有A、B、C三组词:
2、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分析语病,辨别正误,识别异 同,从而不断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什么是语法
语法的含义: ①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的规律。 ②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 ③利用语法学研究成果,为教学而编写的材料。(语
法教材)
什么是语法
以下句子中“语法”的含义不同 : “这句话不合语法。” “语法并不难掌握。” “今天上语法。” “我买了本语法。” 但通常所说的语法,一般都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 通俗一点讲,语法就是说话的规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每个 讲汉语的人都遵守这些规则。
如: 上边、下边、上面、下面、前头、后头 里面、外面、 南面、左边、右边…
这些词与方位词特点不同。
1、方位词
①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如: 前面是一座山。 后头有狗跟着。 左边没有路。
1、方位词
② 它们与别的名词组合时,当中可以插入“的”,方位
词不能。
d
+
e
+
+
吃、拿
参观、修理
—
游泳、合作
示威、休息
—
大、小、好
干净、大方
+
喜欢、愿意
爱、怕、恨
+
丰富、方便
词性 动词 动词 形容词 动词 兼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附类
1、方位词 2、趋向动词 3、助动词 4、判断动词“是” 5、非谓形容词
1、方位词
方位词是属于名词这一大类里的,包括单纯方位词与合成方位词两类。 如: 上、下、左 、右、内、外、前、后… 以前、之上、以东、以西、以内、之外、上下、前后…
哪些词跟哪些词能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这就 是词的组合能力。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我们把词首先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见表4-1
三、实词及其运用
( 一)名、动、形三类词的区别 1、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用
“不”否定。 2、能带宾语的是动词。 3、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 4、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
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根据词在造句中的作用给词分类,建立“词类”的概念是 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在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分析、描 写、说明各种语法规则。
如上面我们举的三组词,把它们分为三类,A组叫动词, B组叫名词,C组叫副词。当我们描写“买衣服、看报纸、整 理材料”这些词组时,就可以这样说:“这些词组是表示支配 关系的述宾词组,述语是由动词充当的,宾语由名词充当。如 果不建立词类概念,描写起来就会很麻烦了。
语法学习
学习语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听、读、说、写的能力。具体来 说,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能区别同异;二是能辨别正误;三 是能察觉歧义。
听和读是理解,说和写是表达。在理解方面,最重要的是 区别同异。我们 每天都在使用汉语听广播,看报纸,通常不 会有什么困难,有时遇到几个生词,问问别人,查查字典,问 题就解决了,但正是由于我们对汉语十分熟悉,反而容易忽略 语句和语句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别。
方位名词有不同于一般名词的语法特点。比如,方位词一般不单独使用, 经常附在别的语言单位后边,构成方位名词或方位短语,表示时间或处所。 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但经常充当状语。
例如: 城外 河东 房子中间 年前 日后 早上
1、方位词
有些单纯方位词后加“边、面、头”构成的词语,意义上 也表示方位,但它们不属于方位词这一类别。
现代汉语专题
第四章 语 法
主讲:朱秋敏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词类 第二节 短语 第三节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第四节 句子的意义 第五节 常见的语病
第四章 语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现代汉语词类、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并掌握重要的语法规律,对现代汉语的语 法系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