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王选教授简要事迹

合集下载

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人物和简短的事迹

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人物和简短的事迹

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人物和简短的
事迹
王选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生前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他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献身科学,开创了汉字印刷的新时代。

25日晚,省政协主席王生铁会见了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九三学社中央联合组成的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

王生铁说,王选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巨大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为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光辉榜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衷心爱戴。

宣传弘扬王选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提高群众思想素质和深入推进“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报告会上,报告团的4位成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介绍了王选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生动感人,催人奋进,赢得了阵阵掌声。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苏晓云说,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和谐湖北,任务艰巨而光荣。

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要以王选同志为榜样,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勇攀高峰。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省政协副主席蔡述
明、郑楚光、宋德福,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省直机关干部、高校师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共1400多人聆听了报告。

追问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追答王选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生前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他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献身科学,开创了汉字印刷的新时代!。

王选

王选

王选一、人物简介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二、人物履历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甘为人梯朗诵稿

王选甘为人梯朗诵稿

王选甘为人梯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将向大家讲述的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教授的故事,他的精神就像一座坚韧而稳重的梯子,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梦想与希望。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默默无闻地耕耘,却成就了不朽的传奇。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王选,就是这样一位不朽的人物。

他甘为人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后人的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王选,一个名字,一段传奇。

他的一生,是奋斗、拼搏、奉献的一生。

他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精神层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前。

“甘为人梯”,这是对王选先生无私奉献、提携后进的真实写照。

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攻克了汉字信息处理的世界难题,让中国的印刷技术实现了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飞跃。

然而,他并未止步于个人荣誉的光环之下,而是选择退居幕后,倾尽全力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

王选曾说:“科学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

”这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他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用科技造福于民。

正是因为有了王选这样的科学家,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便捷。

甘为人梯,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王选正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

他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培养人才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培养一代新人比取得个人的成就更加重要。

他甘为人梯,把学生推上科学的殿堂,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王选的一生,是奋斗、拼搏、奉献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为人类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愿做铺路石子,让年轻人踏过去;我愿做一级阶梯,让青年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新的高峰。

”这是王选先生的肺腑之言。

他深知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生力量的接力,所以他愿意成为那块垫脚石,那份托举的力量,让后来者能够站在他的肩头,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科学家王选先进事迹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科学家王选先进事迹简介

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科学家王选先进事迹简介王选,男,汉族,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2年,王选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

2月19日,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在中文照排系统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了“当代毕升”的美誉。

他曾经这样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1.青少年时代注意培养良好的品德,先要做个好人,才能成就事业。

2.扎实的数学基础。

3.30岁以前具备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具体实践。

4.长期在第一线拼命干活。

5.20多岁时,开始锻炼英语听力,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量阅读国外文献。

6.对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有较好的洞察力,从而能够正确选题。

7.选定目标后能锲而不舍地长期拼搏,同时适应飞速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不断求变,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换代,做到执着而不僵化。

8.自信而不自负,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尤其是提拔优秀的年轻人。

我一生中的重要选择 王选

我一生中的重要选择  王选
(6)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 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 而且我也在第一线。
(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 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 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以不同阶段时期的太阳来比不同学位和不 同身份人的精气神特点,生动形象,通俗 易懂。
(2)研究软硬件结合领域。
原因或条件:在已经建立起的科学部门中的无人的空白区上, 最容易取得丰硕的成果。 影响或结果:使他豁然开朗,找到了创造力源泉,投身到研究 软硬件结合领域。
背景解读
(3)锻炼英语听力。
原因或条件:要做研究,必须要很快地掌握国外的资料,必须 提高阅读速度和反应能力。 影响或结果:听了整整四年。
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二十年来,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 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14年,方正集团总资产1521亿元,总收 入748亿元,净资产483亿元。
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选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简介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 13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 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 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 新闻出版业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 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 的第二次发明”。被誉为“当代 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 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 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 战的先驱”。2001年,王选获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语言幽默,引出演讲的中心话题——我一 生中的重要抉择;
作者即景设喻,拉近了作者与听众的距离, 又给青年人以极大的鼓舞。

人物点评文字稿-王选

人物点评文字稿-王选

点评人物文字稿——王选引子:方正集团介绍: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

今天,方正已经拥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和海内外的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近3万人。

方正是中国本土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拥有并创造对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方正在PC制造领域连续7年稳居行业第二的地位,构筑起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制造基础。

近年来方正集团确立了IT、医疗医药双主业的发展战略,主动寻求跨越式发展机遇,将方正做实、做强、做大,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集团。

在这个国际化企业集团的背后,有着一位举足轻重的灵魂人物。

他一直带领着这个集团不断进步、进取,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骄人伟绩。

那他是谁呢?——王选简介: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荣誉奖励1985年因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1985年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1985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8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首届毕升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特等奖199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4年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96年获王丹萍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1999年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2002年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4年以来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光荣称号各界对王选的评价:※“半生苦累,一生心安”——夫人陈堃銶※“王选老师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搏战病魔,强忍病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习王选事迹有感

学习王选事迹有感

学习王选事迹有感李清阅读着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的生平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为我们国家失去这样一位当代伟大的、杰出的科学家而感到惋惜,为我们民主党派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好榜样而痛心……这位享年70岁的科学家有三院院士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引起了我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的技术革命,拥有9项国内外专利,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除了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外,他还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选院士尽管身患重病,去年他还是坚持带队视察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建议。

王选院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贤给了国家和人民。

几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工作让人感动:元宵节,京城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身为北大计算机所所长的王选院士,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认真地审阅一份所里要上报的文件。

谁也想不到,这竟是他70岁人生的倒数第二天。

王选院士虽是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计算机科技领域的领头人,但他平易近人、亲切、和蔼。

学习王选事迹心得

学习王选事迹心得

学习王选事迹心得今天有幸聆听了王选院士事迹,深受感触。

作为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员,王选院士不仅仅是我们的榜样,还是我们的前辈老师。

作为一名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时我就久闻王选院士的大名,他是中国现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誉为“当代毕昇”,他所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排版系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新时代。

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我进入了北大信科,但是王选院士已经离我们而去,我曾经成为王选院士学生的梦想已经无法实现,但是榜样的力量是不朽的,王选院士的精神流传于每个北大信科人之间。

而聆听王选院士事迹每每能使得这种感情升华。

王选院士秘书丛中笑女生的报告生动而感人。

王选院士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王选院士作为具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

为了科研,经1975至1993年的18年苦熬,全身心地投入了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出版系统的研制。

作为青年才俊的导师,他爱才护才,有口皆碑。

当我问他:作为科技带头人,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说:狂热地追求,看准了目标,永不回头。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王选老师是位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但他仍然自谦地认为,自己只是一名科学家。

在王选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可贵的品质。

他告诫我们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实现新梦想,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而他自己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这也是他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

王选院士的几条语录令我记忆犹新:、1、名人和凡人有什么差别呢?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凡人用过的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那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做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选教授简要事迹
王选,男,汉族,江苏无锡人,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

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

王选教授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6年,他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

这一发明获得了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

以此为技术核心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占据了祖国内地99%的报业和80%的书刊(黑白)市场,以及港、澳、台、北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90%的华文报业市场。

新增产值三十余亿元,使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引发了全球华文报业和出版印刷业一场深刻变革。

其后又率领北大方正研制出日文、韩文和西文出版系统,成功打入日、韩及欧关市场,实现了民族软件产业走向国际化的目标。

以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核心的电子出版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实现了从铅排作业到计算机操作的彻底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出版产业,是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为全面和成功的行业之一,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同时为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创造了必要条
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提供了科技保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曾获得国内外二十多项重大奖励,其中包括: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度国家十大科技成就称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

王选教授个人先后荣获首届毕昇奖、陈嘉庚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王丹萍科学奖、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等,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并获“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教授是北大方正的主要开创者。

他以强烈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意识,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远大的学术抱负与追求产业进步的结合,并身体力行,与方正集团的干部和员工一道,艰苦创业,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王选教授是面向21世纪科教兴国的先锋人物,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是北大学者群体的杰出代表。

他胸怀科技报国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