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完整版

合集下载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2- 2022 年)",遵循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假设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材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合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根本情况提出要求。

本标准既合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发展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根本要求。

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本标准合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办学标准分为根本标准和开展标准两个层次。

根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和必须到达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根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开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到达的标准。

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材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开展。

开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2.1 专业类代码护理学类(1011)2.2 本标准合用的专业护理学(101101)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卫生保健事业开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开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根抵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具有根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材。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3.1 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开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为已任的专业价值观。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学标准贵州××学校—20××年1月01日—目录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1)二、入学要求 (1)三、基本学制 (1)四、培养目标 (1)五、职业范围 (1)六、人才规格 (1)(一)职业素养 (1)(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2)七、主要接续专业 (3)八、课程结构 (3)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3)(一)公共基础课 (4)(二)专业技能课 (5)十、教学时间安排 (9)(一)基本要求 (9)(二)教学安排 (10)十一、教学实施 (11)(一)教学要求 (11)(二)教学管理 (11)十二、教学评价 (12)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12)(一)校内实训实习室 (12)(二)校外实训基地 (14)十四、专业师资 (15)十五、其他 (15)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10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制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注: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4.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5.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6.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 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2. 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3. 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4.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5.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6.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7. 具有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8. 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9. 具有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的能力;10. 具有初步对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教学标准1.【专业名称】护理专业(100100)2.【入学条件】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3.【学习年限】三年4.【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全面发展,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能从事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宣教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

5.【职业范围】6.【人才规格】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以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2、具有较好的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品质;3、具有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4、具备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关爱病人以及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与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6、具备健康的体魄、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意识。

职业能力:1、能够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2、能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运用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解决患者需要;3、能够对常见疾病的病情变化进行评判和对常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4、能按照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能够参与配合抢救;5、能识读常用的仪器监护的各项指标;6、能够初步运用卫生保健知识,按照人的基本需求和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需要,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指导;7、能够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干预和处理;8、能够对孕产妇、患儿及其家庭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9、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医用办公软件、进行电子病案管理,并能利用网络进行优质护理资源的检索与共享;10、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7.【主要接续专业】高职:临床护理专业、助产护理专业、儿科护理专业、口腔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护理专业8.【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9.【专业课程】10.【课程结构】11.【指导性教学计划】11。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docx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docx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630201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 5 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 4 年,学籍 8 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 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1、服务面向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护士1、各级医院1、具有医疗安全、护的临床护理患交流、团队合作的岗位,如门急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诊、病区、手的职业态度。

术室等。

2、具有医护人员的职2、社区卫生业道德与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和遵守医疗卫生相关的社区卫生服伦理与法律法规。

务站的护理3、具有护理的基本知及护理相关识和技能,能按照护岗位。

理工作程序,解决护知识要求: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3、其他医疗理问题、评价护理结能力要求:能够很好地适应医药卫卫生机构的果。

护理岗位。

4、掌握评估方法,能进行护理评估,并能安全给药。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1. 介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是为了规范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这些教学标准旨在培养优秀的中职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 教学目标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护理操作。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护理工作。

-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医学和护理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 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护理服务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基础护理学: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

- 临床护理学:包括各种疾病的护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等内容。

- 护理伦理学:包括护理伦理原则、患者权益保护、隐私保护等内容。

- 护理管理学:包括护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等内容。

4. 教学方法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结合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电子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传授护理基础知识和理论。

- 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操作、模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 临床实习: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 讨论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教学评估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评估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作业和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方式,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 技能测评:通过模拟实验和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 实习评估:通过临床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和能力。

- 学业指导和个案辅导: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跟踪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困惑。

护理专业教学实用标准

护理专业教学实用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630201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1、服务面向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3、培养目标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护理人才。

4、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精品文档,仅供参考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护理 ( 100100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 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序号 1 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1 I 护士护士执业资格临床护理2 I 护士、医疗救护员护士执业资格、医疗救护员资格急救护理3 I 护士、护理员护士执业资格社区护理4 I 护士、医疗护理员护士执业资格、养老护理员资格老年护理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 1 或 2 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2.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 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

4. 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35. 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6. 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 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 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3. 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4.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韶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5.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6.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7. 具有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护理专业课程的标准,以指导护理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旨在确保护理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从事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诊疗与护理等方面。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交流。

-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估护理实践中的各种情境。

-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伦理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护理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保护患者的权益。

课程内容1. 护理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护理理论和护理伦理学等。

2. 护理技能培训:包括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

3. 护理实践课程: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患者进行接触和护理。

4. 护理管理和领导:培养学生具备护理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护理团队的工作。

5. 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一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

教学方法- 组织讲授:通过系统的讲授,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和相关知识。

-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和实际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护理案例,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堂演示:教师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

评估方式- 笔试考试:用于评估学生对护理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 护理技能考核: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 实践表现评估:通过临床实践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课堂参与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演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630201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1、服务面向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3、培养目标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护理人才。

4、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2)技能要求能够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常见、主要问题,做好基层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

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观察,并结合自己实践不断提高;能够独立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等)查阅、并获取新的护理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撰写医学科研论文;能够和患者、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正常、深入的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护、护患、家庭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处理好各种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3)素质规格要求①思想道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业务素质规格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能、能独立分析解决护理工作实践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③文化素质规格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初步查阅英语资料,具有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素质。

④身心素质规格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分析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基础上,以模块化课程设置来适应职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实现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2、护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3、护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分析根据各专业特点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进行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对比。

以下表格作为参考,可选用这种表格形式、也可不选择这种表格形式。

护理专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4、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根据护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构建以“职业技能本位”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本专业框架课程共设置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桥梁课、专业框架课、素质教育课、综合实践课。

各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学分是学校提供的选课学分,大于该模块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从中选择所有必修课的同时,可选择部分选修课以达到该模块的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毕业应取得该模块的最低学分(包含本模块的全部必修课程学分和部分选修课程学分)。

(1)公共基础课本模块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放教育学习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英语(1、2)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专业桥梁课本模块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和护理学基础。

(3)专业框架课本模块包括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医护心理学、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医学伦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急重症护理、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精神卫生护理、中医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卫生法学。

(4)素质教育课本模块包括科技素养与高新技术、教学媒体及应用、云南民俗风情与旅游、文化艺术欣赏、云南地方文化、管理学概论、摄影技术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

(5)综合实践课本模块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遵循岗位职业成长规律,主要由课程实践和综合类实践等构成。

其中课程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主要包括课程演示、验证性实验等;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实训环境、操作见习与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6、专业核心课程(1)专业统测课程①人体生理学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③医护心理学④外科护理学(2)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简介①药理学药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和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疗监护、禁忌症、防治措施,了解剂量和用法,并联系其临床实际,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效应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

药理学主要内容:绪言、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精神失常药、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和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镇咳、祛痰和平喘药、组胺与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菌药物概论、抗生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人工合成抗菌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抗恶性肿瘤药。

②护理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护理人员应能做到: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实践的中相关理论与概念;护患关系与沟通;护理理论与模式;护理程序;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病人舒适的需要;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给药;输液与输血;一般急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

③健康评估本课程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和诊断患者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既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疾病对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患者的反应,又要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患者与健康问题有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所致的问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④内科护理学本课程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⑤儿科护理学本课程是研究小儿生长与发展、儿童保健、患病儿童的临床护理、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的专科护理课程。

它的研究范围是从新生儿至青春期末。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展的概念、规律和影响因素,各年龄阶段的营养与喂养、儿童教育、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住院儿童护理的新概念、儿科护士的角色与责任、儿科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危重儿童的抢救与监护。

重点是医院内和社区中儿童及家庭的整体护理。

⑥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课程, 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护理学科有共同的基础,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产科护理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它服务的是妊娠期和产后的妇女,属妇女健康状况的特殊生理阶段。

妇产科护理学包括产科学、围生医学、妇科学、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护理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多发病的发生及诊治方法;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措施。

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7、教学进程安排课程分为统测课程和非统测课程。

统测课程由总部确定,并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指定教材版本、全面建设各种形式教学资源、制定课程考核要求、统一组织课程考核。

非统测课程,由总部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推荐教材选用版本,由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按照总部要求自主开展教学和考核,总部实施教学督导及质量监控和评价。

在教学组织和操作过程当中,专业课程可以结合中职教育在全日制学习阶段来完成,素质课、实训课等可以在其他的时间安排完成。

教学进程安排表(按最低学习年限4年编制):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1、联合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构建一支双师结构的联合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