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园竹种植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早园竹造林技术早园竹

早园竹造林技术早园竹

早园竹造林技术早园竹
林地整理
1、整地方法:劈山,清理林地,全面开垦,清除石块、树蔸、竹蔸。

2、整地深度:30CM。

3、挖穴:每公顷挖穴1200-1650个,穴长50CM,宽40CM,深40CM。

4、开沟:沟宽25CM,深30CM,每6-8M开沟一条。

母竹选择
1、母竹质量:生产健壮、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优良母竹。

2、母竹年龄:1年-2年生。

3、母竹大小:胸径2CM-4CM。

母竹地挖掘
1、留鞭:来鞭10-15CM,去鞭20-30CM。

挖时不伤鞭芽和螺丝钉,保留健壮芽5个以上。

老龄竹鞭色发黑不能作母竹。

2、带土:每株带宿土10KG以上。

3、留枝:4档-7档。

砍梢切口平滑不开裂。

枝叶浓密可适当修剪枝叶。

造林方法
1、移竹造林:带土鞭平植,深20CM-25CM;鞭土密接,下紧上松;浇水保湿,打桩固定。

2、造林时间:梅季入梅前后,5月上旬-6月上旬为宜。

秋季10月-11月或冬季12月-2月都可以种植。

3、造林密度:每公顷1200株-1650株。

第1页共1页。

竹子种植技术与管理

竹子种植技术与管理

竹子种植技术与管理竹子是一种快速生长、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竹子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竹子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1. 土壤选择:竹子对土壤的要求较低,但对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较强。

最好选择肥沃的壤土,土壤的pH值应保持在5.5-6.5之间。

2. 栽植方法:竹子可以通过分蘖或种子繁殖。

分蘖是较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将母竹分割成若干段并栽植,或者将健康的蘖株分离出来进行栽植。

3. 施肥管理:竹子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

每年春季和秋季可以进行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的施用,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同时,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对竹子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4. 灌溉管理:竹子对水分要求较高。

在旱季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灌溉,以免造成根系缺氧。

5. 病虫害防治:竹子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竹蛾、竹立枯病等。

定期巡视竹子的生长情况,如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或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6. 修剪管理:竹子的修剪对于增加竹子的分枝和减少竹干的高度都很重要。

定期进行修剪可以促进竹子的分枝和侧枝的发展,并控制竹子的高度和茂密度。

7. 竹子支撑管理:成长中的竹子需要支撑来稳定其生长。

可以使用竹拐或其他支撑物来支撑竹子的枝干,以防止其倾倒或折断。

8. 竹子的病害预防和控制:采用高温处理、枝枯病喷药、禁止林间畜牧等措施,严格落实合理及时施肥,最大限度地提高竹材品质和竹子产量。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竹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竹子的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竹子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收益。

种早园竹造林技术

种早园竹造林技术

种植实例一:高效笋用林
种植技术
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采用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等措 施,提高土地肥力。
种植效果
通过高效笋用林的种植,可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 民的收益。
种植实例二:水土保持林
种植技术
选择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采用带状整地、合理密植等技术手段,增加 土地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
除草松土
除草
定期清除竹林内的杂草,可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有利于竹子的生长。根据实 际情况,每年需要进行2-3次除草。
松土
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每年在竹笋出土前后和梅 雨季节进行松土,深度以5-10厘米为宜。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
早园竹喜湿润,但又不能长期积水。在梅雨季节和干旱季节 ,要及时做好排水和浇水工作,保持土壤湿润。
《种早园竹造林技术》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早园竹的概述 • 早园竹的栽培技术 • 早园竹的抚育管理 • 早园竹的采伐利用 • 早园竹的种植实例与效果
01
早园竹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早园竹是指禾本科竹亚科的一 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 地下茎和地上茎,是重要的造
园观赏植物。
早园竹生长快、适应性强,对 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要求较
竹林的可持续经营
林下套种
为了提高竹林的综合效益,可以在竹林下套种其他植物,如中药材、蔬菜等。这 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施肥
为了保持早园竹林的生态平衡,需要科学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 的方式,以满足竹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竹林的生长发育。
05
早园竹的种植实例与效果

雷竹栽培技术

雷竹栽培技术

发展雷竹种植是致富的好门道雷竹又名早竹或早园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

早春二月,当第一声春雷滚过南方的田园山野时,那鲜嫩的褐色笋尖就破土而出,在当地,人们又称为“雷公竹”。

雷笋粗壮洁白,甘甜鲜嫩,营养丰富,爽脆可口。

根据测定,每100克鲜笋中,含水分89.95、蛋白质2.74克、脂肪0.52克、糖份3.54克,热量29.80千卡,粗纤维0.55克,还富含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6种常量元素、12种微量元素。

在中医上有着广泛的药用保健功能。

能够节制肥胖,减少肠癌的发生。

因此,雷竹笋不愧是山中珍品,是直正的森林蔬菜新秀,纯天然绿色品。

雷竹杆还是优良的造纸、化工原料和竹制工艺品材料。

雷竹生产投资小,见效快。

当年栽竹,次年出笋,三年满园,四年高产。

具有一次建园,永续利用的优点,既可以零星栽种,又可以规模开发。

在正常情况下,每年亩产鲜笋1500-3000公斤,亩平均收入5000元,最高可达6000-8000元。

因此,当地农民有:“一亩雷竹胜过四亩粮,二亩雷竹取媳、嫁姑娘,三亩雷竹送子上学堂,四亩雷竹三年盖楼房,五亩雷竹全家奔小良”之说。

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技术,概括起来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林地的选择雷竹对林地的气象重要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年平均气温14.5-17℃年相对温度75-78%。

雷竹对林地的土壤条件是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微酸性壤土,土层深50厘米以上,土质必须疏松肥沃、腐植质丰富、排水良好,最好用农耕熟地和梯田建园。

大面积集中连片开发的低丘岗地,海拨应在400米以下,坡度15度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丘陵坡地。

二、高质量建园新建竹园前,要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深翻,深度在45厘米以上,全面清除石块树根、杂港等。

亩挖穴80个,株行距2.9×2.9米,穴的规格长60厘米,宽深各40厘米,并在穴内施足阍肥。

对地势平坦的竹园要开挖围沟和厢沟,厢沟每5-7米一条,沟宽25厘米,深30厘米,转沟要深于厢沟,确保竹园雨停地干。

竹子种植技术及时间管理

竹子种植技术及时间管理

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其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以下是竹子种植技术及时间管理的详细介绍。

一、种植技术1. 选地整地竹子适宜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域种植。

选择交通便捷、土壤微酸(pH值4.5~6.2)、土层深厚肥沃的赤红壤连片早地或缓坡地进行规划建园。

在平地、缓坡山地上种植,应全面整地,改善土壤性能。

无法全面整地的,也应进行带状或块状整地,提前整地挖穴。

2. 种植时间根据竹子的生长节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10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阳春为最佳。

冬季11~12月种竹,尽管雨量少,天气干燥,但此时竹子的生理活动趋弱,蒸腾作用不强,栽竹成活率也较高。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梅雨季节正常年份采用移竹造林。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

春季3~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

3. 栽种方法竹苗放好后即填土,母竹苗栽植深度30~40厘米,覆土高于竹苗深度痕迹5~10厘米,上端应有5~6节露出表土。

竹蔸周围用疏松的土壤覆盖压实,培土成馒头形,并盖草保湿。

栽后浇足定根水,天旱时应再次浇水。

4. 合理密植麻竹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33~42丛,绿竹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33~35丛。

定植前半个月左右整地挖穴,每一穴可以加入菜籽饼肥约1千克,或者是复合肥或磷肥0.5千克,或每穴再施入有机肥50~100千克,并与表土混合均匀。

5. 栽种管理栽植结束,竹枝逐渐生长,应加强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施肥,防治病虫害。

竹子生长过程中,应适时修剪,去除病弱竹,保持竹林通风透光。

二、时间管理1. 修剪时间竹子生长过程中,应适时修剪。

一般春季修剪可去除病弱竹、过密竹,保持竹林通风透光;秋季修剪可促进竹子生长,提高竹材质量。

2. 施肥时间竹子生长过程中,应适时施肥。

一般每年施肥2次,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春季施肥以氮肥为主,促进竹子生长;秋季施肥以磷、钾肥为主,提高竹材质量。

种植竹子有什么方法

种植竹子有什么方法

种植竹子有什么方法引言竹子是一种生长迅速、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对于园林绿化和环境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种植竹子可以提供美丽的景观,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种植竹子的几种常用方法,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方法一:分根移植步骤1. 在种植季节的初春或者晚秋,选择竹子生长良好的一年生地下匍匐茎。

2. 使用锄头将竹子周围的土壤轻轻刨开,注意不要损伤根系。

3. 将竹子从土壤中取出,用秸秆包裹根球,避免根部受到伤害。

4. 准备好新的种植位置,将竹子根球放入新的土壤中,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5. 轻轻将土壤压实,确保竹子的稳定生根。

6. 浇透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注意事项1. 在分根移植之前,务必对竹子进行观察,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竹子。

2. 移植时要小心轻柔,以免损伤根系。

3. 种植区域要保证充足的阳光,同时要注意排水良好,防止积水导致竹子生病。

方法二:插枝法步骤1. 在3月或者10月进行插枝,这是竹子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

2. 选择一年生的鲜嫩竹笋,长度大约为15-20厘米。

3. 使用锋利的割刀将竹笋从竹子主茎上切取下来,确保竹笋横切面平整。

4. 将竹笋插入湿润的育苗土中,插入大约一半长度。

5. 保持湿润的环境,以促进竹笋生根。

6. 约2个月后,新的竹苗就会生长出来。

注意事项1. 在插枝前,要保证所有工具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2. 竹笋的切口要保持平整,否则将会影响生根发芽。

3. 育苗土要保持湿润,但不能过湿,以免导致烂根。

方法三:播种法步骤1. 在春季或者秋季,选择竹子的成熟种子进行播种。

2. 清洁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菌。

3. 在播种的土壤中用手指插入约1-2厘米的深度,将种子放入,并轻轻覆土。

4.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湿。

5. 等待3-4周,新的竹苗会生长出来。

注意事项1. 选用成熟的种子,以提高发芽率。

2. 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和杂草种子。

3. 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土壤湿度,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

早园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早园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早园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早园竹,是一种非常适合养殖的植物,其生长快速,用途广泛。

本文通过介绍早园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养殖早园竹的具体操作步骤和需要注意的要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早园竹的养殖。

正文:早园竹,又称毛竹,是一种我国常见的竹类植物。

它的生长速度快,枝干坚韧,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和植物园林绿化等领域。

养殖早园竹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非常适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早园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方法1. 选取合适的土壤和环境:早园竹适应能力强,但在养殖过程中还是有些偏好的。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如沙壤土或黄壤,并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

早园竹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应避免积水情况,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2. 播种或分株:早园竹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播种和分株。

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将竹子种子均匀撒在肥沃土壤上,稍微覆盖一层细土后保持湿润,约15-20天后竹子就会出芽。

而分株则是将已经长出多节分枝的竹根进行移栽,位置间隔在100-150厘米的同时保证分株上都有健康的分枝。

无论选择播种还是分株,都要确保竹根的充分生长环境。

3. 注重肥料管理:早园竹生长迅速,需提供适量的营养和水分。

对于種植早园竹的土壤投放适量苗木基肥,以碳氢化合物、氮肥等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肥对早园竹的长势有事实意义。

在后期的养殖过程中,可以每年施足一次量的基肥,季节进行施钾轧制肥沟保持、循环利用土壤肥力。

同时,水分的供给也要适宜,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这将有助于竹根的生长和发育。

4. 注意病虫害防治:为了保证早园竹的正常生长,避免病虫害对竹根的损害,养殖者需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早园竹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落叶、嫩枝蚧等。

可以通过施用合适的杀虫剂或预防措施来进行防治,例如定期清楚杂草、排除站在竹一起虫源,增加自然敌瘤化和保持厦江流通,切实保持竹的生长环境的整洁和健康。

二、注意事项1. 定期修剪:由于早园竹生长迅速,容易形成高密度丛生的情况,影响枝条的通风和光照。

长江流域笋用细叶雷竹 雷竹提早出笋覆盖栽培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长江流域笋用细叶雷竹 雷竹提早出笋覆盖栽培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长江流域笋用细叶雷竹雷竹提早出笋覆盖栽培技术-蔬菜种植技术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

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德清,1999年在乐山试种成功。

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笋味鲜美,营养丰富。

连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

成本低,用工少。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长江流域笋用细叶雷竹雷竹提早出笋覆盖栽培技术。

细叶雷竹成年竹株高9~10米,矮者2~3米;胸径4~5厘米,细者1.5~2厘米。

成年植株的节间长为15~20厘米,每条小枝长有5~6片叶,多者9~10片叶,叶片狭小,呈瓦状卷曲。

竹鞭一般生长在10~30厘米深的土壤中。

单个竹笋重200~250克。

笋用细叶雷竹耐低温,怕积水,应选择在疏松肥沃、土层深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中性或微酸性的丘陵梯地、平原旱地栽培。

长江流域,细叶雷竹每年发笋两次,大部分竹笋在3月初至4月底产出,少部分在9月初至11月底产出。

移栽定植的当年和第二年除留养竹笋之外,其他竹笋尽早疏除。

第三年以后,每年春季除留养竹笋之外的其他竹笋全部挖取上市,秋季的竹笋则全部挖取上市。

一般情况下,当竹笋长35~40厘米、单笋重180~220克时即可采收。

雷竹提早出笋覆盖栽培技术一、搞好覆盖、促进雷竹提早出笋1、掌握好覆盖物腐熟热条件,提高增温效果在自然状态下,3月上旬温度10℃时雷笋出土。

我市1月份20厘米深处的土温为6.5℃。

2月份20厘米深处的土温为6.8℃。

因此,要把雷笋提早到元旦、春节前后出土,必须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提高土壤温度。

在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林地覆盖是提高土镶温度的有效方法。

覆盖增温的原理是:有机物腐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覆盖增温的热源,其实质是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热能的过程,通过有机物腐烂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来提高土壤温度。

有利于微生物分解的条件是:(1)水分含量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园竹种植技术要点
一、立地条件选择
选择向阳避风的丘陵岗地,坡度15度以下,土壤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

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

二、竹母选择
竹母应选用1年~2年生,胸径2cm~4cm,生长健壮、无开花、无病虫害的竹株。

竹母的鞭龄2年~3年,来鞭长15cm以上,去鞭15 cm~20cm,留枝下高1m左右削梢,切口成45度,保留枝5盘~7盘,带宿土10kg左右。

尽量以当地竹苗为佳,造林成活率高。

三、整地
全垦整地,开穴种植,种植穴60cm×60cm×40cm。

四、种植密度
株行距2m×3m或2m×2.3m。

每亩111-133株。

五、栽植时间
10月~11月或翌年梅雨季
六、造林方法
竹母浅栽,栽植深度宜以竹母宿土低于地表4cm左右,分层回土,踏实,浇足水,培土成磨菇形。

总的要求是“深挖宕、浅栽竹、紧拥土,浇足水”
七、幼林管理
1、除草。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每年人工除草2次~3次。

2、施肥。

造林后第2年~3年,在母竹和新竹周围块状施肥,每亩施腐熟的畜肥10kg~15kg或饼肥1kg~2kg。

3、浇水和排水。

造林后及时进行浇水抗旱。

浇水后进行一次浅松土,并覆盖一层稻草。

平坦竹地,在竹园中每隔4m~6m,开一条排
水沟;山坡竹地,每隔6m~8m,开一条水平避水沟。

4、留笋养竹。

造林后第1年不留笋养竹;第2年每条鞭留种笋1株,一株竹母留种笋2株~3株;第3年后,再留较竹母多2倍~3倍的种笋。

5、钩梢。

6月中旬~7月上旬,新竹展叶后进行钩梢,留枝12盘~16盘,视密度并打掉1.0m以下的枝条。

八、成林培育
1、翻地。

5月中旬~6月上旬离竹母10cm~15cm进行第一次翻地除草,深度30cm。

9月进行第二次浅削除草,翻地深度3cm~5cm。

土层不深、肥力不高的竹园,每年秋末冬初加客土3cm左右。

2、施肥。

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合理搭配,科学施肥。

有条件的应施用笋竹专用肥。

氮、磷、钾合理配方为5:2:3。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必须经无害化处理。

基肥:每年秋季,亩施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2000kg~2500kg。

笋前肥:1月中旬,亩施尿素30kg或腐熟人尿粪1000kg。

笋期肥:2月~3月上旬,亩施笋竹复合肥100kg 。

行鞭肥:5月下旬~6月,亩施畜肥2500 kg~3000kg ,配施笋竹复合肥100kg,深施入土20cm。

孕笋肥:9月~10月,亩腐熟人尿粪1000kg,配施笋竹复合肥50kg~100kg,结合灌溉浇施。

3、浇水。

秋末冬初,浇水抗旱。

4、留笋养竹
清明节前后一周是留笋养竹的最佳时间,应选近竹母1m范围内,粗壮无病虫的笋作种笋留养,每年每亩留养种笋300支左右,在竹园内分布均匀, 留养种笋应增加20%的系数。

竹林的合理结构为亩立竹度800--1000株左右,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挖去4年生以上老竹和部分4年生竹。

九、覆盖出笋
覆盖时间以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为好。

材料采用砻糠、竹叶、稻草,覆盖前进行消毒。

方法:覆盖前在竹地上盖上有机肥料3cm~5cm,浇水渗透至30cm~40cm,盖上30cm砻糠或竹叶,或先铺 10cm的稻草再加30cm
砻糠,并将覆盖物浇水湿润。

覆盖物必须在竹笋收获后清除移开竹林。

覆盖间隔期:同一地块不能连续覆盖,间隔期不低于2年。

十、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防治指标以下。

引进竹母时,须经过植物检疫。

采用翻地松土、科学肥水运筹、机械或人工除草、疏伐老竹、控制立竹度的营林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的发生。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宜一药多治,提倡合理混用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

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在发笋期间严禁使用化学农药。

主要病虫害防治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