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实现S曲线的研究

PLC实现S曲线的研究
PLC实现S曲线的研究

PLC 实现S 曲线的方法

湖北三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彭建怀

提升系统是井下矿山必不可少的大型运输设备,它主要负责井下与地面之间的物资、人员的运输,以及将井下矿石提运至地面的工作。其容量依据实际生产情况从几十千瓦至几千千瓦不等。通俗一点讲,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大型的电梯。但与电梯的工艺又有不同之处,通常电梯的手动与自动情况下的速度均已设定好,运行过程中其速度不再受人为的控制;而提升机的速度虽然同样也是在设计时均设定好,但当其运行在手动情况下时,其给定速度是依据控制台的速度手柄状态进行设定,也就是说此时的给定速度是一个变量。

为了提高提升机的舒适性和减少机械部分的冲击,提升机变频器系统需要借助于PLC 实现提升机速度的S 曲线变化。S 曲线不但要求系统在加、减速度过程中速度变化平滑,而且要求系统的加、减速度变化平衡,如下图。

图1 S 曲线速度、加速度、变加速给定

1.S 曲线的产生方法:

1)加速度段

根据曲线对速度和加速度的要求,在加速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时间的变量。给出加速度阶段速度表达式为:

2111()2v t At =

10t t ≤≤ (1)

2

11()m v t v t a t

=+ 1

2

t t t ≤≤ (2)

2321222()()()2

m v t v a t t A t t =+--- 2

3

t t t ≤≤ (3)

式中,0

v 为容器在卸载曲轨上初加速阶段结束后的速度,一般为 1.5m/s ,若没有初加速阶段,则

00v =;式中1:m a 为加速启动段的最大加速度,2/m s ;1A 为10t 段加速度的变化率,

3/m s ;2A 为23t t 段加速度的变化率,3/m s 。

2)匀速度、减速段和爬行段

等速段是指提升机以最大速度等速运行的过程。 4()

m v t v = 34t t t ≤≤ (4)

减速段和加速段一样,可以分3个阶段,分别用5()v t ,6()v t ,7()v t 表示,

5341()(2

m v t v A t t =--2

) 45t t t ≤≤ (5)

25434()(()m S t v t t A t t =--1

)-6

,45t t t ≤≤ (6)

6()()v t v S ==56

t t t ≤≤ (7)

27626461

()()(),2

m v t v a t t A t t =--+

-67t t t

≤≤ (8) 237662646

11()()()()26

m S t v t t a t t A t t =---+-,67t t t ≤≤ (9) 式中,m

v 为等速运行速度,

m

s ;

3

A 为

4

t ~5

t 段加速度的变化率,

3m

s ;2m a 为减速段的最大减

速度值,2m s ; S 为匀减速段行程值,m ,6()S S S t =-;6S 为参考点6R 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决

定,m ;

6

v 为参考点

6

R 速度,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m

s ;

4

A 为

6

t ~

7

t 段加速度的变化率,

3m

s ;

爬行段即提升运行速度降为Up,而进入的一段低速运行段,表示为:

8()p v t v = (10)

2.实际S 曲线速度给定的校正

以上给出的速度给定公式是在最大速度情况下得出来的,在实际情况中,特别是手动操作方式下,很难保证

m

v 为常数。

2.1减速点后移法

这种方法的原则是保持3A ,m a ,4A 不变,结合实际计算出减速三个阶段的距离5S ,6S ,7

S 和爬行距离p S 。

由567j

P S S S S S =+++计算出实际距离,再结合总行程就可以计算出减速点位置。

2.2减速度变化法

这种方法的原则是减速点保持不变,可以通过变化减速段的减速度2m a 来实现,由:

2256

2

6

2m v v a S -=

并保持减速度段Ⅰ和Ⅲ的时间不变,这样

m

v 的变化就会影响

5

v ,

2

m a 发生变化。

3.系统S 曲线相关参数设计举例

设定系统中3

1

2340.25m

A A A A s

====,则21

20.5m m m

a a s ==,加速段Ⅰ、加速

段Ⅲ、减速段Ⅰ和减速段Ⅲ的时间均为2s.设矿井为单次提升500m 的双水平斜井,设计最大速度为4m/s,爬行速度设定为0.4m/s,爬行时间5s,则爬行2p

S m =

根据式(5)、(6),得到

53411()(40.254 3.5/22

m v t v A t t m s =--=-??=2

2

355434()(()420.2527.67m S t v t t A t t m =--=?-??=11)-66

由(8)、(9)式

226727647611

()()0.40.520.2520.9/22

m v v a t t A t t m s =+--

-=+?-??=

23

767627647623

11

()()()26

110.920.520.252 1.3326

m S v t t a t t A t t m

=---+-=?-??+??=

由式(7)得

2222

566 3.50.911.44220.5

m v v S m a --===?

实际减速点为:

567500()500(7.6711.44 1.332)477.57jsd P S S S S S m =-+++=-+++= 4.PLC 软件设计

4.1 STEP7编程实现S 曲线说明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整个提升机行程分成

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速度给定都以公式形式给出,

其中t 为变量,程序中采用的方法是每个阶段开始都对时间进行复位,也就是确保每个阶段开始时,

时间0,1,2....8i t t i ===;

每个阶段复位的条件在加速段和减速段不同,在加速段靠速度比较来判断,在减速段靠行程比较来判断。

4.2 S7-300软件配置

STEP7编程软件采用的是块式结构编程,本系统PLC 程序部分需要用到主程序循环OB1、循环中断OB35、诊断中断OB82、暖启动OB100等组织模块。另外还用到了自定义的功能FC 、数据块DB 、系统功能SFC 等。

4.3程序结构设计

操作保护必须确保提升机安全运行,所以其程序中主要是两大类故障的处理。各个组织块之间的切换由PLC 的操作系统负责,操作系统检测系统运行时间,如达到中断时间则调用一次OB35,如发现有硬件故障则调用OB82.

图2 操作保护PLC 流程图

行程控制PLC 主要是给出完整的S 型曲线,这里给出速度计算的流程图。其中v 表示实际速度,

m u 表示主令速度给定,i u 表示根据“S 曲线”各阶段公式计算出来的速度给定,S 表示实际行程,jsd

S 表示实际减速点。

图3 S 曲线速度给定流程图

在减速点之前速度

m

u ,当主令变化时,实际速度跟随,设定动态跟随加速度为0.8m/s,在减速点的

时刻,计算出减速段的各特征位置,用来判断整个减速段的各点所处的阶段,在减速之后,主令给定

比理论计算给定速度小时,则按主令给定,否则按理论S 曲线减速,在程序设计时,两个量比较还应有滤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