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文)
ICH指南指导原则Q2(R1)分析方法的验证

1.概述
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有 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 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 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缺乏专属性的分 析方法,应由其他 分析方法来作补充; (3) 某些情况下可能 需要;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2.4 下列情况需要重新验证:
原料药合成方法的改变 制剂组分的改变 分析 方法的改变
需要重新验证的程度应根据改变的情况而定,某些其他的改变可能也要求 验证。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物质来验证。 参比物质的纯度要求与使用目的应一致。
3. 分析方法验证:方法学
3.2 专属性
鉴别 通过与参比物(结构相同)比较得到阳性/阴性结果。 通 过与被测物结构相似或相关物质比较得不到阳性结果。
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 色谱方法 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标出每一成分) 分离度——专属性的标准 非专属性方法 使用其他支持性分析方法来辅助证明专属性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2.5 术语表
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指的是规定条件下对同一均质样品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结果的 一致程度(离散程度)。精密度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重复性、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
精密度考察应使用均质的、可信的样品。如果得不到,可用人为配制的样 品或样品溶液进行研究。
2.5 术语表
中文版 ICH Q R 分析方法验证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协调的三方指导原则分析方法验证:正文和方法学Q2(R1)现行第4阶段版本最初指导原则起于1994年10月27日(方法学补充指导原则完成于1996年11月6日,于2005年11月合并)根据ICH进程,本指导文件由相应的ICH专家工作组提出,并提交给管理当局征询过意见。
在ICH进程第四阶段,最后的草案推荐给欧盟、日本和美国当局采纳。
Q2(R1)文件历程原编码历程日期新编码2005年11月主指导原则:分析方法的验证Q2 指导委员会批准作为第二阶段草案发布,对外征求意见。
1993年10月26日Q2Q1E 指导委员会批准作为第四阶段草案推荐给ICH三方的法规机构采纳。
1994年10月27日Q2 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主指导原则的补充Q2B 指导委员会批准作为第二阶段草案发布,对外征求意见。
1995年11月29日在Q2(R1)中Q2B 指导委员会批准作为第四阶段草案推荐给ICH三方的法规机构采纳。
1996年11月06日在Q2(R1)中现行第四阶段版本Q2A和Q2B 最初的指导原则现在更名为Q2(R1)因为指导原则Q2B方法学已经合并到最初的指导原则中。
新标题“分析方法验证:正文和方法学”2005年11月Q2(R1)目录部分1: (3)分析方法的验证正文 (3)1. 介绍 (3)2. 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类型 (3)表 (4)术语 (5)部分2: (7)分析方法的验证方法学 (7)1.专属性 (7)1.1 鉴别 (7)1.2 含量测试和杂质测试 (8)2. 线性 (9)3. 范围 (9)4. 准确度 (10)4.1. 含量分析 (10)4.2. 杂质(定量) (10)4.3 推荐数据 (11)5. 精密度 (11)5.1. 重复性 (11)5.2. 中间精密度 (11)5.3. 重现性 (11)5.4. 推荐数据 (11)6. 检测限 (11)6.1. 根据目测评价 (11)6.2. 根据信噪比 (12)6.3. 根据响应和斜率的标准偏差 (12)6.4 推荐数据 (12)7. 定量限 (13)7.1. 根据目测 (13)7.2. 据信噪比 (13)7.3.1 根据空白的标准偏差 (13)7.4 推荐数据 (13)8. 耐用性 (14)9. 系统适用性测试 (14)部分1:分析方法的验证正文于1994年10月27日经ICH指导委员会批准通过,作为第四阶段草案推荐给ICH的三方法规机构采用。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要验证一个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确定目标:明确该分析方法的具体目标,例如检测某种化合物或者评估样品的质量。
2. 设计实验:设计一系列实验来测试该分析方法。
确保在实验中使用的样品种类、样品处理方式、仪器参数等因素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符合。
3. 准备标准样品:准备一份标准样品集合,其中包含已知浓度或质量的化合物。
这些标准样品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可以通过使用已建立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它们的含量或质量,以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4. 进行实验分析:使用该分析方法对标准样品进行分析。
重复分析多次,并记录每次实验得到的结果。
5. 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以评估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6. 对比已验证方法:如果已有其他相关的分析方法已经被验证和广泛应用,可以将该方法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以判断其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优劣。
7. 实际样品测试:使用该分析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可以将结果与已有方法
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保一致性和可靠性。
8. 结果分析:根据验证实验和实际样品测试的结果,评估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如果结果符合预期,说明该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步骤中,应该避免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来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避免歧义和重复。
美国FDA 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美国FDA 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文)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BER)August 2000目录一、结论………………………………………………………..…………………二、背景……………………………………………………………..……….…..三、分析方法的类型…………………………………………………………….A. 法定分析方法……………………………………………………………B. 替代分析方法……………………………………………………………C. 稳定性指示分析…………………………………………………………四、标准品……………………………………………………………………….. A.标准品的类型……………………………………………………………B.分析报告单………………………………………………………………C.标准品的界定……………………………………………………………五、IND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六、NDA、ANDA、BLA 和PLA 中分析方法的内容和格式…………………A.基本方法…………………………………………………………………B.取样………………………………………………………………………C.仪器和仪器参数…………………………………………………………. D.试剂………………………………………………………………………E.系统适应性实验…………………………………………………………. F.标准品的制备……………………………………………………………..G.操作过程…………………………………………………………………….H.操作程序……………………………………………………………………I.计算…………………………………………………………………………J.结果报告……………………………………………………………………. 1.通则……………………………………………………………………2.杂质分析规程…………………………………………………………七、NDA,ANDA,BLA 和PLA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 A.非药典分析方法…………………………………………………………1. 验证项目……………………………………………………………2. 其它验证资料……………………………………………………….(1) 讨论可能会形成的异构体并讨论异构体的控制…………………..a. 耐用性…………………………………………………….b. 强降解实验………………………………………………c.仪器输出/原始资料………………………………………i. 有机杂质……………………………………………ii. 原料药……………………………………………….iii. 制剂………………………………………………….(2) 各类检测的推荐验证项目…………………………………………..a. 鉴别………………………………………………………....b. 杂质………………………………………………………..c. 含量………………………………………………………..d. 特定实验…………………………………………………….B.药典分析方法(21CFR 211.194(a)(2))…………………………………..八. 统计分析…………………………………………………………………….A.基本原则………………………………………………………………B:对比研究…………………………………………………………………C:统计………………………………………………………………………九、再验证………………………………………………………………………十、分析方法验证资料:内容和数据处理…………………………………….A.分析方法验证资料…………………………………………………….B:样品的选择和运输…………………………………………………….C:各方职责……………………………………………………………….1.申请人……………………………………………………………….2.化学评审官………………………………………………………….3.FDA 实验室………………………………………………………….4.检查官……………………………………………………………….十一、方法学……………………………………………………………………A.高效液相色谱(HPLC)………………………………………………….1.色谱柱……………………………………………………………….2.系统适应性研究…………………………………………………….3.操作参数…………………………………………………………….B.气相色谱(GC)………………………………………………………….1.色谱柱……………………………………………………………….2.操作参数……………………………………………………………..3.系统适应性实验……………………………………………………..C: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相关的物理方法………………………………D:毛细管电泳(CE)…………………………………………………………E:旋光度……………………………………………………………………F:和粒径分析相关的分析方法……………………………………………G:溶出度…………………………………………………………………..H:其它仪器分析方法………………………………………………………附录A……………………………………………………………………………….. 附录B……………………………………………………………………………….. 术语表……………………………………………………………………………….一、绪论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于支持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ICH分析方法验证指南--方法论

INTRODUCTION 简介This document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parent document, which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consider the various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each analytical procedure.In some cases (for example, demonstration of specificity), the overall capabilities of a number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in combination may b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drug substance or drug product. In addition, the documen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the data, which should be presented in a registration application.本文作为前文的补充,旨在讨论在分析方法验证过程中在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需要考虑哪些内容。
本文的目的是就不同类型的验证该涵盖哪些项目提供一个指导原则和建议。
以专属性为例,为了确保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需要考察分析过程对化合物中杂质的全面综合分析能力。
另外,文件提供的数据应该包含在注册申请材料中。
201507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上)

201507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上)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s Validation for Drugs and Biologics药品和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Guidance for Industry行业指南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BER)July 2015Pharmaceutical Quality/CMC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s Validation for Drugs and BiologicsGuidance for IndustryAdditional copies are available from: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Division of Drug Inform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10001 New Hampshire Ave., Hillandale Bldg., 4th FloorSilver Spring, MD 20993Phone: 855-543-3784 or 301-796-3400; Fax: 301-431-6353 Email:****************.gov/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 ces/default.htmand/orOffice of Communication, Outreach and Development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10903 New Hampshire Ave., Bldg. 71, Room 3128Silver Spring, MD 20993Phone: 800-835-4709 or 240-402-7800Email:************.gov/BiologicsBloodVaccine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 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BER)July 2015Pharmaceutical Quality/CMC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s Validation for Drugs and Biologics药物和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Guidance for Industry[1]行业指南This guidance represents the current thinking of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or Agency) on this topic. It does not create any rights for any person and is not binding on FDA or the public. You can us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f it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ble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 To discus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contact the FDA staff responsible for this guidance as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本指南代表了FDA对本专题的当前想法。
【中文】Q2(R2):分析方法验证(草案)

国际人用药品技术协调会ICH协调指导原则分析方法验证Q2草案2022年3月24日签署目前公开征求意见在ICH进程的第2阶段, ICH大会将由ICH专家工作组认可的共识草案文本或指导原则按照国家或地区程序交给ICH区域的监管机构进行内部和外部征求意见。
Q2文件历史法律声明:本文件受版权保护,除ICH标志外,在始终承认ICH拥有本文件版权的前提,基于公开许可可以使用、复制、在其他文件中引用、改编、修改、翻译或传播。
如果对文件进行任何改编、修改或翻译,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清晰注明、界定或以其他方式标记对原始文件所做的更改。
应避免产生误导使人认为ICH对原始文件的改编、修改或翻译给予批准或认可。
本文件根据现有内容提供,无附带任何形式担保。
在任何情况下,ICH或原始文件的作者均不承担因使用该文件而产生的任何索赔、损害或其他责任。
上述许可不适用于第三方提供的内容。
因此,对于版权归第三方所有的文件,必须获得该版权持有者的转载许可。
ICH协调指导原则分析方法验证Q2ICH共识指导原则目录1引言 (1)2范围 (2)3分析方法验证研究 (2)3.1分析方法生命周期中的验证 (4)3.2可报告范围 (5)3.3稳定性指示特性的证明 (6)3.4多变量分析方法的考虑 (6)3.4.1参比分析方法 (6)4验证试验、方法学和评价 (7)4.1专属性/选择性 (7)4.1.1无干扰 (7)4.1.2正交方法比较 (7)4.1.3技术固有合理性 (7)4.1.4数据要求 (8)4.1.4.1鉴别 (8)4.1.4.2含量测定、纯度和杂质检查 (8)4.2工作范围 (9)4.2.1响应 (9)4.2.1.1线性响应 (9)4.2.1.2非线性响应 (10)4.2.1.3多变量校正 (10)4.2.2范围下限验证 (10)4.2.2.1根据信噪比 (10)4.2.2.2根据线性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 (11)4.2.2.3根据范围下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12)i4.2.2.4数据要求 (12)4.3准确度和精密度 (12)4.3.1准确度 (12)4.3.1.1参比物比较 (13)4.3.1.2加标研究 (13)4.3.1.3正交方法比较 (13)4.3.1.4数据要求 (13)4.3.2精密度 (14)4.3.2.1重复性 (14)4.3.2.2中间精密度 (14)4.3.2.3重现性 (14)4.3.2.4数据要求 (14)4.3.3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合并评价方式 (15)4.3.3.1数据要求 (15)4.4耐用性 (15)5术语 (16)6参考文献 (24)7附件1验证试验选择 (24)8附件2分析技术例证 (25)ii1引言12本指导原则是讨论药物在ICH成员监管机构注册申请时,递交的分析方法验证所3需考虑的要素。
201507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中)

201507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中)A. Principle/Scope 原理/范围A descrip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analytical test/technology (i.e., separation, detection); target analyte(s) and sample(s) type (e.g., drug substance, drug product, impurities or compounds in biological fluids).分析测试/技术(即分离、检测)基本原因的描述;目标分析物和样品类型(例如,原料药、制剂、杂质或生物流体中的化合物)。
B. Apparatus/Equipment 仪器/设备All required qualified equipment and components (e.g., instrument type, detector, column type, dimensions, and alternative column, filter type).所有需要的确认过的仪器和组件(例如,仪器类型、检测器、柱子类型、尺寸和可替代的柱子、过滤器类型)。
C. Operating Parameters 运行参数Qualified optimal settings and ranges (include allowed adjustments supported by compendial sources or development and/or validation studies) critical to the analysis (e.g., flow rate, components temperatures, run time, detector settings, gradient, head space sampler). A drawing with experimental configuration and integration parameters may be used, as applicable.确认过的优化的设置和范围(包括来自药典或研发和/或验证研究的允许调整),对于分析过程非常关键(例如,流速、部件温度、运行时间、检测器设置、梯度、顶空进样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0.05—150%C
每个浓度 4份
±10%(≥0.5%) ±25%(<0.5%)B
>0.950
0.875-1.125
类别II降解物含量 高剂量原料药
5 0.03—150%C
每个浓度 4份
±10%(≥1.0%) ±25%(<1.0%)B
>0.950
0.875-1.125
A:根据不同的检测浓度需要实验证应包括低浓度的 50%和高浓度的 150%;
标准溶液,样品溶液进行小的变动。
b)当分析物中的检测成分不存在时,可以加入相应标准使出现响应峰。
2、可接受的标准
所有数据必须符合表 4 提供的标准。
表 4:中间精密度可接受标准
类别 I
II
要求 含量:原料药
降解物含量:小剂量制剂
II
降解物含量:API&大剂量制剂
II
残留溶剂
a浓度是指最初检测时的数据。
2、可接受的标准:以信噪比为 3:1 时的三针进样进行确认。要注意检测限经常会受分析方法的条
件的影响,会因仪器和柱子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报告—在方法的最后讨论中对检测限的结果报告。
H、定量限
1、要求:准备一份不含赋形剂或分析物的溶液,或一份由指定方法检测可能达到检测限的溶液。
其测定结果应当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准确性和线性,并且是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2、可接受的标准:以信噪比为 10:1 时进样进行确认。定量限经常会受分析方法的条件的影响,
会因仪器和柱子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报告—在方法的最后讨论中对定量限的结果报告。
分析一份在报告限度内的样品以得到典型图谱,放在分析方法中。一般而言,限度应符
合表 5 中所例的 ICH 指南。在验证总结报告中应有对更高报告限度的证明。
推荐范围 ±10% ±20% 室温(20℃-25℃),周围环境温度应该 30℃—40℃
5
缓冲液的 pH 流动相成分
柱
检测波长
其它所有温度为±5℃至 10℃ ±0.5 个 pH 单位 有机相±5% 同一厂家的三个批号,若可以的话选两根柱子来自不 同厂家(相同的固定相、填充物和柱子的尺寸) ±5nm
b)用不同时间段的样品和标准品溶液与新制的标准品溶液的对比结果来分析样品的稳定性(一般
定性
精密度
是
是
否
是
*
准确度
是
是a
*
*
否
检测限
否
*
是
*
否
定量限
否
是
否
*
否
报告限度
否
是
否
*
否
选择性
是
是
是
*
是
范围
是
是
*
*
否
线性
是
是
否
*
否
中间精密度
是
是
是
是
是
耐用性
是
是
*
*
否
*可能需要根据其自然特性作详细检测。
a可能需要对相关响应因子(RRF)根据以下方法作进一步的检测。
B、选择性:
1、要求:
a)选择性的研究一般优先于其它验证项目。
检出量 回收率百分含量= ————————×100
加入量
表 2:一般方法可接受的标准D
样品的每
精密度
线性
范围(%)
个浓度准 可接受的平均回收 相关系 备的份数 率(与理论值对比) 数(R)
斜率(m)
含量API
5 50—150%A
每个浓度 4份
±1%
>0.990 0.95-1.05
降解物含量 低剂量原料药
1
来确定。验证项目的选择可参照该指南后面所附的表 8-推荐验证项目。
在验证之前,应当为验证的分析方法提供一个清楚并简明的格式。该方法应提供所有必要的细节
(参数、条件等)。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描述这些在分析方法验证过程中将要用到的数据。
在验证过程中得到的任何意外的或计划外的结果,在此都应当调查并形成文件(包括合理评估的
取消某个无效数据)。任何超标的结果也应在验证报告中讨论并记录方法的局限性(若有)。
方法应按照 USP 中名称分类,参照表 1。这里需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分析方法都适合这 1 到 4 类。
有特殊的方法时,每个数据(以下)都应反复考虑其适用性以满足分析方法的目的。
表 1:
检验类别
分析项目
I
II
III
IV
定量, 面积%,wt%
B:如果线性关系在整个范围内不能得到满足,活性组分和降解的线性关系可以分开;
回收率精密度 (%RSD)
≤1%
≤10%(≥0.5%) ≤25%(<0.5%) ≤10%(≥0.5%) ≤25%(<0.5%)
C:下限代表主成分的%水平,而上限代表降解物的%水平;
D:应该在各个验证方案中先定义好紧缩或宽松的验收标准。
降解条件下的样品:光照、加热、湿度、酸碱水解、氧化等。
2、可接受标准:为证明选择性,需要有重要成分的积极响应和对一些干扰物质的响应的控制。鉴
别试验对降解物和杂质的选择性不作要求。
c)精密度、回收率、线性和范围
1、要求
a)线性/回收率:准备两份样品(两份样品,分别在两天准备,每个浓度总共准备 4 份)+每天用新
表 5:报告限度*
小剂量原料药(≤2g/天) 大剂量原料药(>2g/天)
报告限度 0.05% 0.03%
2、可接受标准—定量限必须不大于给定的报告限度。(一般以信噪比为 10:1 时进样进行确认)
3、报告—在最后的方法中的系统适应性部分中报告。
J、耐用性
1、要求
a)若测量法易受不同分析条件的影响,分析条件可以调整以便于测试。调整变化要符合耐用性要
每隔 24 小时到 5 天)。溶液应储存在预先设定的条件下,以模拟正常的实验室操作条件(如冷冻、
冷藏或室温)。溶液的稳定性由方法中每次设定的时间点的计算结果决定,与每次时间为零时的溶
液所测得的结果计算绝对差。
2、可接受标准
a)记录每次变化所得的效果。
b)当预定的变化所测得的结果符合表 7 所给的结果时,样品和标准溶液可确定是稳定的。
3
分析。 2、可接受的标准:数据的%RSD 应符合表 3 的标准。对类别 IV 的含量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 3、报告:报告检测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和%RSD。
表 3:测量和方法精密度的可接受标准(%RSD)
类别 1—原料药 类别 I—制剂
类别 I—防腐剂 类别 II—原料药&大剂量制
剂
测量精密度 ≤1% ≤1% ≤3%
≤3%
类别 II—小剂量制剂
≤3%
类别 III
≤3%
样品/标准品方法精密度 ≤1% ≤2.5% ≤3%
≤10%(等于或大于 0.5%) ≤25%(小于 0.5%)
≤10%(等于或大于 1%) ≤25%(小于 1.0%) ≤5%
E、方法精密度:
1、要求—为确定方法的方法精密度,同一分析员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各准备 6 份。
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1、 目的
本文件的目的是为分析方法验证的数据收集提供基本指南。该指南参考了 USP,EEC(BP/EP) 和 ICH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指南,能够满足公司的产品的分析方法验证工作。 2、 范围 本文件中提供的定义和程序是为了促使公司质量方针的基本原则符合所有关于方法验证的法 规要求。本指南适用于 API、原料、中间体的检测和放行的分析方法,并为新药物的应用收集支 持性的数据。本指南是为了规范验证为公司的产品提供一个通用和分析方法验证方案。现有的方 法中的小变化不需要全面验证,如:对柱子的固定相的生产厂家变化,样品准备的变化(搅拌和 超声,震摇和超声)。在实际分析中,方法验证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或细节,需要制定的特殊的方 案。这个指南不包括微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3、 参考文件 USP<1225>,法定方法的验证 ICH 指南 Q2A&Q2B,分析方法验证程序。 公司关于有效数字修约原则 4、 定义 降解物:降解物是由于一个物质经一段时间的化学变化(经过诸如光照、温度、pH、水分,经与 容器发生反应)产生,也叫降解产物或分解产物。 大剂量原料药:原料药在产品中的最大剂量大于 2g/天。 定量限(LOQ):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值,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 度和精密度。 线性: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直接呈线性关系的程度。通常 相关系数(R)在回归线上有一定的斜率(m)。 小剂量原料药:原料药的在产品中的最大剂量小于或等于 2g/天。 测量精密度(ICH-重复性):多次测定同一样品时的重现性(%RSD)。在 HPLC 或 GC 中也叫进 样精密度。 方法精密度:同一样品或标准品(若有时)准备多份供试品在测定含量时的重现性(%RSD)。 回收精密度:测定同一标准时对准确度和线性的评估。也叫水平精密度。 报告限度(RL):低于某一数值的时候报告中就不体现。报告限度一般大于或等于定量限。 再现性(ICH-中间精密度):在不同检测条件下对样品检测结果的重现性。(不同的实验室、分析 人员、仪器、试剂、分析时间、日期等) 5、 指南 A、 总则 因为在对产品的物理性质的评估时,分析方法会因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密性而有所不同,故验证的 可接受标准也不同于一般的检测方法。一个可接受的标准可能需要根据方法的特性和检测的指标
的结果都是“未检出”或低于“报告限度”,那中间精密度可看做通过。
4
3、报告—报告与中间精密度结果的对比的结果作为绝对差。每个分析都包括系统适应性结果和样
品检测的定量结果(如适用)。
G、检测限
1、要求
a)按照一个恰当的方法来稀释分析物来确定检测限。稀释的倍数是直到分析物不能被检测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