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观后感1000字
《梁祝》听后感(精选6篇)

《梁祝》听后感《梁祝》听后感(精选6篇)《梁祝》听后感篇1听过梁祝凄美但是唯美的故事之后,料想没人不很欣慰的笑了。
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生最打的快事莫过于此咯。
我在想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哪个跟我特别要好(男),然后可能这些日子我抑制吧“他”当作男人啦,会吧,也许真的有这种也不一定啊。
谁说现在就没这种神人。
我相信至少。
结果我好像都和他们一起去过洗手间,一起掏出小鸡鸡出来尿尿玩,咳,怕是祝英台没来得及投胎。
最好的日子:对,最美丽的日子是什么?这个画面好像很久很久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就是我下班回家,门口高喊一声“亲爱的,我回来啦!”然后是轻轻的开门,探出个齐肩短发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我希望她5岁)“妈妈,爸爸回来了!”然后跳到我怀里,要我用很少的胡茬扎她。
妈妈在一旁笑盈盈的看,不说话,但是我能看得见她眼里的爱意。
是这个家的。
“先陪妞妞玩,饭马上好了!”每当这个时候,我要拉起女儿“走帮妈妈干活去吧!”餐桌上,我和女儿说笑时偷偷的瞄着老婆,恰好她也是这样。
我想这就是默契吧。
打发女儿去睡之后,我们相视而笑,呵呵,我们相拥钻进被我准备开始的时候,我的小可爱突然闯进来“爸爸妈妈,我要和你们睡,我要和你们睡!”显然这是甜蜜的烦恼,可是我喜欢,我想我的亲爱的也同样享受。
即便女儿破坏了好事,可是我爱她,也爱她。
就是这样。
在和老婆一起哄完宝宝睡觉,我说“明晚,明晚哈,要不明天白天也行!”我的她娇嗔“就你不正经!”我甜蜜的笑着,我希望,我愿景的美丽人生就要这样,在外面再多的风雨再多的委屈我要在如家门前释然。
我要让妻子感觉每天都在和我恋爱,我要让女儿每天都缠着我,用妈妈的化妆品在我的脸颊留下最美丽的花脸。
《梁祝》听后感篇2今天的政治学习之前,张尔带领我们欣赏《梁祝》,她很自然地结合着音乐解说着,一会说这时出现的是舒缓的小提琴的声音,又一会说,现在出现的是阴森恐怖的大擦,奇怪的是,我只是觉得音乐很好听,而听不出这声音来自小提琴或者大擦,由此想到,每个人能接受的是不一样的,更由此想到,我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能接受的也是不一样的。
梁祝听后感 汇总10篇

梁祝听后感汇总10篇【导语】梁祝听后感汇总10篇由***整理投稿精心介绍,我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照借鉴作用。
【目录】篇1:梁祝听后感篇2:梁祝听后感篇3:梁祝听后感篇4:梁祝听后感篇5:梁祝听后感篇6:梁祝听后感篇7:梁祝听后感篇8:梁祝听后感篇9:梁祝听后感篇10:梁祝听后感【正文】篇1:梁祝听后感很早就听闻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贞洁的感情故事,昨日夜晚,在网上赏识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内心就有了更多的感觉。
全曲采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
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感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告、抗争。
前奏响起,在柔和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仿佛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色明朗,桃红柳绿的艳丽风景,既浑朴又不太光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沉醉在这样清丽的前奏旋律中。
忧如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洪亮的鸣喊声,湖水跟着细风涟漪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解说了一个贞洁感情的真理。
只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熟习,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联想,每一个音符忧如都经过了斜阳的点染,闪耀着清逸的光辉。
很快,主部经过连结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绘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喜的心境,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境界中,忧如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
但是,仿佛凡事都有不测风云,老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其余迷恋情形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
在四周林荫的小路上,两个年青人的手却迟迟不愿松开。
由于他们理解,这一松,就不理解何时才能重逢。
在他们的心中,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感情不会中止,他们要为自我的感情负责。
激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分别,它以自己深沉浑朴的独到音色预示着不祥的征兆马上到临,各种震竟有些痴了,心跟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
前奏旋律事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掉梁山伯后的惊恐不安与难过,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到临从前海洋上波浪汹涌的场面。
越剧梁祝观后感

越剧《梁祝》观后感前言越剧《梁祝》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深受观众的喜爱。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越剧《梁祝》演出。
下面,我将就这次观后感与大家分享。
舞台布景和服装整个剧场的舞台设计和布景非常精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氛围。
舞台上的装饰物和道具都选用了精美的古代家具和器物,使人仿佛沉浸在古代的故事情境中。
演员们的服装更是亮眼,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
男主角梁山伯服装上的金丝绣和繁复的花纹,展现了他高贵的身份和出身。
而女主角祝英台的服装则更加绚丽多彩,以金黄色为主,配以细致的刺绣。
整体来看,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都非常考究,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演员表演和声音效果演员们的表演技艺令人惊叹。
他们通过精准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尤其是女主角祝英台的演员,在表现她的喜怒哀乐时,真实地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引人入胜。
另外,演员们的声音也是越剧演出的一大特色。
他们用悦耳的嗓音唱出了剧中的歌曲,歌曲中深情款款的旋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员们的歌唱技巧和音域变化也非常出色,令人难以忘怀。
与此同时,演出的声音效果也非常出色。
背景音乐用来衬托情节,增加气氛。
每一个音效的使用都非常恰到好处,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中去。
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梁祝》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位青年的爱情悲剧。
剧中表现了他们艰难的爱情历程和无奈的结局。
通过这个故事,观众不仅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贞,也思考了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剧中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和制约。
祝英台明明深爱梁山伯,却因为封建的礼教和规矩无法与他结合。
而梁山伯则在亲情和命运的压力下,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些冲突和矛盾让观众深思社会道德规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同时,剧中也暗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之间的较量。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深情厮守和牺牲,与祝家的冷漠与勾结形成强烈的对比。
观众们在剧中看到了爱情、亲情和欺凌的对比,体味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越剧梁祝观后感范文

越剧梁祝观后感范文
以下是一篇关于越剧《梁祝》的观后感范文:
《梁祝》是一部中国古典爱情传奇故事,也是越剧中的经典之作。
我有幸观看了越剧《梁祝》,深受感动和震撼。
越剧《梁祝》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两位主人公的坚贞
和坚韧让人感动,他们不顾家庭的反对,坚定地选择了彼此。
演员们用优美动人的唱
腔和精彩绝伦的表演技巧,将这一古老的传说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他们的爱
情而感动和落泪。
在整个剧情中,我深刻领悟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韧不拔。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梁山伯
与祝英台选择了互相扶持,坚定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爱情像一缕清风,让人感受到
了爱的真谛和力量。
越剧《梁祝》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爱情和坚持的歌颂。
观看这部作品,让
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对越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充满敬意和热爱。
希望越剧《梁祝》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份浓浓的爱意和情感。
越剧《梁祝》是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它让人感动,感悟,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和美好。
愿这份真挚的情感一直传承下去,感动更多的人。
梁祝电影1000字观后感

梁祝电影1000字观后感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名为《梁祝》的电影。
这是一部中国传统古代爱情故事的改编作品,剧情动人,情感真挚,让我深受触动。
影片通过精彩的叙事和表演,生动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爱情,使我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电影在美术设计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的画面色调温暖柔和,充满了古典的韵味。
人物的服饰、建筑的造型等细节都描绘得十分精致,再现了古代中国的场景。
特别是在描绘闺房时,影片采用了细腻的画面和光影效果,使整个场景仿佛笼罩在一层梦幻的氛围中。
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仿佛回到了古代中国,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魅力。
其次,影片的剧情扣人心弦,情感真挚动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两个年轻人因宿世的因果结缘,却因社会阶级、家庭局限等问题而无法在一起。
他们之间的爱情充满了坚贞和牺牲,触动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通过对两位主人公精彩而细腻的演绎,展现了他们饱含深情的眼神、真挚的对白和感人的情绪表达。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禁为他们的遭遇而感到悲伤和心酸,对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敬意。
影片的另一个亮点是演员的精彩表演。
主演们用他们娴熟的演技和真实的情感将角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自然的举止和声音的抑扬顿挫,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深入人心。
他们的表演使我忍不住为他们的悲剧命运而动容,并对他们的专业精神表示钦佩。
这些演员的出色表演赋予了角色更加立体的形象,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此外,电影还通过音乐的运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影片中的配乐旋律悠扬动人,与剧情相得益彰。
音乐的变化与情节的发展相呼应,让人在观影过程中进一步沉浸在角色的情绪之中。
音乐也成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内心独白的衬托,使他们的情感更加真实而感人。
这些细致入微的音乐安排为整部电影增添了情感的层次和深度。
最后,我认为《梁祝》这部电影成功地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语言相结合,既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角色更多的现代内涵。
电影梁祝观后感

电影梁祝观后感电影《梁祝》是一部动人心弦的情感电影,讲述了一段千古传世的爱情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真实的情感和精彩的表演,向观众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青梅竹马的少年相爱,却因命运的安排而被迫分离的悲情故事。
两人以天真无邪的爱情为纽带,在彼此的陪伴下度过了快乐而美好的时光。
然而,社会的偏见和家庭的干涉使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无情的阻挠。
最终,梁山伯被迫与祝英台分道扬镳,他们被迫放弃了彼此,但他们的爱情却在彼此的心中永远留下了痕迹。
电影中的每个场景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眼神交流、动人的对白和情感的表达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纯真而深沉的爱情。
特别是当两人被迫分开时,他们的痛苦和无奈之情让观众们的心也随之痛苦起来。
小时候的承诺、他们的约定和他们为了爱情努力奋斗的决心,都是这部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反思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首先,它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纯洁而无私,他们展示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够超越一切困难。
他们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影响着我,让我明白了爱情并不完全是甜蜜的,它可能会经历许多艰难和痛苦的挑战。
但是,只要我们对爱坚持不懈,它就会战胜困难并继续生长。
其次,这部电影也让我思考了社会的影响和压力对于个人选择的影响。
梁山伯和祝英台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的反对。
他们的爱情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被迫以分手告终。
这使我反思了当代社会中的相似问题,许多人因为家庭、地位或其他阻碍而放弃了他们的真爱。
电影提醒我们勇敢面对社会的压力,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幸福。
最后,电影《梁祝》也给了我对生活的启示。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及时表达爱意。
梁山伯和祝英台并没有机会与对方道别,他们只能透过信件传达着思念和爱意。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人的重要性,只有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梁祝》听后感7篇

《梁祝》听后感7篇《梁祝》听后感7篇《梁祝》听后感1小时候就听说“梁祝”是人间难得的故事,但那时却不知道和所谓难得,带自己渐渐长大,才知道,那种难得就是真正的爱情,是人间难得爱情,直到上了这门音乐欣赏课才懂得:虽然梁祝的爱情故事是个悲剧,但是剧作者仍把希望留给人间,让他们双双化成蝴蝶,在温暖的阳光中飞舞,享受着爱情的愉悦,并且子孙繁衍,千古流传。
听着曲子,不由得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奇遇和感情所处,它们的故事的每个情节都那么真实感人,都让人觉得那才是人间最幸福的爱情,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听着这首曲子,我们的每个人都像是身处在其境,想不感动都很难,想不动情都很难,心随着曲子波动,思想随着曲子跳动,我们的感觉真的很冲动,很冲动,但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最终结果而可惜,而欣喜,可惜的是,多么完美的一对竟然最后难逃这一劫,最终还是双双死去;欣喜的是,这一对情侣最终死也死在了一块,他们不可以一起做人,就双双的华为了蝴蝶……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什么“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他飞禽走兽或宠物呢?原因是,蝴蝶是我国传统的桔祥物,他象征着和平、自由、爱情和幸福,他代表着人们对于真爱的渴求和称颂。
人们喜欢蝴蝶,和平的环境是第一位。
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____,人们哪有心情去欣赏美丽的蝴蝶!性命都旦夕不保,自由、爱情和幸福均无从谈起。
编写故事的人希望梁山伯和祝英台永远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和新生,享受爱情和幸福。
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自己的所爱双双化为蝴蝶,他们没有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寻到自己的真爱,所以他们宁肯分开人间选择死亡而寻找自己的爱情。
《梁祝》听后感2开场,一段优美的音乐,仿佛看见一副春回大地般的勃勃活力,使人感到一种欢快的美。
后面也是一段悠长又带一些笑语般的情节的故事。
下面有一段依依不舍的旋律,接着又再现了主题音乐,使人在情感上能进一步进步,一副优美的情调再次在大脑中感触到。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声响而震人心声,犹如在争吵,又仿佛在哭诉,在情感受其悲而怜其苦,不叫人不仔细的听。
初中生梁祝电视剧观后感

初中生梁祝电视剧观后感梁祝电视剧观后感1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梁祝》都哭得稀里哗啦,哭没了一盒纸巾,然后就开始郁闷,老爸就会笑我看了这么多遍还哭,呵呵···老爸,我也不想啊,但是控制不住啊,不敢奢望这样的爱情,而且我想这个世界也不会有这样的爱情,就像我喜欢看《南风》尽管知道那里的风花雪月是迷惑,知道那里的缠绵悱恻是荒唐,可是我还是喜欢看,感动着那不真实的爱情,感动着那真实的感觉· 非常动容的爱情故事第一次落泪呢是在梁山伯坐在夕阳下为受罚的祝英台弹奏梁祝当时大概是甜甜的但是因为知道结局很悲伤所以止不住的流眼泪第二次就是梁山伯赶考前为祝英台画眉梳妆祝英台的那句“你一定要回来找我” 然后后面就一直在哭了正是因为要就知道结局所以前面越甜就越是感觉难过和悲伤女主角真的很美很好看就是鼻子大了一点点我心目中最好的梁祝,我前前后后看了三次的梁祝,我看哭了两次的梁祝。
奇怪的是,每次都是从半途看起,似乎因为知道最终是悲剧,就打从心底拒绝一开始的欢愉。
这么多年了,我始终记得吴奇隆写信时呕出的心头血,记得杨采妮出嫁时头盖下的胭脂泪。
影片一片喜气洋洋的红,但却是灰沉沉、了无生气的红,仿佛日薄西山红里透了黑。
还有那本应该奔腾欢乐的唢呐,偏偏吹奏在风沙中,凉凉萧瑟。
梁祝电视剧观后感2夕阳西下,独倚楼头,远山遮隔,正好阻挡了我的视线,斜晖下脉脉流水,寒蝉凄切,落花如雨.倾听花落,眺望远山,飞絮有如绵绵细雨般随众随分.我的思绪随着碧水绿波东流不断.耳畔悠悠地传来几声萧鸣,正是那首耳熟能详的>,一首乐曲娓娓道来,婉转悲切,仿佛在诉说那个千年的故事,不禁牵绊住了我的思绪。
前不久有缘得见了那一部经典,感触良多.春归花落,似水流年,韶华易老,当年的红颜早已逝去.而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这个凄艳委婉的民间故事,影片一部部,情节不知改了多少,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一段千古情缘,是那个凄寒的经历和那永不变更的结局.这部影片向人们诉说那个神话,成功地运用环境渲染悲凉气氛,配合着悲泪沁纸的旋律,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遇到相知,从相知到离别,喜悦和悲伤,辛酸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的前半段讲述了梁祝相遇,草桥结拜,同窗数载.没有太多的悲切,被欢笑所占据.随着影片进入后半段,基调由轻松愉悦逐渐转化为幽怨无奈.影片运用了以景言情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楼台相会,长亭泣别等多处经典.楼台相会中,月光显得越发明亮,而这明亮恰好衬托了天空的昏暗,月凉如水,看上去更有几分凄清.风拂桃杏,绰约多姿;人不如花,孤寂自守.长亭依依,人如飞絮,随风飘散,相见无期.离别在即,黯然神伤,执手相顾无语,惟有泪眼相看.两岸垂柳拖着千丝缕,无计系行舟.残花中酒,一场愁梦,更谁劝,啼莺声住?马嘶寒林,雨打琼花.转思作想,难以遣怀.那堪重度伤心地,黄叶西风总断肠.天若有情天亦老,遥遥幽恨谁能禁?一朝分别,成了永久的别离.梁山伯,祝英台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桎棝.梁山伯驾鹤西去,祝英台随他而去,化为蝴蝶.影片至此而终,而我心中永远抹不去那累累表冢,瑟瑟寒风,是封建社会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何止千万.在我看来,也许梁祝永不相逢才是最好的结局,或许他们彼此学会忘记,学会放弃,两人的命运就不会如此坎坷,正如庄子笔下: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见争如不见.也许是我根本无法理解梁祝的深义,也许这正如元好问所说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梁祝电视剧观后感3花瓣落,一曲幽怨诉情殇,夜风低咽,绿房深闺,悄,春又老,瑟瑟东风独自凉,小窗依旧,幽深巷陌,谁解幽思如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观后感1000字
导语: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是建国后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本文是XX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
梁祝观后感1000字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非常有名的戏曲,根据流派的不同,唱词也略有不同,分析一下范派和傅派.
在戏曲的第一场,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男装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
第二场叙述了梁山伯对祝英台非常地好,祝英台十分眷恋他,并且自己也喜欢梁山伯,为了体现梁山伯的诚实的美德,也交代生活了三年,怎么能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的疑惑,通过耳环痕的对答充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埋下了十八里相送的伏笔,因为父亲让回家的信到达了.
第三场则是祝英台知道梁山伯不清楚自己是女子,很苦恼,想表达爱意,却碍与情面无法表达,丫鬟银心献计,让师
母出面叙说真情.为梁山伯下山去寻祝英台埋下了伏笔.
第四场则比较有名,就是十八里相送,虽然师母做媒,但祝英台要离去,还是很担心,放心不下,为了更多地能争取到双方的爱情,自己想吐露情思,所以一路上以物作比喻,可惜梁山伯性格木纳,未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性格的原因这也导致了他后面死掉的悲剧色彩.
第五场逼婚.父亲代表了封建势力的家长制,自己许配了婚姻,让祝英台嫁给马文才,这本是门当户对,如果不是祝英台去读书遇见了梁山泊,恐怕也就答应了,但是自己的爱情不能破灭.因此极力地争取,可惜她是弱女子,怎么能对抗以父亲代表的整个社会,因此妥协了.
第六场下山,这出戏只是为回应了十八相送.本无多大意义,只是为了增加戏曲的可看性.
第七场.楼台会.通过这出戏.深刻地描写了梁山泊对爱情的坚贞不俞,只是他无法面对整个黑暗的社会,只能以死来抗争,运用吐血来揭示了对人的摧残,以及最后死亡的悲剧.而祝英台心意更加坚定,不再妥协,准备殉情的决心.
第八场梁山伯之死和哭坟,这个只是对剧情的延续,回去后梁山伯再收到祝英台的信后便死了.而祝英台也很快结婚,再迎娶途中,祭奠了梁山伯.哭诉了生不能同床,死定同穴的愿望.
第九场:化蝶,这是最后一幕,是点睛之笔,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梁祝观后感1000字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阴冷的早晨,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
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
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
但音乐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
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
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一片胜地。
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
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
但就在此时,一个劫数的到来又似乎预示着这段情缘的哀惋和痛苦。
(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
或许是对这一主题听人评析的太多的缘故吧。
)有相聚也就有分离。
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
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
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
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
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
乐曲缓缓奏出《楼台
会》这一部分。
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
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
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
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
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
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
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
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
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
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
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一个这样的结局显得太过于牵强了,尽管他把这段愁怨变成了忠贞的誓言。
一曲终了。
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
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
面对此我并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
重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