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若干——换个角度看问题
哲理故事:懂得换个角度思考

哲理故事:懂得换个角度思考一位少年正与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争辩。
老人得意洋洋地说:“哈哈!太阳围着我转了八十多年了,我还没有死。
今后,它说不定还会围着我转二十年哩。
”“不对!是您围着太阳转了八十多年了!”少年说。
“什么?我围着太阳转?胡说八道!我每天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明明是我不动,太阳动(4020电子书^_^整*理*提*供),你怎么说是我围着它转呢?”“那不是太阳在动,是地球在动。
您每天坐在地球上,围着太阳,旋转八万里呢!”少年说。
“你说地球会转?”老人惊奇地问。
“对!它不但会围着太阳转,而且自己也会转。
”“那我怎么没有从地球上跌下去?”老人不服气地说。
“那是因为有地球的引力。
”“地球的引力?那它怎么没把月亮、星星引到地球上来?”老人反驳道。
“那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谁限制了它?天底下难道有人在限制地球?”老人争辩道。
“那是……”少年尽自己所知,向老人解释着,与他争辩着。
最后,老人无话可说,只好叹气道:“唉!活了八十多年,居然被太阳和地球骗了八十多年!”“不!它们没骗您,是您自己把它们看错了。
”“不过,我又怎么会看错呢?”老人不解。
“那是因为您站的角度不同。
假如您不是站在地球上,而是站在太空的另一个星球上,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少年说。
“说的是呀。
”老人若有所思,“世上之人看事情也是如此,只因站的角度不同,往往把一个事物看得天差地别,还以为自己受了它们的欺骗,实际上,错在我们自己呀。
”菩提心语:同样的事物,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就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其实,调整自己的观点,才是得到准确答案的关键。
换个角度的哲理故事

换个角度的哲理故事换个角度的哲理故事换个角度的哲理故事1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两个水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起来闷闷不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唉”,另一个回答:“我常在想,这真是一场徒劳,好没意思。
常常是这样,才重新装满,随即又空着下来。
”第一个水桶说:“我倒不觉得如此。
我一直这样想,我们空空地来,装得满满地回去。
”明末,江南有两个秀才一起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糊糊的棺材。
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这下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口黑糊糊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
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升“官”发“财”,这是一个好兆头!看来我今天要鸿运当头。
于是,他心里十分高兴,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果然金榜题名。
我国著名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人买了他一幅牡丹画作。
这个人的朋友说这幅牡丹花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部分是“富贵不全”,不吉利。
俞仲林听了此事后告诉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是“富贵不全”,而是“富贵无边”。
有人说人生是痛苦,有人说人生是快乐,关键是你怎么看。
其实,快乐是一种角度,从这边看是痛苦,换个角度看未尝不是幸福。
因此,遇事要学会换个角度去看待,换个角度,海阔天空。
这时,你会变得更睿智、豁达,你会活得更洒脱、快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换个角度来看风景,风景便会有不一样的风采,而换个角度看人生,人生便会有不同的景致。
换个角度的哲理故事2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
当比赛剩下8秒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稳操胜券。
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胜出。
可要用仅剩的8秒种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教练突然请求暂停。
哲理小故事,早会分享7个哲理故事,换个角度看问题

哲理小故事,早会分享7个哲理故事,换个角度看问题哲理小故事,早会分享7个哲理故事,换个角度看问题1、妻子想让老公早回家,于是规定:晚于11点回家就锁门。
第一周奏效,第二周老公又晚归,老婆按制度把门锁了,于是老公干脆不回家了。
老婆郁闷,后经高人指点,修改规定:23点前不回家,我就开着门睡觉。
老公大惊,从此准时回家。
故事哲理:可见制度的精髓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对被执行者利益的拉动。
2、小鸡问母鸡:可否不用下蛋,带我出去玩啊?母鸡道:不行,我要工作!小鸡说:可你已经下了这么多蛋了!母鸡意味深长地对小鸡说:一天一个蛋,菜刀靠边站,一月不生蛋,高压锅里见。
故事哲理:存在是因为你创造价值,淘汰是因为你失去价值。
过去的价值不代表未来,所以每天都要努力!3、毛竹用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用6周,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4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故事哲理: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到时机成熟,你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4、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揍儿子,没理他们。
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一锅馄饨,于是盛了一碗吃。
吃完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儿子,看不过去了,就说:教育孝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丈夫听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会儿,让我来揍!故事哲理:置身事外,谁都可以心平气和;身处其中,谁还可以从容淡定。
所以请不要轻易评论任何人,因为你不在其中……5、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
故事哲理:有些人总以为是上苍欠他的,老觉得老天爷给的不够多、不够好,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6、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
换个角度看事情的故事

换个角度看事情的故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束手无策,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待事情,也许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个关于换个角度看事情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喜欢在家附近的树林里玩耍。
有一天,他在树林里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他开始感到害怕和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如果他能够爬上一棵高高的树,也许就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找到回家的路。
于是,他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树,果然从树上俯瞰四周,他看到了熟悉的风景,找到了回家的路。
他兴奋地跑回家,告诉父母自己是如何爬上树找到回家的路的。
父母听了都非常惊讶,他们觉得孩子很聪明,因为他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当我们面对问题时,可以尝试换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就会发现新的解决方法。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也许就能够找到突破口。
就像小男孩爬上树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换个角度来看待事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尝试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束手无策,但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就会有新的灵感和想法。
有时候一个困难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但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待,也许就会发现困难并不是那么不可逾越。
换个角度看事情,也是一种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待,也许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妨试着换个角度来思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换个角度看问题事例

换个角度看问题事例
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那感觉可完全不一样呢。
就说有一次哈,我和朋友一起去爬山。
哎呀,那山可高了,爬起来可费劲了。
一开始的时候,我看着那长长的山路,心里直犯嘀咕:“这得啥时候才能爬到山顶啊?累死个人了。
”一边爬一边抱怨,心情那叫一个糟糕。
可是我那朋友呢,却一脸兴奋。
我就奇怪了,问他:“这山这么难爬,你咋还这么高兴呢?”他笑着说:“你别光看着累啊,你看看周围的风景。
”我一听,停下脚步,往四周看了看。
嘿,还真别说,这山上的风景可真美啊!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唱歌,还有各种漂亮的小花。
从山上往下看,那景色更是壮观,整个城市都尽收眼底。
我这才发现,我之前光想着爬山累了,都没注意到这些美好的风景。
从那以后啊,我就明白了,遇到事情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
就像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特别难过。
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呢,这都考不好。
可是后来我换了个角度想,这次没考好,正好能让我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掌握好,下次努力不就行了嘛。
这么一想,心情就好多了。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吵架了。
我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理解我,心里特别委屈。
但是后来我冷静下来,站在妈妈的角度想了想。
妈妈也是为了我好,只是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罢了。
这么一想,我就主动去找妈妈道歉,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所以啊,朋友们,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咱可别一根筋,换个角度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呢。
打开人生的格局,换个角度看问题,哲理小故事三则

打开人生的格局,换个角度看问题,哲理小故事三则1学会放下,学会释然,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过得轻松。
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个寺庙,因藏着一串佛祖的念珠而闻名。
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七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
”弟子们都摇头。
七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
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
”但又过去了七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
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六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
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
”“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
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许多难解的局,难过的关,难以言明的事实,虽然我们想要极力地去把它们弄明白,想清楚,看通透。
但这个世上,并非所有人和事,都会始终如一的以它本来面目呈现,所以学会放下,学会释然,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过得轻松,自在和从容。
2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困惑:分明没得罪什么人,但你总是会受到中伤和误解。
分明没做错什么事,但你就总是会受到牵连和处罚。
分明有许多责任,不该你承担,但到最后,它们都跟你有关。
你曾抱怨过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曾指责过某些人的不厚道,曾跟不合理的事较过劲,可后来你除了折磨自己,根本就没有赢得你想要的真相和答案。
其实越长大,你越会明白,一个真正过得好的人,并非一帆风顺地过完这一生,而是即便遇到陷阱,深坑和暗道,也能从容地去面对,接纳和消解。
比如工作中,你多吃了苦,多扛了压,多受了委屈,可能会颇有怨言,但反过来想,你也成全了自己,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在其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积攒了实力。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见解。
有时候真理往往诞生在这“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里。
看,那对父子正因为摆在桌上的是“6”还是“9”而争论得不可开交呢!爸爸严肃地说:“这是9,不是6。
”而儿子却一本正经地说:“不是9是6.”……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切苹果。
这是我们经常会做的,但是我们往往都只是把苹果竖着切的。
而如果横着切,你就会发现在横着切的苹果里藏着两颗五角星。
有时候只要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衡量问题,就会发现他们所存在的真理。
我们做数学题也是如此,有时一道数学题有好几种做法,而每一种做法的背后都有着真理的存在,都有着独特的鉴赏。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是尝试,就是新思维。
同时,也能使我们的心情大变,能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色彩。
名师点评:小作者论述得非常精彩,这是一个哲学里的辩证法,事物的确有不同角度,小作者的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当难得啦。
文章文题相符,环环相扣,小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是让人佩服,引用的两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很好地证明了观点,在文章的结尾小作者还展开论述到“心情的改变”,对读者很有启迪作
用,很不错。
文章的立意独特,展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相信读者都很佩服小作者的论述能力,把一个深奥的哲学观点能用通俗的语言论述出来,小作者真的很了不起。
加油,把这些思考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关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励志故事

关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励志故事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励志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到了山下拐个弯比尔·盖茨读大二的时候,曾邀请一位叫科莱特的同学一起退学开发328it财务软件,但科莱特认为当时的Bit系统仍有许多难题有待攻克,于是拒绝了盖茨。
10年后,科莱特终于攻克了无数Bit难题,成为了一位Bit专家。
而盖茨退学后,毅然绕过了那个有无数难关需要攻克的Bit系统,开发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Eip财务软件,速度比Bit要快1500倍。
盖茨的事业为什么远比科莱特成功?有人说他是软件天才,有人说他是商业奇才,这样说不错,但这些答案把问题搞复杂了。
掌握了“到了山下拐个弯”的人生哲学,是盖茨成功的一大原因。
“到了山下拐个弯”是意大利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做事情需要变通,不要一股蛮劲往山上冲。
这句谚语来源于教皇英诺森三世执政时期的一次战争。
一支精锐的十字军部队奉命去镇压一个名叫萨达尔的反动教会,为了支援十字军,英诺森三世又另外派了一支援军。
行军路上有一座很高的山,十字军毅然朝山上进发,没有任何一种障碍可以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然而,等他们披荆斩棘、费尽千辛万苦来到萨达尔教会所在地时,却发现反动教会早已被原本走在他们后面的援军歼灭了。
原来,援军在到达山脚下时,并没有像十字军那样勇敢地朝山顶进发,而是拐了一个弯绕过了那座山,虽然远了一些,但却走得更顺利,提前到达了反动教会所在地并歼灭了敌人。
而那支精锐的十字军,虽然异常勇敢,但也却正是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迎难而上的勇气固然可贵,但这种勇气更需要理智的光辉。
避开问题换一条路走,有时候看起来不够体面,却往往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2.把思绪再向前延伸一厘米把思绪再向前延伸一厘米字数:1242来源:小品文选刊2010年3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1451年,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但是他从没有对纺织产生过任何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帝的拯救——换位思考
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城市,一個神父在教堂裡祈禱,
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的身體了,突然一個救生員駕著小艇跟神父說:
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頭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桌子上。
這時又一個警察開著小艇跟神父說:
「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抓著教堂頂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昇機緩緩飛過來,丟下繩梯之後,
飛行員大叫:「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還是意志很堅定的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
最後,神父就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後,見了上帝就很生氣的問:
「你是怎麼搞的呀?這樣你的子民還會相信你嗎?」上帝說:「你到底想怎麼樣嘛?
我已經派了兩艘小艇和一架直昇機去救你了,難道你要航空母艦才坐呀?」
文中神父堅信上帝會拯救他期待神蹟後來我們知道上帝是要救他的只是所用的方式不一樣
是不是我們常常用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別人身上
我們希望對方這麼做我們要求對方那麼做
或者應該說我們以為對方應該怎麼做
卻沒體會到對方其實都在做了對方都有在付出
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也因為彼此的行為模式不同
造成雙方的誤解
有一對要租房子的夫妻,倆人拖著疲累的身軀挨家挨戶的找房子看,但總沒有幾個中意的。
驴子和井
一头驴子掉进枯井之中。
主人请来一群朋友帮忙,想要救出驴子。
但是,井太深,加之井壁狭窄,大家想尽办法都无济于事。
主人想到驴子跟随自己十多年,没少吃苦,现在就要这样在活活饿死在井中,很不忍心。
最后他决定填井。
既然救不了驴,就让它死得快一点,少受一点痛苦。
当人们铲起一锨锨沙土丢进井中后,奇迹却发生了。
人们发现丢进去的沙土成了驴子的垫脚石,驴子随着沙土的增多,正慢慢向井口上升。
理发-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
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 000美元。
”
“没问题。
”发型师说。
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
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
人和拼图-换个角度看问题
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
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 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
”
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
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记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
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疯子和呆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
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
“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
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
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
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
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