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绪论
家畜环境卫生学绪论

应激阶段物质代谢变化
• 特点 代谢率升高、分解增加、合成减少.
应激
• 4 应激对家畜的影响
•应激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不同应激因子对家畜抵抗不同病原能力的影响
•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产奶量和乳. • PSE肉:肌肉色泽苍白pale、肉质松软soft、有渗出液
概 念
驯化
长期刺激,可恢复,不可遗传
区
分
适应
长期刺激,不可恢复,可遗传
适应过程的调节
动物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适应环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形态结构变化 基因变化
• "气候适应"Adaptation在有关科学讨论中只是偶尔出现,该 词的出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自然选择的过程.
•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等决定引入两个不同的战略 以应对气候变化:减缓mitigation和气候适应adaptation.
5 环境应激
• 应激Stress • 应激原Stressor • 应激意义Significance of stress • 应激对家畜的影响 Influence of stress on livestock • 应激的预防 Prevention of stress
• 1.应激Stress
•
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非
规模化养鸡场
规模化养牛场
规模化养羊场
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马场
其他动物规模化养殖
一 基本概念
• 1 家畜环境卫生学 • 2 内环境 • 3 外环境 • 4 家畜环境 • 5 环境应激 • 6 热休克蛋白 • 7 应激 • 8 服习 • 9 驯化 • 10 适应
• 1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一章 家畜环境的基本概念

第必一修1章分家子畜与环细胞境的基本第概一念单元 细
胞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 环境应激
一、环境应激的概念与影响
2、应激对家畜的影响:
第一阶段为动员阶段或警觉反应,此阶段机体受到应激源刺激后,尚 未获得适应,是机体对应激源作用的早期反应。 根据生理生化变化的不同,该阶段又可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休克 相表现为体温和血压下降,神经系统抑制,肌肉紧张度降低,进而发 生组织降解,低氯高钾血,胃肠急性溃疡,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 休克相可以持续几分钟到24h,应激反应进入反休克相,机体防卫反 应加强,血压上升,血钠和血氯增加,血钾减少,分解代谢加强,肾 上皮质肥大,机体总抵抗力提高,甚至高于正常水平。
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 家畜环境
二、家畜环境因素的分类
2、化学因素 ➢畜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 ➢内源性主要为粪尿和尸体等分解产生的氨和硫化氢。 ➢而外源性的主要为工业生产排放之氮氧化物、硫化物、 氟化物等,有时形成酸雨而危害家畜,例如在三氧化硫 (SO3)长期作用下可使禽类卵巢、输卵管等萎缩。这些都 应该在牧场选址中加以避免。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一 章 家畜环境的基本概
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少说多做,句句都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多说少做,句句都会受到
别人的忽视。
第必一修1章分家子畜与环细胞境的基本第概一念单元 细
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 家畜环境
一、家畜环境的概念
1、家畜环境 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 因素之总体。而每一个因素我们又称做环境因素。 ➢直接影响:是指气温、气湿等可直接作用于畜体。 ➢间接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可能通过饲料或饮水而 危害家畜。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汇总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讲课人:孝感市畜牧局高级兽医师卢志新(2008年4月22日)第一章绪论所谓“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是作为该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对家畜环境而言,“中心事物”是家畜,环境则是家畜生存的环境,或者说是指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家畜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家畜的生存、生长发育、繁衍后代表现出来的。
一方面,家畜从外界环境中不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同时,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家畜也影响着周围环境,其影响的性质和深度则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事实上,家畜的环境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包含着许多性质不同的单一环境因子。
根据环境因子的性质,家畜的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因子。
空气环境因子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等热环境因子,空气成分、有害气体、空气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粒等空气环境质量因子;水环境因子主要是指水源、水质以及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光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及辐射。
家畜环境卫生是指家畜饲养环境的条件,卫生状况是否适合家畜的生长与生活等。
家畜环境与设施是研究家畜养殖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工程设施为家畜的养殖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生产的目的。
畜禽养殖工程设施设备配套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畜禽养殖工艺与环境条件和畜禽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工程设施配套技术是否到位、设备是否成套,不仅影响工程一次投资成本和长期运行费用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
因此,家畜环境与设施被认为是现代畜禽生产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技术。
目前世界畜禽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畜禽动物福利定义为“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要求”,其基本含义就是: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
2.室内空气质量研究3.畜禽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4.畜禽运输过程的环境问题5.畜禽生产中的工艺定型及配套设备6.畜舍设计及通风系统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家畜环境与设施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推动我国畜禽设施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家畜环境卫生学》绪论复习

VS
详细描述
现场调查与观测法是家畜环境卫生学中常 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观察家畜在自 然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收集有关环境因 素对家畜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影响的数据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获取家畜与环境之间 的互动关系,为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模拟或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以研究它们对家畜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的影响。
THANKS
谢谢
02
CHAPTER
家畜环境与健康
家畜环境对家畜健康的影响的温度和湿度可能影响家畜的体温调 节、物质代谢和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空气质量
污浊的空气可能含有有害气体、微生物和悬浮颗 粒,对家畜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 伤。
光照和通风
适宜的光照和通风有助于家畜的视觉发育、生物 钟调节和空气流通,从而维护家畜健康。
详细描述
数学模拟与预测法是家畜环境卫生学中一种 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家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生理反应和生产性能,可以预测家畜在不 同环境下的表现。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 家畜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生产潜力,为优化 家畜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05
CHAPTER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前景与展 望
家畜环境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家畜环境卫生学与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家畜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气象学和土壤科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调控环境条件,为 家畜提供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交叉学科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高家畜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家畜环境卫生学-绪论

• 二是家畜的环境控制,阐述畜牧场设置、
布局规划、畜舍设计及畜牧场和畜舍环境 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 境条件; ——学科发展的归宿
• 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
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场对外界环境 的污染,防治畜产公害。 ——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1.畜牧业生产的废弃物(粪尿与污水)处理及 利用。 2.改善家畜环境的措施及环境应激的预防。 3.环境与家畜疾病之间的关系。
4.动物环境毒理学研究。
七、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 1、调查研究法
• 2、试验研究法 • 3、监测法
三、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史
• 我国殷墟文物之甲骨文记载了有关家畜与
畜舍、水、草之间关系的卫生学内容
近代
• 斯科罗霍金科的《农畜卫生学》 1950
• • • • • •
人工气候室(animal climatic chamber)
《家畜生物气象学的进展》(1976,Johnson)
《家畜的环境原理》(1978,M.L.Esmay)
《家畜健康与畜舍》1979.D.Sainsbury)
《人和家畜对环境的适应》(1979,L.E.Mount)
《家畜环境管理》(1983,S.E.Curtis)等著作。
我国
• 1978年 《家畜环境卫生学》昆明会议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于87年8月
正式成立。
• 15年来,已先后举行了8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编
-40%取决于环境条件。
3.疾病的产生与环境变化有关 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 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一章家畜环境的

如家畜吸入O2,排出CO2; 从环境中得到营养物 质。
b. 家畜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增强体质、提高 生产力。 如适度的温度变化能促进产蛋鸡的抗寒和耐热能 力,提高产蛋率。
2、有害的方面: 在有害因素的刺激下,当生理调节机能与有害因素
影响环境与机体平衡的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特性、变化强度、作用于机体 的持续时间等。 机体状态:种类、品种、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健康 状况、生理条件等)。 环境因素与机体的接触方式:家畜破伤风疾病的产生。
第二节 环境应激
一、应激和机体的反应
(一)环境应激 1、概念 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防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
的刺激保持平衡,机体产生保护反应而不出现病理状 态;当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或外界刺激的性质、数量和 强度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时,机体呈现病理状态、甚 至死亡。
如 适度太阳照射:消毒空气,提高机体抵抗力,促 进新陈代谢;强烈太阳辐射:皮肤烧伤、中暑等。 研究外界环境因素的目的:
“趋利避害”,保证家畜健康生产。
理化环境 空气、土壤、
自然环境
水的理化特性。
外界环境
生物环境 动物、植物、
家
微生物
畜
社会环境 政策法规、宗教信仰、饲
环
养管理、选育利用、设
境
备条件、技术条件等
内部环境 体液的 温度、PH值、化学成分、离子
浓度、渗透压等
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2. 家畜环境因素分类 (1) 物理因素: 主要指温热因素(气温、气 湿、气流、
气压、太阳辐射等)、光因素、音因素等。 (2) 化学因素:主要指空气、水和土壤的化学组成。 (3)生物因素 :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寄生虫、昆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九章动物的行为与环境
行为剥夺
行为需要
维持行为
动物福利
(1)动物福利最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为何要注重动物福利?
(3)动物福利学与动物行为学之间关系如何?
另外
复习牧场实验课的相关知识。
如:牛、鸡舍的结构,包括奶牛与蛋鸡的饮水器的名称,各实验的主要内容、步骤注意事项等。
8、其他气象因素(临界温度是在无风、无太阳辐射、湿度适宜条件下测定的风、太阳辐射、湿度等都影响临界温度和等热区。)
(2)热环境是影响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3)动物产热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影响动物产热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动物散热的因素有哪些?
(6)大气和畜舍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8)畜舍外围护结构有何卫生学要求?
(9)何谓通风换气?冬季通风换气的目的何在?应注意哪些问题?
(10)为什么应特别重视畜舍的防热处理?可采取哪些措施?
(11)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对畜舍进行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
(12)评价畜舍采光有哪些标准?意义如何?
(13)纵向通风有哪些优点?
(14)畜舍进行通风换气量计算时,一般可根据哪些指标?(二氧化碳、水、热量)
(21)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2)机体散热主要有哪些方式?
(23)家畜机体的热平衡公式:M-He±HR±Hc±Hv±F=0的理解。
(24)大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光环境与噪声
噪声
日射病
长日照动物
短日照动物
太阳高度角
(1)各波长光线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2)可见光的生物学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家畜环境卫生完整版

动科072班《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1.家畜环境: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2.影响家畜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3.小气候:是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
4.太阳辐射是造成温热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5.体热的来源:1)基础代谢产热2)热增耗3)肌肉活动产热4)生产产热5)外源热。
6.体热的散发途径: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4)蒸发散热(皮肤蒸发、呼吸道蒸发)5)加热饲料和饮水。
7.决定蒸发散热量多少的因素是:空气湿度;胡额定非蒸发散热量多少的因素是:空气温度。
8.等热区(TN):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9.温度应激的危害有哪些?1)体温上升2)呼吸循环系统急促3)消化系统(消化不良)4)繁殖机能下降5)泌尿、神经系统(运动失调、泌尿系统出现问题)。
10.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11.相对湿度: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当时饱和水汽压之比。
12.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之。
绝对湿度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
13.防寒指标:冬季低限热阻防暑指标:夏季低限热阻.14.畜舍降温的四种形式:蒸发降温,冷风设备,地能利用装置,机械制冷。
15.根据二氧化碳,水汽,热能计算畜舍通风量。
16.负压通风形式: 两侧排风, 屋顶排风,横向负压通风,纵向负压通风。
17.畜产公害: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在畜产品中由于某些元素的积累和富集,药物的残留,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一定的危害,称为畜产公害。
18.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污染物质,使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的含量超过其在环境中的含量,称为生物富集。
19.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所允许的量。
20.负压通风(排气式通风或排风)是指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舍内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
50年代《农畜卫生学》为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 1978年 更名为《家畜环境卫生学》 1980年代初举办四届师资培训 1985年和87年,学科再建 1987年环境卫生学研究会会正式成立。《家畜生态》杂志 称为本学科推广阵地。相继出版了高校、大专、中专的相 关教材。 1993年,召开第四届全国家畜环境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 集《现代化畜牧生产环境和环境管理》 2004(苏州)、2006(哈尔滨)、2008(南昌)、2010( 通辽)相继召开研讨会
编写者
颜培实 李如治(南京农业大学) 包 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刘继军(中国农业大学) 孔庆友(河南农业大学) 林 海(山东农业大学) 刘凤华(北京农学院) 娄玉杰(吉林农业大学) 栾冬梅(东北农业大学) 齐德生(华中农业大学) 邵庆均(浙江大学) 施正香(中国农业大学) 史彬林(内蒙古农业大学) 舒邓群(江西农业大学) 王利华 王述柏(莱阳农学院) 杨 琳(华南农业大学) 赵芙蓉(河南科技大学)
三、内容及研究热点
第一章 家畜环境与适应
家
第二章 温热环境
( 一
畜 与 环
上 篇
境
第三章 光照和噪声 第四章 空气环境 第五章 水和土壤环境
)
第六章 环境与行为
内
家
容
畜 环下 境篇
第七章 畜牧场规划 第八章 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
管
第九章 畜牧场的环境保护
理
(二)研究热点:
1.合理规划畜牧场
合理规划畜牧场,完善畜牧场设计工艺以及粪污排 放和利用等问题,保证畜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绪论
绪论
一 学科的定义与定位 二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三 内容及教学安排 四 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一、学科定义与定位
1.家畜环境卫生学
1)定义: 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 家畜健康 和生产性 能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 制定、利用、 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措施的一门学科。
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和生产影响基本规律 制定利用、保护、改善、控制环境的措施 家畜健康,提高生产力
食蛋 啄羽、啄趾及啄肛
栓系和限位饲养的行为学问题
卷舌;舔异物;熊痞
4.畜牧业生产的废弃物处理及利用
研究方法
概括地讲有 宏观调查研究和 微观的试验研究法两大类。
四、课程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新—为新兴学科
课
程 特
广—综合性的学科
点
基础—动科、动医
记住基本概念
基
本
要
弄懂基本原理
求
掌握基本技能
思考题
2பைடு நூலகம்性质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以维护 动物健康 为宗旨,解 释家畜环境 的基本规律,传授 改善与保护家畜环境 的应 用技术,倡导 动物福利与节约资源 ,并以提高畜牧生产 的转化效率 为最终目标的学科 。
2. 研究对象
家畜及影响其健康和生产力的 外界环境。
畜禽及影响其健康和 生产力的外界环境
畜禽方面
《家畜生物气象学的进展》( 1976 ,Johnson) 《家畜的环境原理》( 1978,M.L.Esmay ) 《家畜健康与畜舍》( 1979.D.Sainsbury) 《人和家畜对环境的适应》( 1979,L.E.Mount ) 《家畜环境管理》 (1983,S.E.Curtis) 等著作。 “国际家畜环境学会讨论会” 1974 、1982 、 1988
2.改善家畜环境的措施及环境应激的预防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特点,研究制定符合家畜生物学 特点和生理要求的舍饲环境控制参数以及饲养模式, 达到防寒、隔热、通风换气、饮水、防潮、采光等要 求,减少疾病。同时尽量保证动物的福利要求。
3.动物福利问题
笼、圈养行为问题
做窝行为 舒适行为 沙浴、啄物及挠痒
咬尾、咬耳、咬蹄;嗜血症:食 仔无食咀嚼;肛门按摩和食粪癖 咬栏;犬座;吮吸、相互吮吸
相关出版物
1986年,张天祥《动物环境物理》 1989年,黄昌澎《家畜气候学》 1991年,李振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 1993年,杨金《家畜环境卫生学及牧场设计》 1997年,戚咸理《家畜环境卫生学》 1989年,王新谋《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粪便学》 2004年,刘凤华《家畜环境卫生学》 2004年,安立龙《家畜环境卫生学》
教材的沿革
第一版、第二版 主 编 王庆镐(东北农学院) 副主编 黄昌澍(南京农业大学)
于炎湖(华中农业大学) 编写者 温书斋(北京农学院)
李震钟(西北农业大学) 郎震美(北京农业大学) 涂世棕(吉林农业大学) 姬国栋(内蒙古农牧学院) 余振华(山东农业大学)
编审者(第三版) (2003年)
审稿者 温书斋(北京农学院)谢明文(沈阳农业大学)
主 编 李如治(南京农业大学) 副主编 包 军(东北农业大学)
刘继军(中国农业大学) 编写者 王述柏(莱阳农学院)
赵芙蓉(河南科技大学) 舒邓群(江西农业大学) 夏 东(南京农业大学) 施正香(中国农业大学) 栾冬梅(东北农业大学) 邵庆均(浙江大学) 颜培实(南京农业大学)
第四版(2011年)
主编 副主编
? 体平衡 (C.Bernard & B.Cannon 1920s) ? 应激理论 (H.Selye 1930s ) ? 人工气候室 (animal climatic chamber ) 1940s ?《生物力能学和生长 》 (S.Brody 1945 ) ?《农畜卫生学》(斯科罗霍金科 1950)
外界环境方面
所需 环境 条件
对环 境的 影响
变化 相互 规律 作用
对畜 禽的 影响
3、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生产方面
环境方面
提供条件,保持健康、 预防疾病,高产高效。
控制畜产公害 保护生存环境
许振英先生曾说过 “畜牧生产成败的关键是 投入/产出比,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
二、学科的产生及发展 国外
1 家畜环境、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与专业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
2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在现代畜牧生产中 的作用 3 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