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课件

应用格式:
C是线段AB的中点,
AC =BC =1/2AB AB =2AC =2BC
A
C
B
5.有关线段的基本事实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角 1.角的定义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形成的 图形
2.角的度量 度、分、秒的互化 1°=60′,1′=60″ 1″=(1/60)′,1′=(1/60)°
A'
D
C
F
N
M
B'
A
E
B
解:由折纸过程可知, EM平分∠BEB' , EN平分∠AEA'.
所以有∠MEB'=1/2∠BEB',∠NEA'=1/2∠AEA'. 因 ∠BEB'+∠AEA'=180°,
所以有∠NEM=∠NEA'+∠MEB' =1/2∠AEA'+1/2∠BEB' =1/2(∠AEA'+∠BEB') =90°.
M A N C
∵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
∴∠COM=1/2∠BOC=1/2×140°=70°,
∠CON=1/2∠AOC=1/2×50°=25°,
∴∠MON=∠COM-∠CON=70°-25°=45°;
(2)当∠AOC=α时, ∠MON等于多少度? B
(2)∠BOC=∠AOB+∠AOC=90°+α,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 教学课件
第四章 图形初步认识
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考点讲练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要点梳理
一、几何图形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宿州市解集中学陈倩倩1.Vocabularies2.Phrases and sentencesPhrases: On the sofa, under the table, come on, on their bed, on your head, in his schoolbag.Sentences:①-- Where’s the schoolbag? -- It’s under the table.②—Where’s his pencil box? -- It’s in his schoolbag.③-- Where’s your ruler? -- It’s on the chair.④—Where are their keys? -- They’re on the desk.⑤—Are the keys on the sofa? --Yes, they are.--No, they are n’t. They’re on the table. ☆在这些句子中,不要忘掉系动词be(is、are)。

3. Key points⑴-- Where’s the schoolbag? 我的书包在哪里?-- It’s under the table. 它在桌子下面。

☆这是一个由疑问副词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ere:在哪里、哪儿。

通常用来询问某人或某物在什么地方。

其结构为Where+be+主语。

Be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后面的主语。

若主语是复数,如his backpacks, your keys 等,where后用are;若主语是单数,如her computer,my chair等,where 后则用is。

例如:--- Where is the basketball? 篮球在哪里?☆对于特殊疑问句,我们不能用Yes 和No回答,而要用一个陈述句或短语来作出明确的回答,说明某物在某个地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总结要点图解一、世界人口1.人口增长率: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²)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

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1.三大人种: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四、世界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2纪念白求恩主题归纳《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医生而作的。

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沉重悼念之情,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常考易错字音字形冀.(jì) 派遣.(qiǎn) 殉.职(xùn) 动机狭隘.(ài)极端热忱.(chén)冷清纯粹.(cuì) 佩服高明鄙薄..(bĭ bó)出路拈.轻怕重(niān)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重要词语1.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3.极端:表示程度极深。

4.热忱:热情。

忱,情意。

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6.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7.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8.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9.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10.鄙薄:轻视。

11.不足道:不值得说。

拓展:成语积累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正例】老校长在讲话中,对于经典诗文总能信手拈来....,巧妙引用,足见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误例】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语法讲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拓展:"鄙薄"的其他义项除了动词义,"鄙薄"还有形容词义,指浅陋微(多用作谦辞),如:鄙薄之志(微小的志向)。

关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4短语、句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4短语、句型、知识点总结

Unit4 知识点汇总一.重点短语二.重点句型1.我的铅笔在哪里? Where is my pencil box?2.它在你的书包里? -It’s in your schoolbag。

3.我的书在哪里? Where are my books? 4。

它们在沙发上。

-They are on the sofa. 5.他们的钥匙在哪里? Where are their keys? 6.它们在你的床下—They are under your bed。

7.我不知道。

I don’t know.8.吉娜总是问。

—Gina always asks。

9。

钥匙在沙发上吗? ——Are the keys on the sofa?10.不,它们不在。

它们在桌子上. -—No,they aren't。

They're on the table.11。

我很整洁,但是吉娜不。

——I'm tidy, but Gina is not.12.我认为它在你祖父母的房间。

——I think it’s in your grandparents' room13.我的字典和她的收音机在课桌上。

-—My dictionaries and her radios are on the desk。

14。

吉娜的书到处都是--在她的床上, -—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on her bed,在沙发上,还有在椅子下. on the sofa and under the chair。

三.语法专项①方位介词in、on、under、behind、near、next to、in front of、across from、between。

..。

.and。

.。

.(1). in 在……里面:The pencil is in the desk。

铅笔在课桌里。

(2). on在……上面:There are some apples on the tree。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句子讲解及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句子讲解及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句子讲解及知识点梳理一、Unit4 单词where [wɛə] adv.在哪里;到哪里table ['teibl] n.桌子bed [bed] n.床bookcase ['bukkeis] n. 书架;书柜sofa ['səufə] n.沙发chair [tʃɛə] n.椅子on [ɔn] prep.在…上under ['ʌndə] prep. 在…下come [kʌm] v.来;来到come on 快点儿desk [desk] n.书桌think [θiŋk] v.认为;想;思考room [ru:m, rum] n.房间their [ðɛə] pron.他(她,它)们的hat [hæt] n.帽子head [hed] n. 头yeah [jʒə] interj.是的;对know [nəu] n.知道,了解radio ['reidiəu] n.收音机;无线电广播clock [klɔk] n.时钟tape [teip] n.磁带;录音带;录像带player ['pleiə] n.播放机tape player 录音机model ['mɔdl] n.模型plane [plein] n.飞机model plane 飞机模型tidy ['taidi] adj.整洁的;井井有条的but [bʌt] conj.但是our ['auə] pron.我们的everywhere ['evriwɛə] adv.处处;到处;各个地方always ['ɔ:lweiz, 'ɔ:lwəz] adv.总是二、 Unit4 知识梳理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重点短语】1. my pencil box 我的铅笔盒 2. on the sofa 在沙发上 3. in your schoolbag 在你的书包里4. under your bed 在你的床底下 5. in your grandparents‟ room 在你祖父母的房间里 6. a tape player 一台录音机7. a model plane 一个飞机模型8. English books 英语书9. in the bookcase 在书柜里10. under the radio 在收音机下面11. on the teacher‟sdesk 在讲台上12. on your head 在你头上【重点句型】1.—Where‟s the schoolbag? 书包在哪里?—I t ‟s under the table. 在餐桌下。

关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点大全

关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点大全

关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点大全一、单元概述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涉及科学领域中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础知识。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以及物体的运动和力等基本概念。

二、生物学知识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线粒体2. 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

3.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 生物的适应性-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理学知识点1. 物体的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 物体运动的快慢叫速度。

2. 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重力与质量-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五、总结本单元涉及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点,内容较为丰富。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以及物体的运动和力等基本概念,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段重点句: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第四段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中心论点:
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分论点:
国际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
深入探究
1.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分析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何不同?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第四段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论述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如何让语言更加有气势,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3.“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话表达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作者: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叙②议|(③④⑤⑥)叙⑦议|(⑧⑨)叙⑩议
第一层: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表现。
比较下列语句,找出文中原句,说说好处。
(一)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每个人都佩服他,每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第二层:拿“不少的人”跟白求恩作对比,从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必要性。
第三层:侧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感人之深,进一步支持了论点,发出号召,重申论点。
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文章开头先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的放矢。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
1.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且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三)
1.解放我们和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2.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2.位置:题目、篇首、篇中、篇尾。
3.特点:简洁、准确、鲜明。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作者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
(引证)、比喻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
2.根据拼音写汉字。
hū(呼)啸 酬láo(劳)wēi(微)薄
【阅读点拨】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理解结构
1.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反复句式,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四)
1.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2.对于他的死,我很悲痛。(×)
语气更沉重,朴实的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小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的作用:
例证法:事实胜于雄辩,能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
引证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和古典诗词中的名句,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正反对比论证法:对比论证可以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还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突出论点。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课文内容:
介绍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受到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浓源摩天岭前线医院治疗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说说课文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论证的好处。
对比论证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一、理解内容
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明确: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4)运用多个论据时要有详略。
(5)使用论据后要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三)论证方法:
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法: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议论文的知识
一.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性。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1.定义: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二)论据:
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2.种类:
(1)事实论据: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3.运用论据应注意:
(1)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
(2)论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具有概括性。
字词梳理:
坍(tān)塌废墟(xū)流淌(tǎng)缝隙(xì)琢(zuó)磨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流淌:液体流动。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1.给加线字注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