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的绿色理念

合集下载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适应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采用一系列绿色技术和材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绿色建筑的特点可以包括:
1. 节能: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技术措施,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 环保:采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材等,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3. 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健康舒适: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

绿色建筑的意义在于推动建筑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顾名思义,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不仅仅关注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外观,更重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1.节能减排绿色建筑致力于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设计阶段,建筑师会考虑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等设计元素,以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进一步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强调水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设计者通常会采用雨水回收系统、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以及节水器具等技术,以减少用水需求,保护水资源。

3.材料选择绿色建筑鼓励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建筑材料。

设计者会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本地生产的材料,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

此外,优先考虑使用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

4.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注重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包括良好的通风、充足的自然采光、适宜的温湿度控制,以及使用低毒性的室内装修材料,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居住者的健康。

5.可持续性绿色建筑不仅考虑建筑本身的可持续性,还关注建筑的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发展。

这意味着要考虑到建筑对周边生态、社会经济的影响,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步骤,以确保所有绿色原则得以落实:1.可行性研究在设计初期,需对项目的场地进行可行性研究。

这包括对土壤、水文特征、生态环境等的评估,从而明确设计方向。

2.概念设计这一阶段,设计师会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制定初步的概念设计方案,考虑各种绿色设计元素如何融入到建筑中。

3.详细设计随着设计的深入,建筑师会在结构、系统、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确保所有设计都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

4.施工与监测在施工阶段,要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及时纠正不符合设计的情况。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对环境负责、对未来负责的设计理念。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建筑的选址、规划,到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系统的设计,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考虑和设计。

首先,建筑的选址和规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起点。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因素。

比如,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建筑,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朝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比如,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对立。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能够减少建筑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能给人带来自然、温馨的感觉。

同时,选择具有高性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另外,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如甲醛、苯等,以保障室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能源系统的设计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核心。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满足建筑的部分能源需求。

利用风力发电设备,在有风的地区为建筑提供电力。

地热能则可以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供暖和制冷。

此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节能电器等,能够在不增加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

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和运营阶段注重环境和当地资源对建筑的影响,运用集成技术解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降耗问题。

其内涵包括节水、节电、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内容。

绿色建筑的特点包括:室内布局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

达到标准的才能称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与传统建筑相比,其不仅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还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不仅关乎环境保护,还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管理原则与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展开讨论。

一、环境保护是首要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环境保护是首要原则。

绿色建筑应当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等各个方面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可再生能源,选择环保材料,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等,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管理者在设计中要时刻牢记环境保护原则,不断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力求达到最佳的环保效果。

二、节能减排是基本理念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基本理念。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设备的配置等方面,都应当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最大程度的节能和减排。

而在建筑使用阶段,管理者还应当制定合理的节能管理方案,监督建筑的运行状况,确保建筑的节能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只有在节能减排的理念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目标。

三、健康与舒适是核心追求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建筑内部环境的健康与舒适。

管理者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要时刻牢记这一点,从室内空气质量、采光条件、温度湿度等方面全面考虑,力求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只有使建筑内部环境得到最好的优化,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可持续发展是长远目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

管理者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得到最大程度的延长。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下,绿色建筑才能真正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

五、多方合作是关键手段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多方合作是关键手段。

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需要建筑设计师、材料供应商、施工方、监理单位等多方合作。

绿色建筑有哪些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有哪些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有哪些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作为一种能够减少对环境影响、提高能源效率、提供健康舒适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建筑模式,正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趋势。

那么,绿色建筑究竟有哪些设计理念呢?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一是能源效率的最大化。

这意味着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和强度。

采用高效的隔热和保温材料,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和热增益。

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建筑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电力和热水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提高能源的自给率。

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和本地生产的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例如,使用再生钢材、木材、砖石等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建筑成本,还可以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安装节水器具、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降低建筑的用水量。

在土地利用方面,合理规划建筑的占地面积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绿色建筑还强调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化。

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声学环境,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颗粒物。

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合理设计声学系统,降低噪音干扰,提供安静的室内环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和色彩,营造舒适的视觉氛围。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还包括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绿色建筑的理解

绿色建筑的理解

绿色建筑的理解
绿色建筑是指以节能、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的建筑方式,这一理念是由埃默里大学节能科学家Bill Addleman提出的。

它以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全面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以及社会和文化对建筑物的影响。

绿色建筑包括建筑营造材料、建筑节能使用策略、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等方面的技术和理念。

在建筑材料上,绿色建筑指出,应尽量使用可循环建筑材料,而不使用可耗费资源,例如钢铁和水泥。

除此之外,也应对建筑中采用的内外部装饰材料进行低甲醛、低异味、长期使用的评估。

此外,应选择具有节能功能的建筑设备,如地暖、发电机组、空调设备和照明等。

在节能策略上,应加强节能规划,以及不同时段保温开窗等操作技巧。

此外,绿色建筑也提倡节约资源,例如采用机械增压设备、瀑布技术等节水措施。

同时,可以利用天然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回收处理,可以利用废弃物、垃圾油的再生来源和采用新的技术,如矿石和膨胀石墨的处理,减少底板废物的产生。

其目的是为了让建筑物更经济性和环保性。

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一种重视节能、环保、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技术,其理念也不断被应用发展,以构建更节能环保的城市,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绿色建筑旨在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创造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

以下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注重节能。

通过采用高效的建筑外保温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

例如,在建筑外墙使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室内外温差,提高空调和供暖系统的效率。

此外,设计人员还应合理配置门窗的位置和尺寸,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注重环保。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和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建材。

例如,使用再生材料作为建筑结构材料,如可回收的钢材和竹材等。

此外,还应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和高能耗的材料,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氯氟碳化物等。

第三,绿色建筑设计注重水资源的节约。

通过收集、利用和处理雨水和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和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添加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冲洗厕所和灌溉园地。

此外,还应采用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洗手器和节水淋浴头等,减少水的浪费。

第四,绿色建筑设计注重室内环境的健康与舒适。

通过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和优化室内气候调节系统,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例如,合理隔音和减震设计,减少室内噪音和振动的影响。

同时,应使用无甲醛和低VOC的室内装饰材料,减少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最后,绿色建筑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的整体生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各个阶段,确保建筑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建筑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以便将来的改造和再利用。

此外,还应制定维护和管理计划,确保建筑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总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以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的建筑设计模式。

通过合理运用节能、环保和资源回收等技术手段,绿色建筑设计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环保、节能和健康的建筑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绿色建筑的绿色理念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1.1绿色建筑的产生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

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

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1.2绿色建筑的涵义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3.1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

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

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3.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4结语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2]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布赖恩·爱德华兹(Brian Edwards).绿色建筑[M].朱玲,郑志宇,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赵群,周伟,刘加平.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J].新建筑,2005(4):33-34.[5]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J].中外建筑,2005(3):59-60.[6]徐福来,丁敏冲,潘李钦.绿色建筑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2):68-69.我写作论文的心得体会:本次论文写作是从掌握关键词和相关词语的内涵、外延入手,采取先诠释后分析论证的顺序。

根据该论文写作要求提示的几个论证方面,逐项进行阐述、浅析、论证,并将五个方面的论述采取环环相扣的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而推出要论证的结论。

在写作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论证中心,把握其主题思想,着重论证建立现代节能环保建筑的重要性。

依此来增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论证问题的水平。

本论文的论证资料既有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有课外学习和工作阅历了解的有关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通过这次论文写作,对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基本掌握了其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明显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问题的主次两方面;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要看到其内在的共同点和外在的相互作用之处,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有现实意义;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得到更好地检验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