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学案+练习:2.2.1 动物细胞培养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2.1条件概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2_3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2.1条件概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2_3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2.1 条件概率内容 标 准学 科 素 养 1.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2.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利用数学抽象 发展数学建模 提升数学运算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基础认识]知识点 条件概率预习教材P 51-53,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提示:如果三张奖券分别用X 1,X 2,Y 表示,其中Y 表示那张中奖奖券,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六种可能:X 1X 2Y ,X 1YX 2,X 2X 1Y ,X 2YX 1,YX 1X 2,YX 2X 1.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则B 仅包含两个基本事件:X 1X 2Y ,X 2X 1Y .由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P (B )=26=13.(2)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提示: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X 1X 2Y ,X 1YX 2,X 2X 1Y 和X 2YX 1.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X 1X 2Y 和X 2X 1Y .由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24,即12.知识梳理 1.条件概率 (1)事件个数法:P (B |A )=n AB n A(2)定义法:P (B |A )=P AB P A(1)0≤P (B |A )≤1.(2)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的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自我检测]1.某地区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是415,刮风的概率为215,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为110,则在下雨天里,刮风的概率为( )A.8225B.12C.38D.34 答案:C2.某人一周晚上值班2次,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他在周六晚上或周五晚上值班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3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探究一 求条件概率[阅读教材P 53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题型:求事件的概率及条件概率方法步骤:(1)先计算出不放回地依次抽2次的试验结果总数; (2)分别计算出第1次抽到理科题和两次都抽到的试验结果总数; (3)由概率的计算公式得出所求概率.[例1] 盒内装有除型号和颜色外完全相同的16个球,其中6个是E 型玻璃球,10个是F 型玻璃球.E 型玻璃球中有2个是红色的,4个是蓝色的;F 型玻璃球中有3个是红色的,7个是蓝色的.现从中任取1个,已知取到的是蓝球,问该球是E 型玻璃球的概率是多少?[解析] 由题意得球的分布如下:E 型玻璃球F 型玻璃球总计 红 2 3 5 蓝 4 7 11 总计61016设A ={取得蓝球法一:∵P (A )=1116,P (AB )=416=14,∴P (B |A )=P AB P A =141116=411. 法二:∵n (A )=11,n (AB )=4, ∴P (B |A )=n AB n A=411. 方法技巧 求条件概率P (B |A )的关键就是抓住事件A 为条件和A 与B 同时发生这两点,公式P (B |A )=n AB n A=P AB P A既是条件概率的定义,也是求条件概率的公式,应熟练掌握.跟踪探究 1.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不放回),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1)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 (2)求乙抽到偶数的概率;(3)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球.若甲先取(放回),乙后取,若事件A :“甲抽到的数大于4”;事件B :“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求P (B |A ).解析:(1)设“甲抽到奇数”为事件C , “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为事件D ,则事件C 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C 13·C 15=15个,事件CD 同时发生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5+3+1=9个, 故P (D |C )=915=35.(2)在甲抽到奇数的情形中,乙抽到偶数的有(1,2),(1,4),(1,6),(3,2),(3,4),(3,6),(5,2),(5,4),(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3)甲抽到的数大于4的情形有:(5,1),(5,2),(5,3),(5,4),(5,5),(5,6),(6,1),(6,2),(6,3),(6,4),(6,5),(6,6),共12个,其中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的情形有:(5,2),(6,1),共2个.所以P (B |A )=212=16.探究二 条件概率的性质及应用[阅读教材P 53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题型:互斥事件的条件概率方法步骤:(1)不超过2次就按对包含“第1次按对”和“第1次没按对,第2次按对”两事件的和事件;(2)分别求出“第1次按对”和“第1次没按对,第2次按对”的概率; (3)由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得出所求概率.[例2] 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抽出6道题,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4道题即可通过,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解析] 记事件A 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事件B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一道答错”,事件C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4道题,另2道题答错”,事件D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通过”,事件E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优秀”,则A ,B ,C 两两互斥,且D =A ∪B ∪C ,E =A ∪B ,可知P (D )=P (A ∪B ∪C )=P (A )+P (B )+P (C )=C 610C 620+C 510C 110C 620+C 410C 210C 620=12 180C 620, P (AD )=P (A ),P (BD )=P (B ), P (E |D )=P (A |D )+P (B |D )=P A P D+P BPD =210C 62012 180C 620+2 520C 62012 180C 620=1358. 故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1358.方法技巧 当所求事件的概率相对较复杂时,往往把该事件分成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P (B ∪C |A )=P (B |A )+P (C |A )便可求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跟踪探究 2.在一个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10个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黄球,3个黑球,4个白球,从中依次不放回地摸2个球,求在摸出的第一个球是红球的条件下,第二个球是黄球或黑球的概率.解析:法一:设“摸出的第一个球为红球”为事件A ,“摸出的第二个球为黄球”为事件B ,“摸出的第二个球为黑球”为事件C ,则P (A )=110,P (AB )=1×210×9=145,P (AC )=1×310×9=130.∴P (B |A )=P AB P A =145110=1045=29, P (C |A )=P AC P A =130110=13. ∴P (B ∪C |A )=P (B |A )+P (C |A )=29+13=59.故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法二:∵n (A )=1×C 19=9,n [(B ∪C )∩A ]=C 12+C 13=5,∴P (B ∪C |A )=59.故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课后小结](1)条件概率:P (B |A )=P AB P A=n AB n A.(2)概率P (B |A )与P (AB )的区别与联系:P (AB )表示在样本空间Ω中,计算AB 发生的概率,而P (B |A )表示在缩小的样本空间ΩA 中,计算B 发生的概率.用古典概型公式,则P (B |A )=AB 中样本点数ΩA 中样本点数,P (AB )=AB 中样本点数Ω中样本点数.[素养培优]1.因把基本事件空间找错而致错一个家庭中有两名小孩,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名小孩是女孩,问另一名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易错分析:解决条件概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公式P (B |A )=P AB P A.第二种为P (B |A )=n AB n A,其中找对基本事件空间是关键.考查数学建模的学科素养.自我纠正:法一:一个家庭的两名小孩只有4种可能:{两名都是男孩},{第一名是男孩,第二名是女孩},{第一名是女孩,第二名是男孩},{两名都是女孩}.由题意知这4个事件是等可能的,设基本事件空间为Ω,“其中一名是女孩”为事件A ,“其中一名是男孩”为事件B ,则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A ={(男,女),(女,男),(女,女)},B ={(男,男),(男,女),(女,男)},AB ={(男,女),(女,男)}.∴P (AB )=24=12,P (A )=34.∴P (B |A )=P AB P A =1234=23. 法二:由方法一可知n (A )=3,n (AB )=2. ∴P (B |A )=n AB n A =23. 2.“条件概率P (B |A )”与“积事件的概率P (A ·B )”混同袋中有6个黄色、4个白色的乒乓球,作不放回抽样,每次任取一球,取2次,求第二次才取到黄色球的概率.易错分析:本题错误在于P (AB )与P (B |A )的含义没有弄清,P (AB )表示在样本空间S 中,A 与B 同时发生的概率;而P (B |A )表示在缩减的样本空间S A 中,作为条件的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考查数学建模的学科素养.自我纠正:P (C )=P (AB )=P (A )·P (B |A )=410×69=415.。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2章第3节 烯烃的立体异构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2章第3节 烯烃的立体异构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2.2.3 烯烃的立体异构1.有机物是制备镇痛剂的中间体。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及苯B.所有原子可处同一平面C.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D.一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2.我国科研人员使用催化剂CoGa 3实现了H 2还原肉桂醛生成肉桂醇,反应机理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肉桂醛分子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 .苯丙醛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 .还原反应过程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 D .该催化剂实现了选择性还原肉桂醛中的醛基 3.下列物质有顺反异构的是( ) A.22ClCH -CHClB.22CH =CHC.2ClCH=CHD.ClCH=CHCl4.线型PAA()具有高吸水性,网状PAA 在抗压性、吸水性等方面优于线型PAA 。

网状PAA 的制备方法是:将丙烯酸用NaOH 中和,加入少量交联剂a,再引发聚合。

其部分结构片段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型PAA的单体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B.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发生了加聚反应C.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D.PAA的高吸水性与—COONa有关5.下列有机分子中,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的是( )A.2-甲基-1-丙烯B.1-丁烯C.2-丁烯D.2,3-二甲基-2-丁烯6.已知与是互为“顺反异构”的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C4H8是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关于C4H8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C4H8可能是烯烃B.C4H8中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含顺反异构)C.C4H8中属于烯烃的顺反异构体有2种D.核磁共振氢谱有2种吸收峰的烯烃结构一定是7.下列关于四种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催化加氢可生成3 -甲基己烷B.③与④催化加氢后产物的质谱图完全一样C.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D.②中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有5个8.下列物质中不能形成顺反异构体的是( )A.2-丁烯B.2,3-二氯-2-丁烯C.2-甲基-2-丁烯D.1,2-二溴乙烯9.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2-氯丙烯B.丙烯C.2-丁烯D.1-丁烯10.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1,2-二氯乙烯可形成和两种不同空间异构体,称为顺反异构。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2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2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编写人:审核人:高二生物组班级:组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2.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或动物细胞结合形成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原理:。

3.诱导融合的方法(1)物理、化学方法: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同,如聚乙二醇、电激法等。

(2)生物方法:。

细胞。

4.过程: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细胞――――――――――――――→PEG,电激等在细胞膜融合中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5.结果:形成 细胞。

6.意义:突破了 方法的局限,使 成为可能。

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 等的重要手段。

如:利用 ,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合作探究一】: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传统抗体的制备(1)方法⎩⎪⎨⎪⎧ 向动物体内注射 ,使之产生抗体 ⇓从动物 中分离抗体(2)缺点:产量低、 低、 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①浆细胞特点:一种浆细胞产生一种单一抗体,B淋巴细胞在体外 (能/不能)无限增殖。

②骨髓瘤细胞特点:能,但不能产生。

③杂交瘤细胞特点: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解决思路: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为细胞。

(3)制备过程:(4)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强、高,并可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应用:①作为,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和。

【合作探究二】:1.为什么要对小鼠注射抗原?2.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为什么要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2)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经聚乙二醇处理后,培养液中存在哪几种细胞?(3)选择杂交瘤细胞的两步筛选的目的各是什么?【当堂检测】: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作业 2.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基础训练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作业 2.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基础训练

2.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同步作业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将患者肿瘤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杂交"制成的新型肿瘤疫苗,能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有效控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为癌症治疗增添了新手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融合前,可以用胰蛋白酶处理肿瘤组织B. 该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细胞远缘杂交成为可能C. 该技术可采用灭活病毒作为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D. 两种细胞诱导融合完成后,可直接将融合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2.科学家利用供体细胞DNA中的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Ⅰ是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B.经限制酶处理后的目的基因与载体具有相同的末端C.经检测和筛选后的Ⅱ,既能无限增殖又可分泌单克隆抗体D.此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涉及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3.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的结果是获得新个体B.只有两个动物细胞结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才叫动物细胞融合C.灭活病毒诱导法是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常用的方法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4.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同时携带抗M、N两种基因。

该实验证明了(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5.下列有关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基因突变等原理B.可利用振动、电融合法等物理方法诱导细胞融合C.可利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筛选杂交瘤细胞D.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不需要利用癌变的细胞6.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相比较,正确的是( )A.两者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B.用于获得原生质体和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酶相同C.两者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不同D.两者都能形成杂种细胞7.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一种免疫B淋巴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经培养后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 )A.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才能产生抗体C.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且能产生抗体D.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8.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020-2021生物选择性1课时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含解析

2020-2021生物选择性1课时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反射和反射弧1.(多选)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是()A.大脑B.脊髓C.感受器D.效应器BCD[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因此不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大脑。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B.白细胞吞噬病菌C.金鱼游向食物D.草履虫游向食物多的地方C[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无反射活动。

]4.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B.反射弧是一种神经结构C.反射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D.反射需要受大脑的控制D[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的结构基础,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

反射需要多个系统参与共同完成,但有些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参与就能完成,如缩手反射。

]5.一个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眼睛就会情不自禁地眨一下,这种反应叫作()A.冲动B.反射C.兴奋D.运动B[人体为了保护眼睛通过神经系统对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的刺激作出的闭眼的反应,为眨眼反射.]6.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橡皮锤叩击[1]处时,[1]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到脊髓的[],其接受冲动信号并传到[2]产生膝跳反射。

(2)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我们称为,如果某人[3]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

(3)以上实验表明,脊髓具有功能,实验中,实验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功能。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全书综合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全书综合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全书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

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过程③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C.在过程④时,榨出的蓝莓汁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D.过程⑤中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2.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可根据发酵条件将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B.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制取味精C.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后调节pHB.一般在培养皿盖上标注接种人姓名等信息C.接种后放入培养箱中的培养皿应倒置D.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中必需同时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4.下列有关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瓶内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B.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为醋酸菌提供碳源和氮源C.两种发酵过程中pH都会逐渐下降,温度略有升高D.果醋发酵阶段酵母菌已经失去了发酵能力5.在葡萄酒的发酵生产过程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定期抽样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平板划线法B.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C.发酵的起始阶段中细菌种群密度大于酵母菌D.细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pH升高6.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

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二章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二章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混淆脱分化和再分化1.()下列有关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先进行脱分化,再进行再分化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C.脱分化是再分化的基础D.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均涉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易错点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2.()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A.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B.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C.愈伤组织形成初期没有给予充足的光照D.培养过程中保持温度、pH的适宜,但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易错点3不能将实例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准确对应3.(2020江苏徐州一中高二月考,)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

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诱导单倍体幼苗,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植株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可以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4.(2020河北张家口高二阶段测试,)科学家曾用菊花花瓣、芽和叶进行组织培养,结合辐射技术,成功培育出不同花色的菊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题意判断,上述不同花色菊花的培育方法属于诱变育种B.用菊花花瓣、芽和叶培养至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该育种技术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使菊花花色发生定向改变D.从产生突变体的个体中需很长时间才能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变异类型易错点4混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5.()动物细胞培养包括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原代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传代培养前不需要B.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为原代培养C.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D.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所需要的培养液成分相同易错点5混淆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6.()下列属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是()A.培养基成分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7.(2019山东莱州一中高二月考,)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C.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易错点6混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8.(2020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三一模,)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B.均可用电融合、灭活病毒诱导融合C.两者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杂种个体D.都必须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种细胞易错点7误认为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动物与供核动物性状完全相同9.()下列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显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B.该技术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C.通常采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D.克隆动物是对提供体细胞的动物进行了完全的复制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D2.C3.B4.D5.A6.A7.B8.A9.D1.D脱分化是指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可以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B正确。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3学案: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3学案: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结果:形成单核杂交细胞。

3.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4.过程:不同动物的两个或多个细胞――→灭活的病毒或PEG杂交细胞5.诱导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

注意: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是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6.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这一过程既能反映出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又能反映出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特点。

7.动物细胞融合的优点与应用(1)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目前,已有种间、属间、科间,甚至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细胞融合获得了成功。

(2)应用: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步骤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体细胞,再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分散成单个细胞后诱导细胞融合诱导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灭活病毒结果形成杂种植株形成杂种细胞【典题精练1】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应用的原理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B.两者都可用聚乙二醇(PEG)诱导细胞融合C.两者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融合细胞核D.两者的目的都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聚乙二醇(PEG)既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又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动物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形成融合细胞核,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产生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一动物细胞培养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动物细胞培养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营养条件:(1)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

(2)天然成分:血清等。

(3)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即培养液。

2.无菌、无毒的环境:(1)培养液和培养用具灭菌处理。

(2)无菌环境下操作。

(3)培养液定期更换的目的: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温度、pH和渗透压:(1)适宜的温度: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

(2)适宜的pH: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3)适宜的渗透压。

动物细胞培养能否体现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不能。

动物细胞培养只是细胞的增殖,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4.气体环境:95%空气和5%CO2。

(1)O2作用: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2)CO2的主要作用:维持培养液的pH。

三、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填一填:基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完成下面的问题:(1)过程①处理方法有:机械法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

(2)过程②为原代培养,培养的动物细胞有两类:①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②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生长增殖。

(3)进行过程③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使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用离心法收集。

(4)过程③为传代培养,进行过程③的原因主要有: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营养物质缺乏和接触抑制等。

四、干细胞培养及其应用1.干细胞分布: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等。

2.种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3.判一判:基于干细胞的类型和应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都具有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

(×)提示: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2)造血干细胞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应用最为成熟的一种成体干细胞。

(√)(3)iPS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类似,也需从胚胎中获取。

(×)提示:iPS细胞来源于自身的体细胞诱导,无须从胚胎中获取。

(4)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分化能力不同,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最强。

(√)(5)干细胞将在再生医学、药物安全性、有效性检测、疾病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过程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酶的处理:(1)用酶“两次”处理的目的:第一次使用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第二次使用的目的是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便于分散后继续培养。

(2)使细胞分散开的原因:一是能保证细胞所需要的营养供应;二是能保证细胞内有害代谢物的及时排出。

(3)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由于大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而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为2.0左右,因此不能用胃蛋白酶使细胞分散开。

3.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知识点可归纳为4个“2”:(1)培养材料为“2”:即动物胚胎、幼龄动物的组织和器官。

(2)培养过程为“2”:即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3)胰蛋白酶使用“2”次:即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中均使用,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4)细胞生长特点有“2”个:即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

4.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植物体动物的组织↓机械法或酶细胞悬液↓原代培养↓胰蛋白酶传代培养结果新的植株新的细胞相同点①两技术手段培养过程中都进行有丝分裂,都是无性繁殖,都可称为“克隆”,都不涉及减数分裂②均需要无菌操作、无菌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如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密度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B.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以避免杂菌污染C.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物积累等D.培养至第6 d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细胞数【解题导引】【解析】选D。

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A正确;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等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曲线bc段表示活细胞密度减少,而此时间段内死细胞密度增加,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物积累等,C正确;培养至第6 d时,活细胞数等于死细胞数,D错误。

【素养·探究——母题追问】(1)科学探究——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实验过程中用胰蛋白酶溶液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会出现什么结果?提示:处理时间过长,胰蛋白酶会破坏细胞膜,即损伤细胞。

处理时间过短,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分散开。

(2)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上题曲线ab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营养物质相对充足,有害代谢物较少。

【素养·迁移】2020年初,荷兰某研究所利用蛇干细胞培养出可分泌毒液的蛇毒腺微型组织,让毒素的获取途径更加安全和简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蛇干细胞时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的稳定B.蛇毒腺微型组织基因的表达与蛇干细胞不完全相同C.利用蛇干细胞的大量增殖即可获得大量分泌毒液的细胞D.培养蛇毒腺微型组织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完全相同【解析】选B。

培养蛇干细胞时,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的稳定,A错误;蛇毒腺微型组织已经分化,具有特定的形态,与蛇干细胞的一些基因的表达相同,如呼吸酶基因,与一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不同,如与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B正确;蛇干细胞没有分化成腺细胞,不能合成大量毒素,不能增殖得到大量分泌毒液的细胞,C错误;蛇属于变温动物,培养时需要的温度低于哺乳动物,D错误。

【补偿训练】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B.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渡过程中C.癌细胞在培养瓶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D.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需要使用CO2培养箱【解析】选B。

由原代培养分瓶进行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A项正确;细胞的癌变一般发生于50代后的细胞培养过程中,B项错误;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失去了接触抑制,容易扩散和转移,C项正确;动物细胞培养的场所是CO2培养箱,培养箱内含有95%的空气和5%的CO2的混合气体,为动物细胞提供适宜的气体环境,D项正确。

【课堂回眸】课堂检测·素养达标【概念·诊断】1.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描述合理的是________。

①动物细胞培养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便于清除代谢物,防止代谢物积累。

②多数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其培养液所需的适宜pH为6.8~7.0。

③培养动物细胞的第一代(即第一次细胞增殖)被称为原代培养。

④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环境,二氧化碳可有可无,影响不大。

⑤培养瓶中的细胞通常需要定期使用胰蛋白酶处理,分瓶后继续培养。

【解析】选①⑤。

动物细胞培养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便于清除代谢物,防止代谢物积累对细胞的毒害,①正确;多数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其培养液所需的适宜pH为7.2~7.4,②错误;细胞分裂多次后,细胞数目增多出现接触抑制,停止增殖然后进行分瓶,分瓶处理前的培养为原代培养,③错误;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氧气和二氧化碳,④错误;培养瓶中的细胞通常需要定期使用胰蛋白酶处理,分瓶后继续培养才能保持继续增殖,⑤正确。

2.在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基础的一项技术是( )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B.细胞核移植技术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D.干细胞的培养【解析】选A。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3.下列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属于原代培养的是 ( )A.用胰蛋白酶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过程B.从机体取得细胞后立即进行培养的过程C.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后接下来的细胞培养过程D.哺乳动物细胞在培养基中的悬浮生长过程【解析】选B。

在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细胞过程中,都会用到胰蛋白酶,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A错误;从机体取得细胞后立即进行培养的过程是原代培养,B正确;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后,接下来的细胞的培养过程是传代培养,C错误;无论是原代培养还是传代培养,细胞都有在培养基中的悬浮生长过程,D错误。

4.培养动物细胞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宜采用( )A.盐酸酒精混合液B.胃蛋白酶溶液C.胶原蛋白酶溶液D.纤维素酶溶液【解析】选C。

在培养动物细胞时从健康动物体内取出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这样动物组织就会分散成单个细胞,C正确。

5.动植物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用CO2培养箱B.都需用液体培养基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解析】选C。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CO2培养箱,但植物细胞培养不需要用CO2培养箱,A错误。

动物细胞培养需用液体培养基,而植物细胞培养需要用固体培养基,B错误。

动植物细胞培养都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C正确。

植物细胞培养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思维·跃迁】6.图1是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细胞)的示意图,图2是在用MEF 细胞制成的饲养层上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制备细胞悬液时,常用________处理剪碎的组织块,MEF 细胞培养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

当MEF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

(2)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MEF细胞通常为________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________核型。

(3)在培养液中单独培养ES细胞时,ES细胞容易发生分化,结合图2可推知MEF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如图1所示,制备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来处理剪碎的组织块;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为36.5±0.5℃;当MEF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2)为保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MEF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的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