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

合集下载

降压疗效最好的ARB

降压疗效最好的ARB
27
傲坦®对AT1受体有反向激动作用
多数ARB仅能选择性阻断AⅡ激动AT1受体的作用,其 作用不完全。傲坦由于同时具有羧基和羟基,与AT1 受体结合时,使AT1受体的空间构型以顺时针转位, 即反向激动作用,不仅阻断AⅡ激动AT1受体,而且还 能使AT1受体从部分激动状态(R’)转为失活状态(R)。
在第八周时ABPM舒张压变化
白天
夜晚
最后2小时
最后4小时
24-hour
(8:00-19:59) (20:00-7:59) (6:00-7:59) (4:00-7:59)
0
D DBP (mm Hg)
-2
-4
-*3*.*2
-*3*.*1
-4**.2
-6
-6**.2 -*5*.*6
-5.2 -5.9
-5.8
19
Smith DHG et al. Am J CV Drugs. 2005;5(1):41-50
傲坦®的达标率更高
第八周时24小时血压达标率‡
60 50 40 病人数 (%) 30 20 10
<140/90 mm Hg
52.9
P=0.038
40.3
*
P=0.004
35.4
*
P=0.330
47

<130/80 mm Hg
*和奥美沙坦酯比有显著差异, †和奥美沙坦酯比无显著差异, ‡平均基线血压的二级分析: 156-157/104 mm Hg Smith DHG et al. Am J CV Drugs. 2005;5(1):41-50
厄贝沙坦 150mg/天
(n=134)
20
奥美沙坦酯比氨氯地平达标率更高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方法选择129例高血压病合并早期肾损害微量白蛋白尿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ARB组)43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第二组(CCB组)43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第三组(对照组)43例给予倍他乐克或/和双氢克尿噻治疗;血压达标12个月后,观察及比较各组治疗前、本组治疗前后以及各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结果各组治疗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病程等比较无差异(P>0.05)。

尿微量白蛋白数值比较:各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12月后,ARB组和CCB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高于治疗前(P<0.05);ARB组低于CCB组,CCB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起到有效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厄贝沙坦保护作用优于氨氯地平。

【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Impact of Irbesartan and amlodipine on microalbuminuria of patientswith hypertensionTao ligang【Abstract】 objection:Evaluation of impact of Irbesartan and amlodipine on microalbuminuria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besides effective antihypertension.Method: 129 patients had been selected with early renaldamage and withhigh microalbuminuria,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first group(ARB group) has 43patientswas treated with Irbesartan;The second group (CCB group)has 43 patientswas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The third group(control group) has 43patients was given placebo add Metoprolol or /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Had achieved the target blood pressure,The change of microalbuminuria has been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after12 months.Result:It is no different of sex,age,body mass index,systolic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uration,etl among from all groups pre-treatment(P>0.05).The comparison of microalbuminuria:There are no difference among from all groups at pre-treatment (P> 0.05).At 12 mouthes ,Both the ARBgroup and t he CCB group lower thanit’spre-treatment(P<0.05), the control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pre-treatment(P <0.05).The ARBgroup is lower than CCBgroup,and the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 Both Irbesartan and Amlodipine can reduce microalbuminuria with effective antihypertension, andplay an role to effectively protect renal function,especially. The role of irbesartan protected renal function is advantageous than the role of Amlodipine.【Keywords】 Irbesartan Amlodipine hypertension microalbuminuria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高血压病程的持续发展,将影响到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

uacr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

uacr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

uacr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一个重要的尿液检测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UACR值在2.5-30mg/mmol之间的情况,通常是肾脏早期损伤的表现。

那么,UACR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UACR值的计算需要同时检测尿液中的白蛋白和肌酐含量。

通常情况下,尿液样本需要收集早晨第一次排尿,因为这时尿液的浓度最高,更容易检测到微量白蛋白。

其次,UACR值的正常范围是0-2.5mg/mmol。

当UACR值在2.5-30mg/mmol之间时,就被认为是微量白蛋白尿。

如果UACR值超过30mg/mmol,则被认为是明显的蛋白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UACR值标准。

因此,在进行UACR检测时,应该参考当地实验室的标准范围。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UACR微量白蛋白尿呢?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UACR微量白蛋白尿: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2. 糖尿病:糖尿病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3.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滤过膜炎症性损伤疾病,也是导致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之一。

4.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ACEI、ARB等。

当然,UACR微量白蛋白尿也可能是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的,如运动、饮食等。

因此,在进行UACR检测前,需要注意一些影响因素,如暴饮暴食、剧烈运动等。

总之,UACR微量白蛋白尿是一种早期肾脏损伤的表现。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参考当地实验室的标准范围,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也需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健康,保护肾脏健康。

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α受体阻滞剂等。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降压药物。

CCB根据与动脉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及作用比,可将CCB分为二氢吡啶类CCB与非二氢吡啶类CCB。

二氢吡啶类CCB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

不同制剂作用持续时间、血管的选择性及药代动力学不同,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存在异质性。

注意事项:(1)无绝对禁忌证。

(2)剂量相关的踝部水肿、颜面潮红、便秘、牙龈增生,女性多见于男性。

(3)左旋氨氯地平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相对少。

非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注意事项:(1)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常规合用,会增加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2)不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

ACE包括贝那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ACEI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ACEI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有效减少尿白蛋白排泄量,延缓肾脏病变进展,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注意事项:(1)ACEI禁止与ARB合用。

(2)因干咳而不能耐受ACEI者可换用ARB。

(3)合并CKD患者或使用补钾或保钾药物者增加高钾风险。

(4)严重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风险。

(5)服用ACEI发生血管性水肿病史的患者禁用。

(6)血肌酐水平>3mg/dl(1mg/dl=88.4umol/L)者禁用。

ARB包括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等。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传统肾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且只有当GFR下降到正常的1/2—1/3时才有病理性的升高。

一旦血浆尿素、肌酐水平升高,肾脏病变多进入不可逆期。

项目组成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1、尿微量白蛋白;2、尿β2-微球蛋白(β2-m);3、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4、尿肌酐。

标本及要求标本类型:晨尿、随意尿或24h尿,最好用晨尿。

临床意义一、尿微量白蛋白1、糖尿病肾病:mAlb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损伤的重要标志蛋白质,其测定的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DN没有特殊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尿蛋白仍是诊断DN的主要线索。

尿蛋白排出率<20ug/min,为正常白蛋白尿期;若尿蛋白排出率20~200ug/min,为微量蛋白尿期,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目前主张用晨尿标本,测定时至少应在6个月内连续查2—3次尿,取平均值达到20~200ug/min方可诊断;当尿蛋白排出率持续>200ug/min或常规尿蛋白定量>0.5g/24h,即可诊断DN。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大量蛋白尿,对DN也不具有特异性。

临床诊断DN必须仔细排除其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2、高血压肾病: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尿mAlb 测定,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肾病,尿mAlb测定可用于判断高血压肾病的病情和预后。

mAlb尿是特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综合指标。

3、其它疾病:mAlb升高也见于其它情况如外伤、烧伤、急性胰腺炎和大手术后,其值与病情程度呈正比。

肾外恶性肿瘤患者也有mAlb升高。

二、尿β2-微球蛋白β2-m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作为HLA的轻链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尤其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存在丰富。

糖尿病肾脏损害尿液主要标志物

糖尿病肾脏损害尿液主要标志物

糖尿病肾脏损害尿液主要标志物摘要】糖尿病肾脏损害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而肾小管又存在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损害之分,不同部位及功能损害有其相应的蛋白标记物,临床可通过蛋白标记物来了解肾脏损害程度。

本文选取了目前临床运用广泛的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Tamm-Harsefall蛋白(THP)以及最新发现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分别阐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标志物前言: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尿蛋白的定量检测,而不同尿蛋白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分子量大的蛋白往往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受损。

分子量小的蛋白经肾小球滤过后可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其在尿液中升高主要提示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另有一些尿蛋白可被肾小管分泌到尿液中,因此,其高低反映小管分泌功能的好坏。

本文就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尿蛋白或酶学标记物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1.肾小球损害的早期指标1.1尿ALB是金标准ALB的分子量为分子量67500道尔顿,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的ALB极少,微量ALB尿的定义为20mg/L-200mg/L范围内,而当尿中ALB超过200mg/L时,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当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和滤膜的静电屏障受损,则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增加,若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阈值,尿中的Alb升高。

尿Alb是判断肾脏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与糖尿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1-2],对判断肾小球的受损程度有重要价值。

尿Alb持续阳性者预后较差,病死率明显高于尿Alb阴性患者。

尿Alb的出现早于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病变等,是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指标[3]。

目前以24h尿ALB排泄率为早期诊断DN的金标准,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24h尿清蛋白排泄率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个体中尿白蛋白/肌酐相对恒定,留取随机尿简便易行,不受年龄、性别等影响,但其也有局限性,当尿肌酐<60mg/dl,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时,尿白蛋白/尿肌酐不能很好反映尿蛋白的实际排泄[4]。

ARB类药物临床应用特点的比较

ARB类药物临床应用特点的比较

常见ARB类药物临床应用特点的比较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是一类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结合,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对抗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阻止生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平稳有效降血压、逆转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等药理作用的药物。

ARB除降压外,还具有心血管、肾脏保护及改善糖代谢的作用,优先选用的人群包括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房颤、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代谢综合征患者。

临床常用的ARB类药物主要有氯沙坦钾片(科素亚、普美沙),厄贝沙坦片(安博维、安来),缬沙坦胶囊(代文、缬克、穗悦),替米沙坦片(立文、舒尼亚),坎地沙坦酯片(迪之雅),坎地沙坦酯胶囊(伲利安)。

现将以上五种沙坦类药物作简单介绍以加强医师、药师及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不同沙坦类药物的认识和合理应用。

1.氯沙坦:氯沙坦钾片是最先上市的沙坦类药物,原创厂家是默沙东,商品名科素亚。

该药临床使用时间最长,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充分,安全性较高。

但氯沙坦降压幅度不高,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33%,同时氯沙坦半衰期不够长,大约只有6-9个小时,因此不一定能保证24小时平稳降压。

值得注意的是,氯沙坦已被临床研究证实对于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除降压作用外还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推荐用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长期治疗。

2.厄贝沙坦:厄贝沙坦片,原创厂家是赛诺菲-安万特,商品名安博维。

与其他沙坦类药物相比,在单药控制血压的效果上,它的降压幅度要高些,更容易使血压达标。

厄贝沙坦吸收度高,约60-80%,半衰期也比氯沙坦要长,约11-15小时,这样药效持续时间长,基本可以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

另外,厄贝沙坦在逆转左室肥厚,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研究循证医学比较充分。

因此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将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肾病作为厄贝沙坦的新适应证。

厄贝沙坦片(安博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唯一获得SFDA批准治疗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抗高血压药物。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表示,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DKD取代DN.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达成共识,认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1.73 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超过3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

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AER)或ACR。

个体间UAE的差异系数接近40%,与之相比ACR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ACR.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见表1,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然而,尿白蛋白对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不足,对预测病情的转归也存在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以后至 终末期肾病ESRD 的进展
30
25
累积 20
ESRD发生

15
(%)
10
5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自诊断至出现持续蛋白尿的时间(年)
Humphrey et al. Ann Int Med 1989;111:788-796.
CODIC研究结果
的损伤。
Diabetes. 2003 Apr;52(4):1031-5.
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肾病中,nephrin, podocin, CD2-AP和podocalyxin的 蛋白质表达均减低,提示足细胞的损伤参与了蛋白尿的形成。
J Am Soc Nephrol. 2003 ,14(8):2063-71.
DM>25年
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 (MAU)
DM>5年
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MAU)
DM10-15年
临床蛋白尿期 糖尿病肾病
DM15-25年
50%
5-10年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征象
肾小球肥大 肾小球滤过率↑
基底膜增厚 系膜基质增多
微量白蛋白尿 显性蛋白尿
肾小球硬化 肾功能不全
高滤过高通透机制参与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形成
MAU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A: U-Prot <150mg/L
40
30
发生率 (%) 20
10
0
B: U-Prot 150–300mg/L C: U-Prot >300mg/L P<0.001
中风
冠心病
Miettinen H et al. Stroke. 1996;27:2033–2039.
MAU—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子
♫ 胞体布满直径70—100nm的窗孔, 表面 被覆多聚阴离子糖蛋白,故带 负电荷.
♣ 相邻足突之间形成裂孔 ♣ 足细胞对滤过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 ♣ 足突胞膜表面带负电荷。
基 底 膜 由中间致密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
是肾小球选择性滤过的主要结构
系膜细胞
系膜细胞收缩直接改变滤过面积和通透性 调节基质的物理性状(物质和电荷) 直接影响通过系膜的滤过率
ARB
醛固酮分泌
A II
AII 受体 (AT1亚型)
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激活
血压调节
*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pathwa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糖尿病肾病肾内AngⅡ增高的机制
肾素合成及活性
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原合成
合 高糖
ACE合成及活性
高灌注、高滤 过
肾单位
凋亡
剥离
增殖 通透性
损伤
蛋白尿
蛋白尿 蛋白尿
提要
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现状及其不良后果 糖尿病蛋白尿产生的机制 血管紧张素II在糖尿病蛋白尿中的作用机制 AIIA在糖尿病蛋白尿中的重要临床地位
AII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原
AI
降压作用的主要 机制: 抑制 A-II 与 AT1 的结合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
(China n=5143)
Percentage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Overall Prevalence
41,0
43,5
12,4 3,1
Diagnostic
Macro Micro FIN Normal

肾小管
葡萄糖反应
血管紧张素原
提要
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现状及其不良后果 糖尿病蛋白尿产生的机制 血管紧张素II在糖尿病蛋白尿中的作用机制 AIIA在糖尿病蛋白尿中的重要临床地位
蛋白尿分类
分四类:
小球性蛋白尿
小管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
高灌注 高滤过期
DM<5年
450-1-500年%
肾功能衰竭期 (ESRD)
与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心血管并发 症病人的人均费用增加531%,肾病并发症使 治疗费用增加1310%
治疗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人均费用占人均年收 入的比例可高达32%(上海)-73%(西安) 治疗有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人均费用占人均年 收入的比例可高达119%(上海)-271%(西安),
Chen Xingbao.Chinese health economics,2003* Tang Ling. China Diabetic Journal.2003*
研究提示,血管紧张素II可以造成nephrin-CD2AP-podocin 复 合体结构的破坏,造成足突裂孔膜通透性增加。
Semin Nephrol. 2004 Mar;24(2):131-40.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产生的机制
糖尿病
AngII,TGF-β, ROS
p21,p27,p51
足细胞
VEGF 内皮细胞
A: U-Prot <150mg/L
B: U-Prot 150–300mg/L C: U-Prot >300mg/L
1.0
0.9ACFra bibliotek 0.8生存曲线
B
0.7
C 0.6
Overall: P<0.001 0.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月
Miettinen H et al. Stroke. 1996;27:2033–2039.
刷状缘蛋白 骨架蛋白
podocalyxin NHERV-2 GLEEP-1 Ezrin
synaptopodin cortactin

破坏

尿
足细胞特异性蛋白标志物 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形成
新的认识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穿组织标本研究发现,足细胞的数量及
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表明在本病进展过程中存在足细胞
高血糖 高灌注

入球小动脉阻力增高
入球小动脉血管重塑

血流减少
管腔缩小
肾小球、肾小管缺血 肾单位丧失
蛋白尿
高滤过高通透机制参与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形成
晚 期
血压增高
肾单位丧失
入球小动脉阻力降低
代偿肾单位高灌注高滤过
球内压力增加
系膜增殖
TGF-β
肾小球硬化
溶酶体 功能
蛋白 尿
滤过屏障
内皮细胞
脏层上皮细 胞
新的认识
足细胞构成及功能
以肌动蛋白为结构基础 的收缩器官,通过α3β1 整合素复合物与GBM结

足突
细胞体
初级突起
微管和中间丝 占主导地位
足细胞 功能
支持肾小球毛细胞血管 合成肾小球基底膜
调节肾小球选择通透性
新的认识
足细胞特异性蛋白标志物与蛋白尿
裂孔膜蛋白
P-cadherin nephrin Podocin Neph1 mFAT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