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础知识入门知识

合集下载

电力初学知识点总结

电力初学知识点总结

电力初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力的定义和起源电力是一种能量,它是由电子的流动而产生的。

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当它们在导体中流动时,就产生了电流,即电力。

而电力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发现琥珀在摩擦时会带上一些负电荷,从而产生了静电现象。

这一发现成为了后来电力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也为电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电荷和电场在学习电力的基础知识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电荷和电场的概念。

电荷是物质中带有的电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斥,异种电荷相吸。

而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它是一种具有电性的力场,可以对带电粒子产生作用力。

三、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数量,可以用公式I=Q/t表示,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Q表示电荷量,t 表示时间。

而电压则是为了让电流通过电路而产生的电动势差,是电流压力,它可以用公式U=W/Q表示,其中U表示电压,W表示电势差,Q 表示电荷量。

通常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

四、电阻和导体在电路中,电阻是电流的阻碍者,它可以限制电流的大小。

而在导体中,电子可以自由流动,因此导体具有较小的电阻,能够很好地传导电流。

而在绝缘体中,电子不能自由流动,因此绝缘体的电阻较大,不能很好地传导电流。

五、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是由导线、电源、电阻和开关等元件组成的,它是电流传输的路径。

而电路元件则是构成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在电路中,不同的电路元件会产生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变化,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六、直流电和交流电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保持不变的电流,而交流电是电流方向不断改变的电流。

直流电通常用于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场合,而交流电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力形式。

在交流电中,电压和电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的频率通常是50Hz或60Hz。

七、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是电流通过电路时能量转化的速率,它可以用公式P=UI表示,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

接线方式
运行方式
• 星形接线:简单、可靠,适用于低压系统
• 单端供电:只有一个电源供电
• 三角形接线:稳定性能好,适用于高压系统
• 双端供电:有两个电源供电,可靠性高
• 环形供电:多个电源供电,可靠性高
03
电力负荷与需求侧管理
电力负荷的分类与特性
电力负荷的分类
电力负荷的特性
• 工业负荷:工厂、矿山等
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
•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设备
•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
• 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 救援队伍:组建救援队伍,提高应急能力
• 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 信息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07
电力技术与行业发展趋势
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规律性:受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
• 商业负荷:商场、酒店等
• 波动性:受突发事件、气候等因素影响
• 居民负荷:家庭、学校等
• 可预测性: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负荷
• 公共设施负荷:医院、交通等
电力负荷的预测方法与技巧
预测方法
• 统计学方法:基于历史数据的线性回归等
• 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 智能化电网: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 分布式发电:鼓励分布式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望
• 低碳发展:实现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
• 技术创新:推动电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 市场改革: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Docs

电工学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学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学基础知识大全电工学是研究电力的产生、传输、变换和利用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掌握电工学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电气工程和相关行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电工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理解电力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电力基础知识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度,用安培(A)表示;电压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获得的电势能,用伏特(V)表示。

2. 电阻和电导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用欧姆(Ω)表示;电导是导体容易通过电流的程度,是电阻的倒数。

3. 电阻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4. 电功和电功率电功是电能的转化或传输所做的功,用焦耳(J)表示;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电功,用瓦特(W)表示。

5.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将多个元件按照线性排列连接在一起;并联电路是将多个元件的两端连接在一起。

二、电路分析和定理1. 基本电路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包括节点电流定律和回路电压定律,用于解决复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问题。

2. 网络定理超定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都是用于简化电路分析的重要方法。

3. 电阻网络根据电阻的连接方式,电阻网络可以分为星型网络和三角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4. 电容和电感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荷,电感器可以储存磁场能量,它们在电路中有重要的应用。

5. 理想放大器模型理想放大器模型假设放大器具有无限的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用于分析放大器的特性。

三、电力系统和传输1. 发电厂和变电站发电厂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变电站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调整为适用于输送和使用的电能。

2. 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各个用电单位,包括高压输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

3. 变压器变压器是用于改变电压和电流大小的设备,包括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类型的应用。

4. 电力负荷电力负荷是指接受电力供应的设备和用户,包括工业、商业和居民等各种类型的负荷。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

电⼒基础知识⼊门电⼒基础知识⼊门save electricity in your home - help the environment and cut cost bill 什么是电?在⽇常⽣活和⽣产中,⼏乎到处都要⽤到电。

如电灯通电会发光,电动机通电会旋转。

电究竟是怎样⼀回事?在电线⾥有什么东西通到电灯、电视机⾥去?要了解物体带电的根本原因,⾸先必须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

⾃然界的⼀切物质是分⼦组成的,⽽分⼦⼜是由原⼦组成。

每个原⼦,都是由⼀个带正电电荷的原⼦核和⼀定数量带负电电荷的电⼦所组成。

这些电⼦,分层围绕原⼦核作⾼速旋转。

正电荷与负电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原⼦,它们所具有的电⼦数⽬也是不⼀样的,例如铝原⼦有13个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物体就不显⽰带电现象。

原⼦核吸引电⼦的吸⼒⼤⼩与距离平⽅成反⽐。

如果由于某种外⼒的作⽤,使离原⼦核较远的外层电⼦摆脱原⼦核的束缚,从⼀个物体跑到另⼀个物体,这样就使物体带电,失去电⼦的物体带正电,获得电⼦的物体带负电。

⼀个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可以⽤电⼦数⽬来表⽰,不过在实⽤上这个单位的⼤⼩,我们常以库伦作为电量的单位。

1库伦 = 6.24×1018个电⼦电荷电量的符号⽤Q表⽰。

当电荷积聚不动时,这种电荷称为静电,如果电荷处在运动状态,我们就叫它动电。

Manufacturer and Developer of Electricity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直流电和交流电知识把⼀节电池的头(正极)对着另⼀节的尾(负极)装在⼿电筒中,⼿电筒就亮了:如果倒过来,头对头或尾对尾,⼿电筒就不亮。

这是因为电池所产⽣的电流总是朝⼀个⽅向流动,所以叫做直流电。

通过输电线或电缆送⼊家中的电,不是直流电,⽽是交流电。

因为这种电流⼀会⼉朝某个⽅向、⼀会⼉⼜朝相反的⽅向流动。

电力基础知识

电力基础知识

电力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论一、动力系统、电力网、电力系统的区分动力系统:习惯上,将有带动发电机转动的动力部分、发电机、升压变电所、输电线路、降压变电所和负荷等环节构成的整体成为动力系统。

电力网:由各种降压变电所、输电线里和生涯变电所构成的电能传输和分派的网络成为电力网。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电力网和负荷构成的一致体成为电力系统。

二、电厂的分类火力发电厂:利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化学能来生产电能的的工厂。

水力发电厂:利用河流所储藏的水能资源来生产电能的工厂。

可分为堤坝式和引水式电厂。

还有核电厂、风力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三、电力网电压等级的分类: 3、6、10、35、63、 110、220、330、 500、 750kV,均为三相沟通系统的线电压。

由以上可知,当输送功率一准时,线路的电压越高,线路中经过的电流就越小,所用导线的截面就能够减小,用于导线的投资能够减少,并且线路中的功率消耗、电能消耗也就会相应降低。

所以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能要采纳高压输电。

电压越高,要求线路的绝缘水平也就越高;线路杆塔投资增大,输电走廊加宽,变压器、电力设施等的投资也增添。

依据经验,电力系统输电额定电压等级中相邻的两个电压之比,在电压为110kV 以下是一般为 3 倍左右,在 110kV 以上时宜在 2 倍左右。

四、电气设施的额定电压理论上,用电设施的额定电压应和电网的额定电压相一致。

实质上,因为输送电能时在线路和变压器等元件上产生的电压损失,会使线路上各处的电压不相等,使各点的实质电压偏离额定电压。

即线路首端的电压将超出额定电压5%,线路尾端的电压会低于额定电压5%。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因为发电机老是接在线路的首端,所以它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的额定电压高 5%,用于赔偿电网上的电压损失。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拥有发电机和用电设施的两重性。

所以规定: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等于电网的额定电压;若变压器一次绕组直接与发电机出线端相连是,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同样;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空载运转是的电压。

电力安全基础知识必学点

电力安全基础知识必学点

电力安全基础知识必学点
1. 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单
位为安培,用符号I表示。

电压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为
伏特,用符号V表示。

2. 电阻和电导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为欧姆,用符号R表示。

电导是指导体导电性良好的程度,是电阻的倒数,单位为西门子,用符号G表示。

3. 电流的方向和电压的极性:电流的方向是指正电荷流动的方向,默
认为从正极到负极的方向。

电压的极性是指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正
极电势高于负极。

4. 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组成。

电源
提供电压源,导线用于传输电流,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负载是
消耗电能的器件。

5. 安全用电的原则:合理安装、正确接地、保持电源平衡、正确使用
电器、防止电线过载和短路、定期检查和维护电路。

6. 电击的危害和预防:电击可能导致电击伤害、心脏骤停等危害。


防措施包括正确接地、使用绝缘工具、穿戴绝缘手套等。

7. 短路和过载的危害和预防:短路可能导致电线过热、起火等危害。

过载可能导致电线过载、烧毁等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安装电路、
合理分配电器负荷等。

8. 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超载、过热
等问题。

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

9.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路:定期检查电线、插座、开关等是否有破损、
松动等问题,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10. 雷电和电器安全:雷电可能对电器产生电磁脉冲干扰或直接损坏,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避雷器、拔掉电源等。

电力重要基础知识点

电力重要基础知识点

电力重要基础知识点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掌握电力相关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础知识点。

1. 电的基本概念:电是由电子在导体中的运动产生的。

在导体中,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产生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与电流关系:电压是电势差的单位,代表了电流在电路中的推动力。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V=IR 表示,其中 V 代表电压,I 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3. 电阻与电导: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遇到的阻碍,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越大,电阻值越大。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相反,电导是电阻的倒数,代表导体对电流的导通能力。

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S)。

4. 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是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流,如电池产生的电流。

交流电是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如家庭用电和工业用电。

5. 电能与功率:电能是电力消耗的量度,也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的量度。

电能的单位是瓦时(W·h)或千瓦时(kW·h)。

功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是电能的速率。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这些是电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对于理解电力的概念、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电力知识时,我们可
以深入了解电路、电源、发电机、变压器等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力技术。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电力学是研究电流、电压、电力及其相关技术的学科,是工程技术学科中的一种。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电力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涉及:一、电力系统1、电力系统的分类:根据电力系统的设计规模,电力系统可以分为输配电系统和输电系统;根据系统的交流类型,电力系统可以分为单相和多相系统;根据电压等级,电力系统可以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系统等。

2、电力系统特性:电力系统的受控特性是指系统工作状态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是构成电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的体现。

3、电力系统组成: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电力设备、调压设备、变电站、电力线路等各种设备和部件。

二、发电原理1、发电机特性:发电机由旋转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在旋转机械部分中,发电机由定子、转子和轴承组成;在电气部分中,由端子、电抗器、分接装置和电流互感器等组成。

2、发电机性能:发电机的性能受它的控制方式影响,包括发电功率、电压等级和频率、速度控制等;其中,电压是变化最多的参数。

3、发电机运行原理:发电机是一种可以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当定子交流电场作用于转子,而转子又产生交流电的时候,就出现了电流和电压,就会产生电力。

三、调制原理1、调制理论:调制是指把载波(包括频率、电压、电流等)受信号所改变,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主要有振荡、脉冲调制、数字调制三种方式。

2、变压调制:变压调制是在恒定电压下控制电流,实现发电供电电量变化的调制方式,可进行高效、应答迅速的调制。

3、变频调制:变频调制是在恒定频率下控制电压和电流,通过改变频率的速度实现发电量的调整,降低了负荷的突变大小。

四、电力控制1、电力控制原理:任何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都必须配备完善的控制系统才能正常运行。

电力控制是电力系统的核心,涉及到电力变化控制、功率调整控制、电压控制、合闸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2、控制器的作用:控制器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它可以调节发电机和负载的控制系统,以及检测和控制系统中的信号,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电?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几乎到处都要用到电。

如电灯通电会发光,电动机通电会旋转。

电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在电线里有什么东西通到电灯、电视机里去?要了解物体带电的根本原因,首先必须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是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

每个原子,都是由一个带正电电荷的原子核和一定数量带负电电荷的电子所组成。

这些电子,分层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

正电荷与负电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原子,它们所具有的电子数目也是不一样的,例如铝原子有13个电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现象。

原子核吸引电子的吸力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如果由于某种外力的作用,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个物体,这样就使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获得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一个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可以用电子数目来表示,不过在实用上这个单位的大小,我们常以库伦作为电量的单位。

1库伦= 6.24×1018个电子电荷电量的符号用Q表示。

当电荷积聚不动时,这种电荷称为静电,如果电荷处在运动状态,我们就叫它动电。

直流电和交流电知识把一节电池的头(正极)对着另一节的尾(负极)装在手电筒中,手电筒就亮了:如果倒过来,头对头或尾对尾,手电筒就不亮。

这是因为电池所产生的电流总是朝一个方向流动,所以叫做直流电。

通过输电线或电缆送入家中的电,不是直流电,而是交流电。

因为这种电流一会儿朝某个方向、一会儿又朝相反的方向流动。

尽管交流电“变化多端”,但它比起直流电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用变压器,根据需要来升高或降低交流电电压。

因为发电厂产的电,都要输送到很远的地方,供用户使用。

电压越高,输送中损失越小。

当电压升高到3.5万伏或22万伏,甚至高达50万伏时,输送起来就更加经济。

无论什么地方要使用电,为适应其特定的用途,又都得把电压降低。

例如家庭用电只要220伏,而工厂常用380伏,等等。

直流电也有它的优点,在化学工业上,像电镀等,就非要直流电不可。

开动电车,也是用直流电比较好。

为了适应各种电器的特定用途,也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这叫整流。

一些半导体收音机或录音机上,都可用外接电源。

通过一个方块形装置,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来使用。

这个降压和整流用的装置,叫电源变换器。

什么是电力网(Electric Network / Power Grid)?电力网是(Electric Network / Power Grid)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是由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各种类型的变电所连接而成的网络叫。

电力网以变换电压(变电)输送和分配电能为主要功能,是协调电力生产、分配、输送和消费的重要基础设施。

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网。

也可描述为电力系统是由电源、电力网以及用户组成的整体。

它包括所有的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以及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组成的统一整体。

它的作用是将电能转送和分配给各用电单位。

电能的生产是产、供、销同时发生,同时完成,既不能中断又不能储存。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发、供、用三者联合组成的一个整体。

其中任意一个环节配合不好,都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中,发、供、用之间始终是保持平衡的。

电力系统介绍一、电力系统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升压和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及电力用户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电能不能大量存储;各环节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过渡过程非常迅速(百分之几秒到十分之几秒);电力系统的地区性特点较强;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关系极其密切。

电力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电网电压是有等级的,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经全面分析论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的。

1.用电设备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网的额定电压一致。

实际上,由于电网中有电压损失,致使各点实际电压偏离额定值。

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国家对各级电网电压的偏差均有严格规定。

显然,用电设备应具有比电网电压允许偏差更宽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2.发电机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一般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出5%,用于补偿电网上的电压损失。

3.变压器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分为一次和二次绕组。

对于一次绕组,当变压器接于电网末端时,性质上等同于电网上的一个负荷(如工厂降压变压器),故其额定电压与电网一致,当变压器接于发电机引出端时(如发电厂升压变压器),则其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对于二次绕组,额定电压是指空载电压,考虑到变压器承载时自身电压损失(按5%计),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5%,当二次侧输电距离较长时,还应考虑到线路电压损失(按5%计),此时,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

二、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电网电压是有等级的,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经全面分析论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的。

1.用电设备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网的额定电压一致。

实际上,由于电网中有电压损失,致使各点实际电压偏离额定值。

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国家对各级电网电压的偏差均有严格规定。

显然,用电设备应具有比电网电压允许偏差更宽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2.发电机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一般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出5%,用于补偿电网上的电压损失。

3.变压器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分为一次和二次绕组。

对于一次绕组,当变压器接于电网末端时,性质上等同于电网上的一个负荷(如工厂降压变压器),故其额定电压与电网一致,当变压器接于发电机引出端时(如发电厂升压变压器),则其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对于二次绕组,额定电压是指空载电压,考虑到变压器承载时自身电压损失(按5%计),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5%,当二次侧输电距离较长时,还应考虑到线路电压损失(按5%计),此时,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

三、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当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三相绕组为星形联结时,其中性点可有两种运行方式: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部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取决于单相接地时电气设备绝缘要求及供电可靠性。

图1-2列出了常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图中,电容C为输电线路对地分布电容。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当发生一相对地绝缘破坏时,即构成单相短路,供电中断,可靠性降低。

但是,该方式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可按相电压考虑。

此外,在380/220V低压供电系统中,线对地电压为相电压,可接入单相负荷。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原来相电压的√3倍,供电不中断,可靠性高。

四、供电质量的主要指标决定用户供电质量的指标为电压、频率和可靠性。

1.电压理想的供电电压应该是幅值恒为额定值的三相对称正弦电压。

由于供电系统存在阻抗、用电负荷的变化和用电负荷的性质等因素,实际供电电压无论是在幅值上、波形上还是三相对称性上都与理想电压之间存在着偏差。

(1)电压偏差:电压偏差是指电网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实际电压偏高或偏低对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都有影响。

(2)电压波动和闪变:电网电压的均方根值随时间的变化称为电压波动,由电压波动引起的灯光闪烁对人眼脑的刺激效应称为电压闪变。

当电弧炉等大容量冲击性负荷运行时,剧烈变化的负荷电流将引起线路压降的变化,从而导致电网发生电压波动。

(3)高次谐波:当电网电压波形发生非正弦畸变时,电压中出现高次谐波。

高次谐波的产生,除电力系统自身背景谐波外,在用户方面主要由大功率变流设备、电弧炉等非线性用电设备所引起。

高次谐波的存在降导致供电系统能耗增大、电气设备绝缘老化加快,并且干扰自动化装置和通信设施的正常工作。

(4)三相不对称:三相电压不对称指三个相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关系上存在偏差。

三相不对称主要由系统运行参数不对称、三相用电负荷不对称等因素引起。

供电系统的不对称运行,对用电设备及供配电系统都有危害,低压系统的不对称运行还会导致中性点偏移,从而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2.频率我国规定的电力系统标称频率(俗称工频)为50Hz,国际上标称频率有50Hz和60Hz两种。

由电力系统供电的交流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应与电力系统频率相一致。

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有的用电设备需在其它频率下工作,则可配以专用变频电源供电,如高频加热、电动机变频调速等。

当电能供需不平衡时,系统频率会偏离其标称值。

频率偏差不仅影响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用户供电系统的电压频率是由电力系统保证的。

我国国标规定,电力系统正常频率偏差允许值为±0.2Hz,当系统容量较小时,偏差值可以放到±0.5Hz。

3.可靠性可靠性即根据用电负荷的性质和突然中断其供电在政治或经济上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程度,对用电设备提出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要求。

按照供电可靠性要求,用电负荷分为下列三级:(1)一级负荷: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或在政治上造成重大不良影响者。

如重要交通和通信枢纽用电负荷、重点企业中的重大设备和连续生产线、政治和外事活动中心等。

(2)二级负荷:突然停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或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者。

如突然停电将造成主要设备损坏或大量产品报废或大量减产的工厂用电负荷,交通和通信枢纽用电负荷,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

五、电气主接线方式主接线图(亦称原理接线图)表示电能由电源分配给用户的主要电路,图中表示出所有的电气设备及其联接关系。

1、母线制常用的母线制主要有三种:单母线制、单母线分段制和双母线制,工厂供电系统一般不采用双母线制。

1)单母线单母线制如下图所示,一般用于只有一回进线的情况。

2)单母线分段制六、电力系统的稳定(1)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起始运行状态。

(2)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是指系统在某种运行方式下突然受到大的扰动后,经过一个机电暂态过程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或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3)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干扰后不发生振幅不断增大的振荡而失步。

主要有: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机电耦合的次同步振荡、同步电机的自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