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分类

合集下载

岩石与土的分类

岩石与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1、土按沉积年代分为老沉积土、一般沉积土、新近沉积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沉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层。

2)、一般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土层。

3)、新近沉积土:文化期以来新近沉积的土层。

中国地质年代简介: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第四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

2、按地质成因应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风积土。

3、按土中有机质含量Wu分为无机土(Wu小于5%)、有机质土(5%<=Wu<=10%)、泥炭质土(10%<Wu<=60%)、泥炭(W>60%) 。

4、土的分类按颗粒级配应分为碎石土、砂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特殊土:按其特殊性质分为湿陷性土、膨胀土、软土、残积土和人工填土。

1)、湿陷性土:在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堆积形成,固结程度低、孔隙比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或浸水会产生显著、大量附加压缩变形的土,主要是黄土和黄土类土。

但也包括在类似环境中形成的一部分碎石类土、砂土与混合土。

湿陷性土有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之分。

2)、膨胀土:含较多或大量亲水粘土矿物,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并往复可逆的变形特性的粘性土。

3)、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外观常为灰色或灰黑色的粘性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Cu<30kPa)灵敏度高与透水性低等技术特性。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且含大量有机质的粘性土称淤泥;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称淤泥质土。

土壤分层

土壤分层

一、诊断层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s)按其在单个土体中出现的部位,可细分为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

1诊断表层诊断表层(Diagnostic horizons)是指位于单个土体最上部的诊断层。

在土壤系统分类中这种表层用epipedon表示,表明是单个土体的上部层段。

因此,它并非发生层A层的同义语,而是广义的“表层”。

既包括狭义A层,也包括A层及由A层向B层过渡的AB 层,例如在具均腐殖质特性的土壤中,其腐殖质的聚集由土表向下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常与草本植物的根系活动相一致,这样形成的暗沃表层就包括A层和AB层;又如肥熟旱耕认为土的肥熟表层应包括其上部的高度肥熟亚层(相当于A层)和下部的过渡性肥熟亚层(相当于AB层);另外,还包括在认为土壤形成过程中由认为耕作施肥活动造成的覆于原土壤单个土体上部、厚度达50cm或更厚的灌淤表层、堆垫表层等层段,不论它们是否已Bp层(耕作淀积层)的分异。

如果原诊断层表层上部因耕作被破坏或受沉积物覆盖的影响,则必须取上部18cm厚的土壤的混合土样或以加权平均值(耕作的有机表层取(0—25cm混合土样)作为鉴定指标。

本系统分类共设11个诊断表层,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即有机物质表层、腐殖质表层类、认为表层类和结皮表层类。

1.1 有机物质表层类(Organic epipedons)它们是由含量有机碳的有机土壤物质组成的诊断表层,包括有机表层和草毡表层。

1.1.1 有机表层(Histic epipedon)矿物土壤中经常被水饱和,具高量有机碳的泥炭质有机土壤物质表层;或被水分饱和的时间很短,具极高量有机碳的枯枝落叶质有机土壤物质表层。

(1) 泥炭质表层具有以下全部条件:a. 大多数年份至少有一个月被水分饱和(人工排水例外);和b.厚度:(a )若水鲜纤维按体积计>=75/100,或土壤容重(潮或潮态)( b) 若水藓纤维按体积计〈75%,或有机土壤物质主要为半腐和高腐的(参见诊断特性一节中“有机土壤物质”),或土壤容重(潮或湿态)为0.1—0.4Mg/m3,则为20—40cm;或(c)或上部50cm范围内覆有或夹有矿质层次,其总厚度应≤10cm;和c.有机碳含量(a)在符合b(b)项条件的各亚层中(不包括所夹的矿质层次);i.若矿质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则有机碳含量≥180g/kg;或ii.若矿质部分不含粘粒,则有机碳含量≥120g/kg;或iii.若矿质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则有机碳含量应≥[120g/kg+(粘粒含量g/kg×0.1)];或(b)若该泥炭质量表层上部为耕作层,则0—25cm深度内土层混合后的有机碳含量为:i.若矿质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则≥160g/kg;或ii.若矿质部分不含粘粒,则≥80g/kg;或iii.若矿质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则≥[80g/kg+(粘粒含量g/kg÷7.5)]。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壤的分类通常基于不同的土壤特性和组成。

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采用略有不同的土壤分类系统。

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之一是美国农业部(USDA)的土壤分类系统,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

以下是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分类系统的一些主要分类:
1. 土壤层次:根据土壤的基本层次划分,可分为表层土(O层)、矿质土层(A、B、C层)等。

2. 土壤亚层:在矿质土层中,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特征划分为亚层,如Bt亚层(聚积土亚层)等。

3.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分和特征,如黄壤、红壤、棕壤、黑土等。

4. 土壤亚类:在土壤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如黄壤中的典型黄壤、黄棕壤等。

5. 土壤系列:土壤系列是具有相似发育历史和土壤特性的土壤的集合,如Alfisols、Spodosols等。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包括:
1. 土层次:分为表层土、亚表层土、过渡层土、底层土。

2. 土壤组:根据土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如沙质土壤组、壤土壤组等。

3. 土壤相:在土壤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相,如棕色土壤相、红色土壤相等。

这些分类系统都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进行划分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壤资源。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分类系统。

土层分类

土层分类
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部分使用爆破方法。
六类土(次坚石)
坚硬的泥质页岩,坚实的泥灰岩,角砾状花岗岩,泥灰质石灰岩,粘土质砂岩,云母页岩及砂质页岩,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滑石质的蛇纹岩,密实的石灰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砂岩,砂质石灰质页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
七类土(坚石)
白云岩,大理石,坚实的石灰岩、石灰质及石英质的砂岩,坚硬的砂质页岩,蛇纹岩,粗粒正长岩,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及玄武岩,片麻岩,粗面岩,中粗花岗岩,坚实的片麻岩,辉绿岩,玢岩,中粗正长岩。工程土Leabharlann 分类土的分类岩、土名称
开挖方法及工具
一类土(松软土)
略有粘性的砂土、粉土、腐殖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淤泥)。
用锹、少许用脚蹬或用板锄挖掘。
二类土(普通土)
潮湿的粘性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建筑材料碎屑、碎石、卵石的堆积土和种植土。
用锹、条锄挖掘、需用脚蹬,少许用镐。
三类土(坚土)
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建筑材料碎屑的潮湿的粘性土或黄土。
主要用镐、条锄,少许用锹。
四类土(砂砾坚土)
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砾石(体积在10~30%重量在25kg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软泥灰岩
全部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掘。
五类土(软石)
硬的石炭纪粘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的、节理多的石灰岩及贝壳石灰岩,坚实的白垩,中等坚实的页岩、泥灰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八类土(特坚石)
坚实的细粒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坚实的玢岩、角闪岩、辉长岩、石英岩、安山岩、玄武岩,最坚实的辉绿岩、石灰岩及闪长岩,橄榄石质玄武岩,特别坚实的辉长岩、石英岩及玢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土壤发生学分类

土壤发生学分类

土壤发生学分类——从表层到深层土壤发生学是研究土壤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其分类体系是对土壤类型进行系统、科学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按照土壤发生的逐渐演化过程和形成的不同因素进行分类,土壤发生学可以分为表层土壤、中层土壤、深层土壤三个层次。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
1. 表层土壤
表层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第一层土壤,通常指土壤表层0~20厘米左右的范围。

表层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植被和有机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表层土壤主要由有机质、矿物质和水分组成,其特点是颗粒较细,通气性好,水分和养分含量较高,而且含有丰富的生物体系。

2. 中层土壤
中层土壤是指处于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之间的土层,主要包括土壤深度在20~70厘米之间的土层。

中层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土壤流动和土壤腐殖作用的影响。

中层土壤主要由砂、粘土、有机质和水分组成,其特点是颗粒中等,土壤发育程度较高,养分和水分含量适中,但生物体系相对较弱。

3. 深层土壤
深层土壤是指处于地面以下深度大于70厘米的土层。

深层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地下水、地下热和隆起运动等地质因素的影响。

深层土壤主要由石、砾、粉砂、黏土等颗粒组成,其特点是颗粒较大,通气
性较差,水分和养分含量相对较低,而且主要来源于表层土壤的物质下渗。

分类的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土壤发育和变化的规律,为土壤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层次的土壤在形态、化学性质和生物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农、林、牧、渔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土壤发生学的研究和探索,更好地保护土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土层分类

土层分类

野外土名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十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土层的工程分类及性质

土层的工程分类及性质

土层的工程分类及性质一、土的工程分类在建筑施工中,按照开挖的难易程度,土可分为八类: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三类土(坚土)、四类土(砂砾坚土)、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七类土(坚石)、八类土(特坚石)。

一至四类为土,五至八类为岩石。

二、土的工程性质1、土的密度(1)土的天然密度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天然密度。

(2)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中土的固体颗粒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

注: 土的干密度越大,表示土越密实。

工程上把土的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密实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基坑底压实及填土工程的压实质量。

2、土的含水量土的含水量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注:土的干湿程度用含水量表示。

5%以下称干土、5% —30%称潮湿土、30% 以上称湿土。

含水量越大,土就越湿,对施工越不利。

3、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其体积仍不能恢复原状,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土的可松性程度用可松性系数表示。

4、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指水流通过土中孔隙的难易程度,水在单位时间内穿透土层的能力称为渗透系数,用表示,单位为。

注:土的渗透性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土质。

地下水的流动以及在土中的渗透速度都与土的渗透性有关。

下面来介绍一下,岩石风化。

一般情况下,岩体的风化程度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渐减弱的规律。

但由于岩体中岩性并不均一,且有断裂存在,所以岩体风化的情况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一般规律。

岩体风化厚度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沿断裂破碎带和易风化岩层,可形成风化较剧的岩层。

断层交会处还可形成风化囊。

在这两种情况下深度可超过百米。

岩体风化分为:①物理风化,如气温变化使岩石胀缩导致破裂等;②化学风化,如低价铁的黄铁矿在水参与下变为高价铁的褐铁矿;③生物风化,如植物根系可使岩石的裂隙扩张等。

岩体风化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和结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土层分类

土层分类
用爆破方法开挖。
八类土(特坚石)
坚实的细粒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坚实的玢岩、角闪岩、辉长岩、石英岩、安山岩、玄武岩,最坚实的辉绿岩、石灰岩及闪长岩,橄榄石质玄武岩,特别坚实的辉长岩、石英岩及玢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主要用镐、条锄,少许用锹。
四类土(砂砾坚土)
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砾石(体积在10~30%重量在25kg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软泥灰岩
全部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掘。
五类土(软石)
硬的石炭纪粘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的、节理多的石灰岩及贝壳石灰岩,坚实的白垩,中等坚实的页岩、泥灰岩。
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部分使用爆破方法。
六类土(次坚石)
坚硬的泥质页岩,坚实的泥灰岩,角砾状花岗岩,泥灰质石灰岩,粘土质砂岩,云母页岩及砂质页岩,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滑石质的蛇纹岩,密实的石灰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砂岩,砂质石灰质页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
七类土(坚石)
白云岩,大理石,坚实的石灰岩、石灰质及石英质的砂岩,坚硬的砂质页岩,蛇纹岩,粗粒正长岩,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及玄武岩,片麻岩,粗面岩,中粗花岗岩,坚实的片麻岩,辉绿岩,玢岩,中粗正长岩。工具
一类土(松软土)
略有粘性的砂土、粉土、腐殖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淤泥)。
用锹、少许用脚蹬或用板锄挖掘。
二类土(普通土)
潮湿的粘性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建筑材料碎屑、碎石、卵石的堆积土和种植土。
用锹、条锄挖掘、需用脚蹬,少许用镐。
三类土(坚土)
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建筑材料碎屑的潮湿的粘性土或黄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类85%
II

粉质粘土
II
I
Ⅲ类15%
Ⅳ类85%
I
②1
粉质粘土
I
Ⅲ类15%
Ⅳ类85%

含卵石
粉质粘土

II
Ⅲ类15%
Ⅳ类85%


粉质粘土
II
I
Ⅲ类15%
Ⅳ类85%
I
④1
淤泥质
粉质粘土
I
Ⅲ类15%
Ⅳ类85%

含碎石、
角砾粉
质粘土

I
Ⅲ类15%
Ⅳ类85%



含角砾
粉质粘土

I


⑥1
含角砾
粉质粘土(土洞充填物)
(冲钻孔桩)各单位对各岩土层定额分类表
岩土层名称
福建省龙岩
工程勘察院
2011.11.28
福建省闽建
造价咨询公司
福建省地质
工程研究院
2011.5.16
岩土分类专题纪要
施工单位
2011.5.16
土层分类
施工单位
2011.10.19
土层分类
项目公司
备注
1
杂填土
II类70%
Ⅲ类30%
II类与Ⅲ类
之间
II类
II类70%
Ⅲ类30%
II类50%
Ⅲ类50%
Ⅲ类
II类70%
Ⅲ类30%
2
粉质粘土
I类
I类
I类
I类
I类
II类
I类
②1
粉质粘土
I类
I类
3
含卵石
粉质粘土
Ⅲ类40%
Ⅳ类60%
Ⅲ类土或以
Ⅲ类土为主
II类
Ⅲ类40%
Ⅳ类60%
Ⅲ类30%
Ⅳ类70%
Ⅴ类50%
Ⅵ类50%
Ⅲ类
4
粉质粘土
I类
I类
I类
I类
④1
淤泥质
粉质粘土
I类
I类
5
含碎石、
角砾粉
质粘土
II类50%
Ⅲ类50%
2011.12.28
更正为
Ⅲ类50%
Ⅳ类50%
Ⅲ类土或以
Ⅲ类土为主
I类
Ⅲ类50%
Ⅳ类50%
Ⅲ类20%
Ⅳ类80%
Ⅳ类
Ⅲ类83%
Ⅳ类17%
6
含角砾
粉质粘土
Ⅲ类
Ⅲ类土或以
Ⅲ类土为主
I类
Ⅲ类
Ⅲ类
Ⅲ类
Ⅲ类
⑥1
含角砾
粉质粘土(土洞充填物)
Ⅲ类50%
Ⅳ类25%
Ⅴ类25%
I类
Ⅲ类50%
I


中风化
石灰岩
次坚石

普坚石
次坚石
Ⅳ类50%
Ⅲ类20%
Ⅳ类80%
Ⅲ类50%
Ⅳ类50%
Ⅲ类
7
中风化
石灰岩
Ⅴ类
Ⅴ类
Ⅳ类
Ⅴ类
Ⅴ类
Ⅴ类
Ⅴ类
(土方开挖及锚杆工程)各单位对各岩土层定额分类表
岩土层名称
福建省龙岩
工程勘察院
福建省闽建
造价咨询公司
福建省地质
工程研究院
2011.5.16
会议
施工单位
土方工程
施工单位
锚杆工程
项目公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注

杂填土
II
II
Ⅲ类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