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然地理学《综合⾃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综合⾃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类与整体⾃然环境的关系等。

⾃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然综合体学说阶段(17世纪-20世纪60年代)特点:从⾃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代表⼈物:⽡伦纽斯(B.Varenius)17C 德国洪堡(A.vonHumboldt)18C道库恰耶夫主要观点:⽡伦纽斯—把当时所有已积累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综合成⼀个统⼀的整体洪堡—地球是⼀个不可分割、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会产⽣⼀门研究各⾃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然地理学)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代表⼈物:索恰⽡1963年主要观点:所谓⾃然地理系统是指⾃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结合⽽成的具有⼀定结构、可完成⼀定功能的整体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近20-30年)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个⾮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度认识其整体性主要观点: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平衡相变,实现从⽆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化学元素组成⽓态:氮(N2 78.09%)、氧(O2 20.95%)、氩(Ar 0.93%)⼆氧化碳(CO2 0.03%)液态:氢和氧(H﹠O 96.5%)、若⼲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固态:氧(O 47.2%)、硅(Si 27.6%)、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等六种元素约25%,其余元素不⾜1%(⼆)圈层组成⼤⽓圈:主要由元素状态的⽓体混合物组成,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层⼤⽓岩⽯圈(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圈:主要由⼤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及矿物中的⽔分组成⽣物圈:地球表层⽣物存在及⽣命活动影响所及的空间(三)要素组成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由地貌内外动⼒相互作⽤塑造⽽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学科,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然地理学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围绕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发展与展望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等多个领域。

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演变过程和相互作用机制。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分析、遥感技术、GIS 技术等。

其中,野外调查是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测定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参数,为研究自然地理现象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分析则是在实验室中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详细的测试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征。

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则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可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大规模、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促进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

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宽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创新项目是推动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可以鼓励科研人员聚焦于前沿技术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促进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发展。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因此,未来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将更加注重人地关系的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地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未来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

专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地理学经历了:
(一)古代地理学 (二)近代地理学 (三)现代地理学 三个发展时期。
综合自然地理学依从着它的母体也有三个相应的 发展时期 。
(一)古代地理学时期 1、时间 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经历了原
中世纪的大倒退 —— “寰宇图”
A、地理大发现 是指15至18世纪的一系列 的海上探险活动,以4个事件为主体。
A、1434年,吉尔.埃安内 航行至热带。
1441年恩里克王子的船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 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
B、1486—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舰队绕过非 洲南端,发现了好望角。1497年,葡王又派 瓦斯科·达·伽马率舰队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 月到达了印度。
麦哲伦船队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B、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
a、扩大了人类的地理视野,获得空前大量的新 资料。
b、各种错误观念被消除,引起地理学界新的思 考
c、在前二者的基础上,人们有可能全面地探讨 地理 问题,重新建立地理学新的理论体系。
通论地理学开始出现了。 最有价值的是17 世纪荷兰地理学家瓦伦纽斯(Varenius, 1622—1650)的《地理学通论》。
所以被称为“地理学之父”。
第一个测量了地球的周长。
(塞伊尼也译塞安)
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周长=39360km
地球的实际周长=40009km
(3)、封建社会
自公元5世纪西方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直到15 世纪,是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地理学停滞 了,甚至倒退了! 直至地理大发现,地理学 才出现了新的生机。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1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之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经度省性:又称为干湿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向内陆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3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组成部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4垂直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5自然带:是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在其范围内有大致相同的辐射净值及与热力条件相关的基本相同的自然地理过程,如:风化过程,成土过程,地貌过程等。

6地带段:地带与国叠置后的第二级带段性单位,是国内次一级的、水热对比关系相对一致的区划单位。

7显域性:把地表各水平分布的自然地带和亚地带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下所具有的明显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的现象。

8土地结构: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分布格局,包括质的对比关系和量的对比关系。

9相:最低级的土地单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和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小气候、一个土壤变种和一个植被群从德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

10地方:一些在地理上和发生上有联系的限区有规律组合而成的高级土地单位。

11微域性:是由于受小地形和成土母质的影响,在小范围内最简单的自然地理单元既重复出现又相互更替或呈斑点状相间分布的现象。

填空1地方性分异规律:系列性、微域性、坡向性2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3综合自然区划的一般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4综合自然区划的界线的类型:较明显界限、较模糊界限、镶嵌状界线5土地评价常用的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元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相(立地)、限区(土地单元)、地方(土地系统)。

【资源】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资源】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关键字】资源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专业代码:070502),原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业代码:070702),是于2005年正式获批招生的,一直以来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国家政策和法规;2.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3.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4.掌握高等数学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

2014-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2014-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二、中国古代地理学进展与成就:
我国在古代地理学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很多 著作中体现了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尚书· 禹贡》以自然地理实体如山脉、河流等为 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 ,并对每 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 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现象,作了简要描述 和比较。
我有钱了因为把你卖了……猪啊!
3、“三七少女节”,这个创意不错,一 日
之后就过“三八妇女节” 4、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 命,失 败表明 你
有理由重新开始。 5、宁可牺牲中国最后一个处男,决 不留下 日本任 何一个 处
女! 6、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 油。
7、屌丝为么能看到心爱女
神的那像汉子一样的个性,那是因为 女神她 根本就 不吊你 ,不稀 饭你。
作,对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
▪ 他比埃拉托色尼等人更前进了一步,在对已知世
界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博杂派
斯特拉波认为地理学是对人类居住的世界的描述,不 仅要研究一个地方的自然属性,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斯特拉波记录了存在于地表的人、动植物和陆地,为 描述地理奠定了基础;
斯特拉波对已知世界进行了区划和分类,成为区域地 理研究的代表;
17卷。

他在《历史学》第1、2卷中,讨论了以天文学和几
何学为基础的数理地理,以研究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地
理学,提出了地理学家首先应该确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等一些原则,描述了海、大陆和气候带等。
▪ 他的《地理学》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物产、城市、 居民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地域涉及欧洲、
亚洲、利比亚,是西方古代地理学的一部经典著
3 瓦伦纽斯,B. (1622-1650):德国地理学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 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 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二)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他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规划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1、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一阶段为古代地理学时期,在社会进程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一时期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奴隶社会——地理学显著发展,地志学应运而生。

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地理学之父代表作:《地理学》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把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利比亚三个主要地区,并绘制了当时的世界地图斯特拉波(古罗马)代表作:《地理》阐述了尼罗河的泛滥的理由,应归因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丰富的降水托勒密(古罗马)把地理学分为地理学和地志学两部分。

地理学把地球作为整体来研究,反映的是最本质的东西,能使我们看到整个地球的一般图景;地志学则是详细描述个别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仅是个别的单一画面。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1、试述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他们的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答:(1)、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组成要素,即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特征和规律。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规律。

(3)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故可分为区域部门自然地理学和区域综合自然地理学。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答:(1)、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发展变化规律,探求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途径,预测其演化趋势;(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4)研究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

(5)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3、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经历了根基——萌芽——形成阶段,根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有4、古代地理学的特点:(1)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

(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3)古代地理学以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

(4)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杂学派和宇宙派5、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6、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是: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能量组成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以及潮汐能7、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

8、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2)、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3)、有机结合无机界相互转化(4)、人类聚居的场所9、自然地理环境结构有何特性:分层性、交织性、集中性、综合性、差异性、多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一
• 新航路的开辟,首先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 的探险家实现的。15世纪初叶,葡萄牙人 就不断沿非洲西岸南下,占据了不少殖民 地。1486—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舰队绕 过非洲南端,发现了好望角。1497年,葡 王又派瓦斯科·达·伽马率舰队绕过好望角, 航行10个月到达了印度。葡萄牙人终于发 现并控制了通往亚洲的东南航路。
事件二
• 为了跟葡萄牙人竞争,西班牙女王采纳了 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向西航行的探险计划。 哥伦布由于接受了大地是球形的概念,深 信向西行一定能到达亚洲;同时他又接受 了环球距离的最小数字,深信到亚洲去将 不成问题。1492年8月,哥伦布的船队离开 西班牙启航西行。同年10月,他们到达了 现在的巴哈马群岛,误认为那里就是印度。 其实哥伦布到达的是欧洲人从来不认识的 美洲——新大陆。
• 古代地理学被那种带有明显虚妄的宗教臆 造的观点所代替,甚至连“地理学”一词 也从一般的词汇中消失了。
中世纪
• 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这个时代的 作品;另一方面,在阿拉伯国家和我们祖 国,古代地理思想仍在不断发扬光大
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 15世纪后半叶,西欧资本主义因素渐渐膨 胀,贸易活动的增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 达,引起了商人和封建贵族寻求东方金银 财富和香料、丝绸等贵重物品的狂热。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 和发展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 展
• 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 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 时期。
•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其理 论体系的确立只是晚近几十年的事情。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 展
•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 •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 •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 • 第五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 瓦伦纽斯上述的地理观念是划时代的,它成为以 后综合自然地理思想萌发的重要理论先导。可惜 他的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而没能产生显著的影 响。
三、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 (1)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搜 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在这段漫长而曲折 的过程中,地理知识的积累随着人类活动 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而获得许多成果。 在古代地理学末叶,人们已经掌握了地球 形状、海陆分布、高山大河、国家和民族 等基本事实;初步掌握了地球表面的热力 分带、昼夜变化、四季交替等基本过程。
事件三
• 1519年,西班牙又派出舰队,由葡萄牙航 海家麦哲伦率领向西南越过大西洋,沿巴 西海岸南下,1520年10月经南美大陆与火 地岛之间的海峡(后称麦哲伦海峡),进 入太平洋,次年3月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在 途中死了以后,他的同伴继续西行绕过好 望角,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 类第一次环球航行。从而证实关于大地为 球形的学说,并开辟了西南航路。
• 斯特拉波是杰出的古罗马地理学家。其代表作 《地理》一书共十七卷之巨,详细记述了以罗马 为中心的已知世界,为地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斯特拉波认为:“研究地理学不仅要研究各国的 大小和形状,而且要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力图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来刻划 出总的世界形象。
• 奴隶社会时期最后一位出色的地理学家是 托勒密。
意义
• 这个时期人类的地理视野几及整个地球表 面,空前大量的新资料纷至沓来;
• ;科学的地图投影法出现(如墨卡托投 影),使世界地图第一次接近了精确。
• 最有价值的是17世纪荷兰地理学家瓦伦纽 斯(Varenius,1622—1650)的《地理学 通论》
其主要观点是
• ①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接近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 象——地球表面,即“陆界”、“水界”和“天 界”;
• 托勒密所著《地理学指南》一书就用了专 门篇幅论述了地图投影,并绘制了当时最 为详细且影响深远的世界轮廓图(图1.1)。 由于当时没有更确切的名称,因此这幅图 就被称为“托勒密”。托勒密的《地理学 指南》连同这幅图,一直到地理大发现时 代仍是地理学的基础。
中世纪
• 自公元5世纪西方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直到 15世纪,是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
• (4)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一是“博杂 派”,这部分学者着重联系历史研究个别国家和 地区的总的情况,无所不包地加以描述,其典型 代表是地方志著作。博杂派的思想一直是古代地 理学的主流。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 • 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 三、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 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仍
处于它发展的最初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 料阶段。这就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古代地 理学时期。
• 有的学者,像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公元前 6世纪)和亚里士多德(Aristolte,公元前384— 前322),已经获得地球是个球体和地球表面存 在气候带的观念。
• 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地理学应分为两类进行研 究——研究整个地球表面的“普通地理学”和研 究地球局部地区的“特殊地理学”;
• ③第一次把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的学说引进 地理学来探讨数理地理问题;
• ④用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把当时积累下来的有关 气候、海洋、地形等知识作为一个统一的物质体 系来论述,并指出水界与陆界是互相渗透的。
• (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 科学。自然地理知识及地理观念常与天文 学和几何学成分交织在一起,并融合在不 同倾向的哲学思想之中。
• 地图作为地理的语言,两者在共同发展中 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3)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 点。由于对复杂的地理事物缺乏深入的分 析和系统的研究,所以没能揭示出一般的 规律性。
• 那个时期,人类的知识领域仍然有限,一个卓绝 的学者一生可以掌握人类当时的大部分知识,一 个地理学家同时可以又是哲学家、历史学家、天 文学家等等。由于古代学者们的各种学术线索交 织在一起,因此古代地理学实际成为一门包罗万 象的科学
•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两千多年前用“地理学” 一词作为书名,写了一本关于已知世界和地球基 本知识的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