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数为《河图》,十数是《洛书》——河图洛书研究之三

合集下载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导语: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史书典籍大多都被当做中华文化的瑰宝,被视为中华文明之源的河洛两幅图,其影响渗透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但是河洛两图的来历和意义时隔多年来众说纷坛,到至今都是一个谜团~~河图洛书在古籍中也多有记载,直到有考古学家发现证据,终于可以揭开其神秘面纱。

接下来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是古代中国流传多年的两幅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这两幅图最早出现记录是在《尚书》中,之后便是《易传》,后来诸子百家中就多有河洛两图的记载。

河洛两图不知有多少智人哲者先后为之探讨玄机伤透脑筋,不过就图上的那一连串的黑白相见的小点就花费了好多时间。

研究之书籍文稿,也不知有几千万字。

但问题不外乎在以下几点:1、河图洛书的生成年代、地点以及发明者?2、它的原始含义和与宇宙本原的关系?3、它和八卦和阴阳五行的关系,谁先谁后?4、它与天地之间的关系?5、它与人的关系和对人的影响?6、它的“象、数、理”之间的关系与应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做过具体的说明。

《尚书。

顾命篇》记载:周康王即位,从周成王那里继承了八件国宝:“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这里首次提到“河图”。

《尚书。

中候》说:“元龟负书出”,则与“洛书”有关。

《系辞传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把河图洛书并列一起。

在古代的文献中,上自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

但河图洛书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说。

倒是经过不断的谶纬迷信式渲染演绎,河图洛书成了荒诞的神话怪谈。

宋代传出《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不但没有消除环绕在河图洛书上的重重迷雾,反而又引发了易学界对《河图》、《洛书》的真伪的争议。

遂后形成的“图书”学派,尽管作出种种解释,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河图》和《洛书》数理关系是怎样的?

《河图》和《洛书》数理关系是怎样的?

《河图》和《洛书》数理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先看下图,多少明白一点我们继续下面的内容。

1、河图,四方和中间,其他地方没有,十字架结构。

讲四象的!也是最基础的数理。

所有数字的密码代码均以河图的数字意义为准。

这是很多人搞糊涂和混淆的!
(1)1、6水,1阳水,表示天上云,雨水,热水,6为地下水等等。

但这水也有八卦和金木水火土之分,看图说话:
(2)、3、8木!东方青龙七宿。

春天!肝,胆,生发,等等
(3)、2、7火!南方朱雀七宿。

夏天!心,小肠,热,礼貌等等
(4)、5、10土!中宫斗柄。

长夏!脾胃等等阴阳以单双数判。

(5)、4、9金!西方白虎七宿。

秋天!肺,大肠等等!
其他四个方位的图就不做了,每个五行都有更细的五行,所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就是这个意思,圈圈套圈圈,一丝不乱,生命就在这种有机螺旋的悖论里面诞生了!
2、关于洛书,看第一个图。

有时间再来编辑一次!先说这么多!
易经这门学问,用语言有时候真不好说。

言之数穷啊。

但用图形图像,影像,就能更准确表达。

易经原本就是图形学。

所以大家自己看图吧,看不懂的,在下面留问题,我不能回答的,自然有很多朋友为您释惑解疑。

河图洛书与九宫

河图洛书与九宫

河图洛书与九宫
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我们从数学的角度看,那只不过是一简单的“数阵”(也称“幻方”)。

因“九宫算”图纵、横、对角三数之和皆为十五,又《易》数九与六、八与七之和为十五。

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七右三,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

洛书实际是九宫,即
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

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的图案正好对应着从1到9九个数字,并且无论是纵向、横向、斜向、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三阶幻方,他们把这个神秘的数字排列称为九宫图。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八卦配九宫。

九宫即洛书所指的九个方位,一般将后天八卦按方位装入洛书,中间空开,即形成所谓的“九宫八卦”。

后天八卦配洛书,其对应关系为“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

古人的智慧,河图洛书的数学奥秘

古人的智慧,河图洛书的数学奥秘

古人的智慧,河图洛书的数学奥秘九宫图形是从河图洛书解析而来的,其中包含了各种数学奥秘,那么河图洛书的死穴奥秘有哪一些呢?本期河图洛书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河图洛书的数学奥秘,下面一起看一看吧。

河图洛书的数字奥秘河图洛书的表现形式是数字关系,它们必然反映着我国古代的数学水平。

其中河图与洛书的数字构成原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问题。

首先谈第一点,河图的数字构成原理。

河图的数字排列状态,南宋朱熹《易学启蒙》中的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

——南宋·朱熹《易学启蒙》表述是“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

”这个就是这样的意思,这是这个河图图,河图这个图。

个用数字来表示位置关系,就是把它写成数字就是这样子。

这就是朱熹所说的“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这是上是南方,“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

”这就是河图的数字状态排列。

河图这样的状态是怎样生成的呢?就是说它的排列过程,所依据的是什么规则呢?这个问题,清代李光地《周易折中》卷二十一“启蒙附论”部分,把这一排列过程表述为“阳动阴静”与“阴静阳动”——清·李光地《周易折中》“阳动阴静”与“阴静阳动”的法则。

意思是说,一到十这十个自然数当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到十这十个自然数当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河图与洛书都是由奇数与偶数进行有规律的变化而形成的。

那先看那个李光地所说的阳动阴静“阳动阴静”,就是这样一个意思,李光地认为这个河图的图这个数字排列构成。

它就是十个数字,五和十居中央,然后四个方向,从一开始从上,从上面开始排,一方两个数,从外向内。

然后按顺时针,就是往右转,一二从外向内,然后三四从外向内,六七从外向内,八九从外向内。

这八个数这样分布,分布于四方。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中国战略论坛] 2008-06-23 00:45分类:古圣先贤一、河图洛书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卦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

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

易经河图洛书与数字的关系,竟然包括了世间万物生死循环

易经河图洛书与数字的关系,竟然包括了世间万物生死循环

易经河图洛书与数字的关系,竟然包括了世间万物生死循环展开全文大家好,我是禾丰。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河图洛书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也叫河图洛书与数理。

我们看一下河图,河图相传是上古时期龙马背着一个河图出来,相传是大禹时期,还有相传是伏羲时期,有的相传是在尧舜禹舜的时候,但是不管是哪个传说,这个它不重要,我们也说不清楚,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明。

但是河图它代表的是五行之术,五行之术首出于河图,大家看一下这个图,底下是一个白点,六个黑点,上面是两个黑点,七个白点,左边也就是东方,三个白点八个黑点,右边四个黑点九个白点,中间五个白点十个黑点。

下面也代表的是北方,上面是南方,北方一、六属水,所以说一和六五行就为水,南方二、七为火,东方三、八为木,西方四、九为金,中央五跟十为土,这就是五行跟数字的关系。

同时大家看一下它有什么规律,一它是阳数,所以它用白点来表示,六是阴数,它用黑点来表示,看它所有的单数它就为阳,都用白点来表示,阴数它都是用黑点来表示,河图的描述它有这么一句话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第一个叫生数一,叫生数,也就是内圈的这一部分叫生数,一二三四还有五它叫生数,外边一圈叫成数,总体合起来叫天地生成数,天数和地数加起来总共是五十五,这也叫大衍之数五十又五。

我们再看河图,它顺时针来,它都是相生的关系,看北方是属水是冬季,东方是三八木,水生木,木又生火,火又生土,土又生金,它们之间是顺时针相生的关系,但是它正对面是相克的关系,北方水克南方火,西方金克东方木,它们既有相生又有相克,光有相生,生太旺则无制也不成,所以说既有生又有克,事物才能生生不息运转下去。

咱们再看洛书,洛书它其实就是河图的一个变形,洛书恰恰相反,看一下这是北方一、六属水,南方四、九为金,东方三、八为木,西方二、七为火,大家看一下它是对面恰恰是相生的,水和金相生,金生水,木生火河图是正对面相克,它是正对面相生,再看这里是水生木,木又生火,它这个正对面是相生,但是它相邻的两个,它还都相克,金克木火克金,水又克火,土又克水,木又克土,它这是相克的关系。

闲聊中医——“万物皆数”之洛书九宫

闲聊中医——“万物皆数”之洛书九宫

闲聊中医——“万物皆数”之洛书九宫河图·洛书的传说要说九宫就要提到河图和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的来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

“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

关于河图在临床的运用,后面讲到五行的时候,我们再聊。

今天先说说洛书。

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学习中医,我个人认为需要从各种角度去观察阴阳运行的规律。

洛书就是按天地阴阳法则进行数字配位。

奇数为阳,象征天道,将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参照天道运行规律加以配位。

偶数为阴,象征地道,将二、四、六、八这四个偶数依照地道运行的规律加以配位。

天道左旋,地道右转,此运行规律从洛书九宫图可见。

“洛书”里面表达天道的运行规律是:阳气由北发生,向左旋转,经过东方,到南方达到极盛,然后继续左旋转行进,到西方逐渐减弱。

按这样的运行规律,代表阳气的五个奇数的方位是:一在北方,表示阳气开始发生;三在东方,表示阳气逐渐增长;九在南方,表示阳气达到极盛;七在西方,表示阳气逐渐消失。

“洛书”里面表达地道的运行规律是:阴气由西南角发生,向右旋转运行,到东南逐渐增长,到东北角达到极盛,到西北角逐渐消失。

按这样的运行规律,代表阴气的四个偶数的方位是:二在西南角,表示阴气开始发生;四在东南角,表示阴气逐渐增长;八在东北角,表示阴气达到极盛;六在西北角,表示阴气逐渐消失。

河图洛书数字解析

河图洛书数字解析

河图洛书数字解析《周易·系词》: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撝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撝而后挂。

天道五十,其用四十九,遁其一。

贪狼星(天枢),数二十八,如人的手指28个小关节,除以北斗七星,为四季方位,春夏秋冬。

河图数合为1+2+3+4+5+6+7+8+9+10=55,比作阳。

黑点、白点连成线画出太极,如星系、水旋涡状。

洛书数合为1+2+3+4+5+6+7+8+9=45,比作阴。

九宫八卦,横斜竖直三数相加,固定合为15。

河图洛书数合为100,一阴一阳为整体,此消彼长,相互依存。

天道不缺,阴阳两作,一半五十。

河图洛书一体共用四方上下六爻,或北斗七星相交叠,历史天象数字转换。

八卦六爻,八荒六合。

若河图上下四方约束力消失,减去六爻,55-6=49,四十九为阳动数,五十缺一。

万物之表。

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

大大而太,太而太极,太极而无极,无极而反。

若洛书45加六爻,45+6=51,五十多一。

上下四方约束洛书,无限回缩,缩而虚,虚而无,无而无极,无极而反。

万物之消。

河图洛书,缺一多一,一亏一盈,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张一弛,一长一消,此消彼长。

六十四卦,64=49+15,四十九为动,十五相随(静),阴阳数字随对方变化而变化,阴阳相生。

8x8/7x7≈1.3061224,八八六十四,七七四十九,13为一个周期。

李淳风制定《麟德历》时,在《新唐书·历表》中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

子时分为前子时、后子时,一日为十三个时辰。

49=30+19,周期加数。

如:三生万物,阴阳五行,七上八下,十天干,十二地支,子半十三,九宫十五,阴时阳时重叠一次19年(木星)。

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南京皇城内13门。

极大坍缩,极小爆开。

星辰吸引,挤压成极高质量黑洞;黑洞压缩,超过极度值爆炸形成星系。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极阴阳,一生二。

二有两个阴阳,相乘得四,即为四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数为《河图》,十数是《洛书》——河图洛书研究之三袁立一、谁是《河图》,谁是《洛书》《河图》与《洛书》其实并不很难辨别。

根据宋代以前的文献,我们至少可以有不下十项理由确定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

首先,我们看《周易》怎么说的:《易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这个数据包括地数十,显然它记述的是十数图。

《易经?系辞上》实际已经告诉了我们十数图的排列方式,即“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把这句话更清晰的表达就是《青囊经》的“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

用白点表示天数,用黑点表示地数,十数图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都知道文王画出的是后天八卦,《周易》就是文王根据后天八卦撰写的经文,那么《周易系辞》记载的必是后天八卦来源的《洛书》数据。

即十数图为《洛书》。

其次,我们再从传承上核实一下。

宋代明确坚持《河图》为九数图者和坚持十数图为《河图》者各有一部分人,我们为叙述方便把他们分别称为九数派和十数派,在辩明谁是《河图》谁是《洛书》之前,我们暂称其一为九数图,另一为十数图。

从宋代九数《河图》派和十数《河图》派的传承审查,有传承者当为正确的,没有传承者自然就是比附无知的乱说。

宋代朱震的《汉上易解》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

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北宋邵雍之子邵伯温在《易学辨惑》记述:“陈抟好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修授李之才,之才授邵雍(尧夫);以象学授种放,放授庐江许坚,坚授范谔昌;此一枝传于南方也。

”两者经整理就是: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邵雍;穆修-周敦颐-程颢、程颐;陈抟-种放(-李溉)-许坚-范谔昌(-刘牧)。

无论邵伯温的《易学辨惑》或朱震的《汉上易解》中都没有阮逸或蔡元定以及朱熹什么事,没有传承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有可能是正确的,但多数都是错误的。

那么阮逸以及蔡元定、朱熹的《河图》十数论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易学自古就有象数和义理两大派别,阮逸以及蔡元定、朱熹既然不在象数派传承之内,当然最多就是儒家的义理派传承。

义理派正是被传出《河图》与《洛书》的麻衣陈抟师徒在《正义心法》和《正义心法注》里批评的“周孔孤行”的继承者。

所谓“周孔孤行”就是只知读诵《易》的周孔经文而不通过卦爻推演探求易理真髓的儒家门徒,这些人关于象数问题的解释是根本不可取信的。

因此,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

其三,看看谁更容易推出五行,五行就是洪范九畴的主要内容。

谁更明显的含有五行,则它必然是《洛书》。

秦代黄石公的《青囊经》对十数图的记述是:“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

”所谓子母者,这里是作生数和成数来讲的。

《青囊经》对九数图的记述是:“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青囊经》有关九数图根本没有提到五和十,而对十数图明确提到“五兆生成”“子母分施”。

五兆生成就是五行生成,子母分施就是生数成数。

十数图再次被确认为《洛书》。

其四,天圆地方,天数图为《河图》,地数图为《洛书》,我们再看看谁由天数组成,谁由地数组成。

《易系辞上》明确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

即天数有:一,三,五,七,九;地数有:二,四,六,八,十。

小数即单数为天数,且天数没有十,故九数图即天数图为《河图》,十数图即地数图为《洛书》。

朱熹等人把十数图作为《河图》,显然是依据天数必然大于地数的逻辑,这恰恰说明十数派是自以为是的、没有传承的。

其五,看看九数图还是十数图中哪个是圆图哪个是方图,方图为《洛书》,圆图为《河图》。

我们都知道方形为四边形,两图除中央的五及十之外,十数图八个数字分列八方,九数图则两数一组分为四组。

那么是四边形更像方形呢还是八边形更像方形呢?显然是四个一组的十数图为方形图,八数分列八方更像圆形,故十数图为《洛书》,九数图为《河图》。

其六,再看看,谁符合“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据《帛书周易》)的记载。

九数图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肩四二,足八六”。

先天八卦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天八卦与数字的对应关系是“帝出乎震(一),齐乎巽(二),相见乎离(三),致役乎坤(四),说言乎兑(五),战乎乾(六),劳乎坎(七),成言乎艮(八)”。

先天八卦讲究对峙,什么是对峙?我们能否从《河图》与《洛书》的数字看出对峙?显然是可能的可以的:九数图除中央的五以外两两一组,其和无论加中央之五与否,都是一个常数,即:戴九履一,上下之和为十,左三右七,左右之和为十;而双肩四二和两足八六我们同样可以分为两足,就是八二为十,四六为十。

——这就是对峙的数字含义。

而从十数图是不容易看出这种数字对峙的。

因此,九数图就是讲究对峙的《河图》。

其七,后天八卦讲究循环,九数图在同一方向没有重复,而十数图在同一方向有两个数字,且五组数字的关系分别是“共宗、同道、为朋、为友、同途”,这五个特点正应该是数字显示的循环特征。

故十数图必为《洛书》。

其八,再看看谁符合十数图,两两一组的十数图只有四组数字,也就是它应该描述的是类似韩国国旗的四主卦,即只描述了四个主要方向的正卦,现在只有两种选择:其一是乾坤配日月,即先天八卦;其二是日月配震兑,即后天八卦。

十数图还有一种表述,即北方,一六共宗,为水;南方,二七同道,为火。

水火在八卦中都各只有一卦即坎和离,即十数图描述的必是后天八卦的次序,故十数图为《洛书》。

其九,我们再看看有明确传承者邵雍怎么说的。

邵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四》中说:“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并土之法其仿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

方者,《洛书》之文。

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有传承与没有传承是完全不同的,邵雍明确指出《河图》与《洛书》是历法的肇始。

十数图除五十居中外,将八组数字明显列为四组,显然是方图,方图就是《洛书》,九数图当然就是《河图》。

其十,再看看,九数图和十数图哪张图符合“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据帛书周易)的描述。

九数图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肩四二,足八六”。

先天八卦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天地定位,天即乾,地即坤,乾一坤八,乾坤定位,其和为九;山即艮,泽即兑,艮七兑二,山泽通气,其和为九;雷即震,风即巽,震四巽五,雷风相搏,其和为九;水即坎,火即离,坎六离三,水火相射,其和为九。

九数图与先天八卦完全吻合。

故九数图为《河图》。

十一,僧道不打诳语,麻衣道者和陈抟大师师徒二人均为得道世外隐士,多次拒绝几任皇帝的征召聘任,根本没有必要伪造《河图》和《洛书》来赚取尘世虚名。

十二,据多种信史典籍记载,先有《河图》后有《洛书》。

五行概念源出《河图》与《洛书》,具体说,五行隐于《河图》而显于《洛书》。

隐于《河图》是指《河图》中的五行不明显,《河图》九数只有中间有个五,其余八数人为分为四组相减才能得到四组等差为五的数值,加中间的五,恰为五行;但是,这些毕竟不够明显。

而《洛书》的十组数字分为东南西北中五组,各组数字之差都等于五,五组等差为五的数字恰为五行。

《洛书》十数的两两等差为五是人类头脑中诞生五行明确观念的开始。

《洛书》的标准五行显然是在《河图》的不规范五行之后出现的,就是说,十数图必出现在九数之后,因此九数是《河图》,十数为《洛书》。

二、千古河洛之辩并非始于宋代,汉、隋都已经有错误对应者所谓的千古河洛之辩并非宋代开始,这一争论至少在隋代已经开始了。

首先我们看看宋代以前的古代典籍中都有哪些记载讨论了《河图》与《洛书》。

西汉孔安国在《尚书正义?顾命》和《尚书正义?洪范》中分别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序。

”孔安国关于《河图》与《洛书》的这些说法表明,《河图》与《洛书》开始被分别称谓。

但是,由于孔安国是儒生,并无《河图》与《洛书》真髓的传承,所以这些文字既有对的一部分,即对《河图》的描述,也有猜测和附会的一部分,即如果洛水所出的龟背上为九数图。

因为,无论龟背或马背《河图》与《洛书》都曾经出现过。

因此,孔安国认为九数图就是洪范九畴是没有数理根据的乱说。

隋代萧吉继承或自己演绎了九数图就是《洛书》或《洪范九畴》的错误观点。

在《五行大义?第五论九宫数》萧吉专门讨论了洪范九畴与《河图》与《洛书》的对应方位:“尚书洪范云:初一曰五行,位在北方,阳气之始,万物将萌;次二曰,敬用五事,位在西南方,谦虚就德,朝谒嘉庆;次三曰,农用八政,位在东方,耕种百谷,麻枲蚕桑;次四曰,协用五纪,位在东南方,日月星辰,云雨并兴;次五曰,建用皇极,位在中宫,百官立表,政化公卿;次六曰,乂用三德,位在西北,抑伏强暴,断制狱讼;次七曰,明用稽疑,位在西方,决定吉凶,分别所疑;次八曰,念用庶征,位在东北,肃敬德方,狂僭乱行;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位在南方,万物盈实,阴气宣布,时成岁德,阴阳和调,五行不忒。

故黄帝九宫经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总御得失。

”《黄帝九宫经》是比《五行大义》更早的古籍,已佚,但据这里的表述,它里面记载的图形就是与《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的附图,这也说明黄帝诸经多数都是一致的,多数都是真经,黄老之学确实在老庄之学之前。

但是,萧吉在《五行大义》中虽然七次提到《河图》,在这里却没有指出这个排列是《河图》还是《洛书》,说明在隋代多数人仍然不分《河图》与《洛书》或者《河图》与《洛书》都简称《河图》。

而萧吉在《五行大义?第五论九宫数》中论述的对应关系,实为生硬的比附,同样没有任何数理根据。

不过这也再次证实《河图》与《洛书》是密切相关且可以互相逆向推演的两种事物。

萧吉在《五行大义》里的议论说明,直到隋代人们都明确知道《河图》与《洛书》不是什么未知的事物,它们就是宋代的那两张星图历法。

只是一般没有传承的人分不清哪是《河图》哪是《洛书》罢了。

由于萧吉没有明确说洪范对应的是九数《河图》还是十数《洛书》,而五行根据《河图》或《洛书》都可以推演出来,所以不能说他的议论就是完全错误的。

萧吉的讨论虽然有其价值,但是,孔安国、萧吉等的错误或模糊讨论显然给几经战乱后的宋代的千古河洛之争埋下了祸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