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营造法式》:绰约的宋代建筑风华

合集下载

浅论《营造法式》和建筑法规

浅论《营造法式》和建筑法规

第 2 9 ~ 第3 4 卷是“ 图样 , ” 相当于现在的大样图图集 . 包括 当时采 用的测 量工具 , 以及石作 、 大木作、 小木作 、 雕木作和彩画作的平面图 、 断面图 、 构件详 图和各种雕饰 、 彩画图案 , 是本书 中最珍贵的资料。
从《 营造法 式》 一 书的主要 内容 , 我们可 以看 到它有 以下几 个特 点: ( 1 ) 模数 的制定和运用 。大木作制度 规定 “ 材” 的高度分 为十五 “ 分” . 而以十 “ 分” 为其厚 。斗棋 的两层之 间 的高度定 为 6 “ 分” 称为 “ 架” 大木作的一切构件几乎全部用“ 材” 、 “ 架” 、 “ 分” 来确定 的。 这是 模数制在我 国建筑业最早 的运用 , 并 且作为一种法规被确 定在《 营造 法式》 这 部 巨 著 中 ( 2 ) 设计的灵活性 。 《 营造法式 》 第3 卷~ 第 1 5 卷 中的“ 各作制度 ” , 即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虽然都有相应的做法规定. 但并未对群体建筑 的 布局和单体建筑的平 面尺寸等有所限制 ; 恰恰相反 , 《 营造法式》 内“ 各 作制度 ” 的条文后 面都 附有 “ 随宜加减” 的小注 . 以此告诉设计人员可 根据每个个体设计在各作 制度的总原则下 .对建 筑单体和构件 的比 例、 尺寸可 以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 . 以充分发挥设计 者的创造性 。 ( 3 ) 技术 、 经验的总结。为 了施工时方便 , “ 总例 ” 中列举 了圆、 方、 六棱 、 八棱等形体的径、 周长和斜长的 比例数字 , 以便施 工时工 匠们 掌 握。 如: 按传统的木构架结构规定 , 凡是 立柱都有 “ 侧脚” ( 即柱础 , 柱下 基座 ) , 柱头向 内微倾 约 1 %, 同时廊柱 的边柱 ( 四角柱 ) 有“ 升起” , 就是 柱 的高度从中柱向两端逐渐加高 这样 . 使整个 建筑 木构架 产生向内 倾斜 的倾 向 . 客观上增 加了建筑物 的稳定性 . 也为屋顶部分 四角的飞 檐创造条件 在横梁与立柱交接处用斗棋支托 . 既美 观又可减少梁端 剪力 . 只是复杂的斗棋结构的卯榫 “ 绞割” 往往会减少 每个构件断面的 l / 3 ~ 1 / 2 , 是个重 要缺点 , 但在《 营造 法式》 中对 此规定 了较 合理 的“ 绞 割” 比例 和 位 置 ( 4 ) 装饰与结构的统一。 《 营造法式》 对石作 、 砖作 、 小木作 、 彩画等 都有详 细的说 明和图样 . 明显地体现 出宋代建筑在艺术形象和雕刻装 饰等加工工艺方面 比唐朝建筑更精致 、 更全面 。柱梁 、 斗棋等木构件 , 在规定 它们 的结构尺寸和构造方法 的同时 . 也规定了它们的艺术加工 方法 , 如梁 、 柱、 斗棋 、 椽头等构件 的轮廓和 曲线 , 就是用 “ 卷杀” 的方法 ( 就是按 比例 、 分段作圆弧曲线的方法 ) 进行 制作的 , 利用结 构构件本 身. 只是稍作适 当的艺术加工 . 使它兼有受力和装饰效果 . 这是我国古 代木构架建筑 的特征之一 , 也是 中国建筑文化对人类 文明的贡献 。 ( 5 ) 建筑生产管理的严密性 。 在全书 3 4 卷中 。 用1 3 卷 的篇幅来叙 述功限( 劳动定额 ) 和料例( 材料 消耗定额和质量标准 ) . 足见施工管理 的重 要 性 。在 计 算 劳 动 定额 时 , 首 先 按 四季 白天 的 长 短 分 为 中 工 ( 春、 秋) 、 长工( 夏) 和短工 ( 冬) 三种时段 , 工值 以中工为准 , 长、 短工各增或 减1 0 %, 而军工 、 雇 工还有不 同的定 额 : 其次 , 对每一工 种的不 同构件 ( 或部位 ) , 按等级 、 大小和质量要求 , 如运输距离远近 、 水 流的顺流或 逆流 、 所加工木材 的软硬等 , 分别规定 了工值 的计算方法。 料例部分各 种材料 的消耗都有详细而具体的定额 . 执行起来十分方便 可见 , 《

《营造法式》——宋代的建筑规范

《营造法式》——宋代的建筑规范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营造法式》——宋代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作者李诫。

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印刷,关于古代建筑设计、建造制度的书籍。

可以说是一部宋代的建筑设计资料集与建筑规范丛书。

北宋中后期,严重的阶级矛盾,积贫积弱的局面严重,朝廷内外危机四伏。

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的王牌粉丝宋神宗即位。

王安石对神宗说“解决国家贫苦的症结之法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神宗就说“王卿来改革吧”。

于是如火如荼的“王安石变法”就展开了,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

变法一定会涉及到钱,为了杜绝腐败的贪污现象,“变法”期间制订的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

关于建筑工料限定以及做法样式的规范就是《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的前身为《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编成,没有确定的模数,无法确定用工用料,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规定也比较随意。

领导心说:这样不行啊,怎么防止贪污腐败,重写。

所以在绍圣四年(1097年),一名叫李诫的北宋建筑师,奉旨重新编修。

李诫(1035年—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人。

领旨编书的时候还是监丞,后来升为少监,最后升为监(监丞、少监、监都是掌管宫室建筑的古代官职)。

《营造法式》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正式出版,但是它颁行不久,北宋就灭亡了。

所以它实际影响并不大,现存古代建筑中没有一座是完全按照《营造法式》建造的。

虽然《营造法式》没有真正指导实际施工建造,不过从中我们能看到木构建筑在宋朝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比方说:书中有句话,绝对让你眼前一亮,“构屋之制,以材为祖。

”“材”是一个标准尺寸单位,相当于模数。

中国在12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模数制度进行房屋建造,有没有觉得很牛。

当你看到一座宋代建筑,仔细看是不是觉得两边的柱子为什么有点倾斜,好像每根柱子的高度也不太一样。

那就对了,这是为了视觉效果,古代建筑屋顶都很大,为了让建筑看起来显得轻盈,不那么诡异,古代匠人利用力学原理和视觉原理做的一种处理手法。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分)三、名词解释(任选3题,共12分)1、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槫的生头77772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2、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3、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

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金箱斗底槽: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5、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的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例如:应县木塔6、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7、《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编修。

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科”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其中提出的“以材为祖”的材份制,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8、羡道: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

《营造法式》介绍

《营造法式》介绍

《营造法式》介绍北宋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宫廷生活日趋奢靡,统治阶级建造了很多豪华经丽的宫殿、园囿和府第、官署、寺观等,使国库无法应付庞大的开支。

公元11世纪70年代,王安石执政时期,为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由将作监编修了《营造法式》第一版,于元佑六年成书。

但因次书缺乏用材制度,以致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各种弊端,故绍圣四年由李诫重修,崇宁二年正式颁布实施。

《营造法式》内容是李诫收集汴京当时实际工程中相传沿用有效的做法,和工匠们详细研究之后编成的,加之李诫有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为编写此书创造了良好的主观条件。

此书和六百余年后清雍正年间所编的《工程做法则例》相比,无论从设计、估算工料、图样表现等各方面来衡量,《法式》都比《则例》高明,不仅体例较好,便于灵活应用,而且内容也较丰富,阐述精确,堪称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建筑著作,是了解宋代建筑的一把钥匙。

《营造法式》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名例”,规范和解释建筑术语。

二是“制度”,指出泥作、瓦作、木作、雕作等13个工种的任务和技术标准。

三是“工限料例”,制定施工人数和材料的定额。

四是“图样”,绘出建筑样式和各种构件的详细图纸。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法典性质的建筑手册。

书中对石作、砖作、大、小木作、雕木作和彩画作等都有详细的条文和图样,可明显地看到宋朝建筑在艺术形象和雕刻装饰加工等方面比唐朝建筑更加周密。

柱、梁、斗拱等构件,在规定它们在结构上所需要的大小和构造方法的同时,也规定了它们的艺术加工方法。

这种加工往往采用准确的几何方法而取得。

例如梁、柱、斗拱、椽头等构件的轮廓和曲线,就是用"卷杀"的方法进行制作的。

充分利用结构构件,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发挥其装饰效果。

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在《营造法式》中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斗拱及彩画彩画悬鱼和惹草《营造法式》中,按质量高低,对建筑等级进行分类。

宋《营造法式》研究史初探

宋《营造法式》研究史初探

宋《营造法式》研究史初探宋《营造法式》研究史初探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在建筑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

其中,宋代的建筑理论和营造法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史,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遗产。

首先,我们来看宋代建筑理论的发展。

在宋代,建筑理论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推崇。

从《营造法式》可以看出,宋代建筑理论的核心是“法式”的概念,即建筑营造的规范和原则。

《营造法式》系统地总结了宋代以前的建筑经验和技术,包括房屋结构、材料选用、施工方法等方面的要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

同时,《营造法式》还注重对建筑形式、造型美学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宋代建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来看宋《营造法式》的流传状况。

宋代时期,《营造法式》作为重要的建筑理论文献,在官方和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不仅在皇宫、官府等地得到了重视,也在寺庙、学堂、私人住宅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转变,宋《营造法式》逐渐失传。

在明清时期,虽然还有一些文人学者研究和继承了宋代建筑理论,但已经很难找到完整的宋《营造法式》版本。

第三,我们来看近年来重建宋《营造法式》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对宋代文化的重新关注,文化保护和传统建筑研究等工作逐渐展开,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也呈现出新的动向。

学者们通过对宋代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对现存宋代建筑的考察和测绘等手段,试图重建宋《营造法式》的完整内容。

虽然目前尚未完全还原,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通过对宋代建筑遗址和文献的研究,学者们已经对宋代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宋《营造法式》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宋《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宋《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

基于宋《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
• 墙体砌筑:墙体砌筑应遵循“平、齐、直”的原则,保证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和水平度。砖缝应饱满、密实 ,灰浆应均匀涂抹,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 屋顶施工:屋顶施工应采用传统的举折和举架技术,确保屋顶的排水顺畅和造型美观。同时,应注意屋顶与墙 体的连接处理,防止雨水渗漏和破坏建筑结构。
• 总的来说,《营造法式》为城楼建筑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设计施工原则与规范,确保了城楼建筑的质量、 稳定性和美观性。这些原则和规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01
宋《营造法式》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文献,为研究城楼建
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参考。
建筑技术特点
02
基于《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在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具有
独特的技术特点,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传承与保护
03
通过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古代建筑文化
,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吸收与保护。
THANKS。
案例三
01
融合现代技术
将《营造法式》中的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如运用现代
材料进行斗拱结构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良设计,以满足现代建筑的抗震、节能等需求。
02
创新空间布局
借鉴《营造法式》中的空间布局理念,打破现代建筑的常规布局模式,
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楼建筑。
03
古今融合的美学价值
通过对《营造法式》的挖掘和研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机融
尊重自然原则
城楼选址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水文、气候等,建筑 布局和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原则

试析《营造法式(序、札子、看详)》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

试析《营造法式(序、札子、看详)》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

史》中指出:“现代遗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是 价值问题。”[3]文化遗产保护权威文件《威尼 斯宪章》的主要思想奠基人切萨雷·布兰迪 (CesareBrandi)也认为:“真正的艺术体验以 及随之而来的防护行动的秘密在于知道如何 ‘聆听’作 品,如 何 阅 读 作 品,理 解 其 最 内 在 的、最特征化的特色,从而才能尊重与保护建 筑遗产蕴含的思想体系,认识其历史、艺术、 科学的遗产价值。”[4]《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 则》(2015版 )也 将 “价 值 评 估 应 置 于 首 位 ” 列为保护的重要原则。
部分学者研 究 认 为,《法 式 》属 于 “设 计 手册加上建筑 规 范 ”(梁 思 成 )或 “建 筑 工 程 预算定额”(潘 谷 西),笔 者 暂 且 不 讨 论 《法 式》的具体内容,仅以《法式》中的《序》、《諸 子》和《看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 3则短 文的内容,梳理李明仲编修此书时的思想理 念、心路历程和具体实践做法,从中获取对当 前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有益的启示。
修缮过程中的思想理念、法式定则和实践记 录,多散落于古代建筑文献典籍之中。由此 推知,阅读整理古代建筑文献典籍,或能从中 获得部分有助于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 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 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崇宁 年间编修 的 《营 造 法 式》(以 下 简 称 为 《法 式》)作为 古 建 筑 领 域 最 重 要 的 文 献 遗 存 之 一,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官方名义刊行的最 为系统完整的建筑营造规范典籍。书中凡三 十四卷,分为总释、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 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 作、砖作、窑作,以及诸作功限、料例和图样。 三十四卷之外,还有目录和看详,各相当于一 卷。全书系统记载了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 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纲举目张,条理井然, 其科学性在古籍中实为罕见。

营造法式原文及译文

营造法式原文及译文

营造法式原文及译文《<营造法式>:古代建筑智慧的璀璨明珠》我呀,最近对一本超酷的书着了迷,它叫《营造法式》。

你们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这本书吧?哼,可别小瞧它哦。

《营造法式》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好多古代建筑的秘密。

它就像一位特别有学问的老爷爷,在那里默默地讲述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肯定特别有趣。

我跟我爷爷说起这本书的时候,爷爷眼睛都亮了。

爷爷说他小时候见过一些老房子,那些房子可精美了,雕梁画栋的。

爷爷说:“小宝贝呀,那老房子的讲究可多着呢,估计都在那本《营造法式》里写着。

”我就好奇地问爷爷:“爷爷,那这本书里都写啥呀?”爷爷挠挠头说:“爷爷也不太清楚具体的,就知道那是管怎么盖房子的。

”我就自己去查资料啦。

这一查可不得了,原来《营造法式》是北宋时候的书呢。

那个时候的人们可聪明啦,他们盖房子就有一套特别完整的方法。

书里把建筑分成了好多部分,什么大木作、小木作、石作、瓦作等等。

这就好比我们搭积木,每一块积木都有它的用处,每一个建筑部分也都有它的意义。

大木作就像是房子的骨架,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规定了柱子、梁啊这些大部件怎么造。

我就想啊,这就像我们人的骨头一样,要是骨头不结实,人怎么能站直呢?那些柱子得有多粗,梁得有多长,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难道不神奇吗?这就像我们画画,每个线条的长度、粗细都是有讲究的。

要是随便乱画,那画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好看。

建筑也是这个道理呀。

小木作呢,就像是房子的衣服和装饰品。

门窗、栏杆这些都属于小木作。

我想象着那些古代的工匠,就像裁缝一样,精心地给房子做漂亮的衣服。

他们把门窗雕刻得像艺术品一样,上面有各种花纹。

我仿佛看到他们拿着小刻刀,一点一点地刻着,就像我们在学校做手工一样认真。

我对小伙伴说:“你看那些古代的门窗,就像我们的剪纸一样精致呢。

”小伙伴瞪大了眼睛说:“哇,真的呀。

”石作和瓦作也很有趣。

石头做的台阶、基座,瓦片盖的屋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营造法式》:绰约的宋代建筑风华
【《营造法式》其书】
今天要建一处房子,需要设计师设计出图纸和各种数据,古代也要如此,但是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报表,有的可能算得多,有的可能算得少,也有人写得很多,其实需要得很少,只是为了中饱私囊而已。

于是,宋朝政一府就专门刊印了一本讲建筑规模和用材的书,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朝廷的官员李诫在《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等于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标准。

它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说到《营造法式》这本书的由来,还要归功于宋朝的“反腐行动”。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到处都在建造宫殿庙宇,而且造型豪华一精一美,耗资巨大,负责建造工程的大小官吏贪
一污成风,都想从建设项目里面捞一点油水。

结果,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加上北宋的国防贫弱,每年的军费开支也在节节上升,政一府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

这时候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政,而他的第一个方案就是要从财政上缩减开支。

将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所需的材料、工作日等各项指标都规定死,这样一来,官员们想谎报费用就不行了。

《营造法式》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也确实起到了反腐的作用。

《营造法式》是在元祐年间写的,因此又叫做《元祐法式》。

开始这本书中对材料的规定还很松,朝廷于是命李诫继续修订。

李诫有10年的修建工程经验,同时又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和前朝历代的制度,终于编成《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主要分为5个部分,即解释名称、建筑规范、用工限制、材料和图样。

大到宫殿的整体规划,小到横梁与立柱一交一接处的角度,砖、瓦、琉璃的配料和烧制方法,《营造法式》无不详细记载。

《营造法式》介绍了北宋的宫殿、寺庙、府第等建筑所使用
的方法,添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清雅别致的宋朝。

【《营造法式》名言】
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

解读:只有社会安定百姓的生活才会安定,只有制度分明众人才有行一事的规则。

这是李诫在写《营造法式》序中的话,意思是说,制定一个建筑通用标准是很有作用的。

没有规章制度很难维持社会的有序发展,没有用书计划和预计也很难办成一件事情。

不管是做事情,还是做人,都要有一个标准,只有随时盯着自己的原则,我们才不会迷失,也才越能接近目标了。

【《营造法式》故事】
宋代建筑《营造法式》记载了宋代的建筑,时隔一千年,宋代的建筑究竟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从整体来讲,宋代的建筑不同于唐代雄浑的特点,而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这与宋朝文人雅士居多,注重艺术美感有关。


代有三大官窑,烧造的瓷器享誉中外,同样,宋代的城市也别具特色。

一般是临街设店、按行成街。

有洋人记载宋代的集市,只要看一条街的头一家,就知道这条街是卖什么的了。

那时候已讲究城市消防、一交一通运输、商店、桥梁等。

这些都要求建筑要既实用又美观。

北宋时候,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这是响应王安石新政节用的号召。

人们在已经建好的宅子上下工夫,加强内部的空间层次,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就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主要的建筑还是用木材,佛塔和桥梁主要用砖。

浙一江一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是宋代砖石建筑的代表。

还有一点,就是宋代人注重生活的艺术一性一,在厅堂之中挂上书画,在庭院里创造园林的意境之美。

假山、流水、岩壑、花木,都是古典园林的必然素材,司马光的独乐园,就是这一时期的园林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