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京剧趣谈

合集下载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十三课 《京剧趣谈》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十三课 《京剧趣谈》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 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动态亮相的妙处
通过学习《亮相》,我们还发现京剧表演
艺术还有着“动静结合”的特点。
京剧表演之趣: 1.“马鞭”道具运用:虚实相生 2.“亮相”动作:动静相宜
总结交流
请说说你学习了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
1.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 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 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

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
演员怕真马失去控制。 由。
马鞭本身具有一种装饰的美。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 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 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作用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 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 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 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 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 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京剧常识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 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从道具(马鞭)和动 作(亮相)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 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认读字词
驰骋 尴尬 绱鞋底 约定俗成 虚拟 凸显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延伸实践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它源于生活,与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不过,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 简单,略施脂粉,“净”和“丑”面部绘画比较复杂,尤 其是“净”,重施油彩,图案复杂,因此也称“花脸”。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优质课件(共60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优质课件(共60张PPT)

玉堂春
助读资讯
京剧,曾称平剧,是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 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 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 戏曲三鼎甲“榜首”。
字词识记
chěnɡ
驰骋

奴隶
读一读
ɡān ɡà
尴尬
jiá
戛然而止

仆人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高妙 ):高明巧妙。 (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 ( 驰骋 ):(骑马)奔驰。 ( 约定俗成 ):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
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
《马鞭》
课文品读
读《马鞭》第1自然段,思考:京剧表演中 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 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写出了真马出现在舞台上的两个难题。
马鞭的由来。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
过Hale Waihona Puke 句总结上文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
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
感觉可使用。
引出1下文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介绍京剧中实在的道 具过渡到介绍虚拟的道具。
作者还举了哪些例子来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 ①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
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 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 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体会“抡圆”“耍”“密不透风”。 “抡圆”体现了胜利方的勇猛,“耍” 看似玩玩,实则是武艺高强的表现,这力 量和技巧仿佛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精美PPT课件

初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
驰骋 虚拟 凸显 不可开交
尴尬 唯恐 无穷无尽 戛然而止
彻底 制服 约定俗成 风雨不透
鲜明 高妙
多音字学习
初读课文
xiàng 亮相 将相

xiāng 互相 相应
字歌
相(xiāng)逢在雨中, 长相(xiàng)很普通。 给他照张相(xiàng) , 相(xiāng)互来支撑。
品读探究
3.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哪里 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 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 如今还保留着。”你读完这几句话后有什么感 觉?你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品读探究
这几句话仿佛一问一答,观众说出他的疑问,作者解答 对方的疑问。两个反问句写出了观众的吃惊,这其实也是我 们的疑问:耍兵器似乎和京剧的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 要这样呢?经过作者的解答,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京剧自发 展初就延续下来的,既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观性,也 显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章语言的通 俗、亲切、自然。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 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了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简介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 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 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 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 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演 出得具有神韵。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优质课件(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优质课件(三篇)

阅读短文第一部分《马鞭》,想一想:
1.短文讲了关于马鞭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马鞭在舞台表演中的好处? 3.你还知道哪些道具呢?
马鞭产生的原因: 1.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无法驰骋。 2.真马在舞台上不便于演员控制。
马鞭的作用: 代替马匹,或作骑马的象征
初步感知: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 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 及它的独特魅力。
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 部分。
chè dǐ
彻底
shànɡ xié dǐ
绱鞋底
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 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 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道具 的妙处。
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 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 特魅力。
文武场
管乐 文场
弦乐
京胡 二胡 月琴 琵琶 笙 笛 唢呐
鼓 武场 锣 (打击乐) 铙

马鞭有种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鞭的颜色可以代表马匹的颜色, 比如白马鞭代表白龙马,黑马鞭 代表乌骓马,黄马鞭代表黄骠马。
演员通过马鞭的挥动和身体 的起伏、翻腾,形象地表现出马 匹的飞奔腾跃和人物在马背上的 颠簸。这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 虚拟化表现手法。
绿色
表示刚勇、强横、猛 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 虎张青、程咬金、公孙胜、 柳仙等。
黄色
表示剽悍、凶残、阴 险、工于心计等性格,如 宇文成、庞涓、晁盖等。
蓝色
表示刚强、粗犷、骁 勇、桀骜不驯,如马武、 单雄信、窦尔敦、吕蒙等。
京剧的角色(或行当):
生(男性,正面人物) 旦(女性,正面人物)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 丑(幽默滑稽或反面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可修改
二、按要求改句子。
1.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缩句) 方式符合美学。
----------------------------------------2. 这哪里还像戏剧?(改为陈述句)
这哪里都不像戏剧。 -----------------------------------------
精品 可修改
过渡句,开启下文 还有一种“刀(枪)下 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 引出对动态亮相的介绍。
精品 可修改
亮相中的 动态亮相
双方正在交战, 一方被打败,跑下去 了。可胜利一方不紧 追,反而留在原地, 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 兵器(刀或枪)耍了 个风雨不透。
精品 可修改
两个问句暗含了对动态亮相这一艺 术形式的赞叹,也点出了其特点。
用虚拟道具代替实在道 具,有时也可以达到实在道 具同样的表演效果。
精品 可修改
说明饭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
碗上舞台也 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
有特例。 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
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
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
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
必拿上舞台。
说明用真实的道具上 舞台,是为了表现细节的 真实性和生动性。
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 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 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动态亮相的作用
精品 可修改
课文结构
实在道具——马鞭 饭碗
京 剧 趣 谈
马鞭
虚拟道具——纳鞋底 酒壶酒杯 静态亮相——武艺高强
自国 豪粹 赞魅 美力
亮相
动态亮相——英雄气概
精品 可修改
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亮相》,想一想,每 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精品 可修改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精品 可修改
亮相中的 静态亮相
解释说明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2时42 分39秒 下午2 时42分1 4:42:39 20.8.13
谢谢大家
精品 可修改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0年8 月13日 星期四 下午2 时42分3 9秒14: 42:3920 .8.13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0年8月 下午2 时42分2 0.8.131 4:42August 13, 202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0年8 月13日 星期四 2时42 分39秒1 4:42:39 13 August 2020
精品 可修改
课后作业 关于京剧脸谱,你了解多少?查一查资料,和大家分享。
精品 可修改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8.1 320.8.1 3Thursday, August 13, 2020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4:42:39 14:42:3 914:42 8/13/20 20 2:42:39 PM
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 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 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 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精品 可修改
引用俗语和古诗,简明扼要的说明静态亮相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 静”,古诗也说“此时无 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 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 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 胜的信心。
说明马鞭这种道具的独特魅力。
精品 可修改
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京剧中还有 哪些虚拟道具以及它们的作用。
精品 可修改
承接上文,写马鞭是实在的道具。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
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开启下文,写虚拟道具。
精品 可修改
作者举的京剧中 有虚拟道具的例子。
说明马鞭这种道具的使用表 现了传统艺术的聪明和智慧。
精品 可修改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 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说明马鞭这种道具的作用。
精品 可修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 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 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 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 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 定俗成的方法。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8.1314:42: 3914:4 2Aug-2 013-Aug -20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4:42:3914 :42:391 4:42Thursday, August 13, 2020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 8.1320. 8.1314: 42:3914 :42:39 August 13, 2020
精品 可修改
精品 可修改
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马鞭这种道具产 生的原因、作用及艺术魅力。
精品 可修改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 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 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交代马鞭是如何产生的
精品 可修改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 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 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 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 得无比漂亮。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 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 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虚拟道具的作用之一。
精品 可修改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 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 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 人也一样“饱”了。
作者举的京剧中 有虚拟道具的例子。
精品 可修改
课文主题
课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具 体介绍了中国的国剧——京剧中关于道具和亮相的 艺术表演特色,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 热爱之情。
精品 可修改
随堂小练 一、在下面画线字正确读音下面打“√”。
亮相(xiànɡ xiānɡ) 尴尬(ɡǎ ɡà)


驰骋(chěng chéng) 戛然而止(ɡǎ ji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