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复习思考题带答案
《传感器原理与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
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3.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解:(1)开发新的敏感、传感材料:在发现力、热、光、磁、气体等物理量都会使半导体硅材料的性能改变,从而制成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和气敏等敏感元件后,寻找发现具有新原理、新效应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
(2)开发研制新型传感器及组成新型测试系统①MEMS技术要求研制微型传感器。
如用于微型侦察机的CCD传感器、用于管道爬壁机器人的力敏、视觉传感器。
②研制仿生传感器③研制海洋探测用传感器④研制成分分析用传感器⑤研制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3)研究新一代的智能化传感器及测试系统:如电子血压计,智能水、电、煤气、热量表。
《传感器原理与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
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3.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解:(1)开发新的敏感、传感材料:在发现力、热、光、磁、气体等物理量都会使半导体硅材料的性能改变,从而制成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和气敏等敏感元件后,寻找发现具有新原理、新效应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
(2)开发研制新型传感器及组成新型测试系统①MEMS技术要求研制微型传感器。
如用于微型侦察机的CCD传感器、用于管道爬壁机器人的力敏、视觉传感器。
②研制仿生传感器③研制海洋探测用传感器④研制成分分析用传感器⑤研制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3)研究新一代的智能化传感器及测试系统:如电子血压计,智能水、电、煤气、热量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章 传感技术基础 参考答案

第2章传感技术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测量方法属于组合测量的是()。
A.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路B. 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C.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功率D. 用电阻值与温度关系测量电阻温度系数2、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无法实现的()A.消除随机误差 B.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大误差3、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如果影响和决定误差大小的全部因素(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A.组合测量 B.静态测量C.等精度测量 D.零位式测量4、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A.动态测量 B.静态测量C.组合测量 D.不等精度测量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测量误差的有:()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引用误差D.基本误差E.附加误差三、填空题1、以确定被测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称为。
2、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
3、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但误差总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
4、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
5、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和引用误差三类,其中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测量误差是。
7、随机误差是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 和 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8、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的称为 。
9、系统误差有 和 系统误差两种。
10、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分别为:S 1=0.2mV/℃、S 2=2.0V/mV 、S 3=5.0mm/V ,则系统总的灵敏度为 。
四、简答题1、什么是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2、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五、计算题1、铜电阻的电阻值R 与温度t 之间的关系为)1(0t R R t ⋅+=α,在不同温度下,测得铜电阻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检测一个圆柱体的直径,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检测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中的误差影响因素和大小。
答:a、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误差主要为人手安放直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b、使用软绳沿直径轴向缠绕,多绕几圈求平均值,利用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计算,误差主要是缠绕绳与轴线的垂直情况,与游标尺相比,减少了单个测量的误差;c,采用标准件,使用磁力表架进行测量,此种测量精度较高,一般在0.02mm。
2请举例说明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的区别。
答:动态特性的函数与时间相关,即时间不同,特征值不尽相同;而静态特性与时间无关。
如,温度传感器的线性度是通过一定时间稳定后才测量温度,而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传感器发生变化的滞后则属于动态特性。
3说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a、不断拓展检测范围,努力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b、传感器逐渐向集成化、组合式、数字化方向发展;c、重视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d、检测系统智能化。
4说明频率域分析能解决的问题。
答: 频域描述反映信号的频率组成及幅值、相位关系。
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往往需要掌握信号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而可采用不同的信号描述方式。
例如,评定机器振动烈度,需要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作为判据,而在寻找振动源头时则需要掌握振动信号的频率分量,需要采用频域描述。
项目一1设想一个方案使用光电接近开关检测转速。
答:在转轴上粘接一个小面积的反光板,试验光电接近开关的敏感距离,安放光电接近开关,这样,转轴每转一圈,光电开关输出一个脉冲,利用计数器表头,或者人工计数,计量转动圈数的时间,利用转速公式获得转速。
2使用数显表配合接近开关,设计一个方案,检测传送带上的输运物料的个数。
答:在传送带边上设计一个接近开关,并测试其对物料的敏感距离,然后将其信号线按照实训任务中的方法连接,即可在数显表上显示来料个数。
3上网查找一个接近开关的生产厂家,并介绍其生产接近开关的型号和应用场合。
答:/products.asp?id=65,上海巨马。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三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任务一 电阻式传感器思考题参考答案1.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有什么不同?答:金属电阻的应变效应主要是由于其几何形状的变化而产生的,半导体材料的应变效应则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
2.直流测量电桥和交流测量电桥有什么区别?答: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直流电桥用直流电源,只适用于直流元件,交流电桥用交流电源,适用于所有电路元件。
3.采用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K =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和阻值为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 ,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
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和1 000时,试求单臂、双臂和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解:单臂时40U K U ε=,所以应变为1时660102410244--⨯=⨯⨯==U K U ε/V ,应变为1000时应为330102410244--⨯=⨯⨯==U K U ε/V ;双臂时20U K U ε=,所以应变为1时66010*******--⨯=⨯⨯==U K U ε/V ,应变为1000时应为330104210242--⨯=⨯⨯==U K U ε/V ;全桥时U K U ε=0,所以应变为1时60108-⨯=U /V ,应变为1000时应为30108-⨯=U /V 。
从上面的计算可知:单臂时灵敏度最低,双臂时为其两倍,全桥时最高,为单臂的四倍。
5.如图所示为一直流电桥,供电电源电动势E =3V ,R 3=R 4=100Ω,R 1和R 2为同型号的电阻应变片,其电阻均为50Ω,灵敏度系数K =2.0。
两只应变片分别粘贴于等强度梁同一截面的正反两面。
设等强度梁在受力后产生的应变为5 000,试求此时电桥输出端电压U 0。
R 2题5图解:此电桥为输出对称电桥,故15210532230=⨯⨯⨯==-U K U ε/mV 任务2 电容式传感器思考题参考答案1.试分析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和变间隙式电容的灵敏度?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如图所示是一直线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l.检测系统由哪⼏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
答:⼀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记录装置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以满⾜显⽰记录装置的要求。
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作。
显⽰记录装置是检测⼈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是使⼈们了解被测量的⼤⼩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主称——传感器,代号C;被测量——⽤⼀个或两个汉语拼⾳的第⼀个⼤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2;转换原理——⽤⼀个或两个汉语拼⾳的第⼀个⼤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3;序号——⽤⼀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家⾃定,⽤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
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顺序地加注⼤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CWY-YB-20;光纤压⼒传感器:C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何种测量⽅法? 如何进⾏?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微差式测量。
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量。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电感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不包括( C )。
A. 交流电桥B.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D. 谐振式测量电路2、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相位相反B.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随衔铁的位移而变化C. 根据输出的指示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D. 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3、对于差动变压器,采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反映位移的方向B.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C.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大小,也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D.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也不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4、当变隙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极间的初始距离d0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D )A.灵敏度K0增加 B.灵敏度K0不变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减小5、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B )。
A.灵敏度会增加 B.灵敏度会减小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不变6、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C )。
A.变间隙式 B.变面积式C.变介电常数式 D.空气介质变间隙式7、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D )A.调频测量电路 B.运算放大器电路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相敏检波电路二、填空题(34分)1、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基础上的,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把输入的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或互感系数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转换为电量的变化,进而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
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在活动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输出电压应该为零。
实际不为零,称它为零点残余误差。
3、与差动变压器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中,常用的有两种:差动整流电路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1. 什么是检测技术?检测技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 什么是传感器?举例说明。
画出传感器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电位传感器、热丝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压磁传感器传感器的组成框图3. 什么是自动检测系统?画出框图。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系统的总称。
4. 什么叫测量?按测量手段分类有哪些?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各举例说明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直接测量: 用弹簧管式压力表测量流体压力。
间接测量:导线电阻率ρ的测量。
联立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测量。
5. 按测量方式分类有哪些?各举例说明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某支路的电流。
零位式测量: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解释图1.2.1):在进行测量之前,应先调1R ,将回路工作电流I 校准;在测量时,要调整R 的活动触点,使检流计G 回零,这时0=g I ,即X R U U =,这样,标准电压R U 的值就表示被测未知电压值。
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构成微差式测量法。
6. 为什么会产生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式有哪些?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7.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写出其公式绝对误差:o L -x =Δx相对误差:引用误差:8. 误差的分类与来源是什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9.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各是什么含意?各举例说明。
误差能否消除?能否修正?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成函数关系的有规律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例题分析]例题1 一台精度为0.5级、量程范围600~1200℃的温度传感器,它最大允许绝对误差是多少?检验时某点最大绝对误差是4℃,问此表是否合格?解: 根据精度定义表达式100.⨯∆=SF Y AA %,并由题意已知A=0.5%,YF.S=(1200-600)℃,得最多允许误差△ A=A·YF.S=0.5%×(1200-600)=3℃此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位3℃。
检验某点的最大绝对误差为4℃,大于3℃,故此传感器不合格。
[思考题与习题]1-1 何为传感器静态特性?静态特性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 何为传感器动态特性?动态特性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1-3 传感器的线性度的定义?怎样确定?1-4 传感器的回程误差是怎么定义的?用数学式如何表示?1-5 何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1-6 鉴定2.5级(即满量程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表是否合格?1-7 为什么在使用各种指针表时,总希望指针偏转在全量程的2/3以上范围使用? 1-8 已知某一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30mm ,静态测量时,输入值与输出值的关系如表1.1所示,试求传感器的线性度和灵敏度。
表1.1输入值与输出值的关系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例题分析]例题2-1 如果将100Ω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试件上,若试件受力横截面积S = 0.5×10-4 m 2,弹性模量E =2×1011 N/m 2 ,若有F=5×104 N 的拉力引起应变电阻变化为1Ω。
试求该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解:由题意得应变片电阻相对变化量1001=∆R R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可知:应变Eσε=(σ为试件所受应力,SF =σ),故应变 005.0102105.01051144=⨯⨯⨯⨯=⋅=-E S F ε应变片灵敏度系数2005.0100/1/==∆=εRR K 例题2-2 一台用等强度梁作为弹性元件的电子秤,在梁的上、下面各贴两片相同的电阻应变片(K=2)如图2-1(a)所示。
已知l =100mm 、b=11mm 、t=3mm ,E=2×104N/mm 2。
现将四个应变片接入图(b )直流电桥中,电桥电压U=6V 。
当力F=0.5kg 时,求电桥输出电压U 0=?解: 由图(a )所示四片相同电阻应变片贴于等强度梁上、下各两片。
当重力F 作用梁端部后,梁上表面R 1和R 3产生正应变电阻变化而下表面R 2和R 4则产生负应变电阻变化,其应变绝对值相等,即Ebt Fl242316==-=-==εεεεε 电阻相对变化量为ε⋅=∆=∆-=∆-=∆=∆K RRR R R R R R R R 44223311 现将四个应变电阻按图(b )所示接入桥路组成等臂全桥电路,其输出桥路电压为m V V Ebt FlK U K U R R U 8.170178.01023111008.95.06264220==⨯⨯⨯⨯⨯⨯⨯⨯=⋅⋅=⋅=⋅∆=εε[思考题与习题]2-1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什么是半导体材料的压阻应变效应? 2-2金属电阻应变片半导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2-3 什么是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2-4 采用应变片进行测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温补方法有哪些? 2-6 直流电桥是如何分类的?各类桥路输出电压与电桥灵敏度关系如何? 2-7 有一金属应变片,其灵敏度K=2.5,R=120Ω,设工作时其应变为1200 ,则△R 是多少?若将此应变片与2V直流电源组成回路,试求无应变时和有应变时回路的电流。
2-8 应变片称重传感器,其弹性体为圆柱体,直径D =10cm ,材料弹性模量E =205×109N/m 2,用它称50t 重物体,若用电阻丝式应变片,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2,R =120Ω,问电阻变化多少?2-9 拟在等截面的悬臂梁上粘贴4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应变片组成差动全桥电路,式问;⑴ 4个应变片应该怎样粘贴在悬臂梁上? ⑵ 画出相应的电桥电路图。
2-10 如图2.1所示为一直流应变电桥。
图中U=4V ,R 1=R 2=R 3=R 4=120Ω,试求: ⑴ R 1为金属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
当R 1的增量为△R 1=1.2Ω时,电桥输出电压U 0为多少?⑵ R 1和R 2都是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受应变极性和大小都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U 0为多少?⑶ 题⑵ 中,如果R 1与R 2感受应变极性相反,且|△R 1|=|△R 2|=1.2Ω,电桥输出电压U 0为多少?2-11 如图2.2所示为等强度梁测力系统,R 1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系数K=2.05,未受应变时,R 1=120Ω,当试件受力F 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ε=8×10-4,求⑴ 应变片电阻变化量△R 1和电阻相对变化量△R 1/R 1。
⑵ 将电阻应变片R 1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为直流3V,求电桥输出电压及电桥非线性误差。
⑶ 若要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何种措施?并分析其电桥输出电压及非线性误差大小。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思考题与习题]3-1请比较自感式传感器和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异同。
3-2 何谓零点残余电压?说明该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3-3电涡流传感器有何特点?3-4 用一涡流式测振仪测量某机器主轴的轴向振动。
已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20mV/mm ,最大线性范围为5mm 。
现将传感器安装在主轴两侧,如题图4-14(a )所示,所记录的振动波形如图4-14(b )所示。
请问:(1)传感器与被测金属的安装距离L 为多少时测量效果较好? (2)轴向振动的最大值A 为多少? (3)主轴振动的基频f 是多少?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例题分析]例题3-1已知:平板电容传感器极板间介质为空气,极板面积2)22(cm a a S ⨯=⨯=,间隙mm d 1.00=。
试求传感器初始电容值;若由于装配关系,两极板间不平行,一侧间隙为0d ,而另一侧间隙为)01.0(0mm b b d =+。
求此时传感器电容值。
解: 初始电容值pF d SdSC r 37.3501.06.322000=⨯⨯===πεεε式中.1;/6.310==r cm pF επε 如图3-1所示两极板不平行时求电容值pF d b b a d x a b d x a b d b ax a b d adx C r a r a r 7.33)11.001.0ln(001.06.322)1ln()(020*******=+⨯⨯=+=++⋅=+=⎰⎰πεεεεεε例题3-2 变间距(d )形平板电容传感器,当mm d 10=时,若要求测量线性度为0.1%。
求:允许间距测量最大变化是多少?解: 当变间距平板型电容传感器的dd∆<<1时,其线性度表达式为 %100)(⨯∆=d dL δ由题意故得%100)1(%1.0⨯∆=d,即测量允许变化量mm d 001.0=∆。
例题3-3如图3-2所示,圆筒形金属容器中心放置一个带绝缘套管的圆柱形电极用来测介质液位。
绝缘材料相对介电常数为1ε,被测液体相对介电常数为2ε,液面上方气体相对介电常数为3ε,电极各部位尺寸如图所示,并忽略底面电容。
求:当被测液体为导体及非导体时的两种情况下,分别推导出传感器特性方程)(H f C H =。
解:根据题意画出该测量系统等效电路如图3-2(b)所示。
其中C 1和C 3分别为绝缘套在电极上、下两部分形成的电容。
C 2为液面上方气体在容器壁与绝缘套管外表面间形成的电容,C 4为被测液体在容器壁与绝缘套管外表面间的电容。
根据同心圆筒电容计算公式可得以上电容表达式分别为)/ln(8.1)/ln(8.1)/ln(8.1)()/ln(8.1)(124113132111D D HC dD HC D D H L C d D H L C εεεε==-=-=当被测液为非导体时,则 C H = C 1 ∥C 2 + C 3 ∥C 4)]/ln()/ln([8.1)]/ln()/ln([8.1)(121121131131d D D D Hd D D D H L εεεεεεεε+++-==A+BH 式中)]/ln()/ln([8.1131131d D d D LA εεεε+=])/ln()/ln()/ln()/ln([8.113113121121d D D D d D D D B εεεεεεε+-+=当被测液为导体时C 4=0,则 C H = C 1 ∥C 2 + C 3)/ln(8.1)]/ln()/ln([8.1)(11131131d D Hd D D D H L εεεεε++-==A+BH 式中 A=)]/ln()/ln([8.1131131d D D D Lεεεε+=B=])/ln()/ln()/ln(1[8.11311311d D D D d D εεεε+-[思考题与习题]4-1电容传感器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其应用。
4-2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4-3为什么电容传感器易受干扰?如何减小干扰?4-4如图3-6所示平板式电容位移传感器。
已知:极板尺寸a=b=4cm ,间隙d 0=0.5mm,极板间介质为空气。
求该传感器静态灵敏度;若极板沿x 方向移动2mm ,求此时电容量。
第五章 电动势式传感器[思考题与习题]5-1试叙述磁电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简单工作原理。
5-2试述霍尔效应的定义及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3简述霍尔传感器的组成,画出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电路图。
5-4简述霍尔传感器测量电流、磁感应强度、微位移、压力的原理。
5-6霍尔片不等位电势是如何产生的?减小不等位电势可以采用哪些方法?5-7为了减小霍尔元件的温度误差应采用哪些补偿方法?5-8说明压电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其特点、电荷放大器的特点。
5-9简述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第六章热电式传感器[例题分析]例题6-1将一只灵敏度0.08mV/℃的热电偶与电压表相连,电压表接线处温度为50℃。
电压表上读数为60mV,求热电偶热端温度。
解:根据题意,电压表上的毫伏数是由热端温度t,冷端温度为50℃产生的,即E(t,50)=60mV。
又因为E(t,50)=E(t,0)-E(50,0)则E(t,0)=E(t,50)+E(50,0)=60+50×0.08=64mV所以热端温度t=64/0.08=800℃。
例题6-2现用一支镍镉——铜镍热电偶测某换热器内温度,其冷端温度为30℃,而显示仪表机械零位为0℃,这时指示值为400℃,若认为换热器内的温度为430℃,对不对?为什么?解: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