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探讨(1)
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共3篇

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共3篇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1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建筑装饰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实施都需要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
建筑装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审美观念,也可以塑造和引导人们的文化情感。
因此,建筑装饰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精神追求。
建筑装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古埃及金字塔和希腊神庙等建筑都有着精美的装饰。
这些建筑装饰不仅具有美感,还反映了该时期的宗教、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
例如,古埃及金字塔上的装饰以埃及神话为主题,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
而希腊神庙上的雕塑则表现了当时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艺术发展。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装饰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传统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例如经典的“脊兽”、“斗拱”等元素。
这些装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这些元素不仅在建筑上有用途,而且常常被用于制作家具、器皿等各种家居用品。
现代建筑装饰则更多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例如,当今世界各地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住宅楼等,都强调了美学与实用性的结合,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筑装饰来彰显其文化价值和深邃内涵。
在这些建筑装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元素,例如彩色玻璃、铝合金、钢筋混凝土、模拟木纹等。
这些元素可以强化现代建筑的美感,也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用特定的形式和色彩,表达出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特定信息和寓意。
建筑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它还与文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身处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文化意识。
因此,建筑装饰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适应,才能真正达到美化建筑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文化和审美需求。
总之,建筑装饰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建筑装饰的设计和实施中,必须注重审美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化和社会的因素,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精神追求。
建筑装饰的艺术意识与审美追求

建筑装饰的艺术意识与审美追求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神庙;从中国的故宫,到法国的卢浮宫,建筑装饰无不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本文将分析建筑装饰的艺术意识与审美追求,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一、建筑装饰的艺术意识建筑装饰的艺术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进行装饰设计,以达到美化建筑、提升建筑品质的目的这种艺术意识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美:建筑装饰通过各种线条、色彩、材质、形状等元素,形成富有美感的视觉效果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都体现了形式美的艺术意识2.寓意美:建筑装饰常常运用寓意、象征等手法,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观念如,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等图案,寓意着吉祥、繁荣和成功3.和谐美:建筑装饰强调建筑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共生如,我国传统园林建筑,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4.创新美:建筑装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突破如,现代建筑装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二、建筑装饰的审美追求建筑装饰的审美追求,反映了人类对美的渴望和向往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建筑装饰的审美追求:1.个性鲜明:建筑装饰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建筑物的个性如,我国古代皇室的建筑装饰,以富丽堂皇、庄重威严为审美追求,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2.比例协调:建筑装饰注重各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以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如,古希腊建筑的柱式比例,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3.丰富多彩:建筑装饰通过多种装饰手法和元素,丰富建筑的视觉效果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装饰,运用雕塑、绘画、镶嵌等艺术手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4.寓意深远:建筑装饰通过寓意、象征等手法,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如,西方建筑中的天使、恶魔等形象,寓意着善恶、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三、我国建筑装饰的艺术意识与审美追求我国建筑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意识和审美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我国建筑装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如,现代中式建筑装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2.地域特色:我国不同地区的建筑装饰,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如,四川地区的民居装饰,以木雕、石雕为主要装饰手法,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3.生态环保:现代建筑装饰注重生态环保,提倡使用绿色、可持续的材料如,利用天然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既美观又环保4.人文关怀:我国建筑装饰关注人的需求,注重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如,公共建筑的装饰设计,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和心理感受建筑装饰的艺术意识与审美追求,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在我国,建筑装饰艺术在传统与现代、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装饰艺术将继续创新和演变,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以上内容为本文的相关左右,接下来将详细分析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性案例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四、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到夏商周的青铜器装饰;从秦汉时期的砖雕、石雕,到唐宋时期的木雕、壁画;再到明清时期的琉璃、砖雕,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1.古代建筑装饰:以宫殿、庙宇、园林等为主,如北京的故宫、山西的悬空寺、苏州的拙政园等,展现了古代建筑装饰的辉煌2.近现代建筑装饰: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建筑装饰艺术开始吸收外来元素,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广州的白天鹅宾馆等,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3.当代建筑装饰:以创新、环保、人文关怀为核心,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等,展示了当代建筑装饰的艺术魅力五、代表性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装饰案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意识1.故宫:故宫的建筑装饰,以龙凤、蝙蝠、云纹等图案为主题,寓意吉祥、繁荣同时在色彩、材质、形状等方面,力求和谐统一,展现出皇权的威严2.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建筑装饰,以自然山水、花鸟鱼虫等为主题,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拙政园的山水景观、留园的亭台楼阁,都体现了寓意美和形式美的结合3.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装饰,以中国红、中国结、中国灯笼等传统元素,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使建筑装饰呈现出创新美六、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建筑装饰艺术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建筑装饰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使用可持续、低碳、环保的材料,如竹材、生物降解材料等2.智能化:建筑装饰将融入更多智能化元素,如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3.人文关怀:建筑装饰将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如无障碍设计、心理健康等,创造更加舒适、人性化的居住环境4.跨界融合:建筑装饰将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如艺术、科技、文化等,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5.个性化定制:建筑装饰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我国建筑装饰艺术在继承传统、吸收外来、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将继续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建筑装饰艺术家们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七、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与实践在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与实践过程中,设计师们不仅要深入研究传统装饰艺术,还要关注现代审美趋势和科技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1.材料创新: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玻璃、金属、塑料等,为建筑装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如3D打印、数字化制造等,使建筑装饰艺术更加精细化、个性化3.理念创新:在设计理念上,建筑装饰艺术要从“以人为本”出发,关注人的需求和心理感受4.文化创新:建筑装饰艺术要融合多元文化,体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八、建筑装饰艺术的教育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建筑装饰艺术,我们需要加强对其教育与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1.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在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设置建筑装饰专业,培养专业人才2.加强学术交流:举办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活动,促进建筑装饰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3.扶持传统工艺:对传统建筑装饰工艺进行保护和扶持,如木雕、砖雕、壁画等4.推广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推广建筑装饰艺术的优秀经验和成果九、结论建筑装饰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审美追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我国,建筑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面对未来,我们应当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绿色环保、智能化、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发展,不断推动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与传承通过深入研究建筑装饰艺术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加强建筑装饰艺术的教育与传承,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建筑装饰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装饰艺术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富有创意和人性化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将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世界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城市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
海派建筑装饰艺术是上海的一种重要文化遗产,它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体现了上海特有的历史与文化。
在当今物欲横流、追求奢华的消费时代,如何传承和创新海派建筑装饰艺术,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海派建筑装饰艺术起源于上海滩近代洋楼建筑装饰,兴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清末民初和近代历史的变迁,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艺术元素,形成了鲜明的上海风格。
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是色彩缤纷、图案精美的窗棂雕花。
上海传统民居窗棂雕花以花鸟、人物、器物等为主题,又以刻画精细、充满生趣而著称。
此外,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飞檐翘角、花岗岩门柱、木雕花窗、石雕栏杆等,均体现了上海的文化特点和传统工艺。
二、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传承海派建筑装饰艺术,不仅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更是为了提高人们审美意识,让人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温暖与美好。
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通过各种媒介,通过书籍、电影、音乐等形式推广海派文化和海派建筑装饰艺术。
其次,需要在教育中重视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学习。
例如,开设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派文化和海派建筑装饰艺术。
此外,还需要大力支持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让传统和现代相互交融,使海派建筑装饰艺术更加富有生命力。
三、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创新和发展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
海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
首先,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可以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创作海派建筑装饰艺术。
例如,在窗棂雕花上采用新型雕刻工具和数控技术来实现精密的图案刻画,可以大大提升工艺品的精细程度和观赏价值。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探讨(一)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探讨(一)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个中国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将是我们室内设计师的任务。
风格与文化的探索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
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在十几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对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在体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同时,对主要表现的装饰内容的风格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从而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探讨建筑设计风格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讨建筑设计风格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发表时间:2018-08-30T15:28:57.2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刘志勇[导读] 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室内设计中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会极大地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风格与文化的关联,就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和谐,其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共同享有和发展,它遵循历史传统并进行超越。
本文对建筑设计风格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探讨,代同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文化;设计一、建筑文化的内涵1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的反映。
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种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而外缘文化是新形成的文化,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它是年青的、非纯种的,发育尚不完全,也非自生根的文化。
内核文化具有强大的持续传延能力,当我们起越一个地区建筑的表象内容去追寻隐匿在其背后的渊源所在时,就会发现其本质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建筑文化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前进、更新。
其发展、更新有两条途径,一是靠“内核”的裂变或聚变而产生巨大能量推动自生的更新变化,由于其动力来自于内核本质结构之中,因此其变化是主动的、有秩序的,它与自生文化的关系也是一致的、和谐的。
例如另一种途径是靠“外缘”文化的影响。
“外缘”文化的作用一开始可能是生硬的、被动的、无秩序的,但通过长期对内核文化的冲撞和渗透,推动“内核”文化发生相适应的转化。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两条途径往往是同时存在,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实现实质性的升华。
2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其恰到好处地融汇于自身地域文化的“外缘”,继而逐步向“内核”转化,更是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
建筑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能够增添建筑物的美感,还能够提升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在现代社会中,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建筑装饰设计的定义、作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建筑装饰设计的定义建筑装饰设计指的是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进行艺术处理和装修设计的过程。
它着眼于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空间环境。
建筑装饰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功能需求以及使用者的个人偏好等。
二、建筑装饰设计的作用1. 增强建筑美感:建筑装饰设计能够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色彩和装饰元素等方式,使建筑物外观更加具有美感,提升整体形象。
2. 优化功能性:建筑装饰设计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
例如,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合理的装饰设计可以提高室内采光、通风等方面的性能,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
3. 营造舒适环境:良好的建筑装饰设计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布局方式,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光线等因素,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1. 环保可持续: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倡,建筑装饰设计越来越注重环保材料的选用和能源利用的合理性。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装饰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建筑装饰设计与智能化设备的结合,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居住体验。
3. 文化融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建筑装饰设计在吸收不同文化元素上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融入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装饰效果。
四、结语总之,建筑装饰设计在建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营造美观、功能优良的建筑环境,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装饰设计将继续迎来更多新的可能性和挑战,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岳麓书院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与文化衍生设计研究

岳麓书院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与文化衍生设计研究岳麓书院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与文化衍生设计研究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所书院,也是我国古代教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被誉为“天下第一书院”。
岳麓书院的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与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密不可分,通过对其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岳麓书院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衍生设计。
岳麓书院的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则彰显了岳麓书院作为一座古代教育机构的庄重和崇高。
首先,岳麓书院的建筑布局严谨有序,建筑群延伸呈现出中轴线对称的特点,展现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经典美学。
其次,岳麓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千人书堂,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通过重檐歇山顶、翘角飞檐等建筑装饰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此外,岳麓书院的建筑内外壁饰以及门窗雕刻等都融合了中式传统图案和意象,烘托出了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
岳麓书院的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岳麓书院而言,其建筑装饰艺术既是美的呈现,更是文化的传承。
岳麓书院作为历史悠久的书院,秉承儒家文化传统,其建筑装饰元素中融入了儒家思想中的各种符号和象征。
如四季花卉、龙凤等动物和花卉纹样等都寓意吉祥、繁荣和团结。
这些元素既反映了岳麓书院作为学府的崇高使命,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优雅生活和博学多才的追求。
岳麓书院的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也具备一定的现代文化衍生设计的价值。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装饰艺术可以为现代设计师提供许多灵感和启示。
例如,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借鉴岳麓书院建筑布局的中轴线对称的原则,创造出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形态。
同时,岳麓书院的传统图案和装饰元素可以被应用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赋予空间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独特魅力。
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与建筑风格

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与建筑风格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与建筑风格是体现一个城市面貌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建筑外观设计和建筑风格代表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以及设计理念。
本文将就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与建筑风格进行探讨,以期增进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一、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建筑物的外观设计是建筑物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要素。
外观设计包括建筑物的形状、材料、色彩、装饰等方面。
形状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比如传统的矩形、方形、圆形,也有更加抽象和创新的形式。
材料上,可以选择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不同材质来体现建筑的特色。
色彩上,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施工方式来打造不同风格的建筑物。
装饰上,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文化背景进行艺术装饰,比如雕刻、壁画等。
二、建筑风格的分类建筑风格是指建筑物在形式、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风格特点和风格派别。
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风格。
1. 古希腊罗马风格古希腊罗马风格是指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大胆简洁、庄重古典。
常见的古希腊罗马风格的建筑包括柱廊、圆顶、拱门等经典元素。
2. 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源自意大利,在15世纪至17世纪盛行于欧洲。
该风格倡导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建筑物常见的特点是对称、比例协调、装饰丰富。
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有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家堂。
3.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传至欧洲其他国家。
该风格强调对称、动感、装饰豪华。
建筑物通常具有局部凸起和曲线形态,以及丰富的雕塑和壁画装饰。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梵蒂冈博物馆。
4. 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初,以功能主义为基础,强调简洁、实用、经济。
建筑物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拒绝传统的装饰元素。
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有德国柏林的包豪斯学派建筑和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探讨作者:黎志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个中国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建筑工程设计论文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将是我们室内设计师的任务。
关键字:建筑装饰设计风格文化探讨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upcoming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whole of China ushered in a period of prosperity with highly developed econom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ure, socie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will be referred to a new height, corresponding to the people on the quality of their life,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will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safety, health, comfort, beauty and other aspects. Therefore, the design to create a scientific, and artistry, which can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but also cultural connotations, people-oriented, also the modern indoor environment is reasonable, we will be the interior designer's task.Keywords: Study of the building decoration design style culture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穿越建筑时空的隧道,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凝聚着无限的魅力,建筑作为人类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它还涵盖着民族的、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它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已被社会确认。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本来就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在多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面对许多包含了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对它们所表现出的装饰风格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风格与文化的探索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
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在十几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对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在体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同时,对主要表现的装饰内容的风格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从而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2.风格与文化的理解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
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
室内布置中也有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为一体。
当前,社会是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住处社会过渡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
室内设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人们与之朝夕相处活动于其间时的精神生活。
3建筑装饰设计与文化3.1建筑装饰中材料的文化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常用的竹来说。
千百年来,竹在中国的建筑装饰设计中随处可见,可以堪称为经典的装饰材料。
凭借着其本身强壮的韧性和高强度的支撑能力,它被运用到了生活中从厨具到家具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竹制的筷子,北京郊区特有的用竹木搭建的别墅区等。
在装饰中,通过竹子与竹子间时疏时密的交错感,可以形成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一种非常通透别致的感觉。
这种设计如果用到建筑设计上,将会使得空间显现的尤其敞亮。
在这种曲径通幽的竹香中,常常会使得建筑设计一定程度上萦绕有我国佛教独有禅味气息。
加之自古以来,竹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代表,曾是历代迁客骚人笔下炙手可热的焦点。
伴随着绿意盎然,加工方便的美好形象,近几年来,环保的人文内涵在竹子的应用上得到集中的体现,在世界各地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对于环境损害极小的材料无疑会更加受到消费者的热爱。
3.2建筑装饰中设计的文化体现抛开建筑设计的用料,在建筑装饰设计本身的结构上,也常体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例如深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在建筑的设计布局上往往表现出对称分明,主次有别,尊卑有序的独树一帜的局面,而以老子为代表的无为的思想,则讲究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氛围,具体的外化表现在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讲求自然和谐,保留缺憾,不刻意的追求与自然循规蹈矩的一面上,尤其是在京城独有的民居四合院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具体构架与抽象思想空间变换,内外交融,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
伴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上常偏向于简约的设计手法,将禅宗的思维纳入其中,强调简约而不简单,在色彩的表象上以沉静色彩为主,让人们在平时建筑设计的影响下,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接受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冥想的思想精髓,通过悟境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解脱与释放。
3.3建筑装饰中图文的文化体现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常看到的门窗设计中,传统的图案占据了相当醒目的位置,仔细观察其中的图案不难发现,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实质上是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变化,只不过为了与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相匹配,才特意简化表达而已。
这些被演绎过无数次的符号,虽然经过简化,但其在含义的表达上却没有丝毫的缺失。
比如,门窗上遍布的莲、鱼和梅花鹿、蝙蝠造型,在充分运用象征意义的假借的同时,含蓄的表达了年年有余,福禄丰登的含义。
这些象征性的符号都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这也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在特殊环境下赋予建筑于灵魂的重要手段。
3.4建筑装饰中配色的文化体现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颜色的搭配也是彰显出人文内涵的重要表现方式。
比如,2010年在我国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场馆的建设,就选择了中国人心中传统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红色向来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它不仅代表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无数先烈,也显示出中国人心中那份红红火火,更深层次的文化寓意,相信每一个莅临过世博会中国馆的顾客都会感受到东道主那一份浓浓的欢迎气息。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红之外,通过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其他颜色的搭配组合,也时时刻刻的对外传播着中国的文化,就拿装饰中的青花瓷来讲,白色与靛青的完美融合,给人一种朴素,静美的感觉。
优雅巧妙的表达出中国文化中谦虚,内敛的内涵。
4.结束语“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地域文化”正在兴起,设计师在传统与现在之间思索,使得传统风格中的文化得以提炼,也开始提倡和重视绿色装饰设计,让装饰设计“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1 阎日松对中国建筑设计审美思潮的思考[J] 山西建筑2007(1)2 齐放城市地域性文化与建筑设计[J] 魅力中国 2010(12)3 方树波浅议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4唐瑶,贾尚宏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四川建筑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