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病害综合整治

合集下载

钢轨接头病害的成因及整治方法

钢轨接头病害的成因及整治方法

钢轨接头病害的成因及整治方法摘要:钢轨接头是轨道线路设备薄弱之一,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接头病害是影响设备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需要结合接头病害情况进行成因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症下药的开展综合整治,从源头上去控制钢轨接头的病害发生,提升轨道接头的质量,增强轨道设备总体稳定性。

本文对导致钢轨接头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整理了对应的综合整治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钢轨接头;病害成因;整治方法;引言:钢轨的接头经过长期的使用后,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

因此,除了开展必要的维修和保养,还要分析病害的成因,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减少病害的出现,综合治理病害。

钢轨接头处的质量不良会严重影响到轨道线路的综合水平,同时,还会对列车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一定要重视对钢轨接头的养护工作,减少病害的产生,及时纠正不恰当的养护维修方法。

一、造成钢轨接头病害的成因(一)接头轨面破损、裂纹产生的原因钢轨不均匀磨耗、轨端掉块、压溃、擦伤、螺孔裂纹、夹板弯曲或裂纹等病害是由于钢轨接头处轮轨冲击力大,致使连接零件功能降低甚至失效引起线路爬行,接头出现了大轨缝。

正是因为钢轨接头处轨缝的存在,导致其受到冲击荷载的作用大于钢轨的其他部位,从而产生接头病害。

普通钢轨接头承受的冲击荷载是其他部位的的1.5倍左右,而轨缝增大4mm,钢轨接头承受的冲击荷载则增大到其他部位的三倍左右。

由于钢轨接头冲击荷载的增加,加大了接头轨面破损、夹板弯曲折断或混凝土轨枕损坏破裂等病害的形成机率,另外列车不均匀制动时,车轮在轨面上产生有害滑动,轨面会出现擦伤等现象,这些病害的出现,又增加了接头处线路的不平顺性从而使机车车辆对接头的冲击力再次增大,线路变形加剧,并导致接头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增加了维修养护工作的工作量。

1.道床翻浆、厚度、碴肩宽度不足等病害由于接头病害的产生,未及时得到处置,从而增大接头处的附加动力,轨缝愈大,台阶愈大,轮轨之间的冲击力愈大,从而引发道床脏污翻浆冒泥、道床板结坍塌,导致碴肩宽度不足,道床失去弹性和排水功能、轨枕间距不正、歪斜等病害,这些病害如果处理不及时,列车在通过接头,特别是曲线接头时产生的离心力增大而形成接头支嘴,破坏线路方向,引起轨距递变率超标造成轨道不平顺、几何尺寸超限、轨枕空吊、折断,改变了车轮的运行轨迹增加了车轮对轨道的冲击力和破坏,使线路状况恶化。

钢轨接头病害综合整治讲解

钢轨接头病害综合整治讲解

钢轨接头病害的综合整顿·共9页·第1页钢轨接头病害的成因剖析和整顿举措作者:鲁德刚时间:2013 年 6月 26 日纲要:自己 1973 年 11 月出生,中共党员,1995 年 5 月就业于元谋工务段,现自己就参加工作17 年来平常工作中累积和学习的经验,针对钢轨接头常有病害产生的原由,说说对钢轨接头常有病害预防和整顿的一些初浅的见解。

要点词:接头病害剖析、整顿举措论文主体:尽人皆知,钢轨接头是线路轨道结构的三大单薄环节之一,是长久困扰提升线路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原由,是工务部门平常维修的要点,接头的保养维修工作量占到轨道维修工作量的60% 。

钢轨接头的病害,加剧了平常的轨检车出分率和添乘的显然晃车。

钢轨接头病害的发生,最根本的原由在于轨道接头存在轨道结构上的不连续和轨面的不平顺,这就以致轮轨之间产生较大的附带动力的作用。

过大的附带动力作用又促进不连续性和不平顺性的发展和附带动力的增添,同时也就是促进了接头病害的发展。

此外保养方法不妥也会促进接头病害产生和发展。

因为对接头的频频起捣、标准不高、形成的接头两头软硬不匀、轨缝过大、接头螺栓扭矩不足、接头高低、左右错牙,在列车轮对的冲击下,造成接头钢轨掉块,轨枕裂纹无效,夹板伤损增添。

以致接头的维修周期缩短,加大了线路人员的劳动强度,对铁路运输留下了不安全要素。

所以:钢轨接头病害是常常困扰我们工务部门的一个主要问题。

以下是我针对常有钢轨接头病害产生的原由及预防、整顿举措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1.成钢轨接头病害的主要原由剖析( 1)接头结构的缺点钢轨接头结构的缺点有轨缝、台阶(动载条件下的高低错台 )、折角,使车轮经过时惹起附带动力荷载,拥有冲击荷载性质。

这些冲击附带力为正常轮载的2至 3 倍。

冲击力的作用使钢轨端部、夹板挠曲,使钢轨顶面、夹板及连结部件磨耗。

因为轨缝的存在,车轮经过钢轨接头时,驶入端高于驶出端产生台阶,产生接头下陷形成的折角。

线路钢轨低接头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

线路钢轨低接头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

线路钢轨低接头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本人从事铁路工作了15年,从一名对铁路知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养路工,副工长,工长,点检员,在实践当中得出很多经验。

关于接头病害的成因及整治办法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作业区全线71公里,由于养护不及时,在运行两年后接头病害逐渐暴露出来。

钢轨接头是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

接头虽然能保证轨道的几何形位不受破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线路的连续性。

接头常见病害的种类主要有:鞍形磨耗、低接头、接头掉块、夹板弯曲、轨枕破损、翻浆冒泥、暗坑、错牙、支嘴等。

但就其整治的难易程度而言,整治低接头的工作量要远远大于其他接头病害。

对于低接头的整治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养护维修办法,全面的进行分析、整治,这里我建议建立“立体”养护维修模式。

一、低接头成因分析1.与接头结构有关钢轨接头在结构上的不平顺,指的是接头轨缝;车轮压在钢轨的输出端时,邻接钢轨的接受端有抬高趋势,形成台阶;荷载下钢轨接头处的扰曲不是连续曲线,而是折线。

当折角,轨缝,台阶三要因素同时出现,都将产生轮轨冲击,从而增大接头处的附加动力。

使轨面在动态情况下呈波浪形不平顺。

2.基床翻浆冒泥所谓路基基床:是指路基上部受到列车动力作用和水文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一层,其确切的厚度,随路基的构造,运输条件和水文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是指从路基面向下1~3m左右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以路基面下0.5m内受动力的影响较为剧烈,再往下,应力衰减较快。

一般从路基面下1.0m处,其动应力约为路基面的三分之一。

《规范》中把路基面向下1.2m范围内作为基床考虑。

基床翻浆冒泥通常表现为:⑴基床翻浆⑵路基面翻浆冒泥,是翻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基床翻浆冒泥病害的产生,软塑了路基面,从而显著地降低了路基的承载能力,加速了接头轨面的不平顺,从而导致接头病害特别是低接头的产生。

接头处的基础,一般线路基础指的是路基。

由于基床土质不良,排水不畅及接头处的路基,承受着来至大于非接头处几倍以上的列车冲击力。

线路接头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线路接头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线路接头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铁路运输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动脉,具有运输量大,安全系数较高的优点,在我国运输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保障铁路运输事业平稳发展,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高效、合理性就必须对线路做好养护维修工作,而线路病害中接头病害是影响铁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铁路运输健康发展绊脚石,严重影响列车运行效率及安全,做好线路病害的研究是铁路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钢轨接头病害是线路轨道结构三大薄弱环节之一,长期困扰铁路线路安全平稳运行,是工务部门维修养护的重点。

本文总结近年来线路中的常发的接头病害的成因与整治经验,为今后的线路整修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线路,接头病害,成因,1钢轨接头病害1.1接头病害主要危害当列车经过钢轨接头部分时,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钢轨,造成接头病害。

所以说钢轨接头是比较容易产生病害的部分。

接头产生病害后,会加速各部件的损坏速度,如果整修不及时,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在新旧钢轨更换过程中会产生高度差,列车开过不断造成冲击力,长此以往,接头处将会出现螺栓松动,夹板磨损[15]。

在曲线地段,因为某些地段钢轨本身就存在着硬弯,所以也会造成钢轨接头发生问题。

随着铁路不断提速和重载的发展,无缝线路焊接接头病害日益突出,为保证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度也对接头病害的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整治接头病害是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1.2接头病害产生原因1.焊接接头时未达到技术标准,轨面不平顺,道床不稳定,存在焊接接头高低病害,列车通过时猛烈撞击不平顺区域,增加钢轨磨耗造成部件损伤,扣件松动,产生坍砟接头病害。

2.轨道弹性不足。

使列车对接头的冲击力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容易产生低接头。

由于道床翻浆冒泥、板结或碎石道砟材质、级配不良或捣固方法不当,钢筋混凝土轨枕底部被打秃,轨底道砟棱角被磨圆造成了轨道弹性的降低。

3.焊接钢轨材质原因,个别钢轨可能在出厂时,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接头淬火强度较其它标准钢轨低。

铁路线路接头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改技术

铁路线路接头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改技术

铁路线路接头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改技术咱先来说说铁路线路接头这回事儿。

你想想,每次坐火车的时候,是不是偶尔会感觉到“咯噔”一下,或者听到那种不太顺畅的声音?这很可能就是铁路线路接头出了问题。

我之前有一次跟着铁路维修师傅去巡检线路,那经历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天阳光特别大,晒得人眼睛都快睁不开。

我们沿着铁路线一步一步地走,仔细查看每一个接头。

当走到一个接头处时,师傅停了下来,皱着眉头说:“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病害。

”我凑近一看,发现接头处的钢轨有磨损的痕迹,轨枕也有些松动。

这铁路线路接头的病害啊,种类还真不少。

比如说,钢轨接头的错牙,就像是牙齿没长整齐一样,会让列车通过时产生颠簸。

还有钢轨的低头,就好像是累弯了腰,这会影响列车行驶的平稳性。

再有就是轨缝过大或过小,过大了容易让车轮冲击变大,过小了又会造成钢轨挤压。

那为啥会出现这些病害呢?一个原因是列车的反复冲击。

想象一下,一辆辆沉重的列车不断地经过接头,就像一次次的重拳打击,时间长了,接头能受得了吗?另一个原因是养护不到位。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小毛病就会变成大问题。

那怎么预防和整改这些病害呢?首先,在铺设线路的时候,就得保证接头的质量。

选用质量好的钢轨和配件,安装的时候要精细,不能马虎。

然后,日常的养护工作可太重要了。

要定期检查接头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比如,轨缝不合适了,就得调整;钢轨有磨损了,要及时打磨。

还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接头的捣固。

就像给土地松土一样,让道床更加密实,给接头提供更好的支撑。

另外,使用一些新型的接头材料和技术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说,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垫板,可以减少列车冲击带来的影响。

总之啊,铁路线路接头的病害可不能小瞧。

只有把预防和整改工作做好了,咱们才能舒舒服服地坐火车,让铁路运输更加安全、平稳。

还记得那次巡检结束后,我坐在回程的车上,心里想着:“希望这些小小的努力,能让铁路变得更好。

” 这不,到现在我都还记着那一个个有问题的接头,也更明白了预防和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接头病害综合整治

接头病害综合整治

接头病害综合整治1、换(1)、把不稳定接头(低塌泛白)处的3孔或5孔石碴全部更换为优质石碴。

换碴深度为枕底下200mm以上,范围包括碴肩和双线地段道袖的一半,不破底。

(2)、把接头里外口夹板进行倒换,以消除或减少接头驶出端和驶入端轨面的不平顺。

(3)、对接头处的四根枕底损坏严重、形成弧形、影响捣固质量的轨枕进行更换。

(4)道床板结时,清筛道床,更换石碴,增加道床弹性,改善接头部位道床的弹性,主要是清筛板结和翻浆道床,更换磨圆的石碴;(5)更换状态不良的轨枕,或更换较大型号的轨枕;(6)更换状态严重不良的钢轨;2、捣对垫板超厚或高低不良的接头,撤掉接头处大胶垫(为防止混凝土枕受损,可垫一块防磨垫片,一般为2—3mm厚),采用震动棒或液压捣固机进行捣固(尽量不使用手工捣固,以防砼枕底角损坏),捣固可不断加强道床的强度,消灭下沉和空吊板,一次换碴后一般要经过3—4次机捣才能稳定,时间间隔视线路变化而定,基础稳定了,接头才能稳定。

3、垫(1)、对轨面上下错口超过1.5mm的接头,在轨头与夹板之间垫铁板,以整平轨面。

垫铁板时禁止只垫接头咀,要在轨头与夹板接触的全长范围内垫,防止有害作业。

(2)、用调整不同厚度的大胶垫或和垫竹垫片的方法,整治接头的高低、水平不良。

(3)、对路基稳定,道床状态较好、无翻浆、局部下沉量较小的接头处采取垫碴的方法,以减少对轨枕的破坏和提高作业质量。

垫碴用道碴应为火成岩材料,粒径为8—20mm,垫碴时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垫平道床,垫碴作业一律采用横向垫碴。

4、匀在规章匀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小轨缝,对超过构造轨缝(18mm)的轨缝及轨缝成段偏大的地段及时进行均匀,以减小列车对接头的冲击力。

5、磨(1)、对马鞍形接头进行打磨,以保持轨面的平顺,或把轨面的短波打磨成缓波,这是打磨的核心内容。

(2)、对轨端的肥边进行打磨,以防止轨端顶死,在车轮的冲击下,上下磨擦而掉块。

(3)、对轨头内侧肥边进行打磨,以保持接头处方向、轨距良好。

钢轨接头病害分析及整治

钢轨接头病害分析及整治

钢轨接头病害分析及整治摘要:钢轨接头是普速线路养护中最薄弱环节,钢轨接头病害是多样的且互相关联的,针对各种接头病害,认真彻底的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维修养护方法,提高线路寿命,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关键词钢轨接头病害分析病害整治在铁路线路的运营中,工务线路设备确保铁路运输畅通起着关键作用。

在工务设备中钢轨接头是铁路线路维护中的三大薄弱点之一,巩固和强化接头养护工作成了工务的重点。

钢轨接头病害的产生,最核心的因素关键是接头的不连续性和不平顺性,这就造成机车车辆轮对通过时,产生上下的振动轮轨之间形成较大的动力作用,促使接头病害产生发展。

钢轨接头状态不良易导致线路产生非弹性变形,降低线路稳定性。

现结合管内七滦线的钢轨接头养护工作,对钢轨接头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做好钢轨接头养护工作。

1 钢轨接头病害的成因分析1.1钢轨接头的主要病害对我班组管内七滦线钢轨接头现场分析情况来看,接头的病害主要有:接头暗吊、暗坑、低接头、道床板结、翻浆冒泥、钢轨破损等。

1.2钢轨接头病害分析钢轨接头病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导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点:1.2.1 接头空吊、暗坑(1)接头钢轨低接头,剥落掉块、造成增加列车通过时的冲击力,形成空吊或暗坑。

(2)在天窗作业时,起道捣固时画撬过短,捣固不标准,捣固不够宽,捣固不良等造成空吊板。

(3)在进行起道捣固前,为对扣件螺栓复紧,木枕道钉浮离,造成空吊。

(4)路基松软下沉。

(5)起道时为做好顺坡。

(6)焊头不平顺,列车产生冲击力导致空吊。

(7)换枕作业后捣固完成不良未串实石碴。

1.2.2 钢轨低接头(1)接头在出现压溃、剥落掉块等钢轨病害后,在列车通过时就会增加冲击力,形成砸接头钢轨,钢轨压溃、剥落掉块会更加严重,两者相互影响,加剧低接头病害。

(2)接头起道捣固时,捣固不密实或捣固后未及时回填石碴,导致有空吊板或暗坑,列车碾压产生低接头。

(3)接头轨枕劈裂失效,承压作用降低。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摘要:当今铁路事业飞速发展,保障铁路安全运行成为关键,而铁路运行的关键设备道岔安全成为重点。

鉴于普通单开道岔的结构特点和技术特点,如何做好科学养护并依据其设备状态及病害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整治设备病害,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道岔病害病害整治现根据在单开道岔养护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针对出现的一些设备病害进行分析、总结,将这些病害及整治措施归纳如下;一丶转辙部分病害的整治: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不密贴病害的整治:(1)、改正尖轨或基本轨,拔正方向,改好轨距。

(2)、对刨切不足的尖轨再进行刨切。

(3)、调整转辙机或扳道器与尖轨拉杆位置使其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4)、拔正基本轨方向,矫正弯折点位置和矢度。

(5)、打磨基本轨和尖轨非工作边的肥边。

2、尖轨跳动病害的整治:(1)、针对零配件产生的病害,在保证道岔几何尺寸和框架尺寸的同时,使道岔加强应力。

加强尖轨各部零件的标准,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科学养路,面对每一组有病害的道岔所有的零件必须按规定进行焊补,配置齐全。

(2)、在检查的重点上尖轨跟端应保持正常的轨缝,和轨面的平顺性。

尤其对马鞍型接头,在维修时应及时打磨和焊补。

(3)、有重点的加强措施,为防止尖轨跳动所采取的防跳动补强的措施。

(4)、严格按照修规标准进行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加强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规范标准。

(5)、大力推行尖轨的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技术,道岔打磨可以消除道岔尖轨复合型病害,可以大幅改善轮轨关系,3、道岔尖轨剥落掉块的整治措施:(1)、尖轨非作用边出现肥边时及时打磨,基本轨出现肥边时也应打磨,确保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

(2)、整治尖轨拱腰和不密贴,更换磨耗滑床板。

(3)、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时应同时更换基本轨,在更换新尖轨时,应注意使尖轨与基本轨顶面相对高差满足设计要求。

二、连接部分常见病害整治:1、空吊板病害的整治:空吊板的产生,捣固不良是一个主要原因,但下面这些工作不注意也会出现空吊板:(1)、起道时划撬过短,未对剩余枕木进行捣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头病害综合整治
1、换
(1)、把不稳定接头(低塌泛白)处的3孔或5孔石碴全部更换为优质石碴。

换碴深度为枕底下200mm以上,范围包括碴肩和双线地段道袖的一半,不破底。

(2)、把接头里外口夹板进行倒换,以消除或减少接头驶出端和驶入端轨面的不平顺。

(3)、对接头处的四根枕底损坏严重、形成弧形、影响捣固质量的轨枕进行更换。

(4)道床板结时,清筛道床,更换石碴,增加道床弹性,改善接头部位道床的弹性,主要是清筛板结和翻浆道床,更换磨圆的石碴;
(5)更换状态不良的轨枕,或更换较大型号的轨枕;
(6)更换状态严重不良的钢轨;
2、捣
对垫板超厚或高低不良的接头,撤掉接头处大胶垫(为防止混凝土枕受损,可垫一块防磨垫片,一般为2—3mm厚),采用震动棒或液压捣固机进行捣固(尽量不使用手工捣固,以防砼枕底角损坏),捣固可不断加强道床的强度,消灭下沉和空吊板,一次换碴后一般要经过3—4次机捣才能稳定,时间间隔视线路变化而定,基础稳定了,接头才能稳定。

3、垫
(1)、对轨面上下错口超过1.5mm的接头,在轨头与夹板之间
垫铁板,以整平轨面。

垫铁板时禁止只垫接头咀,要在轨头与夹板接触的全长范围内垫,防止有害作业。

(2)、用调整不同厚度的大胶垫或和垫竹垫片的方法,整治接头的高低、水平不良。

(3)、对路基稳定,道床状态较好、无翻浆、局部下沉量较小的接头处采取垫碴的方法,以减少对轨枕的破坏和提高作业质量。

垫碴用道碴应为火成岩材料,粒径为8—20mm,垫碴时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垫平道床,垫碴作业一律采用横向垫碴。

4、匀
在规章匀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小轨缝,对超过构造轨缝(18mm)的轨缝及轨缝成段偏大的地段及时进行均匀,以减小列车对接头的冲击力。

5、磨
(1)、对马鞍形接头进行打磨,以保持轨面的平顺,或把轨面的短波打磨成缓波,这是打磨的核心内容。

(2)、对轨端的肥边进行打磨,以防止轨端顶死,在车轮的冲击下,上下磨擦而掉块。

(3)、对轨头内侧肥边进行打磨,以保持接头处方向、轨距良好。

做好以下几点:定期对接头状况、变化进行检查、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不同整修方法,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力争把接头保持在稳定阶段,或尽量延长接头的稳定时间,推迟低塌接头的形成。

2、应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注意拧紧接头螺栓和接头处四根轨枕的立螺栓,使扭力达到标准,以增强线路框架的刚度。

二是注意方正接头处轨枕的位置,把串动、偏斜的轨枕方到正确位置,以保持接头的稳定。

利用大机作业整治接头病害方法
大机捣固是我们朔黄铁路的主要维修方法,充分利用大机作业整治接头病害,对提高作业效率和设备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由于接头的薄弱,大机作业全起全捣后,接头处下沉较大,极易造成接头的大量低坍,原来存在病害的接头处所,就更严重了,所以必须在大机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原有的接头病害,防止出现新的接头病害。

1、大机作业前的准备
为了保证大机作业中整治接头病害的效果,大机作业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用打磨、轨端与夹板之间垫铁板,全面整治接头凹咀,使轨面平顺,以减轻车轮对接头的附加冲击力,减缓接头的变化速度。

(2)、全面更换低塌接头处的泛白石碴。

(3)、全面方正接头处的轨枕。

(4)、补齐、复紧接头螺栓,提高接头处的框架刚度。

2、大机作业中的配合
重点做好机前撤除接头四根轨枕的大胶垫工作,大机作业后及时恢复,此方法对整治已存在的低塌接头和防止大机作业后出现大量的低接头,有十分突出的效果和明显的作用。

运用此方法应注意:
(1)、在大机作业后,接头四根轨枕应垫厚度不超10mm的大胶垫,这样作业后的接头轨面比小腰轨面高出7—9mm相当于加强了接头处基础,经行车后接头处的轨面比小腰高3—5mm,解决了接头下沉大,过早出现低接头的问题。

(2)、对基础好,垫上10mm胶垫后接头过高,造成小腰吊板的处所,作业中要酌情恢复大胶垫,必要时可先垫一块5mm以下的竹垫片,等接头下沉后,再恢复成标准的大胶垫,这里特别指出的:不能图省事,在大机作业后就直接垫上14mm的高弹胶垫,造成高接头,小腰空吊石碴泛白现象。

3、大机作业后的整修
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采用捣垫结合方法,控制接头轨面高低。

当出现接头低凹现象时,及时将低凹接头处的垫片更换为胶垫,已垫10mm胶垫的更换为高弹胶垫,或加垫竹垫片。

与捣固相比,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防止了低塌接头的形成,能取得很好效果。

(2)、全面复紧扣件螺栓。

由于大机起道作业和撤、垫胶垫,造成了钢轨与轨枕之间、轨枕与道床之间的明、暗吊板,经列车碾轧后,
扣件螺栓容易松动,要在作业后7日内全面复紧接头四根轨枕的扣件螺栓,确保轨道框架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