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移位 阅读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看樱花郝俊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
樱花的花瓣较小,颜色多为粉红或白色。
我见过的樱花,更多似乎是介于两种颜色之间,嫩红中含着素白的花色是那般淡雅,犹如在水中涤荡之后,有了一种一去尘埃之后的脱俗,又像是原本色泽浓艳的花瓣在水中浸渍,退去了几分娇红,多了几分苍白。
我觉得樱花的美正好印证了“独木不成林”这句话。
看樱花就要看繁花锦簇、片片丛林的热闹,其他花则不然。
俏皮的红杏只需一枝就可充当报春的使者——“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俏”。
一株莲花就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凌波仙子。
一枝月下的红梅即可彰显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逸风姿。
若单看一枝樱花便觉得太柔弱,太单薄,甚至让人难以觉出其生命迹象。
带着一份怜恤,从地上随手拾起一片花瓣置于掌心,手中的花瓣就像是被折断的蝴蝶的翅膀,在微风中的颤动恰如断翅后隐隐作痛时的挣扎。
倘若花树密集,规模盛大,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记得第一次看樱花看的就是一片花海,近千株樱花竞相绽放,花朵密密匝匝,远看层层叠叠,亭亭如盖,白的如雪堆枝条,粉的似落霞满天。
这般情景,才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目不暇接。
眼前的樱花灿烂繁华,加之地势起伏,远看,花潮汹涌。
是的,当一种美极其繁复,同时又蕴含连绵的韵律时,几乎是汹涌而来,会令人有点眩晕,可能是在记忆中一时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审美经验,所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眼前之景意味着什么,而赋予意义和寻求价值又是人类心灵的内在诉求。
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樱花,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越是想尽收眼底,越是难以穷尽,这样的美来得如此急切,让人振奋,也让人感觉有些压迫,这种不适应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心灵,使内心的感受能力迅速扩展。
这种体验,让我想到在夜间看萤火虫,如果看到零星几只萤火虫,总觉得它们像一盏盏微弱的灯,飘忽不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黑夜吞噬,出于同情和怜悯,看一眼就想替它们把光再拨亮些。
以小见大的阅读答案

以小见大的阅读答案【篇一:现代文阅读(答案版)】p class=txt>爱的移位孙道荣①每晚,儿子都要回家,看望独居的老父亲。
②回到家,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儿子弯腰检查,发现藤椅一条腿上的藤条松了。
这把藤椅是老父亲最喜欢坐的椅子,也是他最珍爱的椅子,他坐上面读读报纸,坐上面看看电视,坐上面打个盹,坐上面发下呆,坐上面思念母亲……在儿子的印象中,老父亲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是在藤椅上度过的。
藤椅陪伴了他二三十年,也许更久,现在它有点松了。
儿子赶紧找来工具,先用铁丝将藤椅的腿绑牢,然后,用旧衣裳撕成的布条,一层一层细心地缠起来,这样,藤椅就既结实,又不会伤着老父亲了。
③若干年前,年轻而勤劳的父亲总是自己动手,用木头做了几把轻便的桌椅,专门给儿子用。
年幼的儿子很调皮,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他的玩具,小椅子也不例外。
害怕椅子太重,砸伤了孩子的脚,所以,年轻的父亲特地找来质地最轻的梧桐木,做成了几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子,并且耐心地将每一个角,都磨圆,这样,即使孩子碰着了,也不至于弄伤他。
④儿子走进书房。
老父亲一辈子爱书,一堵墙都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老父亲现在还经常找几本出来读读。
儿子和往常一样再次帮老父亲整理、清理了书架,将老父亲常翻的一些书,移到书架的下层,这样,父亲拿起来方便,就不用自己登高去翻找了,可是倔强的老父亲,有时还是会偷偷地站在凳子上,去找一些上层的书,这让儿子非常担心,他几次“严厉”地“警告”老父亲,若是再站凳子的话,他就将书架上面几层给封死,以杜绝危险的发生。
⑤若干年前,儿子从蹒跚学步,到自如地奔跑跳跃,正一天天长大。
但是,这个调皮的男孩,也因此造成了一次次险情。
好奇心使他什么东西都要看一看,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什么东西都想玩一玩。
为了不伤到他,年轻的父亲只能将家里一些易碎和危险的东西,往高处藏:放在茶几上的玻璃杯,都移到了柜子上;摆在桌上的花瓶,挪到了橱顶上;放在地上的开水瓶,都藏在了厨房平台的最里层。
《爱的尊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爱的尊严( 16 分)⑴快要“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
这日快正午的时候,一个30 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此后凑上来,一个 20 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
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排队,叫了号再过来。
”但是那女人仍是没有展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心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同的。
”⑵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
”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 ! ”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⑶ “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理解呢”我急了。
⑷可那民工兄弟仍是坚持在窗口取。
“天 ! 我服了。
”没何如,只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⑸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⑹在密码提示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⑺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由于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
我有些嘲讽地说:“还有37 元 6 角——”我成心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全部人应当都听得倍儿清楚。
⑻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 吧。
”⑼我内心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脸。
不一会儿,我把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⑽这时正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此后,仓促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由于我早就饿坏了。
⑾ 但是走选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眼前摆着刚才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眼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⑿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暗。
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体是由于方才在银行里的窘况,有些害羞。
⒀ 我也忙识相地快走几步到达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
”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 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
”声音里显然带着请求。
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
爱的传递阅读理解

爱的传递阅读理解
《爱的传递》是一篇关于爱心和帮助他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无论是通过行动还是表达来传递。
故事中,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叫莉莉。
她非常关心社区中的老人,经常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购物、打扫卫生等等。
虽然她自己并不富有,但她总是愿意为他人付出。
她用她的行动传递了爱心,给予了老人们温暖和关怀。
莉莉的善行在社区中引起了轰动,人们对她非常钦佩和敬佩。
莉莉并没有停止帮助他人的脚步,相反,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她的行列。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传导了更多的爱心。
故事的结尾,莉莉被社区评为了“最有爱心的居民”。
尽管她并没有追求荣誉和奖励,但她的善行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的传递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
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让爱在社会中传递,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通过这篇阅读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爱的传递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帮助他人的行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学会关爱他人,无论是通过行动还是语言来传递爱意。
只有在社会上形成爱的传递链条,才能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西木《爱的传递》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西木《爱的传递》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编者序该文档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希望同学下载后,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的意思是说先阅读一段文字,然后理解它的含义,并且总结出来。
本文档主要对《爱的传递》进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解析。
Download tips: To provide you with reading answ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ans to read a paragraph first, then understand its meaning, and summarize it. This document mainly analyzes reading training and reference answers.(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22分)爱的传递西木“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
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
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
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
”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
“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
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不知道,我哪天查查。
《爱的尊严》阅读答案

《爱的尊严》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答题的第一步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的尊严》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爱的尊严》王永光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
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
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排队,叫了号再过来。
”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
”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
“天!我服了。
”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
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
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爱的尊严》阅读题:11 可是走选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12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
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第六单元练习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六单元练习卷一.试题(共10小题)1.下面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A.连续扫视广播长篇B.角落瘦弱耽误颓败C.闲书情深已经周围D.眼神柔皱停止水果2.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场景描写(1)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2)母亲兴奋地嚷道:“儿子,妈妈为你骄傲!”(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皱裂的手指数着。
(4)她的眼睛黑黑的,老是湿漉漉的,使那长长的睫毛,像是长在两池清水岸上的青草。
3.按课本内容填空。
(1)我从心底里知道,也好,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
在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哭,与在家里的哭、的哭、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俭以。
无以明志,非宁静。
(4)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4.读拼音,写词语。
(1)你rěn xīn朝你妈要钱买书哇?(2)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máng lù在自己的缝rèn机旁。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3)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zhǔfàn吃,小船jiān作旅店和饭店,节省了食宿费。
(4)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qǐdí者吧!5.我会查字典。
“辞”按部首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
(1)告别(2)不接受,请求离去(3)躲避,推托4.解雇辞.职不辞.辛苦告辞.6.读准字音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歧.途(qízhī)出版.(bǎn fàn)誊.写(tén téng)谨.慎(jǐngjǐn)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第三次阶段统练试卷D卷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第三次阶段统练试卷D卷一、积累运用(共4题;共12分)1.(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 a ng k a i l in l i。
(2)黑玉的眼晴,ban 1 an ___________ 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3)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晴,使他们每走一步都you x i n ch o ng ch o ng?(4)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w/e i su o2.(9分)默写填空。
①常恐秋节至,。
《长歌行》②,猎马带禽归。
《野望》③乡泪客中尽,。
《早寒江上有怀》④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 。
⑥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来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其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
⑦《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⑧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系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 :'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
(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3.(1分)填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体裁),作者分析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列举世界各地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痛斥了 ,表达了的强烈愿望。
4.(1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关雎》为其首篇。
B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
“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常见的谦词还有“在下”、“小女”、“家母”、“鄙人”等。
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D.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一一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移位阅读答案
爱的移位
每晚,儿子都要回家,看望独居的老父亲。
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儿子弯腰检查,发现藤椅一条腿上的藤条松了。
每次回家,儿子都要仔细地查查,老父亲坐的椅子,是不是结实;门把手,是不是牢固;柜子,是不是稳定。
老父亲老了,即使在家里移动,也得依靠那些能够随手抓到的东西,使一把劲,他得确保老父亲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稳固、结实,以免老父亲使用时发生意外。
在儿子的印象中,老父亲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是在藤椅上度过的。
藤椅陪伴了他二三十年,也许更久,现在它有点松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牢固了。
儿子赶紧找来工具,先用铁丝将藤椅的腿绑牢,然后,用旧衣裳撕成的布条,一层一层就缠起来,这样,藤椅就既结实、又不会伤着老父亲了。
若干年前,年轻的父亲自己动手,用木头做了几把轻便的桌椅,专门给儿子用。
年幼的儿子很调皮,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他的玩具,小椅子也不例外。
害怕椅子太重,砸伤了孩子的脚,所以,年轻的父亲特地找来质地最轻的梧桐木,做成了几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子,并且耐心地将每一个角都磨圆,
这样,即使孩子碰着了,也不至于弄伤他。
将家里认真检查了一遍之后,儿子来到客厅,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老父亲正在看一部重播的古装历史剧,他对这种古装戏其实没什么兴趣,但他还是每晚陪老父亲看上一集。
有一次,老父亲对打着盹的他说,你累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他惊醒了,对老父亲说,回去只能陪她看煽情的肥皂剧,您就让我在这儿多看一会吧。
老父亲乐了,女人都这样,你娘在世时,不也喜欢看那些电视吗?你要让着点她。
儿子点点头。
儿子和老父亲,继续有滋有味地看着电视。
若干年前,儿子上中学了,学业越来越紧张,应试、升学,将儿子和全家人的弦,都绷得紧紧的,特别是高考之前那段时间,家里的空气沉闷得就像装了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
人到中年的父亲和母亲,在家里走路,都是踮着脚尖的,生怕轻微的响动,影响了紧张复习的孩子。
一次,儿子惊讶地发现,家里的电视机很久都没有打开过了,他问父亲,你们怎么不看电视了啊?父亲不屑一顾地说,电视节目越来越粗糙,越来越难看,看可就生气,不如不看。
儿子信以为真。
直到他高考结束那天,家里的电视机,才和父母的笑声,一起重新响了起来。
夜慢慢深了。
儿子将老父亲搀扶上床,然后,告别老父亲,轻轻关上门,回自己的家去了。
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都要披衣起床,蹑手
蹑脚走进儿子的房间,将儿子蹬开的被子掖好。
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乡。
他不知道这一切。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概括儿子回家为父亲做的几件事情,评点人物形象
答案:帮父亲修藤椅调皮勤劳(“耐心”、“细心”、“疼爱儿子”等)(每处1分,意对即可)
2、品味两句,按要求答题。
(4分)
(1)句子的加点词好在哪里?(2分)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2)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2分)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
.
答案:(1)“摸摸”和“轻轻”两个词写出了我在检查藤椅时的
细心、小心翼翼,表现了对父亲的关爱。
(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沉闷的空气”比作“炸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考之前家里氛围的紧张。
3、《爱的移位》这个题目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2分)
答案:内容上,写出了父亲的身教带给儿子的影响,使文中父
亲和儿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结构上,避免了呆板直叙,使行文波澜起伏,和文题“爱的移位”相呼应。
(从“内容”或“结构“选取一点回答即可得分)4、作者插叙了若干年前的几件事情有何作用?(2分)
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
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乡。
他不知道这一切。
答案示例:父亲都来不及披起大衣,蹑手蹑脚走进儿子的房间,将儿子蹬开的被子掖好。
(续写内容要紧扣“盖被子“这一事件展开,想象要合理)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第①节中“独居的老父亲”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文章两次出现“‘严厉’地‘警告’”,前后呼应,但语气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前者饱含烦躁和担心,后者饱含命令和赞美。
C.文章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D.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都以生活中的小事歌颂了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也向我们诠释了孝顺是一种爱,陪伴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