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合集下载
空调风口与气流组织讲解

散流器
圆形散流器
圆形散流器结构为多层锥面形,吹 出气流呈平送(贴附)型,且减速 较快,相对任意大小面积来说可提 供较大的风量。结构与方形散流器 类似,中间为活芯,方便装卸,同 时也便于调整配套的圆形对开调节 阀。
散流器
圆盘形散流器
圆盘散流器其气流属下送型,此 风口能以较小的风量供应较大的 地面面积,后面可配合圆形对开 调节阀,以调节风量大小。
空调风口及气流组织
风口形式 1
百叶风口
2 条缝型风口
3
散流器
喷口 4
旋流风口 5
“
“ 百叶风口
百叶风口
格栅风口
格栅风口可分为叶片固定和叶片 可调两种,不带风量调节阀。用 作侧送风口时的性能较差,多数 情况下用作回风口。固定斜叶片 的侧壁格栅风口除用于回风口外, 也可作新风进风口。
百叶风口
单层百叶风口
“
在此输入标题
谢谢“您的耐心输阅入读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旋流风口
内部诱导型旋流风口
型式:由圆形外筒与内筒以及两筒之间若干叶片组 成,设有一次风形成旋转气流通道和吸引二次风到 内筒的条形通道。内筒一端被一锥形帽封住。 采用此类风口,在向室内送风之前就混入了室内空 气,提高了夏季送风温度,对低温送风系统有利; 因在室内就地回风,减少了系统总送风量,可缩小 风管尺寸。适用于各类建筑的空调空间,既可用于 顶送和侧送,也可用于地板送风。
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也可用于精度较高的
工艺性空调。一般用作送风口,也可直接与风机
盘管配套使用。此风口叶片角度可在0~90°范围
内任意调节,不同角度可得到不同的送风距离和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与空调风管系统分析

8.4.1 风管的分类
按制作风管的材质分 ✓金属风管 ✓非金属风管 ✓纤维织物风管 ✓金属圆形柔性风管
金属风管
螺旋风管
无机玻璃钢风管
塑料风管
铝箔风管 挤塑复合风管
8.4.1 风管的分类
按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分 ✓低压系统
p≤500Pa
✓中压系统
500 <p ≤1500Pa
✓高压系统
p>1500Pa
1.单层百叶风口
调节式百叶风口
固定式百叶风口
第二节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百叶风口
2.双层百叶风口
双层百叶
木质双层百叶
第二节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百叶风口
3.侧壁格栅风口
可开格栅带滤网
第二节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百叶风口 4.条缝型格栅风口
8.2.2 散流器
回风口的位置 房间上部
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 房间下部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
最大吸风速度 ≤4.0m/s ≤3.0m/s ≤1.5m/s
8.3 空调区气流组织的计算及气流性能评价
侧面送风的计算
1.防止出风口产生噪声,送风口出口风速在2~5m/s
2.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不大于,夏季
3.射流贴附长度达到距离对面墙处
1.方形散流器
四面送风方形散流器的结构图
方形散流器的送风方向
2.矩形散流器
矩形散流器的送风方向 方形、矩形散流器在形状不同房间内的布置
3.圆形散流器
4.送回(吸)两用型散流器
5.自力式温控变流型散流器
地板散流器
蛋格风口
8.2.3 喷射式送风口
射流喷口(嘴)的型式 a.直线收缩型圆形喷口 b.直筒型圆喷口 c.减缩渐扩圆 形喷口 d.圆弧型圆喷口 e.两个圆筒型喷口同心套在一 起 f.两个扁筒型喷口同心套在一起
空调第5章气流组织

对于集中射流和扇形射流:
z
5.45m1'u0 4
F0 (n1'T0 )2
对于扁射流:
式中
z
9.63
b0
(m1'u0 )4 (n1'T0 )2
m1' 2m1
; n1' 2n1
(二) 计算 xl
集中式射流:
xl 0.5z exp k
扁形射流:
xl 0.4z exp k
式中
k 0.35 0.62 h0 F0
三、换气效率
0 Ce ( )d
0 Ce ( )d
R
1 2
n
n 100% a
四、能量利用系数
tp to
tn to
1 1 1
习题
• 8-1一个面积为 6 4m ,高3.2m的空调房间,室温要求20 0.5 ℃ ,工 作风速不得大于0.25m/s,净化要求一般,夏季显热冷负荷为5400KJ/h ,试计算
数值。
第一节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一、自由射流(介绍紊流状态)
由直径为 d0 的喷口以出流速度 u0 射入同温空间介质内扩散, 在不受周界表面限制的条件下,则形成如图5-1所示的等温自由射流。
• 射流主体段轴心速度的衰减规律可表示为:
ux 0.48
u0
ax 0.145
d0
• 射流主体段的参数变化与 ax0 d0 有关。
衰减特性,用风口的出流面积 F0 代替 d 0 ,则:
ux m F0
u0
x
•
当射流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不同,射流与周围空气
z
5.45m1'u0 4
F0 (n1'T0 )2
对于扁射流:
式中
z
9.63
b0
(m1'u0 )4 (n1'T0 )2
m1' 2m1
; n1' 2n1
(二) 计算 xl
集中式射流:
xl 0.5z exp k
扁形射流:
xl 0.4z exp k
式中
k 0.35 0.62 h0 F0
三、换气效率
0 Ce ( )d
0 Ce ( )d
R
1 2
n
n 100% a
四、能量利用系数
tp to
tn to
1 1 1
习题
• 8-1一个面积为 6 4m ,高3.2m的空调房间,室温要求20 0.5 ℃ ,工 作风速不得大于0.25m/s,净化要求一般,夏季显热冷负荷为5400KJ/h ,试计算
数值。
第一节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一、自由射流(介绍紊流状态)
由直径为 d0 的喷口以出流速度 u0 射入同温空间介质内扩散, 在不受周界表面限制的条件下,则形成如图5-1所示的等温自由射流。
• 射流主体段轴心速度的衰减规律可表示为:
ux 0.48
u0
ax 0.145
d0
• 射流主体段的参数变化与 ax0 d0 有关。
衰减特性,用风口的出流面积 F0 代替 d 0 ,则:
ux m F0
u0
x
•
当射流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不同,射流与周围空气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孔板可用胶合板、硬性塑料板或铝板等 材料制作。
(四)喷射式送风口
❖(四)喷射式送风口 喷射式送风口是一个渐缩圆锥形矩管。
它的渐缩角很小,风口无叶片阻挡,噪声 低,紊流系数小,射程长,因此适用于大 空间公共建筑,如体育馆、电影院以及大 的生产车间等场合。
(五)旋流送风口
❖(五)旋流送风口----图5-7 由出口格栅、集尘箱和漩流叶片组成。
❖1、射流定义及分类
射流:空气经喷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
分类:
流态
层流 紊流
空间大小
自由 受限
送风温度与 室温的差异
等温 非等温
喷嘴形式
圆射流 扁射流
2、过程分析及计算
(1)射流的发展
* 自由射流分为三段:极点,起始段,主体段。 * 在射流理论中,将射流轴心速度保持不变 的一段称为起始段,其后称为主体段。空 调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 由直径为的喷口以出流速度射入同温空间 介质内扩散,在不受周界表面限制的条件 下,则形成如图5-1所示的等温自由射流。 空调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确定送回风口型式、 尺寸及布置
计算送风射流参数,使工作 区的风速和温差满足设计要 求
§7-6 气流组织的设计
对于工作区的温湿度、清洁度的要求,一 般依据舒适性空调或工艺性空调提出的参数确 定。对于工作区的流速我国现行的“采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规定:舒适 性空气调节室内冬季风速不应大于0.2m/s;夏 季不大于0.3m/s,工艺性空气调节工作区风速 宜采用0.2~0.5m/s。
三﹑平行射流的叠加
两个相同的射流平行地在同一高度射出,当两 射流边界相交后,则产生互相叠加,形成重合 流动。总射流的轴心速度逐渐增大,直至最大, 然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于零。对于单股射流的 速度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四)喷射式送风口
❖(四)喷射式送风口 喷射式送风口是一个渐缩圆锥形矩管。
它的渐缩角很小,风口无叶片阻挡,噪声 低,紊流系数小,射程长,因此适用于大 空间公共建筑,如体育馆、电影院以及大 的生产车间等场合。
(五)旋流送风口
❖(五)旋流送风口----图5-7 由出口格栅、集尘箱和漩流叶片组成。
❖1、射流定义及分类
射流:空气经喷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
分类:
流态
层流 紊流
空间大小
自由 受限
送风温度与 室温的差异
等温 非等温
喷嘴形式
圆射流 扁射流
2、过程分析及计算
(1)射流的发展
* 自由射流分为三段:极点,起始段,主体段。 * 在射流理论中,将射流轴心速度保持不变 的一段称为起始段,其后称为主体段。空 调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 由直径为的喷口以出流速度射入同温空间 介质内扩散,在不受周界表面限制的条件 下,则形成如图5-1所示的等温自由射流。 空调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确定送回风口型式、 尺寸及布置
计算送风射流参数,使工作 区的风速和温差满足设计要 求
§7-6 气流组织的设计
对于工作区的温湿度、清洁度的要求,一 般依据舒适性空调或工艺性空调提出的参数确 定。对于工作区的流速我国现行的“采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规定:舒适 性空气调节室内冬季风速不应大于0.2m/s;夏 季不大于0.3m/s,工艺性空气调节工作区风速 宜采用0.2~0.5m/s。
三﹑平行射流的叠加
两个相同的射流平行地在同一高度射出,当两 射流边界相交后,则产生互相叠加,形成重合 流动。总射流的轴心速度逐渐增大,直至最大, 然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于零。对于单股射流的 速度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空调气流组织课件

04
CATALOGUE
空调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
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空调气流在 空间内的流动情况,分析气流速 度、温度、湿度等参数,预测气 流组织的分布和效果。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手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 行验证,比较模拟与实际结果的 差异,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气流组织的优化方法
详细描述
上送风通常采用散流器或孔板等设备,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 均匀地送至整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避免直接吹向人体 ,减少不适感,同时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下送风
总结词
下送风方式是指空调的冷风或热风从房间的下部送入,再通过自然的对流或机 械的辅助方式使空气向上流动。
详细描述
下送风通常采用地面盘管、地暖等方式,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通过地面送至整 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地面附近的温度,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 均匀。
送风口位于房间的地面或吊顶内,通过向 下的送风方式,使冷空气自下而上流动, 实现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散流器送风
喷口送风
送风口采用散流器形式,通过散流器的扩 散作用,使冷空气在室内均匀扩散,实现 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送风口采用喷口形式,通过喷口的定向送 风,使冷空气直接吹向室内人员活动区域 ,实现快速降温和舒适度调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以确保舒适的生活环境 。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合理设置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 虑人流密度和空气质量,以确保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喷口送风主要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影剧院及高大 空间(例如工业厂房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空调工程。
8.1.2 置换通风系统
• 置换通风是将经过热湿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 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室 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排风 口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 下送上排”的气流分布形式。
• c.将送风、回风总管设在走廊吊顶内,在房间 内墙的下部设格栅回风口,回风进入走廊内, 并由设在吊平顶内的回风总管上开设的回风口 处被吸走。
• d.对于双侧上送下回,其回风风管可以设在室 内,也可在地坪下做总回风道
3)应用场合
• 侧送方式具有布置简单、施工方便、 投资节省、能满足房间对射流扩散、温 度和速度衰减的要求,广泛地用于一般 舒适性空调房间的送风,其中侧送贴附 送风方式,具有射程长、射流衰减充分 等优点,用于高精度的恒温空调工程。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 和空调
2020年6月6日星期六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 ),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 过处理后的空气,送入空调区,从而使空调区 (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为2m以下的空间)内形 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 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当房间高度在3~5m,而又要求较大的送风量时,为保证 空调区内具有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可采用孔板送风 。
(4)喷口送风
• 喷口送风是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 的方式。
• 特点:送风速度高,射程远,射流带动室内空气 进行强烈混合,使射流流量成倍增加,射流断面 不断扩大,速度逐渐衰减,并在室内形成大的回 旋气流,从而确保工作区获得均匀的温度场和速 度场。
5-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 孔板送风方式
Δ局部孔板送风:k<50% Δ全面满布孔板送风:k>50% ★ 采用孔板送风应注意的问题
返回首页
典型的空气分布方式及计算条件
返回 返回首页
考虑射流受限的修正系数
■图的横坐标: ■非贴附射流:x x F0 ; ■下送散流器:x x F0 ■贴附射流:x 0.7x F0 ; ■径向贴附散流器:0.1l 0,1l F0 ■扁射流: x x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平行射流的叠加 link
返回首页
射流轴心速度的衰减公式
射流主体段轴心速度的衰减规律的经典公式: ux0 0.48
u0 ax0
以风口作为起点则上式为:ux
u0
0.48
ax d0
0.145
d0
忽略极点到风口的距离,有
ux u0
0.48
ax d0
0.48 a
返回首页
侧送侧回
特点:
■ 射流到达工作区前已与房间 空气进行了较充分的混合
■ 速度场与温度场较均匀稳定 ■ 工作区处于回流区 ■ 射流射程比较长,射流能充分
衰减,故可以加大送风温差 ■ 应用最多的气流组织
返回24
返回首页
上送下回
特点:
■ 送风气流不直接进 入工作区,与室内 空气有较长衰减的 混掺.
返回首页
第一节 概述
◆ 经过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经送风口进入空调房间与室内 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后由回风口排出
◆ 上述过程必然引起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成某种形式的气流 流型和速度场
◆ 不同的恒温精度、洁净度和不同使用要求的空调房间,也 要求不同形式的气流流型和速度场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2.矩形散流器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3.圆形散流器
• 圆形散流器有三种常 见的形式,通常安装 在顶棚上,多用于工 业与民用建筑的空调 工程中。
• 圆形散流器的规格以 颈部直径表示。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b.将送风总管和回风总管都设在走廊吊平顶内, 而回风立管紧靠内墙或走廊墙面敷设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c.将送风、回风总管设在走廊吊顶内,在房间 内墙的下部设格栅回风口,回风进入走廊内, 并由设在吊平顶内的回风总管上开设的回风口 处被吸走。
方形散流器,安 装在房间的顶棚 上,送出气流呈 平送贴附型,广 泛应用于各类工 业与民用建筑的 空调工程中。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颈部尺寸W×H • 外沿尺寸A×B=
(W+106)× (H+106) • 顶棚上预留洞尺寸 C×D=(W+50)× (H+50)。
PPT文档演模板
2)送风流型的控制与切换无需消耗任何能量。 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价格较低。 4)安装简便,很少或无需维护管理。 5)温控器使用寿命长,基本无需更换。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8.2.3 喷射式送风口
PPT文档演模板
射流喷口(嘴)的型式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1.球形旋转式风口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侧送、回
顶棚散流器送、双侧回 顶棚孔板送、单侧回
(2)上送上回 这种气流分布形式,主要适用于以夏季降温
为主且房间层高较低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单侧送风
双侧由内向外送风
双侧由外向内送风
送、回不在同一侧
顶棚送、回两用散流器
(3)中送风
这种送风方式在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前提 下,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就竖向空间而言,存在 着温度“分层”现象。主要适用于高大的空间,如 需设空调的工业厂房等,通常称为“分层空调”。
置换通风可在教室、会议室、剧院、超市、室内体 育馆等公共建筑,以及厂房和高大空间等场合中应 用。
2、气流分布型式
站姿人员产生的上升气流 坐姿人员产生的上升气流
3.热烟羽流量
• 热烟羽是置换通风系统中气流运动的原动力。
在热源自然对流的上升初始阶段,热烟羽流 量小于送入气流流量。 热烟羽流量是上升高度的函数,它随着上升 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 c.将送风、回风总管设在走廊吊顶内,在房间 内墙的下部设格栅回风口,回风进入走廊内, 并由设在吊平顶内的回风总管上开设的回风口 处被吸走。
• d.对于双侧上送下回,其回风风管可以设在室 内,也可在地坪下做总回风道
3)应用场合
• 侧送方式具有布置简单、施工方便、 投资节省、能满足房间对射流扩散、温 度和速度衰减的要求,广泛地用于一般 舒适性空调房间的送风,其中侧送贴附 送风方式,具有射程长、射流衰减充分 等优点,用于高精度的恒温空调工程。
第5章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 和空调风管系统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 布),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 经过处理后的空气,送入空调区,从而使空调 区(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为2m以下的空间)内 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 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 影响空气调节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有:
中送、下回
中送、下回+顶排
3. 顶部送风系统空调区的送风方式 (1)侧面送风
指依靠侧面风口吹出的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
送风口(如百叶风口等)布置在房间上部的侧 墙处 回风口布置在房间下部或房间上部的侧墙处
回风口通常与送风口处在同一侧
1) 气流类型
• 对于温湿度控制有一定要求的工艺性空调,当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时,侧送气流应 设计为贴附射流。
• 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 • 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量、出口风
速、送风温度等) • 回风口的位置 • 房间的几何形状以及热源在室内的位置等
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空调区的气流分布方式
• 气流分布方式: 顶(上)送风系统 置换通风系统 工位与环境相结合的调节系统 地板下送风系统
当房间高度在3~5m,而又要求较大的送风量时,为保证 空调区内具有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可采用孔板送风。
(4)喷口送风
• 喷口送风是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 的方式。
• 特点:送风速度高,射程远,射流带动室内空气 进行强烈混合,使射流流量成倍增加,射流断面 不断扩大,速度逐渐衰减,并在室内形成大的回 旋气流,从而确保工作区获得均匀的温度场和速 度场。
Ar≤0.0097
2) 布置方法
下面介绍4种“上送下回”的布置方法: • a.对于单侧上送下回,将送风总管设在走廊
的吊顶内,利用支管端部的风口向室内送 风,回风口设在回风立管的端部,立管暗 装在墙内,并利用吊平顶上部的空间做总 回风风管。
• b.将送风总管和回风总管都设在走廊吊平顶内, 而回风立管紧靠内墙或走廊墙面敷设
• 所谓贴附射流是指侧送风口贴近顶棚布置时, 由于附壁效应的作用,促使空气沿壁面流动 的射流。
• 贴附射流可看成自由射流的一半。
使整个空调区 处在回流之中, 从而获得比较均 匀而稳定的温度 场和速度场。
侧送贴附射 流必须要有足够 的贴附长度才行。
•侧送风口安装离 顶棚越近 •以一定的仰角向 上送风
1、原理 “下送上排”
• 在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考虑设置置换通风: 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人员活动区
空气质量要求严格,房间高度不低于2.4m,建 筑、工艺及装修条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置换通风的目的是保持人员活动区的度和浓度符 合设计要求,允许活动区上方存在较高的温度和浓 度。
置换通风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减少空调能耗。
(2)散流器送风
1)散流器平送
散流器平送是指气流从散流器吹出后,贴附 着平顶以辐射状向四周扩散进入室内,使射流与 室内空气很好混合后进入空调区。这样整个空气 区处于回流区,可获得较为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 场。
散流器平送方式,一般用于对室温允许波动 范围有一定要求、房间高度较低,但有高度足够 的吊顶或技术夹层可利用时的工艺性空调,也可 用于一般公用建筑的舒适性空调。
• 喷口送风主要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影剧院及高大 空间(例如工业厂房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空调工程。
8.1.2 置换通风系统
• 置换通风是将经过热湿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 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室 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排风 口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 “下送上排”的气流分布形式。
2)散流器下送
散流器下送是指气流从散流器吹出后, 一直向下扩散进入室内空调区,形成稳定的 下送直流气流,可以使空调区被笼罩在送风 气流中。
采用散流器送风均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风管暗 装工作量大,投资比侧面送风要高
(3)孔板送风
• 孔板送风是利用顶棚上 面的空间为稳压层,空 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 后,在静压作用下通过 在顶棚上开设的具有大 量小孔的多孔板,均匀 地进入空调房间内的送 风方式,而回风口则均 匀地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8.1.1 顶(上)部送风系统
• 原理:以高于室内人员舒适所能接受的速度 从房间上部(顶棚或侧墙高处)送出。
• 在进入人员活动区(高达1.8m)之前,把气 流速度减至容许的速度(不高于0.25m/s)。
2、气流分布形式
(1)上送下回
适合于有恒温 要求和洁净度要求 的工艺性空调及冬 季以送热风为主且 单侧送、回 空调房间层高较高 的舒适性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