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接口和框图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以太网PCB布布线

以太网PCB布布线

以太网PCB布布线————————————————————————————————作者:————————————————————————————————日期:以太网PCB布局布线我们现今使用的网络接口均为以太网接口,目前大部分处理器都支持以太网口。

目前以太网按照速率主要包括10M、10/100M、1000M 三种接口,10M应用已经很少,基本为10/100M所代替。

目前我司产品的以太网接口类型主要采用双绞线的RJ45接口,且基本应用于工控领域,因工控领域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对以太网的器件选型以及PCB设计相当考究。

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Media Access Controlleroler)控制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PHY)两大部分构成。

大部分处理器内部包含了以太网MAC控制,但并不提供物理层接口,故需外接一片物理芯片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

面对如此复杂的接口电路,相信各位硬件工程师们都想知道该硬件电路如何在PCB上实现。

下图 1以太网的典型应用。

我们的PCB设计基本是按照这个框图来布局布线,下面我们就以这个框图详解以太网有关的布局布线要点。

图 1 以太网典型应用1. 图 2网口变压器没有集成在网口连接器里的参考电路PCB 布局、布线图,下面就以图 2介绍以太网电路的布局、布线需注意的要点。

图 2变压器没有集成在网口连接器的电路PCB布局、布线参考a) RJ45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短,晶振远离接口、PCB 边缘和其他的高频设备、走线或磁性元件周围,PHY层芯片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短,但有时为了顾全整体布局,这一点可能比较难满足,但他们之间的距离最大约10~12cm,器件布局的原则是通常按照信号流向放置,切不可绕来绕去;b) PHY层芯片的电源滤波按照要芯片要求设计,通常每个电源端都需放置一个退耦电容,他们可以为信号提供一个低阻抗通路,减小电源和地平面间的谐振,为了让电容起到去耦和旁路的作用,故要保证退耦和旁路电容由电容、走线、过孔、焊盘组成的环路面积尽量小,保证引线电感尽量小;c) 网口变压器PHY层芯片侧中心抽头对地的滤波电容要尽量靠近变压器管脚,保证引线最短,分布电感最小;d) 网口变压器接口侧的共模电阻和高压电容靠近中心抽头放置,走线短而粗(≥15mil);e) 变压器的两边需要割地:即RJ45连接座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用单独的隔离地,隔离区域100mil以上,且在这个隔离区域下没有电源和地层存在。

以太网原理通俗易懂图文说明PPT课件

以太网原理通俗易懂图文说明PPT课件
• 但VLAN技术也有缺点:
• 使用VLAN来划分网络后,网络的效率提高不少,可是本来不需要相互 访问的两个部门,现在又要少量的访问需求,该怎么办到呢?
我有个办法,你看行吗—— 让VLAN只限制 广播报文,不限制单播报文!
第28页/共44页
解决办法(一)
解 决办法 (一)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VLAN
成固定的?
第4页/共44页
以太网帧结构
DMAC SMAC Length/T DATA/PAD
FCS
Ethernet_II 802.3
Length/Type值
含义
Length/T > 1500 代表了该帧的类型 Length/T <= 1500 代表了该帧的长度
第5页/共44页
以太网原理---CSMA/CD
( L2+路 由 器 ) 模 式的缺 陷
1.需要多个设备,组网复杂; 2.VLAN间通信通过路由器完成; 3.路由器价格昂贵,速率较低。
LANSwitch单个100M端 10.110.10.0
口64字节包转发能力 148,810pps
工程部 VLAN
10.110.20.0
市场部 VLAN
传统路由器整机64字节包 转发能力通常< 100,100pps
共享式以太网传输介质
共 享式以 太网传 输介质
10Base5:粗同轴电缆(5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500米)
10Base2:细同轴电缆(2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200米)
• 在共享式以太网之时,使用一种称为抽头的设备建立与同轴电缆的连接。须 用特殊的工具在同轴电缆里挖一个小洞,然后将抽头接入。此项工作存在一 定的风险:因为任何疏忽,都有可能使电缆的中心导体与屏蔽层短接,导致 这个网络段的崩溃。同轴电缆的致命缺陷是:电缆上的设备是串连的,单点 的故障可以导致这个网络的崩溃。

MII接口介绍

MII接口介绍

视频硬件培训方案-MII接口介绍蒋汉初1.MII接口名词解释MII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介质无关接口) MII即媒体独立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

MII接口一定会包含两部分,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MAC和PHY之间的管理接口。

数据接口包括分别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两条独立信道。

每条信道都有自己的数据、时钟和控制信号。

MII数据接口总共需要16个信号。

管理接口是个双信号线接口:一个是时钟信号,另一个是数据信号。

通过管理接口,上层能监视和控制PHY。

MII 管理接口(Management interface)只有两条信号线,就是我们熟悉的MDC/MDIO接口。

2.MII接口种类MII接口的类型有很多,常用的有MII、RMII、SMII、SSMII、SSSMII、GMII、RGMII、SGMII、TBI、RTBI、XGMII、XAUI、XLAUI等。

我们在这里只讨论MII、RMII、SMII、GMII接口。

MII 支持10 兆和100 兆的操作,它要求是25 兆的总线时钟,一个接口由14 根线组成(没考虑收发时钟),它的支持还是比较灵活的,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因为它一个端口用的信号线太多,如果一个8 端口的交换机要用到112 根线,16 端口就要用到224 根线,到32 端口的话就要用到448 根线,一般按照这个接口做交换机,是不太现实的,所以现代的交换机的制作都会用到其它的一些从MII 简化出来的标准,比如RMII、SMII、GMII 等。

RMII 是简化的MII 接口,在数据的收发上它比MII 接口少了一倍的信号线,所以它一般要求是50 兆的总线时钟。

RMII 一般用在多端口的交换机,它不是每个端口安排收、发两个时钟,而是所有的数据端口公用一个时钟用于所有端口的收发,这里就节省了不少的端口数目。

RMII 的一个端口要求7 根数据线,比MII 少了一倍,所以交换机能够接入多一倍数据的端口。

以太网物理接口类型介绍与信号定义

以太网物理接口类型介绍与信号定义

以太网物理接口介绍一、以太网接口类型以太网接口常用有双绞线接口(俗称电口)和光纤接口(俗称光口)2种。

另外还有早期的同轴电缆接口。

下面是常用以太网接口的代号:10BASE2: 采用细同轴电缆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 10.)10BASE5: 采用粗同轴电缆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 8.)10BASE-F:采用光纤电缆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 15.)10BASE-T:采用电话双绞线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 14.)100BASE-FX: 采用两个光纤的IEEE 802.3 100Mb/s 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s 24 and 26.)100BASE-T2: 采用两对3类线或更好的平衡线缆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 32.)100BASE-T4: 采用四对3、4、5类线非屏蔽双绞线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 23.)100BASE-TX: 采用两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s 24 and 25.) 1000BASE-CX: 1000BASE-X 在特制的屏蔽电缆传输的接口规格(参见 IEEE 802.3 Clause 39.)1000BASE-LX: 1000BASE-X 采用单模或多模长波激光器的规格(参见 IEEE 802.3 Clause 38.)1000BASE-SX: 1000BASE-X 采用多模短波激光器的规格(参见 IEEE 802.3 Clause 38.)1000BASE-T: 采用四对五类平衡电缆的1000 Mb/s 物理层规格 (参见 IEEE 802.3 Clause 40.)1.电口电口传输距离标准为100m,电口采用RJ-45接口。

以太网课件

以太网课件

四、竞争MAC方式
冲突停止 (4)发送信息后进行冲突检测,如发生冲突,
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出一串干扰 (jam)信号(连续几个字节全1),通知总线 上各站点冲突已发生,使各站点重新开始侦听 与竞争。
延迟重发
(5)已发出信息的各站点收到阻塞信号后,等 待一段随机时间,重新进入侦听发送阶段。转到 第1步。
3、CSMA
载波监听(Carrier Sense)
站点在为发送帧而访问传输信道之前,首先监听信 道有无载波,若有载波,说明已有用户在使用信道, 则不发送帧以避免冲突。
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
多个用户共用一条线路
四、竞争MAC方式
载波监听可有以下几种方式: 1坚持CSMA方式 非坚持CSMA方式 P坚持CSMA方式
只要在一个信息包长时间内,或一个时隙中,无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包到达信道,就可成功发射。这 是一种降低冲突的有效措施。与P-ALOHA相比,系 统性能有所改进。
四、竞争MAC方式
效率分析
通过量ac
0.4
0.3 S ALOHA
0.2
0.1
P ALOHA
0 0.5 1
2
3
4 呼叫量 a
四、竞争MAC方式
四、竞争MAC方式
非坚持型CSMA(non-persistent CSMA)
原理
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 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 若信道忙,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优点:减少了冲突的概率; 缺点:增加了信道空闲时间,数据发送延迟增大; 信道效率比 1-坚持CSMA低,传输延迟比 1-坚持 CSMA大。

以太网 ppt课件

以太网 ppt课件

t=
B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IP 数据报 46 ~ 1500
数据
IP 层
4 FCS MAC 层
MAC 帧
物理层
以太网 V2 的 MAC 帧格式
当传输媒体的误码率为 1108 时, MAC 子层可使未检测到的差错小于 11014。
FCS 字段 4 字节
字节 6
6
目的地址 源地址
2 类型
IP 数据报 46 ~ 1500
数据
IP 层
A 不接受
只有 D 接受 B 发送的数据
B
B向 D 发送数据
C 不接受
D 接受
E 不接受
以太网的广播方式发送
总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的计算机都能检测到 B 发 送的数据信号。
由于只有计算机 D 的地址与数据帧首部写入的 地址一致,因此只有 D 才接收这个数据帧。
其他所有的计算机(A, C 和 E)都检测到不是 发送给它们的数据帧,因此就丢弃这个数据帧 而不能够收下来。
具有广播特性的总线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
为了通信的简便 以太网采取了两种重要的措施
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以太网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 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
这样做的理由是局域网信道的质量很好,因 信道质量产生差错的概率是很小的。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无连接: 在发送和接收适配器之间没有握手 不可靠: 接收适配器不向发送适配器发送应答
或否定应答
传送给网络层的数据报流可能有丢包 如果应用程序使用TCP,将能弥补丢包 否则,应用程序将发现丢包
以太网的MAC协议:CSMA/CD
从总线拓扑到星型拓扑
直到20世纪90年代,总线拓扑流行 后来,星型的集线器 目前星型的交换机

千兆以太网(6):以太网接口详细介绍(转)

千兆以太网(6):以太网接口详细介绍(转)

千兆以太⽹(6):以太⽹接⼝详细介绍(转)原⽂作者:o倚楼听风⾬o------------------------------------------------------------------------------------------------- MII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介质⽆关接⼝)或称为媒体独⽴接⼝,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业标准。

它包括⼀个数据接⼝和⼀个MAC和PHY之间的管理接⼝。

“媒体独⽴”表明在不对MAC硬件重新设计或替换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PHY设备都可以正常⼯作。

MII接⼝的类型有很多,常⽤的有MII、RMII、SMII、SSMII、SSSMII、GMII、RGMII、SGMII,下⾯对它们进⾏⼀⼀介绍。

⼀、MII MII接⼝共有 16 根线,说明如下:⼆、RMII RMII 即 Reduced MII,是MII的简化板,连线数量由MII的16根减少为8根,说明如下: 在100Mbps速率时,TX/RX每个时钟周期采样⼀个数据;在10Mbps速率时,TX/RX每隔10个周期采样⼀个数据,因⽽TX/RX数据需要在数据线上保留10个周期,相当于⼀个数据发送10次。

当PHY层芯⽚收到有效的载波信号后,CRS_DV信号变为有效,此时如果FIFO中还没有数据,则它会发送出全0的数据给MAC,然后当FIFO中填⼊有效的数据帧,数据帧的开头是“101010—”交叉的前导码,当数据中出现“01”的⽐特时,代表正式数据传输开始,MAC芯⽚检测到这⼀变化,从⽽开始接收数据。

当外部载波信号消失后,CRS_DV会变为⽆效,但如果FIFO中还有数据要发送时,CRS_DV在下⼀周期⼜会变为有效,然后再⽆效再有效,直到FIFO中数据发送完为⽌。

在接收过程中如果出现⽆效的载波信号或者⽆效的数据编码,则RX_ER会变为有效,表⽰物理层芯⽚接收出错。

交换机接口及连接(图解)

交换机接口及连接(图解)

全面图解交换机接口及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作为局域网的集中连接设备,它的接口类型是随着各种局域网和传输介质类型的发展而变化的,分析一下局域网的主要网络类型和传输介质发展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各种交换机接口类型,下面我们就先来介绍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交换机接口,注意,因交换机的许多接口与路由器接口完全一样,所以在此仍以路由器上的相应接口进行介绍。

一、交换机接口类型1、双绞线RJ-45接口这是我们见的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接口类型,它属于双绞线以太网接口类型。

它不仅在最基本的10Base-T以太网网络中使用,还在目前主流的100Base-TX快速以太网和1000Base-TX千兆以太网中使用。

虽然它们所使用的传输介质都是双绞线类型,但是它们却各自采用了不同版本的双绞线类型,如最初10Base-T使用的3类线到支持1000Base-TX千兆速率的6类线,中间的100Base-TX则中以使用所谓的五类、超五类线,当然也可以是六类线。

这些RJ-45接口的外观是完全一样的,如图1左图所示,像一个扁“T”字。

与之相连的是RJ-45水晶头,如图2中,右图分别为一个水晶头和做好水晶头连线的双绞网线。

如图2所示的就是一款24口RJ-45接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其中还有将在下文介绍的2个SC光纤接口和1个AUI接口。

图1图22、光纤接口对于光纤这种传输介质虽然早在100Base时代就已开始采用这种传输介质,当时这种百兆网络为了与普遍使用的百兆双绞线以太网100Base-TX区别,就称之为“100Base-FX”,其中的“F”就是光纤“Fiber”的第一个字母。

不过由于在当时的百兆速率下,与采用传统双绞线介质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况且价格比双绞线贵许多,所以光纤在100Mbps时代产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是从1000Base技术正式实施以来才得以全面应用,因为在这种速率下,虽然也有双绞线介质方案,但性能远不如光纤好,且在连接距离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非常适合城域网和广域网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时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口及应用网络层次模型以太网层次模型以太网层次功能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与接收所需要的光与电信号光与电信号,,线路状态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时钟基准,,数据编码电路等编码电路等。

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准接口。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提供寻址机制提供寻址机制,,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数据差错检查,,传输控制传输控制。

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IP 层IP 数据报以太网的MAC 帧格式在帧的前面插入的8 字节中的第一个字段共7 个字节,是前同步码,用来迅速实现MAC 帧的比特同步。

第二个字段是帧开始定界符,表示后面的信息就是MAC 帧。

MAC 帧物理层MAC 层以太网V2MAC 帧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FCS6624字节46 ~ 1500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01011前同步码帧开始定界符7 字节1 字节…8 字节插入为了达到比特同步,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送的要比MAC 帧还多8 个字节以太网接口的构成从硬件的角度看,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 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 Physical Layer,,PHY PHY))两大部分构成两大部分构成。

嵌入式网络应用的两种方案处理器加以太网接口芯片处理器加以太网接口芯片。

芯片如芯片如RTL8019RTL8019RTL8019、、RTL8029RTL8029、、RTL8139RTL8139、、CS8900CS8900、、DM9000DM9000等等,其内部结构也主要包含这两部分部结构也主要包含这两部分。

自带自带MAC MAC MAC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

如DP83848DP83848、、BCM5221BCM5221、、ICS1893ICS1893等等。

物理层芯片DP83848系统框图LPC1768的以太网接口LPC1700LPC1700系列处理器的以太网模块包含一个全特系列处理器的以太网模块包含一个全特性的性的10Mbps 10Mbps 10Mbps或或100Mbps 100Mbps的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器的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器(MAC MAC),),),采用采用采用DMA DMA DMA硬件加速器可以提供最优化硬件加速器可以提供最优化的性能的性能。

在LPC1700LPC1700系列处理器的以太网模块中有系列处理器的以太网模块中有系列处理器的以太网模块中有16KB 16KB 16KB的的专用专用SRAM SRAM SRAM数据缓存数据缓存数据缓存。

用于保存收发的以太网数据帧据帧。

该缓冲区可由以太网该缓冲区可由以太网DMA DMA DMA控制器使用控制器使用控制器使用。

从而大大减轻了而大大减轻了CPU CPU CPU对数据收发的开销对数据收发的开销对数据收发的开销。

以太网模块与片外以太网物理层接口采用以太网模块与片外以太网物理层接口采用MII MII (介质独立接口介质独立接口))或RMII RMII((简化的简化的MII MII MII))协议协议,,和片上的和片上的MIIM MIIM MIIM((MII MII管理管理管理))串行总线串行总线。

LPC1768的以太网接口LPC1768的以太网RMII 引脚和MIIM 引脚引脚名称类型引脚描述ENET_TX_EN 输出发送数据使能ENET_TXD[1:0]输出发送数据,发送数据,2位ENET_RXD[1:0]输入接收数据,接收数据,2位ENET_RX_ER 输入接收错误ENET_CRS 输入载波侦听载波侦听//数据有效ENET_REF_CLK/ENET_RX_CLK 输入参考时钟引脚名称类型引脚描述ENET_MDC 输出MIIM MIIM时钟时钟ENET_MDIO输入输入//输出MI MI数据输入和输出数据输入和输出帧描述符与状态字以太网DMA 控制器将每个以太网帧用一对描述和状态字来表示描述和状态字来表示。

描述符中包含了对应帧的数据起始地址以及数据长度应帧的数据起始地址以及数据长度。

状态字则保存了DMA 控制器处理该帧后控制器处理该帧后((发送或接收或接收))的结果的结果。

针对发送和接收分别对应有不同描述符与状态字队列状态字队列。

所以DMA 控制器一共维护4个循环队列个循环队列。

发送描述符及状态字队列发送描述符及状态字队列,,接收描述符及状态字队列接收描述符及状态字队列。

接收描述符与状态字队列接收描述符控制字段作用接收状态字位段说明发送描述符与状态字队列描述符与状态字队列描述符队列是用户程序和以太网DMA 控制器间数据交换的桥梁器间数据交换的桥梁。

DMA 控制器将描述符及状态字队列维护为循环队列循环队列。

队列的状态分为三种队列的状态分为三种::满,半满,空。

循环队列的操作通过循环队列的操作通过““队头队头””和“队尾队尾””实现实现。

描述符与状态字队列以太网队列中的以太网队列中的““队头队头””称为生产者(producer),负责将数据装入队列负责将数据装入队列,,“队尾”称为消费者(consumer),负责将数据从队列取出从队列取出。

接收队列发送队列发送数据DMA 控制器用户程序PRODUCER接收数据DMA 控制器PRODUCER 用户程序CONSUMER循环队列工作原理为了实现循环队列的操作为了实现循环队列的操作,,以太网DMA 控制器提供了4个描述符及状态字索引寄存器个描述符及状态字索引寄存器。

由DMA 维护的TxConsumeIndex ,RxProduceIndex 和软件驱动维护的TxProduceIndex,RxConsumeIndex 。

复位值均为0。

每操作一个元素每操作一个元素,,索引加1。

发送队列发送数据DMA 控制器TxConsumeIndex用户程序TxProduceIndex接收队列接收数据DMA 控制器RxProduceIndex 用户程序RxConsumeIndex循环队列工作原理在以太网数据收发时在以太网数据收发时,,软件驱动程序通过ConsumeIndex 和ProduceIndex 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循环队列的状态断循环队列的状态。

当ConsumeIndex= ProduceIndex 时,队列为空队列为空。

当(ProduceIndex+1)%队列长度= ConsumeIndex 时,队列满队列满。

循环队列索引的翻转(WRAP AROUND)问题问题::在两个索引加1后,超出了队列的范围时超出了队列的范围时,,索引应该从队头重新开始索引该从队头重新开始索引。

由DMA 硬件维护的两个索引由硬件解决翻转索引由硬件解决翻转,,由软件维护的两个索引需要软件解决翻转问题要软件解决翻转问题。

循环队列工作原理接收队列接收数据DMA 控制器RxProduceIndex用户程序RxConsumeIndex接收数据接收数据接收数据队列满队列空翻转接收数据以太网接收数据举例控制字PACKET PACKET0x7FE01409状态字描述符状态字队列1707状态字07状态字12F0,共8字节F1,共8字节RxDescriptorRxStatus 0x7FE01411PACKET0x7FE01419PACKET0x7FE01325描述符队列控制字17控制字17控制字17数据包缓冲区RxProduceIndex=RxConsumeIndex=RxDescriptorNumber=30123123状态字07F2,共3字节F0,共8字节0队列翻转LPC1700以太网接口寄存器LPC1700LPC1700系列处理器以太网模块的寄存器分系列处理器以太网模块的寄存器分为4,包括大类大类,包括MAC MAC MAC寄存器类寄存器类寄存器类171717个寄存器个寄存器个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类控制寄存器类171717个寄存器个寄存器个寄存器、、接收滤波器类接收滤波器类55个寄存器个寄存器,,以及模块控制寄存器类以及模块控制寄存器类55个寄存器,共计共计444444个寄存器个寄存器个寄存器。

详见表详见表5.285.28应用举例本以太网接口实例实现LPC1700以太网接口的初始化口的初始化,,实现以太网接入及以太网数据收发据收发。

初始化内容初始化内容::DP83848芯片初始化芯片初始化,,以太网接口初始化网接口初始化,,以太网缓冲区初始化以太网缓冲区初始化。

以太网接口初始化流程1打开、使能以太网引脚使能以太网引脚,,打开EMAC EMAC EMAC控制器控制器2、利用利用MAC_MAC1 MAC_MAC1 MAC_MAC1 和和MAC_COMMAND MAC_COMMAND 寄存器复位以太网模寄存器复位以太网模式3、初始化初始化MAC MAC MAC控制寄存器控制寄存器控制寄存器,,设置MAC_MAC1 MAC_MAC1 、、MAC_MAC2 MAC_MAC2 、、MAC_MAXF MAC_MAXF 、、MAC_CLRT MAC_CLRT 、、MAC_IPGR MAC_IPGR等寄等寄存器4、使能使能RMII RMII RMII接口接口接口,,复位复位RMII RMII RMII逻辑逻辑5、利用利用write_PHY()write_PHY()write_PHY()和和read_PHY()read_PHY()函数操作函数操作函数操作DP83848DP83848DP83848::复位、检查芯片和链路状态检查芯片和链路状态、、6、利用利用MAC_IPGT MAC_IPGT MAC_IPGT和和MAC_SUPP MAC_SUPP寄存器配置速率和双工模式寄存器配置速率和双工模式7、利用利用MAC_SA MAC_SA MAC_SA寄存器设置寄存器设置寄存器设置MAC MAC MAC地址地址8、设置收发设置收发DMA DMA DMA描述符描述符9、利用利用MAC_RXFILTERCTRL MAC_RXFILTERCTRL MAC_RXFILTERCTRL寄存器设置接收滤波寄存器设置接收滤波1010、、利用利用MAC_INTENABLE MAC_INTENABLE MAC_INTENABLE和和MAC_INTCLEAR MAC_INTCLEAR寄存器使能寄存器使能寄存器使能EMAC EMAC 中断和清除中断标志 1111、、接收和发送使能以太网接口接收发送缓冲区分配 rx_descr_init()函数及tx_descr_init()函数用于接收与发送缓冲区的初始化。

代码如用于接收与发送缓冲区的初始化下。

以太网接口接收发送缓冲区分配4×8字节0x7FE0 00004×8字节3接收描述符接收状态字发送描述符×8字节3×4字节4×1500字节3×1500字节发送状态字接收缓冲区发送缓冲区用户程序的以太网帧表示以太网帧接收以太网帧发送LPC1768以太网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硬件无关以太网功能以太网功能::ethernet_init, ethernet_poll, ethernet_send 帧操作帧操作::frame_send, frame_get, frame_process硬件相关帧与内存交换:帧与内存交换:CopyFromFrame_EMAC, CopyToFrame_EMAC帧操作:帧操作:Init_EMACInit_EMAC;;CheckFrameReceivedCheckFrameReceived,,StartReadFrameStartReadFrame,,ReadFrameBE_EMACReadFrameBE_EMAC,,EndReadFrameEndReadFrame;;RequestSendRequestSend,,WriteFrame_EM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